资源简介 《小小神笔马良》课程主题 情绪管理之“小小神笔马良”活动背景 本节课是心理防护情绪管理的第二课,在学生对外界的细菌和病毒有科学认知的基础上,进行心理调适。对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受伤和生病容易引发孩子较大的焦虑和恐惧情绪,而部分家长不恰当的引导也会答加剧孩子的恐惧情绪。 活动选用学生喜爱的动画《小猪佩奇》,以手偶的现场表演或远程的漫画形式,创设小猪佩奇和小猪乔治的对话情境。 学生通过图片直观地认识应激状态下可能出现的反应,在三次绘画中以“奇迹式转化”的自我暗示,提升学生在疫情下的掌握感,达到稳定情绪的效果。活动对象 小学低年级的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活动中以图片展示应激状态下可能出现的反应,在学生分享的过程中,以普遍化技术缓解学生的焦虑和紧张。 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想象力丰富,思维过程防御较少。绘画的形式可以让孩子静下心来,并在过程中达到自我暗示的效果。活动目标 形象地认识应激状态下的反应,了解自己的反应是否在正常范围,如何求助; 通过主题绘画,将无形的情绪和愿望变为有形的画面,稳定情绪的同时提高美学素养。活动方法 远程:漫画故事、主题绘画、社群分享; 地面:手偶表演、主题绘画、讨论分享。活动过程环节 (用时)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媒体辅助 意图说明1.导入阶段 创设情境(3’) “心情晴雨表”:用不同的天气图案表示心情,教师和学生各自选择自己的心情并记下来。 教师展示佩奇和乔治的卡通形象,与学生打招呼。 放假了,乔治实在太想回老家看爷爷奶奶了,但是猪爸爸和猪妈妈说最快也要到下个月才能回去。乔治虽然知道爸妈工作忙,但还是有点难过。 佩奇:“乔治,我也想爷爷奶奶了。要不这样,我们来画一画想回去的心情吧。” 第一幅画 乔治画了一个房子,房子里的乔治在哭。 佩奇画了隔壁班的同学,她在哭,旁边是生气的妈妈。 昨天她弟弟因为不会计算题,一直在哭。妈妈实在太烦了,对着所有人大吼。她看着生气的妈妈,感觉自己太难了。 佩奇:“同学们,最近你周围是不是也发生了一些不开心的事情呢?现在,跟我们一起拿出一张纸,画一画‘不开心的事’吧。” 选择自己的心情并分享。 听故事,回应佩奇的问题。 讨论乔治的画。 讨论佩奇的画。 拿出纸和彩笔,画自己或身边人 “不开心的事”。小组内分享。 远程可用漫画故事表现 创设故事情境,学生在故事中暖身。 生通过佩奇和乔治的故事,进入自己的经历里。2.展开阶段 心理科普(4’) 佩奇:“可能同学们想问,我怎么了,家里人怎么了,我们正常吗?” 佩奇:“我们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有这些反应,下面进入科普时间。” 还记得疫情爆发的时候,我们宅家期间: 观看、思考和分享。 课件展示认知、情绪、身体、行为方面会有的反应。 通过图片,直观认识心理和生理应激反应。在分享过程中了解不是自己才有这些反应。3.深入阶段 神奇的画笔(4’) 第三幅画 佩奇:“乔治,如果可以回老家了,你想做什么呢?” 乔治:“我最想去公园,大家一起去郊游,玩滑板车,带着面包去喂鸭子。” 佩奇:“听你这么说,我也想那些鸭子了。” 佩奇和乔治画下了他们一起喂鸭子的画面,这是他们开心的回忆。 佩奇:“同学们,如果事情变好了,你举得会发生什么好事呢?把你最想做的事情画下来吧。” 中间的画 佩奇:“乔治,如果在这两幅画中间再放一幅画,从第一幅画到第三幅画,你觉得你的愿望会怎么实现呢?” 乔治:“我希望睡觉的时候,会发生一件神奇的事。第二天醒来,每个人都会有一根魔法棒,长得有点像过年佩奇收到的礼物,而且它还可以把外面的细菌和病毒全都变走。” 佩奇:“我希望我们医生可以找到好用的药和疫苗,让我们都健健康康地放心出门。” 佩奇:“同学们,如果病毒被消灭了,你最想做什么事请呢?” 再做一次“心情晴雨表”,教师和学生各自选择自己的心情并和之前的对比。 听故事。 画出自己“最想做的事情。” 听故事。 想想第一幅画怎样可以变好,用画笔“变魔法”,画出第二幅画。 选择图案,小组内分享。 手偶或漫画故事。 学生通过绘画,在想象和自我暗示中得到情绪状态的稳定。5.结束阶段 延伸阅读(3’) 佩奇:“同学们,刚刚我们画了自己的愿望,你们想知道老师的愿望吗?” 教师展示自己的《愿望清单》,说一说现在在家里,可以为这些愿望做些什么。邀请学生回家写一写自己的清单,并问一问家人的愿望,下节课交流。 小组交流回家作业的格式。 展示愿望清单。 布置家庭作业,提升学习效果,增进亲子沟通。活动反思 可以邀请一个学生在活动前画好自己的《愿望清单》,分享给同学,启发同学们做出属于自己风格的愿望清单。相关材料 参考材料:刘妮娜,赵光等,天津师范大学心理学部,《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心理防护手册(小学生版)》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