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晋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教案 3.1 海陆分布(表格式)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2-2023学年晋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教案 3.1 海陆分布(表格式)

资源简介

第三章 陆地和海洋——人类生存的基本空间
3.1 海陆分布
教学设计
课题 3.1 海陆分布
课标要求 运用地图和数据,说出地球表面海、陆所占比例,描述海陆分布的特点。 运用世界地图说出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
教材分析 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本章内容主要是使学生认识全球的海陆面貌,以及地球表面海陆的运动和变化。本节内容则主要介绍了世界的海陆分布。本节从地球卫星照片及宇航员在太空中所看到的地球真实面貌导入,首先使学生对全球的海陆面积比例和海陆分布大势有一个初步的认识;然后再具体深入,层层展开,重点说明了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特点,包括各大洲、大洋的位置和分界、形状和轮廓、面积和大小等。教材编写还注重体现认知思路和教学过程,并且结合一系列读图训练,使学生对全球海陆分布有一个既完整又具体的认识。七大洲和四大洋的知识,既是世界地理的重要基础知识,又是学生学习世界地理所必需的准备知识,特别是七大洲、四大洋的位置及分布特点,是学生建立全球海陆空间分布架构的基础。因此,这是本节也是本章的教学重点。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利用地图说明全球海陆分布特点,记住海陆面积的比例。 2.运用地图识别大洲、大陆、半岛、岛屿、大洋、海和海峡。 3.掌握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位置、轮廓和分布特征。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各种地图得出结论,培养学生看图、析图、绘图的能力,学会使用地理的语言──地图。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通过课程引入,培养有关航天科学的兴趣。 2.学会在地图上确定地理事物的方法,培养学生阅读图文和空间想象能力,激发学生热爱人类的家园──地球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1.地球表面海陆面积的比例。 2.七大洲的名称及位置。 3.四大洋的名称及位置
难点:七大洲及四大洋的位置
学情分析 这是学生第一次真正接触世界地理知识,是从宏观的尺度上来认识地球的,内容虽然较为简单,但需要记忆的内容比较繁杂,对初一新生来说,有着较高的空间想象能力和综合统御知识能力的要求,而这正是七年级学生所缺乏的。因此在设计时力求突破这一难点。 他们所具备的地理知识很欠缺,他们可能知道有大陆和大洲的存在,但他们不知道这些大洲和大洋是如何分布的及它们有何特点。这就需要引导他们学习,让它们对地理知识的学习产生兴趣。 他们对于阅读有了一定的方法和技能,但是对如何使用地图还缺乏基本技能和方法,所以这时候老师就要教会学生使用地图,让他们能通过地图的学习
教法学法 读图分析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探究学习法
教学用具 地球仪、多媒体、世界地图
教学过程
教学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课 中国第一位进入太空的航天英雄是谁? 现在我们就和他一起从太空来看看我们的地球。播放视频《宇宙中的地球》 大家看到了什么? 好,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三章的第一节“海陆分布”。 杨利伟。 欣赏视频 陆地和海洋 通过视频,让学生直观了解地球的面貌。
新课教学: 探究1:世界海陆分布 海陆分布情况: 陆地;29%, 海洋:71% 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海洋主要集中在南半球。 就如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名字一样,陆地和海洋也都有自己的名字。 图: “大陆、半岛、岛屿与海洋”。 概念:大陆、半岛、岛屿、海洋。 探究2:大洲和大洋的分布 图“大洲和大洋的分布” 识别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 2.识别七大洲的轮廓。 3.识别七大洲和四大洋位置。 比一比:通过拼图游戏加深学生大洲和大洋位置的记忆。 做个小游戏: 请每组同学利用地球仪,用透明胶将地球仪一分为二(先南北,再东西,最后任意分),观察每个半球是海洋面积大,还是陆地面积大? 观察地图,地球表面海陆分布均匀吗? 观察南北半球、海陆半球的海陆分布,哪里陆地更多些? 观察北极点、南极点附近的海陆分布 在地球仪找找半岛、岛屿、海洋、大陆,并说出其区别。 (学生在地球仪找出了很多半岛、岛屿、海洋、并能区别岛屿与半岛的概念) 在地球仪和世界地图上分别找出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 在世界地图上,识别各大洲的形状。 小活动:在空白地图上,将七大洲的涂上不同的色彩并将大洲、大洋名称填在合适的位置。 记住它们的位置。互相帮助有什么好办法来记忆。 各组派代表参加拼图游戏。 通过动手实践,使学生了解陆地和海洋在地球上的分布情况。 对海陆分布有了初步的认识。 培养学生形成自主学习,合作讨论概况结论的能力。 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及从地图获取信息的能力。 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帮助记忆知识。 活动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并加深对知识的掌握。
小结 谈谈你的收获。 学生归纳总结所学知识 培养归纳能力
习题巩固 拿出一张白纸,和老师一起动手画一画。大洲和大洋的位置。
板书设计:
3.1 海陆分布
三分陆地——七大洲 160°E 20°W 160°E
海 大陆(半岛) 北半球 北美洲 欧洲 亚洲
陆 岛屿 南 非
分 赤道 美
布 七分海洋——四大洋 洲 洲 大洋洲
洋(海) 南半球
海峡 南极洲
教学反思:
本节课充分利用探究式教学方法,面向全体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并积极发言,对设置的教学活动也很感兴趣,对于有些结论不是简单的灌输给学生,让学生死记硬背,而是让学生积极主动探究,讨论,读图,析图,用图,动手演示等,通过探究得出结论,这样教学效果才更好。最后总结出本节课一下优点和缺点:最大的优点是思路清晰,设置情境使学生的学习联系生活,化难为易;给了学生充足的时间记忆重点知识并及时考查,使学生当 堂掌握所学知识,效果较好;注重了学生的填图、读图、析图及绘图能力,体现了地理学习的特点,培养了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方法等,但本课的教学设计还有待加以改善, 对于利用经纬网描述七大洲和四大洋的相对位置应给学生时间再举例说明, 效果会更好。总之,教学过程的设计还应继续学习并加深研究,使课堂教学更有效,课堂气氛更活跃,把探究式教学方法用得更好,更灵活。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