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 世界的海陆分布》教学设计知识与技能:1.了解全球海陆面积比较,海洋和陆地分布的特点。2.理解大陆、岛屿、大洲、洋、海、海峡等的概念。3.通过读图掌握世界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分布及突出特征。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空间思维能力。情感目标:通过对地球表面的认识,逐步树立责任意识、探索意识和人地和谐意识。教学重点:①全球海陆面积比较,海洋和陆地分布的特点。②大洲大洋的位置、轮廓和地理分布特征。教学难点:海陆分布情况及学生的观察力和空间思维能力的培养。教学措施: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电子白板的优势及Google Earth,读图、拼图,以加强学生的理解,化抽象为形象。学情分析:现在的学生开放、思维活跃、乐于接受新事物、勤于动手、独立自主、思考能力强、勇于探索、乐于尝试新技术而且希望随时随地学习知识。而七年级学生思维方式依然以形象思维为主并向抽象思维过渡,因此,教师重视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让学生通过互动合作,积极动脑、解决问题,形成逻辑判断和推理能力。通过合作式和探究式的学习,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交互式白板有助于情境的创设,创造出学生心理的数字学习体验,它无疑充满乐趣,可以激发当今学生的学习热情。而电子白板自身的技术特点会让教师不知不觉中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开展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更能达成这一目标。教学过程:入境生趣:展示杨利伟及神舟五号图片,学生辨认。教师提问:世界第一个进入太空看到地球全貌的人是谁?视频《俯瞰地球第一人》教师提问:加加林为什么会认为我们把地球的名字给叫错了?一:探索地球,无限奥秘待你寻探索一:地球?水球?结合课本,自主学习学生活动创设情境组织辩论:是“地球还是水球?”这是一个开放性的讨论,教师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1.提出问题:观点a:应该继续称我们居住的家园为“地球”;观点b:应该把地球改为“水球”更为准确 2.学生辩论:把全班分两大组,双方展开辩论,并让学生说出证明各自观点的理由。读海陆分布饼状图、半球图,比较地球表面是陆地面积大,还是海洋面积大?海陆的半球分布,南北半球、东西半球?(陆地29%,71%.海洋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海洋主要集中在南半球。北极地区几乎是一片海洋,南极地区却是一块陆地。)探索二:七大洲自主合作学习,理解概念1.学生结合地图,自学课本上“大洲、大陆、岛屿”概念。2.读“东、西半球图”,了解大洲的名称。(1)哪几个大洲主要分布在东半球?哪几个大洲主要分布在西半球?(2)赤道横穿哪几个洲的大陆?哪几个洲的全部或大部分分布在北半球?哪几个洲的全部或大部分分布在南半球?点拨疑难亚洲、欧洲、大洋州、非洲主要分布在东半球,南美洲、北美洲主要分布在西半球。赤道横穿南美洲、非洲大陆,欧洲、北美洲全部在北半球,非洲、亚洲大部分在北半球,南极洲全部在南半球,南美洲、大洋州大部分在南半球。课堂实践比一比、认一认,看谁能准确、快速地说出教师在黑板上画出的简易地图上的七大洲,准确标注位置。探索三:四大洋自主合作学习,理解概念1.学生结合地图,自学课本上“海、洋、海峡”概念。2.读“东、西半球图”,大洋的名称。(1)各大洋的位置、特点?(2)与个大洋相邻的大洲?太平洋最大、最深,与之相邻的大洲有亚洲、大洋洲、北美洲、非洲、南极洲。大西洋略呈“S”形,第二大洋,与之相邻的大洲有北美洲、南美洲、非洲、欧洲、南极洲。印度洋第三大洋,与之相邻的大洲有亚洲、非洲、大洋洲、南极洲。北冰洋最小、最浅,覆盖着冰层,与之相邻的大洲有亚洲、欧洲、北美洲。课堂实践比一比、认一认,看谁能准确、快速地说出教师在黑板上画出的简易地图上的四大洋,准确标注位置。3.读图找出亚欧、亚非和南北美洲的分界线,并看图说出苏伊士运河和巴拿马运河沟通的大洋。课堂实践准确标注七大洲、四大洋的位置二:漫游地球,世界不再遥不可及谷歌地球演示大洲大洋的位置、游览世界名胜、学生点击世界、搜索学校所在的位置。遥不可及的世界尽收眼底,感官冲击力很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探索求知意识。角色扮演:把自己想象成为某个大洲或某个大洋,说一下自己周围的邻居有哪些。通过角色扮演进一步明确大洲与大洋的位置关系。三:呵护地球,你我共同责任讨论分析:地球母亲无时不刻的在庇佑着我们,然而如今她已疲惫不堪、满是伤痕,为什么?作为地球村的一员,我们该怎么做?(树立责任意识、探索意识、人地和谐意识。)练习反馈:课堂小结:有付出就有收获,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使我们了解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概况,有关地球的知识还很多,需要我们今后不断学习和探索。探索虽然很艰难,但更是一种快乐。板书第二节 世界的海陆分布一、海洋与陆地1.海陆比例:三分陆地(占29%),七分海洋(占71%)2.海陆分布:陆地主要在北半球,海洋主要在南半球。二、七大洲和四大洋1.有关概念 大陆、岛屿、大洲、海、洋、海峡2.主要洲界:亚欧: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脉 亚非:苏伊士运河 南北美洲:巴拿马运河3.七大洲大小顺序——“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4.四大洋大小顺序——“太大印北”《世界的海陆分布》教学设计的反思本节课通过设计了四个教学环节即:探索地球、漫游地球、呵护地球、震撼地球和一系列的学生活动,特别是漫游地球环节谷歌的使用有效的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体现了新课改的理念,学生主体的地位在教师主导下得以体现,但如何处理好二者的关系,仍需要多次实践,总结经验。在本课中能否使学生都掌握全球海陆分布的特点,七大洲的轮廓、位置,以及学生的读图、填图、绘图技能能否得到提高,是课后值得进行反思的内容。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是师生互动、师生交往、师生合作的过程。课堂上教师应成为学生们学习的助手,学生应成为学习的主人。在我的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能积极创设符合教学内容的问题情境,教学内容的组织以学生的活动为主要形式,启发学生在观察、分析、思考、讨论中灵活运用地理知识。但经过我的教学实践证明:要想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就要一、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教学中,只有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积极主动学习,才能学得好。由此可见,学习兴趣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条件,它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密不可分。从地理知识来看,趣味性是其一大特点,它为学生获得直接兴趣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教学中可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的图片美、文字美、动画美、语言美,给学生以美的享受,唤起学生学习的欲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可让课堂动起来,活起来,以兴趣带动学生的学习。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我觉得以下几个方面还可以再优化。一、语言要再凝练,不拖泥带水。二、教学活动中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还需进一步提高,要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使他们的主体性得以体现。三、电子白板的操作不够熟练,教学功能没有充分发挥。以上是我的一些认识,在课程改革的今天,对老师提出更高的要求教师只有在实践中不断学习和探索运用符合学生自身发展特点的教育教学方法,才能取得较好的教育教学效果,才能适应当今教育的要求。(宿迁市第二届“一课一案一思”参评教学设计、反思)(世界的海陆分布)姓 名: 蔡 虎单 位: 宿城区蔡集镇初级中学地 址: 宿城区蔡集镇街西联系电话: 13732689976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