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2气候类型多样,季风气候显著(课时二)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我国气候类型分布图,掌握复杂多样的气候类型,明确我国地理环境的差异性。2.通过阅读中国冬季风、夏季风图,了解我国冬夏季风的特点及对我国气候的影响。掌握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界线。3、培养学生判读、分析分布图的技能,初步学会分析其成因。会分析季风气候和特殊天气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教学重难点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及其影响。季风气候的成因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对比分析法和分组合作教学设计课前预习:读教材,回答下列问题。1.我国气候有哪些主要特征?我国气候对农作物生产提供了哪些有利条件?2.影响我国的冬季风发源于__________一带,它同来源于__________的夏季风有规律的更替,带来气候季节变化。3.我国受夏季风影响明显的原因是__________,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界线是____________________。4.出示季风区四城市的气温年变化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学生观察完成:①下列城市均位于我国季风区,找出他们降水集中的月份分别是那几个月?总结我国从南向北雨季长短有何变化规律?②找出下列城市月均温超过20°C的月份分别是哪几个月?③在我国季风区,气温和降水在时间配合上有什么特点?一、气候类型多样1.出示我国的主要气候类型区图,学生观察(1)我国有哪些气候类型区?(2)思考造成我国气候类型多样的原因是什么?我国南北跨度大,东西距海的远近悬殊,地势高低不同,地形类型多样,各地的气温、降水组合不同造成了我国多种多样的气候。教师出示不同季节,不同地区的人们生活和生产图片引导学生认识到复杂多样的气候使得我国农作物和动植物资源非常丰富、各地的自然景观和人们的生活习惯差异很大。二、季风气候显著季风活动及其对降水的影响〔讲授〕什么是季风?联系生活实际冬、夏各刮什么风?〔讲授〕冬天盛行的风叫冬季风,夏天盛行的风叫夏季风。出示我国冬季风、夏季风图,学生观察完成表格季风 风向 源地 特点冬季风夏季风〔讲授〕我国季风气候显著,冬季风寒冷干燥,夏季风高温多雨。我国降水量在空间上分布不均,在时间分布上呢?哈尔滨、北京、武汉、广州四城市降水量柱状图。〔启发提问〕请注意老师出示城市的顺序,它们的降水在季节分布上有什么共同的特点?教师指导读图,学生讨论〔总结〕全国降水量在时间分布上也不均匀,南北方差异较大,南方雨季长,北方雨季短。降水时间分布不均匀(季节不均,集中于夏秋季节),降水的年际变化也较大。〔提问〕实际上,夏季风并没有影响到整个中国,原因是什么?夏季风被一系列山脉阻挡。〔讲授〕夏季风被重重高山阻挡,限于我国东部、东南部地区。人们根据夏季风活动的范围,通常把受夏季风明显影响的地区称为季风区,把夏季风难以达到的地区称非季风区。3.季风区和非季风区〔提问〕同学们能否尝试解释降水空间分布的成因?〔学生回答〕沿海受夏季风影响大,降水充足;越往西北内陆,降水越少;非季风区降水最少。〔过度〕降水的季节变化与年际变化特点又是怎么形成的?为什么我国东部降水集中于夏季?与季风的活动有关系吗?4.雨带移动与雨季冬季,我国大陆被寒冷的冬季风控制,一般到4月份,夏季风开始形成并逐渐强大,在我国南部沿海登陆。冬季风向北退去,此过程中,冷暖气流交锋,形成降水。5月,雨带位于沿海一带——华南雨带(东南沿海雨带)6月,雨带北移至长江流域——长江中下游雨带(江南雨带)。7、8月,雨带北移至我国华北、东北地区——华北、东北雨带。9月,雨带南移。10月,雨季结束。因此,我国的雨季出现在每年的5-9月。〔总结〕南方雨季开始早,结束晚,时间长;北方雨季开始晚,结束早,时间短。我国季风气候显著,冬季风寒冷干燥,夏季风高温多雨。我国大致以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为界,划分为季风区和非季风区。我国的雨季出现在每年的5-9月。南方雨季开始早,结束晚,时间长;北方雨季开始晚,结束早,时间短。板书设计2.2气候类型多样,季风气候显著气候类型多样季风气候显著3.季风区和非季风区4.雨带移动与雨季教学反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