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初中道德与法治九年级导学案年级 九 科目 道法 周次 执笔人 课时学案序号 班级课题 4.1夯实法治基础 备课组长审核 学校审核 姓名教师寄语 夯实法治基础,建设法治中国。对应课标 初步认识法治的内涵,理解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核心素养目标 1.通过活动了解我国的法治进程,知道法治的内涵,理解选择法治道路的原因。2.知道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把握法治的要求以及建设法治中国的要求。学习重点 法治的内涵,选择法治道路的原因。学习难点 法治的要求以及建设法治中国的要求。学 习 过 程预习导学(学生在熟读教材的基础上,从书中划出预习题中的内容,并填到学案上,组长检查) 夯实法治基础1.为什么要选择法治道路 (1)法治能够为人们提供良好的生活 ,让人们建立起 、稳定、 的生活预期,保障人们在社会各个领域依法享有广泛的 和自由,使人们安全、 地生活。(2)法治是现代政治文明的核心,是发展 、实现 的基本保障,是解决 、维护社会稳定、实现 的有效方式。走 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2.法治的要求有哪些 (1)法治要求实行 之治。良法反映 的意志和利益,反映社会发展的规律,维公民的 符合 要求,促进人与社会的共同发展。(2)法治还要求实行 法治建立在 的基础上,通过赋予公民更多的参与公共活动的 和权利,实现公共利益的 。 描绘法治蓝图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法治进程是怎样的 (1)长期以来,特别是党的 以来,我国高度重视法治建设。(2)党的十五大把 确定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 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建设。(3)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对中国 建设作出新的战略部署,绘就了中国法治新蓝图。4.为什么要全面依法治国 社会因法治而进步。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 和 5.怎样建设法治中国 (1)建设法治中国,要努力使每一项 都得到人民群众的普遍拥护(科学立法),使每一部法律法规都得到严格 (严格执法),使每一个司法案件都体现 (公正司法),使每一位公民都成为法治的忠实 、自觉遵守者和坚定 (全民守法)。(2)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必须坚持 、 、 有机统一。二、小组长检查预习情况(核对答案,评等级,帮扶讲解)三、师生合作探究:1.P46 法治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请结合上述法律规定,说说法治与你有什么关系?2.P49 收集并分享法治新闻。小组讨论分析中国法治建设取得了哪些进步。四、典型例题“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这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作为形式法治与实质法治相统一的法治模式的精辟定型。中国法治不仅应当是形式上的法律之治,更应当是实质上的良法之治。良法善治的理论和实践超越了工具主义法治和形式主义法治的局限,是现代法治理论的重大创新,也是我国法治建设的质的飞跃。(1)谈谈你对“良法之治”中“良法”的认识。(2)请你列举几部与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相关的法律。【答案提示】(1)良法反映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和利益,反映社会发展的规律,维护公民的基本权利,符合公平正义要求,促进人与社会的共同发展。(2)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义务教育法、反家庭暴力法等。初中道德与法治九年级导学案年级 九 科目 道法 周次 执笔人 课时学案序号 班级课题 4.1夯实法治基础 备课组长审核 学校审核 姓名学 习 过 程五、学习检测:限时15分钟。1.(2022年湖北武汉)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同学们围绕“凝聚法治共识”各抒己见。下列认识中,不正确的是A.小丽;厉行法治是对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要求B.小武: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C.小玲:有法律制度就等于有法治D.小江:每一位公民都应成为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和坚定捍卫者2.(2022年河北)随着网红经济的迅猛发展,也出现了一系列乱象。比如,网红明星偷逃税、“直播带货”产品存在质量问题、流量造假等。有人主张,治理这些乱象,需要税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反不正当竞争法等经济法律制度做出调整和完善。这一主张包含的思想观念是A.尊重人权 B.制约权力 C.网络无限 D.崇尚法治3.(2022年山东泰安)2022年l月l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正式实施。该法律将家庭教育明确为“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为促进未成年人全面健康成长,对其实施的道德品质、身体素质、生活技能、文化修养、行为习惯等方面的培育、引导和影响”,家庭教育由传统“家事”上升为新时代的重要“国事”该法律的实施①是落实全面依法治国的具体体现 ②有利于促进家庭教育水平的提升③有利于促进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 ④能够消除亲子矛盾,促进家庭和谐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4.(2022年江西)审理女童热心助人致伤案,判决善意助人不担责。审理小区保安送老人就医被索赔案,驳回无理赔偿请求。这两个入选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的司法案例体现的法治价值是( )①司法捍卫社会的公平正义 ②强化法律对道德建设的促进作用③司法满足公民的一切诉求 ④鼓励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参与立法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5. “法治兴则国家兴,法治衰则国家乱。”法治要求( )①实行良法之治②只要建立完善的法律体系就可以了③实行善治,通过赋予公民更多的参与公共活动的机会和权利,实现公共利益的最大化④最大限度地发挥政府的主体作用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②③6. 7月3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发布上半年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打虎、拍蝇、猎狐”的相关情况。数据显示,上半年,11名中管干部接受党纪政务处分,2万余人违反八项规定精神被处分,此外,还有225名厅局级干部落马。这表明( )A.法治是现代政治文明的核心B.我国经济发展仍然存在不足C.我国法治要求实行良法之治D.我国坚持依法治国打击腐败7. 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经表决,通过了新修订的证券法、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新修订的森林法、社区矫正法、关于修改台湾同胞投资保护法的决定、关于废止有关收容教育法律规定和制度的决定。注重法治建设是因为( )①“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②法治助推中国梦的实现③法治是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唯一出路④法治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标志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8. 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务督察局原局长(巡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原主任)肖卓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目前正接受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对于这一新闻,下列解读正确的是( )①坚持了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②法不可违,我国坚持贯彻依法治国基本方略③生活在法治国家,所有公民都应增强法治意识④要树立法律信仰,懂得用法律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A. ①③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②④9. 《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于2022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从此“子不教,父之过”这一传统道德观念上升为了法律要求,意味着家长们进入了“依法带娃”的时代。晓法认为,新时代国家和社会治理只需要法律不需要道德。判断:______。理由:学后反思【答案提示】1——8 CDAA CDBB9. 判断:错误。理由:晓法没有正确认识法律与道德的关系。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既重视发挥法律的规范作用,又重视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以法治承载道德理念,强化法律对道德建设的促进作用;以道德滋养法治精神,强化道德对法治文化的支撑作用。法律与道德相辅相成,法治与德治相得益彰。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