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燃烧与灭火1、 教学模式调查——决策模式2、 教学目标1 .学生理解可燃物燃烧的条件及灭火的原理,常识性知道着火点,自燃和缓慢氧化等概念,常识性了解游离基。2 .学生到社会上调查火灾事故,培养其调查研究的能力,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3 .学生通过消防知识的学习与宣传,及家庭防火措施的实施,使其掌握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4 .学生参与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了学生的成就感和进取感。3、 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围绕燃烧和灭火知识的学习,调查火灾事故,收集整理材料,学习消防知识,回到每个家庭的防火宣传,落实防火措施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4、 教学程序1 .教学环节:问题→调查→讨论→决策。2 .教学流程图:问题 调查 讨论 决策录像一:燃烧与灭火 总结表扬学生火灾调查,介绍克拉玛依大火个案 学生汇报不同类型家庭火灾 讨论投影六:灭火原理、器材 课后布置得两个任务:投影八:1.画一条自救流程图;2.向父母亲朋宣传消防知识、查家庭火灾隐患,动手落实防火措施师生讨论投影一:燃烧、游离基 找出公共娱乐场所隐患及防火措施 录像四:泡沫灭火器原理、使用提出问题调查火灾 学生到社会上调查并整理材料写成文章 录像二:燃烧条件投影二:着火点、燃烧条件 师生共同讨论,挖隐患找措施 师生共同讨论,找出家庭火灾隐患和防火措施 演示CO2灭火器投影六:四类燃烧物及灭火器问:家中尤其楼上遇火灾怎样灭火及逃生自救录像三:自燃投影三:缓慢氧化、自燃、防止自燃 师生讨论投影四:公共娱乐场所防火措施 总结投影五:家庭防火措施 师生讨论,并总结投影七:你在家中遇到火灾怎样灭火及自救的方法 学生回家参与实践,宣传防火知识并落实防火措施,除隐患并写成汇报文章“燃烧和灭火”基础知识 第一轮讨论社会火灾 第二轮讨论家庭火灾 第三轮讨论自救 学生参与社会实践5、 教学媒体录像、幻灯、二氧化碳灭火器、1211灭火器6、 教学过程(一)提出问题,创设情境,激发动机课前一周,我给学生布置任务:下周上新课“燃烧和灭火”,同学们想一想在公共场所和家庭碰到的最大危险是什么?学生回答是“火灾”。我因势利导,布置同学们回去调查周围发生的火灾并写成调查报告。同时给每个同学发了调查火灾的详细提纲。调查提纲各位同学:为了更好地配合学习“燃烧和灭火”的知识,请你们利用课余时间和节假日向社会调查,社会上发生火灾事故的现象,并写成200字左右的调查报告,作为本学期化学平时成绩的10%。同时在班内出一期有关火灾安全教育的专刊。1 .调查内容:火灾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原因及事故发生带来的损失(包括人员、经济)2 .调查方法:① 向自己的亲人(父、母、姐、兄、教师)询问;② 翻阅报纸、杂志有关的报导;③ 收听、收看广播、电视有关报导。3 .完成时间:12 月15日你们的化学老师12月8日(二)调查激发了学习动机的学生带着火灾事故课题,休假日涌向社会各个角落去调查,有的向父母调查,有的向村民调查,有的听广播,有的看电视,有的到图书馆去借阅消防杂志翻阅报刊,总之同学们各自通过不同的途径去进行独立社会实践,调查火灾事故。一周后,两个班学生写了50多篇内容生动丰富、触目惊心的火灾调查报告,使同学们受到血和火的教育。我召集各班调查积极分子及墙报委员,共同讨论,经过挑选编集每班出了一期内容生动的火灾调查安全教育专刊,经过实践的同学们带着激动心情准备进人课堂。(三)讨论(课堂上)师讲(引言):今天上“燃烧和灭火”,先请同学们看录像一(内容从燧人氏钻木取火带来文明,火箭上天到发生大兴安岭火灾) (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兴趣,引人新课)。录像(一):燃烧给人类带来光明和灾害。师讲:什么叫燃烧?投影(一): 1.通常燃烧的定义…… 2.现代燃烧的定义:认为燃烧是一种游离基高速增值的连锁反应。3.游离基:可燃物的分子在高温或光照等外因条件下,吸收能量而活化,分解为活泼的原子或原子团称为游离基。如果抑制游离基的生成而使连锁反应中断,燃烧也就会停止。师问:木炭不点燃放人氧气瓶中会不会燃烧?(再提出问题,并组织解决燃烧的条件)生答:不会,木炭燃烧需要一定的温度。投影(二):着火点:可燃物着火燃烧所需最低温度。录像(二):燃烧的条件(白磷在热水中不燃烧,鼓人空气即燃烧)师生讨论:燃烧必备的条件是什么,最后归纳总结(智慧技能准备)投影(二):燃烧的条件:必须同时满足两个条件,一是可燃物跟氧气接触,二是达到可燃物着火点。师讲:有的燃烧并没有去点火,但可燃物燃烧起来。录像(三):自燃及自燃引发火灾和防止自燃的方法(内容介绍:铁生锈、粮食发酵、橡胶老化、白磷、媒纤石、堆积的擦机布自发燃烧等缓慢的氧化及缓慢氧化引起的自燃和防止发生自燃的措施)师生讨论:热烈的讨论后,得出结论:缓慢氧化引发的自燃也是发生火灾的重要因素之一,做好防止自燃的工作,南浦大桥的堆煤厂,每天用水浇灌,降低温度防止发生自燃。投影(三):缓慢的氧化:氧化反应进行缓慢不易觉察。自燃:缓慢氧化产生热量聚集引发的燃烧。防止自燃的方法:可燃物不要堆放太多太久,注意通风和翻动以降低温度。师讲:火带来文明,但用火失控即形成火灾。据统计,我国在92年发生火灾39391起,死亡1937人,直接经济损失6.3亿元。课前布置同学们到社会上调查火灾。同学们写了几十篇惨痛火灾悲剧的调查报告。最令人刻骨铭心留下难忘而沉重记忆的是克拉玛依特大火灾事故。1994年12月8日,克拉玛依市装饰一新而电器、消防设备依然陈旧的友谊宾馆内,来自市内7所中学8所小学品学兼优而且具有文艺才华的一代骄子,欢迎新疆自治区教委“双基”评估验收团,参加文艺演出。796人入座,下午6时因电路故障原因,舞台上方7 号光柱灯,烤燃附近的纱幕;大幕从第五块布帘开始起火,蔓延导致整个舞台起火,大幕向台前倒塌,剧场停电一片漆黑,仅有的2名电工早派到外面去。人们开始慌乱,四个太平门封死,其中一个门前堆了许多花盆,一个门前卡着活动扶梯,正面卷帘门突然落下关闭,火势蔓延整个大厅,浓烟弥漫成一片火海。几百名活生生的学生像迷途的羔羊向每个可能求生的角落蜂拥,挤压踩踏一个个倒下,到7:25明火扑灭,8:10清理完毕。这场无情大火造成惨重后果,共死亡325人,其中学生288人,均为7~14岁儿童。为保护学生30多名教师牺牲,还有130人程度不同的烧伤。可叹的是舞台两侧所有的消防栓和灭火器竟没有人在发生火灾时使用过。(通过火灾个案介绍,再创情景架设桥梁,组织学生讨论)同学们,痛定思痛,请同学共同讨论,找出公共场所的火灾隐患。生答:(老师边引导启发学生积极参与讨论,边总结边肯定边表扬)同学们七嘴八舌争先恐后发言,有的讲:友谊宾馆内电器设备陈旧,安装不合理,使用不当;防火安全通道堵塞无法逃生;有的讲:简陋的防火设备,陈旧的建筑维修时,只用高档易燃物装潢,未考虑安全因素,容易招致火灾;有的讲:在场的人不会使用消防器材;讨论到高潮时有的同学站起来讲:老师没有消防意识,如果一开始打开安全门,可能一个人也不会死去;有的讲:消防设备太落后,只重建房,不重消防,先进国家用电脑控制灭火装置,自动见烟报警,如15秒钟没有人灭火便会自动喷灌灭火等(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讨论,师生情感交流,知识互补,角色互换,最后达到获取知识,提高防火意识和能力)。师生讨论归纳:从公共娱乐场所设计时材料的选择,电器的安装及管理,进场人员自我消防意识,使用消防器材的能力等教训,提出消防措施。投影(四):公共娱乐场所防火措施:(借助幻灯媒体总结防火措施)1 .整体建筑符合防火安全要求,防火设备齐全,如果是密闭的场所要有自动喷灌装置。2 .避免装潢过度,材料应该选用阻燃烧材料及高温分解时不产生有毒气体的材料。3 .防火安全通道畅通。4 .电器设备安装符合安全要求,陈旧电器设备及时更换。5 .加强防火意识教育,学会使用一般消防设备,遇火情要冷静,即时采取必要的救火及自救措施。师讲:同学们调查的火灾事故,不仅公共场所发生火灾多,而且家庭居住区也是火灾多发区,请同学们汇报一下,家庭居住区的火灾调查。生讲:(同学们纷纷举手要求发言,请了四、五个同学汇报)有的举例,蚊帐被蚊香引燃而发生火灾,有的汇报电吹风没有关掉,扔在沙发上烤燃沙发引起火灾,有的床铺靠火炉太近,火花飞到床上引燃被褥把祖孙两人烧死,有的炉子上烧开水人出去,溢出的火浇灭了火焰,煤气泄漏,回家一开电灯引起火灾几万元家产烧光,本人也被烧伤,有的儿童没大人在家自己玩火引起火灾一个个生动的事例,同学们的讨论又进人新的一轮高潮,老师插话引导同学们共同找出家庭火灾隐患及防火措施(所学知识应用于社会生活实际)。师生讨论并归纳:一是用火不慎,炉灶过热无人看管,引燃炉边可燃物,倾倒没有熄灭的炉灰。乱扔烟头,点燃蚊香和鞭炮引起可燃物着火;二是安装电器设备不当,乱拉电线造成短路或超负荷引起火灾;三是儿童玩火等原因并归纳出防火措施(培养学生独立参与和解决问题的自我意识,从而培养了学生的成就感和进取感)。投影(五):居民家庭防火措施:1. “家家防火,时时防火,处处防火”的防火意识家喻户晓。2. 家庭装潢选用阻燃材料。3. 楼梯间、过道等疏散通道畅通。4. 严格遵守安全用电制度,不乱拉电线,使用电器时专人看管,不用时关掉电源。电视机用室外天线时,必须有接地装置。5. 教育儿童不玩火,管好火种,烟头蚊香煤灰等火星熄灭再倒进垃圾堆。6. 加强炉灶管理,炉灶周围用非燃性材料的墙及防火基座,炉边不堆放易燃物。7. 液化气使用时专人看管,不用时关好灶开头和角阀,发现漏气打开门窗通风换气,绝对不要带入火种也不要开关电灯用电设备,以防发生爆炸或火灾事故。师讲:克拉玛依友谊宾馆着火时消防火栓没有人用过,如果会用该有多好!下面演示灭火器材的使用。首先回答灭火原理。(提出问题再创情境组织解决新问题)生答投影(六):灭火原理:⒈可燃物隔绝空气或降温到着火点以下或两种方法同时采用。⒉现代灭火原理:用灭火剂吸收游离基,使燃烧停止。投影(六):灭火材料:水、二氧化碳。灭火器:泡沫灭火器、二氧化碳及卤素灭火器( 1211 灭火器)录像(四):泡沫灭火器的原理及使用。师演示:二氧化碳灭火器的使用操作要点:一拔插销,二对准火源,三压把。同时介绍 1211 灭火器操作要点及干粉灭火器使用。(教会学生使用灭火器材的方法。)师讲投影(六):四大类可燃物和对应灭火器材。 A类棉木麻纸大宗物品火灾——用水、二氧化碳灭火器。 B类油醇及高温下可熔化固体物质火灾——用干粉或卤素灭火器。 C类煤气、天然气火灾——用干粉或卤素灭火器。D类活泼金属火灾——用专门7150灭火器。(突破教材所限制内容,补充生活必须且已被广泛采用的灭火器材)(讨论中同学们不仅增强了消防意识、增长消防灭火的知识,学会使用二氧化碳灭火器、 1211 灭火器的技能,在此基础上又提出更高一层的讨论题,学习讨论引入新的高潮)师问:现代社会住宅高层化、燃料煤气化、装潢豪华化,设备电器化,引起火灾事故因素很多,生活在现代社会如果你在家中,尤其是楼上遇到火灾怎样自救?(通过前面的学习讨论,同学们胸有成竹,各抒己见)生答:有的讲逃到避难安全层,有的讲从安全梯逃生,有的讲用救生绳,有的讲防烟雾用湿毛巾堵住口鼻防窒息逃出去,如火封住通道,用湿被堵住门窗形成封闭空间,等待救援。初三(3)班高同学讲:“要冷静果断,根据情况采取自救的可行方法,平时要有防火意识作好必要准备,面临火灾不会惊慌。”(学生会应用已有知识能力解决实际问题)师生讨论并总结投影七:(师生情感交流,学生积极参与提出各种方案,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你在家中尤其在楼上遇到火灾怎样救火及自救:⒈遇火灾要冷静判断、能救则救不能救则逃。⒉留心看清上下通道,从安全门或救生楼梯逃生。⒊用平时预备的救生绳或用被单代绳沿窗口下滑到安全楼层或无火地方。⒋如果楼道里有烟雾,火没烧过来,只要能隔离烟雾的如大马夹袋套在头上几秒种冲过烟雾区,也可用湿毛巾或大口罩堵住口鼻低下身沿墙壁或近地面跑出去(因CO等毒气飘在上面)。⒌如果通道被火封死还没烧到屋内,关上门用湿的棉被等堵住门形成封闭空间到窗口呼救。如果烧到屋内则跑到窗口伸出头朝下避免吸人有毒烟雾引起窒息等待救援。⒍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自救措施……(四)决策(学生将学到的实际知识,解决家庭防火的实际问题,以提高生活质量。)师讲投影(八):今天课上同学们收获很大,回去后完成两个任务:1. 画出家庭火灾灭火及“自救”的流程图。2. 学习了“燃烧和灭火”后,向你的父母亲朋好友宣传消防灭火以防为主的知识,自己动手检查你家火灾隐患及落实防火措施情况,并写成一篇汇报文章。学生们回到各自家中立即动员家中父母动手查火灾隐患及周围小区不安全、易引起火灾的地方,动手清除,并写成50多篇汇报文章。七、教后记1. 教育思想的新认识:要使受教育者的素质得到全面提高,首先是教育者先受教育,我自觉地学习课程标准,使自己的教育观念得到更新。2. 实施新的教学模式的认识。做中学,交往中学 ——直接经验要体验。我在“燃烧和灭火”的备课中联系到现实生活的“四化”即住宅高层化,燃料煤气化,装潢高档化、设备电器化,存在着不少的火灾隐患,立足于学生未来的发展和社会的需要,立足于提高学生未来生活的安全感和质量,我认为应从小培养他们的防火意识和防火知识技能。如果培养的国民都具备了这些意识和能力,则可大大减少火灾发生,减少生命财产的损失。这对社会有用,对学生终身有用。对“燃烧及灭火”的教学内容,采用调查——决策教学模式能较好地体现教学目标并收到可喜的效果。3. 通过调查——决策教学模式的实施,提高了学生参与程度并保证学生主体地位的充分发挥。通过火灾事故调查,收集资料写成文章培养学生调查研究的能力和方法,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调查中学习人际交往并写出内容丰富触目惊心的各种调查报告50余篇。通过火灾事故讨论,增强了同学们的消防意识,找出各种火灾隐患和防火措施,培养了同学们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满足感,及愉悦心情,并自觉地把认识转化为行为。如初三(4)班黄同学欣然在汇报中写道:“……我建议将家中陈旧电线换掉,爸爸同意,并于星期天去买了灭火器和自救绳……”。其中尤其突出的是初三(4)班田同学自己编了一份图文并茂内容丰富的手抄报,根据克拉玛依火灾,列举各种类型的火灾及灭火措施。通过“燃烧和灭火”的教学,提高了同学们的学习兴趣,激发了学习的积极性。他们感到生活中充满了化学知识,学习化学有用。同学们普遍反映这节课上得生动活拨有收获;初三(3)班学习基础较差的赖同学讲:“这节课有意思,我学会了防火和灭火”。初三(3)班唐同学讲:“今后我到公共场所要看清消防通道及防火栓的位置。”初三(4)班徐同学讲:“学好化学知识,加强自我保护。”我感到这节课师生的情感达到共鸣,学生的注意力和发言的积极性是前所未有的,师生之间建立了一种融洽的教学氛围,师生都感到了教学的乐趣。学生的写作能力得到了培养,教学过程中不仅满足学生的认知需要而且还满足了学生情感需要,同学们在热烈的讨论学习中都有一种成功的满足感。这节课的学习动力迁移到后面的化学课上,初三(4)班是纪律较差的班级,这节课后连续一段时间纪律较好,作业完成也主动了许多,学生跟教师有一种亲近感,主动找老师交谈。我所任教的两个班,每个班都出了一期火灾调查专刊。PAGE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