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 6.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第1课时) 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 6.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第1课时) 教案

资源简介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六单元
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第一课时)
一、学习目标
1、通过联系生活、实验探究,自己能够准确说出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2、通过实验探究和展示交流,自己能够归纳出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3、通过联系生活,自己能够初步总结出二氧化碳的用途。
二、学法分析
1.教材分析
从整个初中教学看,二氧化碳是初中化学要求掌握的重要的化合物知识之一,安排在空气、氧气、水之后,金属以及酸碱盐之前,占有承上启下的地位,从本单元的知识结构看,二氧化碳的性质和它的实验室制法是本单元的核心和重点。
2、学情分析
二氧化碳是与生活实际联系极其密切和广泛的一种重要物质。本节教材内容主要讲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最后联系用途。呈现方式有以下几个特点:难度不大,实验较多,联系生活和生产实际的内容也较多,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对二氧化碳的性质学习,能使学生真切地体验到化学是生动有趣、富有魅力的,不仅可以解释学生身边的一些现象和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科学素养,同时,可为后续阶段化学的学习打下基础。
基于以上情况我采用如下学习方法:实验探究,讨论交流,小组汇报,并辅助多媒体展示。
三、学习重点
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四、学习难点
二氧化碳与水反应原理及探究实验的设计。
五、学习过程
【在学案上完成预习内容】
1、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方程式 。
2、如何检验二氧化碳? 。
3、二氧化碳在生活中的用途有哪些? 。
(一)创设情景,激趣引课
出示干冰,把干冰放入一杯澄清的溶液和一杯紫色的溶液中,从而引出要学习的二氧化碳的性质这节课。
(二)启发诱导,探索新知
根据澄清的溶液变浑浊来引出检验二氧化碳的方法
二氧化碳能与石灰水反应
CO2 + Ca(OH)2 = CaCO3 ↓ +H2O
【活动一】 二氧化碳的密度
实验步骤:将二氧化碳气体慢慢倒入烧杯中,观察现象并分析。
实验现象:低处蜡烛火焰先熄灭,高处蜡烛火焰后熄灭
实验结论:1、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
2、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
【活动二】 二氧化碳的溶解性
实验步骤:学生用软塑料瓶收集一瓶二氧化碳气体,向其中倒入三分之一的水,盖紧瓶盖后振荡,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软塑料瓶变瘪。
实验结论:二氧化碳能溶与水。
思考:汽水中的二氧化碳仅是溶解于水吗?为什么可乐等饮料又称之为碳酸饮料呢?
【活动三】 CO2与水反应
玻璃杯中的紫色溶液为什么会变红色呢?
猜想与假设 方案设计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结论:二氧化碳与水反应 。
CO2 + H2O = H2CO3
【活动四】 碳酸稳定吗?
实验步骤:用酒精灯对准变红的石蕊纸片加热,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纸片由红色变为紫色。
实验结论:碳酸不稳定
H2CO3 = CO2↑ + H2O
图片展示:固体二氧化碳俗称干冰,干冰升华吸热,常用于人工降雨、制作舞台云雾。
(三)二氧化碳的用途
(四)课后小结,归纳新知
六、板书设计
课题3 二氧化碳
一、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1、 密度比空气大
2、 能溶于水
二、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1、能与石灰水反应
2、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3、能与水反应
三、二氧化碳的用途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