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盐城市2023届高三化学一轮复习教程 第78课时-专题6第三单元第3讲-重要有机物的制备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江苏省盐城市2023届高三化学一轮复习教程 第78课时-专题6第三单元第3讲-重要有机物的制备

资源简介

专题6 化学实验
第三单元 物质的制备
第3讲 重要的有机物的制备
一、课程标准要求
1.掌握重要有机物的实验室制法和工业制法
2.培养学生认真审题、析题、快速解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思维能力,以及概括总结和语言表述能力。
3.培养学生科学抽象、概括整理、归纳总结、准确系统地掌握知识规律的方法。
4.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独立思考的科学态度
二、在高中化学教材体系中的地位
从课程模块层面看,从熟悉的有机化合物的制备入手,了解有机化学研究的对象、目的、内容和方法,理解到有机化学已渗透到生活的各个方面,能用所学的知识,解释和说明一些常见的生活现象和物质用途。
通过进一步学习,为学生打好最基本的知识基础、协助他们了解有机化学的概况和主要
研究方法,激发学生深入学习的兴趣。
三、思维导图
四、课时安排建议
第1课时 重要有机物的制备(1课时)
第1课时 重要有机物的制备(1课时)
一、教学流程
有机物的制备要首先掌握课本上几个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制备原理、温度控制、实验安全及产品的分离提纯;然后学会对其综合运用,注重教材实验的开发、迁移, 增强实验问题的探究与创新性。
活动一:构建知识体系
问题1:溴苯是如何制备的?
[例题1]某化学课外小组用如图装置制取溴苯。先向分液漏斗中加入苯和液溴,再将混合液慢慢滴入反应器A(A下端活塞关闭)中。
(1)写出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观察到A中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结束时,打开A下端的活塞,让反应液流入B中,充分振荡,目的是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C中盛放CCl4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能证明苯和液溴发生的是取代反应,而不是加成反应,可向试管D中加入稀硝酸酸化的AgNO3溶液,若产生淡黄色沉淀,则能证明。另一种验证的方法是向试管D中加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2Fe+3Br2===2FeBr3,
C6H6+Br2C6H5Br+HBr
(2)反应液微沸,有红棕色气体充满A容器
(3)除去溶于溴苯中的溴
Br2+2NaOH===NaBr+NaBrO+H2O
(4)除去溴化氢气体中的溴蒸气
(5)紫色石蕊试液 溶液变红色(其他合理答案亦可)
[归纳总结]
苯的卤代反应实验
1.实验装置
2.实验现象
(1)向三颈烧瓶中加入苯和液溴后,反应迅速进行,溶液几乎“沸腾”,一段时间后反应停止,三颈烧瓶中有红棕色气体。
(2)反应结束后,三颈烧瓶底部出现红褐色油状液体(溴苯)。
(3)锥形瓶内有白雾,向锥形瓶中加入AgNO3溶液,出现浅黄色沉淀。
(4)向三颈烧瓶中加入NaOH溶液,产生红褐色沉淀[Fe(OH)3]。
3.实验注意事项
(1)此处反应物为液溴(纯溴)而不是溴水。溴水与苯不能发生取代反应,二者混合后会出现分层,水在下层,溶溴的苯在上层。
(2)苯与液溴反应必须有催化剂才能进行。虽然加入铁粉,但实际起催化作用的是FeBr3:2Fe+3Br2===2FeBr3,上述实验现象中加入NaOH,即可验证有Fe3+的存在。
(3)直形冷凝管的作用——使苯和溴苯冷凝回流,导出HBr和少量溴蒸气。
(4)导管不可插入液面以下,以防倒吸,管口附近出现的白雾,是HBr遇水蒸气形成的。
(5)纯净的溴苯是一种无色的液体,密度比水大,难溶于水。烧瓶中生成的溴苯因溶入溴而显褐色,其提纯的方法是将溶有溴的溴苯倒入盛有NaOH溶液的烧杯中,振荡,溴苯比水重,沉在下层,用分液漏斗分离出溴苯。
[练习1] 已知苯与液溴的反应是放热反应,某校学生为探究苯与溴发生的反应,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
根据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开始时,关闭K2,打开K1和漏斗活塞,滴加苯和液溴的混合液,反应开始。一段时间后,在装置Ⅲ中可能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中能防止倒吸的装置有________(填装置序号)。
(3)反应结束后要使装置Ⅰ中的水倒吸入装置Ⅱ中。这样操作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简述这一操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小试管中有气泡,液体变橙红色;有白雾出现;广口瓶内溶液中有浅黄色沉淀生成 
(2)Ⅲ和Ⅳ (3)除去装置Ⅱ中存有的溴化氢气体,以免HBr逸出污染空气 打开K2,关闭K1和漏斗活塞 
问题2:硝基苯是如何制备的?
[例题2] 实验室制备硝基苯的主要步骤如下:
①配制一定比例的浓硫酸与浓硝酸的混合液,加入反应器中;
②向室温下的混合酸中逐滴加入一定量的苯,充分振荡,混合均匀;
③在50~60 ℃下发生反应,直至反应结束;
④除去混合酸后,粗产品依次用蒸馏水和5%NaOH溶液洗涤,最后再用蒸馏水洗涤;
⑤将用无水CaCl2干燥后的粗硝基苯进行蒸馏,得到纯硝基苯。
请回答下列问题:
(1)配制一定比例的浓硫酸与浓硝酸的混合酸时,操作注意事项是_________________。
(2)步骤③中,为了使反应在50~60 ℃下进行,常用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
(3)步骤④中洗涤、分离粗硝基苯应使用的仪器是____________。
(4)步骤④中粗产品用5%NaOH溶液洗涤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
(5)纯硝基苯是无色、密度比水________(填“大”或“小”)、具有________气味的油状液体。
[答案]
(1)将浓硫酸慢慢加入浓硝酸中,并不断搅拌
(2)用水浴加热,并控制温度在50~60 ℃
(3)分液漏斗
(4)除去粗产品中混有的硝酸、硫酸、二氧化氮等
(5)大 苦杏仁
[归纳总结]
苯的硝化反应实验
1.实验步骤
(1)先将1.5 mL浓硝酸注入大试管中,再慢慢注入2 mL浓硫酸,并及时摇匀和冷却。
(2)向冷却后的酸中逐滴加入1 mL苯,充分振荡,混合均匀。
(3)将混合物在50~60 ℃的水浴中加热几分钟,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4)将反应后的液体倒入盛冷水的烧杯中,可以看到烧杯底部有黄色油状物生成,经过分离得到粗硝基苯。
(5)粗产品依次用蒸馏水和5% NaOH溶液洗涤,最后再用蒸馏水洗涤,将用无水CaCl2干燥后的粗硝基苯进行蒸馏,得到纯硝基苯。硝基苯是一种带有苦杏仁味的、无色油状液体,密度比水大,有毒,易溶于酒精和乙醚。
2.实验注意事项
(1)加入药品顺序不可以颠倒,因为向硝酸中加入浓硫酸相当于浓硫酸的稀释,过程是放热的。同时由于苯易挥发,故需冷却后才能加入苯。
(2)将反应容器放入水浴中,便于控制温度在50~60 ℃。因为温度在70~80 ℃时,苯将与硫酸发生磺化反应。当温度升高至100~110 ℃时则生成二取代产物(间二硝基苯)。
(3)长直导管的作用是将反应物冷凝回流。
(4)反应后的粗产品用5%的NaOH溶液洗涤,除去产品中残留的HNO3和H2SO4及NO2。
(5)浓硫酸作用为催化剂和脱水剂。
[练习2] 50~60 ℃时,苯与浓硝酸在浓硫酸催化下可制取硝基苯。下列对该实验的描述错误的是(  )
A.最好用水浴加热,并用温度计控温
B.长玻璃管起冷凝回流作用
C.提纯硝基苯时只需直接用蒸馏水洗涤,便可洗去混在硝基苯中的杂质
D.加入过量硝酸可以提高苯的转化率
[答案] C
问题3:乙酸乙酯如何制备?
[例题3]乙酸乙酯广泛用于药物、染料、香料等工业,中学化学实验常用a装置来制备。
 
(1)实验时,通常加入过量的乙醇,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加入数滴浓硫酸即能起催化作用,但实际用量多于此量,原因是______________;浓硫酸用量又不能过多,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饱和Na2CO3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反应结束后,将试管中收集到的产品倒入分液漏斗中,_______、______,然后分液。
(4)若用b装置制备乙酸乙酯,其缺点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由b装置制得的乙酸乙酯粗产品经饱和碳酸钠溶液和饱和食盐水洗涤后,还可能含有的有机杂质是________,分离乙酸乙酯与该杂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
[答案]:
(1)增大反应物浓度,使平衡向生成酯的方向移动,提高酯的产率(合理即可) 浓H2SO4能吸收生成的水,使平衡向生成酯的方向移动,提高酯的产率 浓H2SO4具有强氧化性和脱水性,会使有机物碳化,降低酯的产率
(2)中和乙酸 溶解乙醇 减少乙酸乙酯在水中的溶解
(3)振荡 静置
(4)原料损失较大 易发生副反应 乙醚 蒸馏
[归纳总结]
乙酸乙酯的制备实验操作:
在一支试管中加入3 mL乙醇,然后边摇动试管边慢慢加入2 mL浓硫酸和2 mL冰醋酸。按下图连接好装置用酒精灯小心均匀地加热试管3~5 min,产生的蒸气经导管通到饱和碳酸钠溶液的液面上。
[练习3] 下列实验装置图正确的是
A.制备及收集乙烯 B.石油分馏 C. 制硝基苯 D. 制乙酸乙酯
[答案] C
活动二:重难点突破
专题知识往往以新药、新材料合成为线索,将合成原理、实验操作、实验技能结合。复习时要认真阅读课文中演示实验与学生实验,对所做过的实验温故知新,对实验操作多问为什么,使知识与技能有机结合起来。
典例简析
[典型题例]醇脱水是合成烯烃的常用方法,实验室合成环己烯的反应和实验装置如下:
合成反应:
INCLUDEPICTURE "E:\\林文文\\2018\\一轮\\化学\\化学(通用)\\10-9.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E:\\林文文\\2018\\一轮\\化学\\化学(通用)\\10-9.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E:\\林文文\\2018\\一轮\\化学\\化学(通用)\\Word\\最新Word\\10-9.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E:\\林文文\\2018\\一轮\\化学\\化学(通用)\\Word\\最新Word\\10-9.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林文文\\e\\林文文\\2018\\一轮\\化学\\化学(通用)\\Word\\最新Word\\10-9.TIF" \* MERGEFORMATINET
可能用到的有关数据如下:
相对分子质量 密度/ g·cm-3 沸点/℃ 溶解性
环己醇 100 0.961 8 161 微溶于水
环己烯 82 0.810 2 83 难溶于水
在a中加入20 g环己醇和2小片碎瓷片,冷却搅动下慢慢加入1 mL浓硫酸。b中通入冷却水后,开始缓慢加热a,控制馏出物的温度不超过90 ℃。
分离提纯:
反应粗产物倒入分液漏斗中分别用少量5%碳酸钠溶液和水洗涤,分离后加入无水氯化钙颗粒,静置一段时间后弃去氯化钙。最终通过蒸馏得到纯净环己烯10 g。
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b的名称是________。
(2)加入碎瓷片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果加热一段时间后发现忘记加瓷片,应该采取的正确操作是________(填字母,下同)。
A.立即补加 B.冷却后补加  C.不需补加  D.重新配料
(3)本实验中最容易产生的副产物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分液漏斗在使用前须清洗干净并________;在本实验分离过程中,产物应该从分液漏斗的________(填“上口倒出”或“下口放出”)。
(5)分离提纯过程中加入无水氯化钙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在环己烯粗产物蒸馏过程中,不可能用到的仪器有________。
A.圆底烧瓶   B.温度计   C.吸滤瓶 D.球形冷凝管   E.接收器
[审题流程] 有机物制备实验一般包括制备过程和提纯过程。本题给出了详细的实验过程,可对题干信息解读如下:
制备过程 提纯过程
①醇脱水是合成烯烃的常用方法→制备原理;②20 g环己醇→反应物用量,用于计算;③碎瓷片→防止暴沸;④冷却搅拌下,加入浓硫酸→浓硫酸溶解放热;⑤通入冷却水,产物冷却→产物呈液态,利于分离;⑥缓慢加热→反应开始;⑦馏出物的温度不超过90 ℃→产物环己烯的沸点为83 ℃,环己醇的沸点为161 ℃,可分离出环己烯 ①粗产物用5%碳酸钠溶液洗涤→除去少量的酸;②粗产物用水洗→使粗产物中的无机物进入水层;③分离→得到较纯的环己烯;④加入无水氯化钙→干燥产品(环己烯);⑤蒸馏→得到纯净的环己烯(除去环己醇);
[答案] (1)直形冷凝管 (2)防止暴沸 B (3)  (4)检漏 上口倒出 (5)干燥(或除水除醇) (6)CD
活动三:巩固提升
1.由2—氯丙烷为主要原料制1,2—丙二醇CH3CH(OH)CH2OH时,经过的反应为( )
A.加成—消去—取代 B.消去—加成—取代
C.取代—消去—加成 D.取代—加成—消去
2.由乙醇制取乙二酸乙二酯,最简便的流程途径顺序正确的是 ( )
①取代反应 ②加成反应 ③氧化反应 ④还原反应 ⑤消去反应 ⑥酯化反应 ⑦中和反应 ⑧缩聚反应
A. ⑤②①③⑥ B. ①②③④⑤⑦
C. ⑤②①③⑧ D. ①②⑤③⑥
3.绿色化学提倡化工生产应提高原子利用率。原子利用率表示目标产物的质量与反应物总质量之比。原子利用率可以达到100%的化学反应是 ( )
A.取代反应   B.水解反应     C.加成反应  D.缩聚反应
4.在一定条件下加热有机物的混合物①甲醇和乙醇的混合物与浓硫酸加热得醚;②乙二醇与乙酸酯化得酯;③氨基乙酸与氨基丙酸生成二肽;④苯酚与浓溴水反应,所生成的有机物种类由多到少的顺序是( )
A.③①②④   B.①②③④   C.③②④①   D.④③②①
5.能够鉴定氯乙烷中氯元素的存在的操作是( )
A.在氯乙烷中直接加入AgNO3溶液
B.在氯乙烷中加蒸馏水,然后加入AgNO3溶液
C.在氯乙烷中加入NaOH溶液,加热后酸化,然后加入AgNO3溶液
D.在氯乙烷中加入乙醇,加热后酸化,然后加入AgNO3溶液
6.已知卤代烃(R—X)在强碱的水溶液中可发生水解反应,生成相应的醇(R—OH).若有机物可通过如下表示的方法制得: 则烃A应是( )
A.1-丁烯    B.2-丁烯    C.乙烯    D.乙炔
7.乙醇酸钠(HOCH2COONa)又称羟基乙酸钠,它是一种有机原料,其相对分子质量为98。羟基乙酸钠易溶于热水,微溶于冷水,不溶于醇、醚等有机溶剂。实验室拟用氯乙酸(ClCH2COOH)和NaOH溶液制备少量羟基乙酸钠,此反应为剧烈的放热反应。具体实验步骤如下:
步骤1:如图所示装置的三颈烧瓶中,加入132.3 g 氯乙酸、50 mL水,搅拌。逐步加入40% NaOH溶液,在95 ℃继续搅拌反应2小时,反应过程控制 pH约为9至10之间。
INCLUDEPICTURE "E:\\2022\\大一轮\\化学\\化学 人教版 新教材 晋云皖黑吉\\WORD\\第十章\\J10-11.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E:\\2022\\大一轮\\化学\\化学 人教版 新教材 晋云皖黑吉\\WORD\\第十章\\J10-11.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E:\\2022\\大一轮\\化学\\化学 人教版 新教材 晋云皖黑吉\\WORD\\第十章\\J10-11.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D:\\邵园园\\看ppt\\2022 一轮\\化学 人教 新教材 晋云皖黑吉\\word\\第十章\\J10-11.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苏德亭\\e\\苏德亭\\苏德亭2022\\大一轮\\化学 京津辽(新教材)\\2023版 大一轮 化学 人教版 新教材(辽鄂京津粤渝苏)\\全书完整的Word版文档\\第十章\\J10-11.TIF" \* MERGEFORMATINET
步骤2:蒸出部分水至液面有薄膜,加少量热水,操作1,滤液冷却至15 ℃,过滤得粗产品。
步骤3:粗产品溶解于适量热水中,加活性炭脱色,操作2,分离掉活性炭。
步骤4:将去除活性炭后的溶液加入适量乙醇中,操作3,过滤、干燥,得到羟基乙酸钠。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步骤1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图所示的装置中仪器B为球形冷凝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___(填字母)。
A.球形冷凝管与直形冷凝管相比,冷却面积更大,效果更好
B.球形冷凝管既可以作倾斜式蒸馏装置,也可用于垂直回流装置
C.在使用冷凝管进行蒸馏操作时,一般蒸馏物的沸点越高,蒸气越不易冷凝
(3)逐步加入40% NaOH溶液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步骤2中,三颈烧瓶中如果忘加磁转子该如何操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上述步骤中,操作1、2、3的名称分别是________(填字母)。
A.过滤,过滤,冷却结晶
B.趁热过滤,过滤,蒸发结晶
C.趁热过滤,趁热过滤,冷却结晶
(6)步骤4中,得到纯净羟基乙酸钠1.1 mol,则实验产率为________%(结果保留1位小数)。
8.席夫碱在有机合成、液晶材料、植物生长调节等多个领域有重要用途。学习小组在实验室中探究由对甲基苯胺()与苯甲醛()在酸催化下制备对甲基苯胺缩苯甲醛席夫碱(,M=195 g·mol-1),有关信息和装置如表格和图像所示。
物质 相对分子质量 密度/(g·cm-3) 熔点/℃ 沸点/℃ 溶解性
对甲基苯胺 107 0.96 44 200 微溶于水,易溶于乙醇
乙醇 46 0.78 -114 78 溶于水
苯甲醛 106 1.0 -26 179 微溶于水,与乙醇互溶
INCLUDEPICTURE "E:\\2022\\大一轮\\化学\\化学 人教版 新教材 晋云皖黑吉\\WORD\\第十章\\J10-12.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E:\\2022\\大一轮\\化学\\化学 人教版 新教材 晋云皖黑吉\\WORD\\第十章\\J10-12.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E:\\2022\\大一轮\\化学\\化学 人教版 新教材 晋云皖黑吉\\WORD\\第十章\\J10-12.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D:\\邵园园\\看ppt\\2022 一轮\\化学 人教 新教材 晋云皖黑吉\\word\\第十章\\J10-12.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苏德亭\\e\\苏德亭\\苏德亭2022\\大一轮\\化学 京津辽(新教材)\\2023版 大一轮 化学 人教版 新教材(辽鄂京津粤渝苏)\\全书完整的Word版文档\\第十章\\J10-12.TIF" \* MERGEFORMATINET
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步骤:
①按图安装好制备装置,检验装置的气密性。向A中加入6.0 g对甲基苯胺、5.0 mL苯甲醛、50 mL乙醇和适量乙酸。其中分水器可接收并分离生成的水。乙醇的作用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控制反应温度为50 ℃,加热回流至反应结束,合适的加热方式为____________;A中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能说明反应结束的实验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纯化产品:
①按图安装好水蒸气蒸馏装置,检验装置的气密性。将A中反应后余液转移至D中,在C中加入适量水,进行蒸馏,将产品中的乙醇、对甲基苯胺和苯甲醛蒸出。玻璃管a的作用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仪器b的名称为________。
②蒸馏操作结束后,需先打开止水夹再停止加热的原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实验后将D中固体洗涤、干燥后,进一步通过__________(填操作名称)纯化后,得到纯品6.0 g。本实验的产品产率为________________(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参考答案]
1. B 2. A 3. C 4. A 5. C 6. C
7.(1)ClCH2COOH+2NaOHHOCH2COONa+NaCl+H2O (2)BC (3)防止升温太快 控制反应体系pH (4)冷却后补加磁转子 (5)C (6)78.6
解析:(2)球形冷凝管内芯管为球泡状,容易积留蒸馏液,故不适宜作倾斜式蒸馏装置,多用于垂直蒸馏装置,适用于蒸馏回流操作,故B错误;在使用冷凝管进行蒸馏操作时,一般蒸馏物的沸点越高,蒸气越易冷凝,故C错误。(5)蒸出部分水至液面有薄膜,说明有固体开始析出,加少量热水趁热过滤;粗产品溶解于适量热水中,加活性炭脱色,需要趁热过滤分离掉活性炭固体;将去除活性炭后的溶液加到适量乙醇中,冷却结晶,过滤,干燥,得到羟基乙酸钠。(6)132.3 g氯乙酸(ClCH2COOH)的物质的量为=1.4 mol,根据方程式 ClCH2COOH+2NaOHHOCH2COONa+NaCl+H2O可知,理论上可以生成1.4 mol羟基乙酸钠,步骤4中,得到纯净羟基乙酸钠1.1 mol,则实验产率为×100%≈78.6%。
8.(1)①作溶剂,使反应物充分混合 ②水浴加热 ++H2O
分水器中水不再增加 (2)①平衡压强,检验固体产品是否堵塞导管 牛角管 ②防止D中液体倒吸入C中 ③重结晶 65.2%
解析:(1)①反应物都是有机物,加入乙醇的作用是作溶剂,使反应物充分混合。②需要准确控制反应温度为50 ℃,则应采用水浴加热的方式。
(2)①制备水蒸气的装置中压强较大,玻璃管a的作用为平衡压强,检验固体产品是否堵塞导管。②反应停止后,装置C内压强较小,若此时不打开止水夹,D中液体倒吸入C中。③晶体经重结晶后可进一步纯化;5.0 mL 苯甲醛的质量为m=1.0×5.0 g=5 g,由关系式可得理论上制得产品的质量为
苯甲醛 ~ 对甲基苯胺缩苯甲醛席夫碱
106 g 195 g
5 g m
m≈9.198 g,产率为×100%≈65.2%。
二、教学建议
1.有机化学是中学化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考的必考内容,但有机物种类繁多,反应复杂,可考的知识点多,伸缩余地大。
2.从高考有机试题看,所考知识虽然来源于教材,但它不是课本知识的简单重复,而是注重对课本而又高于课本的再生性知识的考查,不仅考查了学生的基础知识,还考查了学生的各种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为了更有效地进行高中化学复习,教师要将课堂教学中心由“老师的复习”向“学生的学”和“对学生的评”转移,切实转变教与学的方式。让学生学会总结和归纳。
三、情境素材
1.碳链的增长
(1)
(2)
(3)
(4)
(5)
(6)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