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第二十九讲 乙醇、乙酸、基本营养物质(二)1.了解乙醇、乙酸的结构和主要性质及重要应用。2.了解糖类、油脂、蛋白质的组成和主要性质及重要应用。3.以上各部分知识的综合应用。知识点一 糖类1.糖类的组成与分类(1)糖类的组成元素为________。(2)分类:类别 单糖 双糖 多糖特点 不能再水解成更简单的糖 一分子双糖能水解成两分子单糖 能水解成多分子单糖示例 葡萄糖、果糖 麦芽糖、蔗糖 淀粉、纤维素分子式 C6H12O6 C12H22O11 (C6H10O5)n2.糖类的性质(1)葡萄糖[CH2OH(CHOH)4CHO]①有甜味,易溶于水。②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________与银氨溶液反应析出银。④在酒化酶催化作用下,转化成________。⑤在人体内缓慢氧化。(2)淀粉和纤维素①在酸或酶的催化下水解,生成________。②淀粉遇单质碘变__________,可用于检验淀粉的存在。3.糖类的用途(1)糖类物质可给动物提供________。(2)__________是重要的工业原料,主要用于食品加工、医疗输液、合成药物等。(3)________可做食物,用于生产葡萄糖和酒精。(4)______________可用于造纸,制造纤维素酯、黏胶纤维等。知识点一1.(1)C、H、O2.(1)②新制Cu(OH)2悬浊液 ④乙醇(2)①葡萄糖 ②蓝色3.(1)能量 (2)葡萄糖 (3)淀粉 (4)纤维素知识点二 油脂1.油脂的组成和结构油脂是________与__________反应所生成的酯。油脂—2.油脂的性质——水解反应(1)酸性条件:水解生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2)碱性条件:水解生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又称为__________。3.油脂的用途(1)提供人体所需要的________。(2)用于生产__________________和甘油。知识点二1.甘油 高级脂肪酸 液态 植物油 固态 动物脂肪2.(1)甘油 高级脂肪酸(2)甘油 高级脂肪酸盐 皂化反应3.(1)热量 (2)高级脂肪酸知识点三 蛋白质1.蛋白质的组成蛋白质由________________等元素组成,蛋白质分子是由__________分子连接成的________化合物。2.蛋白质的性质(1)水解蛋白质最终水解生成各种氨基酸。甘氨酸:____________、丙氨酸:____________、谷氨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盐析向蛋白质溶液中加入浓的无机盐溶液时,会使蛋白质__________________而析出。加入水时,蛋白质仍然可以溶解,不会影响蛋白质的生理活性。(3)变性蛋白质失去________而变性。使蛋白质变性的途径有:紫外线、热、强酸、强碱、重金属盐及某些有机试剂的作用。变性后的蛋白质不能复原。(4)颜色反应蛋白质(含苯环)跟__________作用时呈________。(5)蛋白质被灼烧时,产生烧焦羽毛的气味,利用此性质可鉴别丝织品。3.蛋白质的用途(1)蛋白质是人类必需的营养物质。(2)蛋白质在工业上有很多用途,动物的毛和皮、蚕丝可制作服装。(3)酶是一种特殊的________,是生物体内重要的催化剂。知识点三1.C、H、O、N、S 氨基酸 高分子2.(1)(2)溶解度降低(3)活性(4)浓HNO3 黄色3.(3)蛋白质一、糖类、油脂和蛋白质1.现有葡萄糖、淀粉、蛋白质三种溶液,标签丢失,请鉴别。2.如何检验淀粉的水解产物?如何判断淀粉的水解程度?3.酯和油脂有什么区别和联系,试填写下表酯 油脂结构特点 由高级脂肪酸与甘油反应生成的酯__________化学性质联系4.中学化学中常见的既能与强酸反应,又能与强碱反应的物质有哪些?5.油脂和汽油有何区别?【疑难解析】一、1.利用葡萄糖、淀粉、蛋白质的特征反应鉴别:(1)葡萄糖的特征反应:①加热条件下,使新制的氢氧化铜悬浊液产生砖红色沉淀;②碱性、加热条件下,从银氨溶液中析出银(也称银镜反应)。(2)淀粉的特征反应:常温下,淀粉遇碘变蓝。(3)蛋白质的特征反应:①浓硝酸可以使蛋白质变黄,也称为蛋白质的颜色反应;②灼烧时,有烧焦羽毛的气味。2.淀粉水解产物检验及淀粉水解程度判断如下:(1)实验操作淀粉溶液水解液中和液现象A ↓碘水 现象B(2)实验结论现象A 现象B 结论① 未出现银镜 溶液变蓝色 淀粉尚未水解② 出现银镜 溶液变蓝色 淀粉部分水解③ 出现银镜 溶液不变蓝色 淀粉完全水解3.酯 油脂结构特点 由酸与醇反应生成的一类有机物 由高级脂肪酸与甘油反应生成的酯化学性质 水解 水解、氢化联系 酯和脂意义不同,不能混用,酯是有机酸和醇酯化生成的产物,而油脂只是高级脂肪酸和甘油酯化的产物,脂是酯中的一部分4.①多元弱酸的酸式盐(如NaHCO3)②弱酸的铵盐[如(NH4)2CO3]、CH3COONH4等③Al、Al2O3、Al(OH)3 ④氨基酸5.前者为酯类,后者为烃类【疑难探究】二、有机物的水解反应1.常见的酯类水解通式是什么?什么条件?具有什么特征?举例说明。2.常见的糖类水解通式如何表示?什么条件?举例说明。3.怎样判断多糖的水解程度?4.蛋白质水解的通式如何表示?【疑难解析】二、1.(1)通式:酯+水??酸+醇(2)条件:催化剂(酸或碱)(3)特点:酸性条件下的水解是可逆反应,碱性条件下的水解是不可逆的(4)实例:油脂的水解反应①酸性条件:油脂+水高级脂肪酸+甘油②碱性条件——皂化反应:油脂+水高级脂肪酸钠+甘油2.(1)通式:多糖低聚糖―→单糖(2)条件下:酸或酶作催化剂(3)实例:二糖、多糖的水解反应C12H22O11+H2OC6H12O6+C6H12O6蔗糖 葡萄糖 果糖C12H22O11+H2O2C6H12O6麦芽糖 葡萄糖(C6H10O5)n+nH2OnC6H12O6淀粉(或纤维素) 葡萄糖3.(1)依据淀粉在酸的作用下能够发生水解反应最终生成葡萄糖。反应物淀粉遇碘能变蓝色,不能发生银镜反应;产物葡萄糖遇碘不能变蓝色,能发生银镜反应。依据这一性质可以判断淀粉在水溶液中是否已发生了水解和水解是否已进行完全。(2)现象及结论现象 结论水解后的溶液不能发生银镜反应 没有水解水解后的溶液遇碘不变蓝色 完全水解水解后的溶液既能发生银镜反应,又遇碘变蓝 部分水解4. 蛋白质的水解反应:蛋白质+水氨基酸【典例】1.一种油脂A的分子组成与结构如图所示,其相对分子质量为888,C17H35—和C17Hx—都是高级脂肪酸的烃基(呈链状)。回答下列问题。(1)A的分子式是________。(2)A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主要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A有油脂类的同分异构体,除它本身以外还有________种(不考虑C17H35—和C17Hx—内部结构的变化),由A组成的油脂是纯净物还是混合物? ________。(4)若A中高级脂肪酸的烃基都是C17H35—,由A组成的油脂在通常状况下一定是固体;若A中高级脂肪酸的烃基都是C17Hx—,由A组成的油脂在通常状况下一定是液体。从分子组成与结构方面来说,油脂呈液态、固态的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 A发生皂化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答案】 C57H108O6 分子内含有碳碳双键,能与溴发生加成反应 1 纯净物 油脂在通常状况下的状态与高级脂肪酸烃基的饱和程度有关,高级脂肪酸烃基饱和程度高的油脂是固体,高级脂肪酸烃基饱和程度低的油脂是液体 +3OH-2C17H35COO-+ C17H33COO-+【解析】(1) 的相对分子质量为888,则x=33,则A的分子式为C57H108O6,故答案为C57H108O6;(2)A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是因为C17H33—是不饱和烃基,含有碳碳双键,能与溴发生加成反应,故答案为分子内含有碳碳双键,能与溴发生加成反应;(3)A有油脂类的同分异构体,除它本身以外还有1种(不考虑C17H35—和C17H33—内部结构的变化),是一种结构和组成确定的分子,为纯净物,故答案为1;纯净物;(4)若A中高级脂肪酸的烃基都是C17H35—,由A组成的油脂在通常状况下一定是固体;若A中高级脂肪酸的烃基都是C17H33—,由A组成的油脂在通常状况下一定是液体。C17H35—结构中没有碳碳双键,C17H33—结构中含有1个碳碳双键,油脂在通常状况下的状态与高级脂肪酸烃基的饱和程度有关,高级脂肪酸烃基饱和程度高的油脂是固体,高级脂肪酸烃基饱和程度低的油脂是液体,故答案为油脂在通常状况下的状态与高级脂肪酸烃基的饱和程度有关,高级脂肪酸烃基饱和程度高的油脂是固体,高级脂肪酸烃基饱和程度低的油脂是液体;(5) 发生皂化反应生成2种高级脂肪酸钠和甘油,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3OH-2C17H35COO-+ C17H33COO-+,故答案为+3OH-2C17H35COO-+ C17H33COO-+。【典例】2.糖类、油脂、蛋白质、维生素、无机盐和水是人体基本的营养物质。I.糖类是人体的主要供能物质,广泛存在于血液和细胞中。血糖的化学成分是葡萄糖,工业上常以淀粉为原料,在催化剂作用下制取葡萄糖,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某同学做淀粉水解的实验探究,请补充完整相关实验内容。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取2mL淀粉液,加入试管中,滴加10滴稀硫酸,水浴加热5min。取冷却后的淀粉水解液,加入5滴碘水。 无明显现象 ______ 。实验室有两瓶无色透明溶液,分别为蔗糖溶液和葡萄糖溶液。某同学欲鉴别两者,请补充完整相关实验内容。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分别取适量2种未知溶液,置于两个试管中,向两个试管中加入新制氢氧化铜浊液,加热。 试管①______ ;试管②______ 。 ______ 。甘油三酯是指高级脂肪酸甘油酯,甘油三酯增高与中老年人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密切相关,因此甘油三酯的检测和控制尤为重要。油酸甘油酯是甘油三酯的一种,其结构简式如图所示。油酸甘油酯中含有官能团的名称为______。油酯氢化可以大大延长其保质期,并且使食物更松软可口,然而油酯氢化过程产生的反式脂肪酸又会危害人类健康。在加热,Ni催化条件下,1mol油酸甘油酯最多与______发生加成反应。下列物质属于油酸的同系物的是______。a.硬脂酸 b.软脂酸c.亚油酸 d. 丙烯酸蛋白质是构成细胞的基础物质,没有蛋白质就没有生命。下列过程中,蛋白质的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______。a.加热鸡蛋白溶液,析出蛋白质固体b.向蛋白质溶液中加入甲醛溶液,析出蛋白质固体c.向蛋白质溶液加入浓硝酸,微热后生成黄色沉淀d.向蛋白质溶液加入饱和碳酸铵溶液,析出蛋白质固体蛋白质水解的最终产物为氨基酸,其中谷氨酸的结构简式如下所示。①关于谷氨酸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a.分子式为 b.能发生水解反应 c 能与盐酸反应 d 能与NaOH反应②谷氨酸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分子内脱水,生成五元环化合物,该五元环化合物的结构简式为______。【答案】 淀粉已经完全水解 无明显现象 产生红色沉淀 ①是蔗糖溶液、②是葡萄糖溶液 酯基、碳碳双键 3 d d cd 【解析】(1)淀粉在催化剂作用下水解为葡萄糖;(2) 淀粉遇碘水变蓝色;(3) 葡萄糖含有醛基,葡萄糖能与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4) 烃基的不饱和度是1;(5) 油酸甘油酯中的碳碳双键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6) 同系物是分子式相差若干个原子团,且官能团种类、数目都相同的有机物;(7) 物理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8) ①根据谷氨酸的结构简式判断;谷氨酸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分子内脱水,生成肽键。(1) 淀粉水解生成葡萄糖,方程式为;(2) 加入碘水无明显现象,说明溶液中不含淀粉,淀粉已经完全水解;(3) 蔗糖与葡萄糖相比较,葡萄糖具有还原性,葡萄糖能与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蔗糖不能能与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反应,试管内生成砖红色沉淀的是葡萄糖,试管内无明显现象的是蔗糖;(4) 油酸甘油酯含有酯基,烃基的不饱和度是1,所以含有碳碳双键;(5) 1mol油酸甘油酯含有,可知含有3mol碳碳双键,则可与3mol氢气发生加成反应;(6) 油酸的分子式,油酸的同系物应含有1个碳碳双键、1个羧基;硬脂酸不含碳碳双键,不是油酸的同系物;软脂酸不含碳碳双键,不是油酸的同系物;亚油酸分子中含有2个碳碳双键,不是油酸的同系物;丙烯酸含有1个碳碳双键、1个羧基,是油酸的同系物;故选d;(7) 蛋白质加入甲醛、硝酸以及加热条件下可变性,变性是化学变化;加入饱和碳酸铵溶液,蛋白质溶解度减小,发生盐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d;(8) ①谷氨酸含有氨基、羧基,具有两性,可与盐酸、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根据谷氨酸的结构简式,可知分子式为,不能发生水解反应,故选cd;②谷氨酸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分子内脱水,生成五元环化合物,生成肽键,生成物为。一、糖类的组成和性质1.下列关于糖类的叙述正确的是A.所有糖类的分子式都符合通式Cn(H2O)mB.单糖分子是由一个碳原子和若干个氢、氧原子构成的C.蔗糖水解产物能发生银镜反应,故蔗糖分子结构中含有醛基D.糖类可分为单糖、二糖和多糖【答案】D【解析】A.绝大多数糖符合通式Cn(H2O)m,但有的糖并不符合该通式,如鼠李糖(C6H12O5),A错误;B.单糖是不能水解成更简单的糖,而不是分子中只含一个碳原子的糖,B错误;C.蔗糖属于二糖,其发生水解反应产生葡萄糖和果糖,由于葡萄糖分子中含有醛基,因此水解产物能发生银镜反应,但蔗糖分子中无醛基,C错误;D.根据糖类水解得到单糖的数目可将糖类分为单糖、二糖和多糖,D正确;故合理选项是D。2.辽宁有众多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如皮影戏、满族刺绣、阜新玛瑙雕、蒸馏酒传统酿造技术等。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皮影戏中用到的兽皮属于高级脂肪酸甘油酯B.满族刺绣中使用的棉布原料属于多糖C.玛瑙的主要成分是硅酸盐D.蒸馏酒酿造过程中无化学变化【答案】B【解析】A.兽皮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A错误;B.棉布的主要成分为纤维素,纤维素属于多糖,B正确;C.玛瑙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二氧化硅属于氧化物,不属于硅酸盐,C错误;D.蒸馏酒酿造过程中将淀粉水解成葡萄糖、葡萄糖在酒化酶的催化下转变为乙醇和CO2,该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涉及化学变化,D错误;答案选B。3.葡萄糖在生物体内会发生分子内反应形成葡萄糖的半缩醛(如图所示),物质A和B分别为两种葡萄糖半缩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形成半缩醛时发生了取代反应B.葡萄糖半缩醛A和B的分子式均为C6H10O6C.物质A分子不具有手性D.半缩醛的形成可看作羟基与醛基发生了加成反应【答案】D【解析】A.形成半缩醛时,羰基断裂一根键,发生了加成反应,故A错误;B.葡萄糖和A、B分子式均为C6H12O6,三者互为同分异构体,故B错误;C.物质A的1个分子中含有5个手性碳原子,具有手性,故C错误;D.根据葡萄糖和半缩醛A、B的结构简式可知,半缩醛的形成可看作羟基与醛基发生了加成反应,故D正确;选D。4.蔗糖酯是联合国国际粮农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推荐使用的食品乳化剂。某蔗糖酯可由蔗糖与硬脂酸乙酯合成,反应如下: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蔗糖是还原性糖,可以发生银镜反应B.蔗糖分子中含有6个醇羟基C.蔗糖酯可看成是由高级脂肪酸和蔗糖形成的酯D.该蔗糖酯在稀硫酸作用下水解,水解过程中只有硬脂酸和葡萄糖两种产物【答案】C【解析】A.由蔗糖分子结构简式知无醛基,故不能发生银镜反应,即不属于还原性糖,A项错误;B.1个蔗糖分子中含有9个醇羟基,B项错误;C.高级脂肪酸和蔗糖发生酯化反应生成蔗糖酯,因此蔗糖酯可看成是由高级脂肪酸和蔗糖形成的酯,C项正确;D.蔗糖酯水解产物应为硬脂酸、葡萄糖、果糖,D项错误;答案选C。5.“端午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之一,节日活动有吃粽子、赛龙舟及喝雄黄酒等。制作粽子的主要原料有糯米、粽叶,还有蛋黄、猪肉等馅料。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糯米也是酿酒原料,酿酒加入的“酒曲”起催化作用B.赛龙舟时,挥舞的龙旗是用涤纶制作,涤纶属于天然纤维C.蛋黄、猪肉富含油脂和蛋白质,油脂和蛋白质均属于高分子化合物D.糯米的主要成分是淀粉,粽叶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淀粉和纤维素的分子式都是,互为同分异构体,【答案】A【解析】A.酿酒一定要加入酒曲,酒曲中的微生物主要是曲霉、毛霉和酵母菌,其中曲霉、毛霉主要起到糖化的作用,在曲霉内淀粉酶的作用下将淀粉转化成葡萄糖,A正确;B.涤纶是合成纤维,B错误;C.油脂相对分子质量较小,属于小分子化合物,C错误;D.淀粉和纤维素的分子式均为 (C6H10O5)n,但因都为高聚物,n值不确定,分子式不同,则不是同分异构体,D错误;故选:A。6.2021年9月24日,我国科学家在《Science》上发表了利用CO2合成淀粉的全过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淀粉属于有机高分子化合物B.淀粉与纤维素互为同分异构体C.若能将此方法投入工业生产,将有利于改善温室效应D.有碘参与的氧化还原滴定反应中,淀粉可用作滴定指示剂【答案】B【解析】A.淀粉是多糖分子式为(C6H10O5)n,其相对分子质量在10000以上,属于有机高分子化合物,A正确;B.淀粉与纤维素的分子式均为(C6H10O5)n,但n不同,两者分子式不相同,则二者不是同分异构体,故B错误;C.利用CO2合成淀粉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有利于改善温室效应,故C正确;D.淀粉遇碘单质变蓝,氧化还原滴定反应中碘元素化合价有变化,颜色由蓝色变无色,淀粉可用作滴定指示剂,故D正确;故选:B。7.根据下列实验操作、现象和所得到的结论均正确的是选项 实验操作或现象 结论A 往滴加酚酞的Na2SiO3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振荡,溶液红色变浅,接近消失时有透明凝胶生成 氯元素非金属性比硅强B 淀粉在稀硫酸催化反应一段时间后,滴入新制的Cu(OH)2悬浊液加热煮沸,未观察到砖红色沉淀 淀粉没有发生水解C 取1 mL 0.1 mol·L-1KI溶液和5 mL 0.1 mol·L-1 FeCl3溶液混合,充分反应后,滴加少量KSCN,溶液变为红色 化学反应存在限度D 向0.1 mol·L-1 H2O2溶液中滴加几滴0.01 mol·L-1 KMnO4溶液,溶液褪色 H2O2具有还原性A.A B.B C.C D.D【答案】D【解析】A.往滴加酚酞的Na2SiO3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振荡,溶液红色变浅,接近消失时有透明凝胶生成,该实验现象说明HCl的酸性比H2SiO3强,但是比较元素非金属性强弱时,需要比较它们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即通过该实验现象无法说明氯元素非金属性比硅元素强,A错误;B.淀粉水解后产生葡萄糖,通过用新制的Cu(OH)2悬浊液检验葡萄糖的醛基来证明淀粉是否发生水解,该反应需要在碱性环境中进行,故加入新制的Cu(OH)2悬浊液之前,应先加入过量的NaOH溶液使溶液呈碱性,B错误;C.Fe3+和I-发生反应:2Fe3++2I-=I2+2Fe2+,n(I-)=0.1mol·L-10.001L=0.0001mol,n(Fe3+)=0.1mol·L-10.005L=0.0005mol,则Fe3+过量,故向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少量KSCN,溶液一定变为红色,该现象不能说明反应存在限度,C错误;D.向0.1 mol·L-1 H2O2溶液中滴加几滴0.01 mol·L-1 KMnO4溶液,溶液褪色,说明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KMnO4作氧化剂,H2O2作还原剂,即H2O2具有还原性,D正确;故选D。二、油脂的组成和性质8.糖类、油脂和蛋白质使维持人体生命活动所必需的三大营养物质。以下说法中不正确的有项①植物油含不饱和高级脂肪酸甘油酯,能使Br2/CCl4褪色②汽油、柴油、植物油都是碳氢化合物③葡萄糖、麦芽糖在一定条件下既能发生水解反应,又能发生银镜反应④葡萄糖、果糖互为同分异构体,淀粉、纤维素也互为同分异构体⑤加热、紫外线、酒精、福尔马林、饱和硫酸钠溶液会使蛋白质溶液发生变性,具有不可逆性⑥可用碘水检验淀粉水解是否完全⑦用甘氨酸和丙氨酸缩合最多可形成4种二肽⑧纤维素在人体内可水解为葡萄糖,故可作人类的营养物质⑨糖类、油脂、蛋白质都是高分子化合物⑩地沟油与矿物油可通过分别加入足量氢氧化钠溶液共热的方法区分,不分层的是地沟油A.4 B.5 C.6 D.7【答案】C【解析】①植物油中含有碳碳不饱和键,所以植物油能和溴发生加成反应而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正确;②汽油、柴油是碳氢化合物,植物油由C、H、O三种元素组成,不是碳氢化合物,错误;③葡萄糖是单糖,不能发生水解,错误;④淀粉和纤维素的结构单元中n不同,二者分子式不同,不属于同分异构体,错误;⑤加热、紫外线、酒精、福尔马林能使蛋白质变性,钠是轻金属,轻金属的盐不能使蛋白质变性,硫酸钠不能使蛋白质变性,变性是不可逆的,错误;⑥碘单质遇淀粉变蓝色,若水解完全,则不变蓝色,正确;⑦当两个同种氨基酸脱水时,生成两种二肽,当两个不同种氨基酸脱水时,有两种情况:甘氨酸脱去羧基、丙氨酸脱氢,或丙氨酸脱羧基、甘氨酸脱氢,也能生成两种二肽,所以共能生成4种二肽,正确;⑧人体中没有水解纤维素的酶,所以纤维素在人体中不能水解,不能作为人类的营养物质,错误;⑨油脂不是高分子化合物,错误;⑩地沟油的主要成分属于油脂,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共热可以发生水解反应生成可溶于水的高级脂肪酸钠、甘油,不会出现分层现象,而矿物油不溶于氢氧化钠溶液,也不发生反应,会出现分层现象,因此可以用该方法区分,正确;不正确的有②③④⑤⑧⑨,共6个;答案选C。9.下列分析合理的是A.丝绸所含的天然纤维主要是蚕丝纤维B.脂肪属于酯类,是天然高分子化合物C.石油的分馏、海水晒盐、煤的气化都是物理变化D.SO2 不但能形成酸雨,而且易产生光化学烟雾【答案】A【解析】A.丝绸所含的天然纤维主要是蚕丝纤维,属于蛋白质,A正确;B.脂肪即高级脂肪酸甘油酯,属于酯类,但其相对分子质量较小,不属于高分子化合物,B错误;C.石油的分馏、海水晒盐都是物理变化,煤的气化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C错误;D.SO2能形成硫酸型酸雨,不能产生光化学烟雾,氮氧化物易产生光化学烟雾,D错误;故答案为:A。10.“油”在生活生产中应用广泛,下列有关“油”的说法正确的是A.食用油的主要成分是不饱和高级脂肪酸甘油酯,属于天然有机高分子化合物B.汽油、煤油、生物柴油等均来源于石油,主要成分都是烃类C.甘油是丙三醇的俗称,既可以做护肤品,又可以制作炸药D.天然奶油、黄油等是从牛奶或羊奶中提取出的半固态物质,属于蛋白质【答案】C【解析】A.油脂都是高级脂肪酸甘油酯,含碳碳双键较多的熔沸点较低常温下呈液态,则食用油的主要成分是不饱和高级脂肪酸甘油酯,但油脂相对分子质量没有成千上万,故其不属于有机高分子化合物,A错误;B.汽油、煤油等均来源于石油,主要成分都是烃类,而生物柴油的主要成分是硬脂酸甲酯属于酯类物质,不是烃类,也不来源于石油,B错误;C.甘油是丙三醇的俗称,具有很强的保湿功能,可以做护肤品,其与硝酸、浓硫酸反应生成的三硝酸甘油酯是一种烈性炸药,即甘油可以制作炸药,C正确;D.天然奶油、黄油等是从牛奶或羊奶中提取出的半固态物质,是油脂不属于蛋白质,D错误;故答案为:C。11.下列关于皂化反应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油脂经皂化反应后,生成的高级脂肪酸钠、甘油和水形成混合液B.加入食盐可以使高级脂肪酸钠析出,这一过程叫盐析C.向皂化反应后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食盐并搅拌,静置一段时间,溶液分成上下两层,下层是高级脂肪酸钠D.皂化反应后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食盐,可以通过过滤的方法分离提纯【答案】C【解析】A.油脂在碱性溶液的条件下发生的水解反应,叫皂化反应,在碱性条件下发生水解反应生成的高级脂肪酸钠、甘油都溶于水,故反应后能形成混合液,A正确;B.油脂在碱性条件下水解后,在搅拌的过程中向其中加食盐细粒,可降低高级脂肪酸钠在水中的溶解度而使其从混合溶液中析出的过程叫做盐析,B正确;C.盐析后,由于高级脂肪酸钠的密度比水小,因此上层是密度较小的高级脂肪酸钠,下层是甘油和食盐的混合液,C错误;D.加入食盐后,高级脂肪酸钠由于溶解度降低而析出,析出的固体物质与可溶性液体混合物可用过滤的方法分离提纯,D正确;故合理选项是C。12.化学与人类的生活、生产息息相关,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羊毛织品水洗时,蛋白质双螺旋结构容易受外力作用被破坏B.某洗涤剂的主要成分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利用磺酸根离子处理油脂污垢C.国家卫健委公布的过氧乙酸消毒液,可以使病毒脱水死亡而达到消毒目的D.医用呼吸机原材料之一的ABS树脂,是用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发生加聚反应制得【答案】D【解析】A.羊毛织品中主要成分为蛋白质,蛋白质不是双螺旋结构,是α螺旋结构,故A错误;B.十二烷基苯磺酸钠是乳化剂,作用原理是使油脂乳化而溶于水,故B错误;C.过氧乙酸具有强氧化性,能使蛋白质氧化变性,不是脱水,故C错误;D.丙烯腈(CH2=CHCN)、1,3-丁二烯和苯乙烯发生加聚反应可生成耐热型ABS树脂 ,故D正确;故选:D。13.现有一个多肽分子,分子式为CxHyN12Od(x、y、d为正整数),将它完全水解后只得到下列三种氨基酸:丙氨酸()、天门冬氨酸()、苯丙氨酸(),该多肽分子水解后得到天门冬氨酸的分子个数为A.d-12 B.d-13 C.(d-12)/2 D.(d-13)/2【答案】D【解析】由题给信息并结合多肽的分子式可知,该多肽是十二肽。设丙氨酸、天门冬氨酸和苯丙氨酸的个数分别是a、b、c,则根据氮原子守恒可知a+b+c=12,氧原子守恒可知2a+4b+2c=d+11,解得b=(d-13)/2,D项正确;故选D。三、蛋白质的组成和性质14.香菇嘌呤存在于香菇中,有降低胆固醇含量的活性,其结构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香菇嘌呤的分子式为C9H11O4N5B.香菇嘌呤与甘氨酸(H2NCH2COOH)互为同系物C.香菇嘌呤能与金属钠、NaOH反应D.香菇嘌呤能发生加成、酯化反应【答案】B【解析】A.由结构简式可知,香菇嘌呤的分子式为C9H11O4N5,故A正确;B.由结构简式可知,香菇嘌呤分子与甘氨酸的组成、结构不相似,不是同类物质,不属于同系物,故B错误;C.由结构简式可知,香菇嘌呤中含有的醇羟基、羧基能与金属钠反应,羧基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故C正确;D.由结构简式可知,香菇嘌呤中含有的碳氮双键能发生加成反应,醇羟基和羧基能发生酯化反应,故D正确;故选B。15.约翰·芬恩(John fenn)等三位科学家因在蛋白质等大分子研究领域的杰出贡献获得了2002年的诺贝尔化学奖。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蚕丝、羊毛、棉花的主要成分都是蛋白质B.组成人体蛋白质的氨基酸有必需和非必需之分。C.浓硝酸溅在皮肤上呈黄色是由于浓硝酸和蛋白质发生了颜色反应D.蛋白质水解的最终产物都是氨基酸【答案】A【解析】A.蚕丝、羊毛的主要成分都是蛋白质,而棉花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故A错误;B.人体内氨基酸有必需和非必需之分,故B正确;C.浓硝酸沾到皮肤上能使皮肤变黄,这是由于浓硝酸和蛋白质发生了颜色反应,故C正确;D.蛋白质完全水解的产物是氨基酸,故D正确;答案为A。1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葡萄糖不能发生水解反应,是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糖B.制备肥皂的实验中要加入乙醇,乙醇起催化剂的作用C.可以调控氨基酸溶液的 pH 来实现氨基酸的分离与提纯D.油脂、淀粉、纤维素、蛋白质都属于高分子化合物【答案】C【解析】A.葡萄糖是单糖,不能发生水解反应,但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糖是甘油醛或甘油酮,故A错误;B.制备肥皂的实验中要加入乙醇,乙醇起溶解两反应物的作用,故B错误;C.在等电点时,氨基酸的溶解度最小,因此可以用调节溶液pH值的方法,使不同的氨基酸在各自的等电点结晶析出,以分离或提纯氨基酸,故C正确;D.高分子化合物是指相对分子质量过万的分子,油脂是高级脂肪酸甘油酯,不是高分子化合物,故D错误;故选C。1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麦芽糖、纤维二糖和乳糖都是非还原性糖,不能发生银镜反应B.油脂的硬化过程是油脂和水发生加成反应的过程C.氨基酸溶于过量氢氧化钠溶液中生成的离子,在直流电场中向阳极移动D.蛋白质溶液中加入饱和溶液,能够破坏蛋白质溶解形成的胶体结构而发生变性【答案】C【解析】A.纤维二糖、乳糖不含醛基,为非还原性糖,不能发生银镜反应,麦芽糖含有醛基,为还原性糖,可发生银镜反应,故A错误;B.油酸是不饱和酸,油酸甘油酯通常呈液态,能和氢气加成,使油脂由液态变为固态,故加氢后得到的油脂称为硬化油,故B错误;C.氨基酸中的-COOH和NaOH反应生成羧酸根离子,带负电荷,在电场作用下向阳极移动,故C正确;D.蛋白质溶液中加入饱和硫酸铵溶液,发生盐析,则能够破坏蛋白质溶解形成的胶体结构而降低蛋白质的溶解性,使蛋白质转变为沉淀析出,不是变性,故D错误;故选:C。18.化学物质与生命过程密切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维生素C可以还原活性氧自由基 B.蛋白质只能由蛋白酶催化水解C.淀粉可用为原料人工合成 D.核酸可视为核苷酸的聚合产物【答案】B【解析】A. 维生素C具有还原性,可以还原活性氧自由基,故A正确;B. 蛋白质在酸、碱的作用下也能发生水解,故B错误;C. 将二氧化碳先还原生成甲醇,再转化为淀粉,实现用为原料人工合成淀粉,故C正确;D.核苷酸通过聚合反应制备核酸,故D正确;故选B。19.环氧乙烷(EO)可用作生产一次性口罩时的灭菌剂。EO通过与蛋白质上的羧基、氨基、巯基(—SH)等发生作用(原理如下图),使蛋白质失去反应基,从而达到灭菌的目的。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EO与乙醛互为同分异构体B.蛋白质在酸、碱或酶的作用下可发生水解,最终得到氨基酸C.用EO灭菌后的口罩应对EO的残余量进行安全检测D.图中所示的反应为取代反应【答案】D【解析】A.EO和乙醛的分子式都为C2H4O,结构不同,与乙醛互为同分异构体,故A正确;B.蛋白质水解的最终产物是各种氨基酸,故B正确;C.EO能使蛋白质变性,为防止对人造成伤害,用EO灭菌后的口罩应对EO的残余量进行安全检测,故C正确;D.根据图示,题图所示的反应为加成反应,故D错误;选D。20.近几年诺贝尔化学奖多次与蛋白质的研究有关。下列关于蛋白质的叙述正确的是A.蛋白质溶液能产生丁达尔效应B.温度越高,蛋白酶的催化效果越好C.蛋白质能发生水解、盐析等化学反应D.蛋白质与浓硝酸均能发生颜色反应【答案】A【解析】A.蛋白质溶液属于胶体,能产生丁达尔效应,故A正确;B.高温使蛋白质变性,蛋白酶具有温和性,在温和的条件下催化效果好,故B错误;C.蛋白质的水解是化学变化、盐析是物理变化,故C错误;D.含苯环的蛋白质与浓硝酸能发生颜色反应,故D错误;选A。2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酶分子通过折叠、螺旋或缠绕形成活性空间B.乙酸乙酯中混有的乙酸可以用溶液除去C.用植物秸杆生产燃料乙醇是有效利用生物质能的重要途径D.把皂化液滴入热水,无油状液珠,说明油脂已完全水解【答案】B【解析】A. 酶分子中的肽链通过折叠、螺旋或缠绕形成了酶的活性空间,即酶的活性中心,A正确;B.乙酸乙酯和乙酸都可以和NaOH溶液反应,故不能用NaOH溶液除去乙酸乙酯中混有的乙酸,可以选用饱和Na2CO3溶液除去乙酸乙酯中混有的乙酸,B错误;C.植物秸杆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在一定条件下水解产生葡萄糖,葡萄糖在酒化酶的作用下反应产生乙醇,用植物秸杆生产燃料乙醇是有效利用生物质能的重要途径,C正确;D.把皂化液滴入热水,若油脂水解不完全,会产生油状液珠,若无油状液珠,说明油脂已完全水解,D正确;故选B。课程标准基础知识通关规律与方法浓硫酸经典例题基础通关练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第二十九讲 乙醇、乙酸、基本营养物质(二)1.了解乙醇、乙酸的结构和主要性质及重要应用。2.了解糖类、油脂、蛋白质的组成和主要性质及重要应用。3.以上各部分知识的综合应用。知识点一 糖类1.糖类的组成与分类(1)糖类的组成元素为________。(2)分类:类别 单糖 双糖 多糖特点 不能再水解成更简单的糖 一分子双糖能水解成两分子单糖 能水解成多分子单糖示例 葡萄糖、果糖 麦芽糖、蔗糖 淀粉、纤维素分子式 C6H12O6 C12H22O11 (C6H10O5)n2.糖类的性质(1)葡萄糖[CH2OH(CHOH)4CHO]①有甜味,易溶于水。②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________与银氨溶液反应析出银。④在酒化酶催化作用下,转化成________。⑤在人体内缓慢氧化。(2)淀粉和纤维素①在酸或酶的催化下水解,生成________。②淀粉遇单质碘变__________,可用于检验淀粉的存在。3.糖类的用途(1)糖类物质可给动物提供________。(2)__________是重要的工业原料,主要用于食品加工、医疗输液、合成药物等。(3)________可做食物,用于生产葡萄糖和酒精。(4)______________可用于造纸,制造纤维素酯、黏胶纤维等。知识点二 油脂1.油脂的组成和结构油脂是________与__________反应所生成的酯。油脂—2.油脂的性质——水解反应(1)酸性条件:水解生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2)碱性条件:水解生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又称为__________。3.油脂的用途(1)提供人体所需要的________。(2)用于生产__________________和甘油。知识点三 蛋白质1.蛋白质的组成蛋白质由________________等元素组成,蛋白质分子是由__________分子连接成的________化合物。2.蛋白质的性质(1)水解蛋白质最终水解生成各种氨基酸。甘氨酸:____________、丙氨酸:____________、谷氨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盐析向蛋白质溶液中加入浓的无机盐溶液时,会使蛋白质__________________而析出。加入水时,蛋白质仍然可以溶解,不会影响蛋白质的生理活性。(3)变性蛋白质失去________而变性。使蛋白质变性的途径有:紫外线、热、强酸、强碱、重金属盐及某些有机试剂的作用。变性后的蛋白质不能复原。(4)颜色反应蛋白质(含苯环)跟__________作用时呈________。(5)蛋白质被灼烧时,产生烧焦羽毛的气味,利用此性质可鉴别丝织品。3.蛋白质的用途(1)蛋白质是人类必需的营养物质。(2)蛋白质在工业上有很多用途,动物的毛和皮、蚕丝可制作服装。(3)酶是一种特殊的________,是生物体内重要的催化剂。一、糖类、油脂和蛋白质1.现有葡萄糖、淀粉、蛋白质三种溶液,标签丢失,请鉴别。2.如何检验淀粉的水解产物?如何判断淀粉的水解程度?3.酯和油脂有什么区别和联系,试填写下表酯 油脂结构特点 由高级脂肪酸与甘油反应生成的酯__________化学性质联系4.中学化学中常见的既能与强酸反应,又能与强碱反应的物质有哪些?5.油脂和汽油有何区别?【疑难解析】一、1.利用葡萄糖、淀粉、蛋白质的特征反应鉴别:(1)葡萄糖的特征反应:①加热条件下,使新制的氢氧化铜悬浊液产生砖红色沉淀;②碱性、加热条件下,从银氨溶液中析出银(也称银镜反应)。(2)淀粉的特征反应:常温下,淀粉遇碘变蓝。(3)蛋白质的特征反应:①浓硝酸可以使蛋白质变黄,也称为蛋白质的颜色反应;②灼烧时,有烧焦羽毛的气味。2.淀粉水解产物检验及淀粉水解程度判断如下:(1)实验操作淀粉溶液水解液中和液现象A ↓碘水 现象B(2)实验结论现象A 现象B 结论① 未出现银镜 溶液变蓝色 淀粉尚未水解② 出现银镜 溶液变蓝色 淀粉部分水解③ 出现银镜 溶液不变蓝色 淀粉完全水解3.酯 油脂结构特点 由酸与醇反应生成的一类有机物 由高级脂肪酸与甘油反应生成的酯化学性质 水解 水解、氢化联系 酯和脂意义不同,不能混用,酯是有机酸和醇酯化生成的产物,而油脂只是高级脂肪酸和甘油酯化的产物,脂是酯中的一部分4.①多元弱酸的酸式盐(如NaHCO3)②弱酸的铵盐[如(NH4)2CO3]、CH3COONH4等③Al、Al2O3、Al(OH)3 ④氨基酸5.前者为酯类,后者为烃类【疑难探究】二、有机物的水解反应1.常见的酯类水解通式是什么?什么条件?具有什么特征?举例说明。2.常见的糖类水解通式如何表示?什么条件?举例说明。3.怎样判断多糖的水解程度?4.蛋白质水解的通式如何表示?【疑难解析】二、1.(1)通式:酯+水??酸+醇(2)条件:催化剂(酸或碱)(3)特点:酸性条件下的水解是可逆反应,碱性条件下的水解是不可逆的(4)实例:油脂的水解反应①酸性条件:油脂+水高级脂肪酸+甘油②碱性条件——皂化反应:油脂+水高级脂肪酸钠+甘油2.(1)通式:多糖低聚糖―→单糖(2)条件下:酸或酶作催化剂(3)实例:二糖、多糖的水解反应C12H22O11+H2OC6H12O6+C6H12O6蔗糖 葡萄糖 果糖C12H22O11+H2O2C6H12O6麦芽糖 葡萄糖(C6H10O5)n+nH2OnC6H12O6淀粉(或纤维素) 葡萄糖3.(1)依据淀粉在酸的作用下能够发生水解反应最终生成葡萄糖。反应物淀粉遇碘能变蓝色,不能发生银镜反应;产物葡萄糖遇碘不能变蓝色,能发生银镜反应。依据这一性质可以判断淀粉在水溶液中是否已发生了水解和水解是否已进行完全。(2)现象及结论现象 结论水解后的溶液不能发生银镜反应 没有水解水解后的溶液遇碘不变蓝色 完全水解水解后的溶液既能发生银镜反应,又遇碘变蓝 部分水解4. 蛋白质的水解反应:蛋白质+水氨基酸【典例】1.一种油脂A的分子组成与结构如图所示,其相对分子质量为888,C17H35—和C17Hx—都是高级脂肪酸的烃基(呈链状)。回答下列问题。(1)A的分子式是________。(2)A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主要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A有油脂类的同分异构体,除它本身以外还有________种(不考虑C17H35—和C17Hx—内部结构的变化),由A组成的油脂是纯净物还是混合物? ________。(4)若A中高级脂肪酸的烃基都是C17H35—,由A组成的油脂在通常状况下一定是固体;若A中高级脂肪酸的烃基都是C17Hx—,由A组成的油脂在通常状况下一定是液体。从分子组成与结构方面来说,油脂呈液态、固态的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 A发生皂化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典例】2.糖类、油脂、蛋白质、维生素、无机盐和水是人体基本的营养物质。I.糖类是人体的主要供能物质,广泛存在于血液和细胞中。血糖的化学成分是葡萄糖,工业上常以淀粉为原料,在催化剂作用下制取葡萄糖,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某同学做淀粉水解的实验探究,请补充完整相关实验内容。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取2mL淀粉液,加入试管中,滴加10滴稀硫酸,水浴加热5min。取冷却后的淀粉水解液,加入5滴碘水。 无明显现象 ______ 。实验室有两瓶无色透明溶液,分别为蔗糖溶液和葡萄糖溶液。某同学欲鉴别两者,请补充完整相关实验内容。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分别取适量2种未知溶液,置于两个试管中,向两个试管中加入新制氢氧化铜浊液,加热。 试管①______ ;试管②______ 。 ______ 。甘油三酯是指高级脂肪酸甘油酯,甘油三酯增高与中老年人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密切相关,因此甘油三酯的检测和控制尤为重要。油酸甘油酯是甘油三酯的一种,其结构简式如图所示。油酸甘油酯中含有官能团的名称为______。油酯氢化可以大大延长其保质期,并且使食物更松软可口,然而油酯氢化过程产生的反式脂肪酸又会危害人类健康。在加热,Ni催化条件下,1mol油酸甘油酯最多与______发生加成反应。下列物质属于油酸的同系物的是______。a.硬脂酸 b.软脂酸c.亚油酸 d. 丙烯酸蛋白质是构成细胞的基础物质,没有蛋白质就没有生命。下列过程中,蛋白质的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______。a.加热鸡蛋白溶液,析出蛋白质固体b.向蛋白质溶液中加入甲醛溶液,析出蛋白质固体c.向蛋白质溶液加入浓硝酸,微热后生成黄色沉淀d.向蛋白质溶液加入饱和碳酸铵溶液,析出蛋白质固体蛋白质水解的最终产物为氨基酸,其中谷氨酸的结构简式如下所示。①关于谷氨酸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a.分子式为 b.能发生水解反应 c 能与盐酸反应 d 能与NaOH反应②谷氨酸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分子内脱水,生成五元环化合物,该五元环化合物的结构简式为______。一、糖类的组成和性质1.下列关于糖类的叙述正确的是A.所有糖类的分子式都符合通式Cn(H2O)mB.单糖分子是由一个碳原子和若干个氢、氧原子构成的C.蔗糖水解产物能发生银镜反应,故蔗糖分子结构中含有醛基D.糖类可分为单糖、二糖和多糖2.辽宁有众多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如皮影戏、满族刺绣、阜新玛瑙雕、蒸馏酒传统酿造技术等。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皮影戏中用到的兽皮属于高级脂肪酸甘油酯B.满族刺绣中使用的棉布原料属于多糖C.玛瑙的主要成分是硅酸盐D.蒸馏酒酿造过程中无化学变化3.葡萄糖在生物体内会发生分子内反应形成葡萄糖的半缩醛(如图所示),物质A和B分别为两种葡萄糖半缩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形成半缩醛时发生了取代反应B.葡萄糖半缩醛A和B的分子式均为C6H10O6C.物质A分子不具有手性D.半缩醛的形成可看作羟基与醛基发生了加成反应4.蔗糖酯是联合国国际粮农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推荐使用的食品乳化剂。某蔗糖酯可由蔗糖与硬脂酸乙酯合成,反应如下: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蔗糖是还原性糖,可以发生银镜反应B.蔗糖分子中含有6个醇羟基C.蔗糖酯可看成是由高级脂肪酸和蔗糖形成的酯D.该蔗糖酯在稀硫酸作用下水解,水解过程中只有硬脂酸和葡萄糖两种产物5.“端午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之一,节日活动有吃粽子、赛龙舟及喝雄黄酒等。制作粽子的主要原料有糯米、粽叶,还有蛋黄、猪肉等馅料。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糯米也是酿酒原料,酿酒加入的“酒曲”起催化作用B.赛龙舟时,挥舞的龙旗是用涤纶制作,涤纶属于天然纤维C.蛋黄、猪肉富含油脂和蛋白质,油脂和蛋白质均属于高分子化合物D.糯米的主要成分是淀粉,粽叶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淀粉和纤维素的分子式都是,互为同分异构体,6.2021年9月24日,我国科学家在《Science》上发表了利用CO2合成淀粉的全过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淀粉属于有机高分子化合物B.淀粉与纤维素互为同分异构体C.若能将此方法投入工业生产,将有利于改善温室效应D.有碘参与的氧化还原滴定反应中,淀粉可用作滴定指示剂7.根据下列实验操作、现象和所得到的结论均正确的是选项 实验操作或现象 结论A 往滴加酚酞的Na2SiO3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振荡,溶液红色变浅,接近消失时有透明凝胶生成 氯元素非金属性比硅强B 淀粉在稀硫酸催化反应一段时间后,滴入新制的Cu(OH)2悬浊液加热煮沸,未观察到砖红色沉淀 淀粉没有发生水解C 取1 mL 0.1 mol·L-1KI溶液和5 mL 0.1 mol·L-1 FeCl3溶液混合,充分反应后,滴加少量KSCN,溶液变为红色 化学反应存在限度D 向0.1 mol·L-1 H2O2溶液中滴加几滴0.01 mol·L-1 KMnO4溶液,溶液褪色 H2O2具有还原性A.A B.B C.C D.D二、油脂的组成和性质8.糖类、油脂和蛋白质使维持人体生命活动所必需的三大营养物质。以下说法中不正确的有项①植物油含不饱和高级脂肪酸甘油酯,能使Br2/CCl4褪色②汽油、柴油、植物油都是碳氢化合物③葡萄糖、麦芽糖在一定条件下既能发生水解反应,又能发生银镜反应④葡萄糖、果糖互为同分异构体,淀粉、纤维素也互为同分异构体⑤加热、紫外线、酒精、福尔马林、饱和硫酸钠溶液会使蛋白质溶液发生变性,具有不可逆性⑥可用碘水检验淀粉水解是否完全⑦用甘氨酸和丙氨酸缩合最多可形成4种二肽⑧纤维素在人体内可水解为葡萄糖,故可作人类的营养物质⑨糖类、油脂、蛋白质都是高分子化合物⑩地沟油与矿物油可通过分别加入足量氢氧化钠溶液共热的方法区分,不分层的是地沟油A.4 B.5 C.6 D.79.下列分析合理的是A.丝绸所含的天然纤维主要是蚕丝纤维B.脂肪属于酯类,是天然高分子化合物C.石油的分馏、海水晒盐、煤的气化都是物理变化D.SO2 不但能形成酸雨,而且易产生光化学烟雾10.“油”在生活生产中应用广泛,下列有关“油”的说法正确的是A.食用油的主要成分是不饱和高级脂肪酸甘油酯,属于天然有机高分子化合物B.汽油、煤油、生物柴油等均来源于石油,主要成分都是烃类C.甘油是丙三醇的俗称,既可以做护肤品,又可以制作炸药D.天然奶油、黄油等是从牛奶或羊奶中提取出的半固态物质,属于蛋白质11.下列关于皂化反应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油脂经皂化反应后,生成的高级脂肪酸钠、甘油和水形成混合液B.加入食盐可以使高级脂肪酸钠析出,这一过程叫盐析C.向皂化反应后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食盐并搅拌,静置一段时间,溶液分成上下两层,下层是高级脂肪酸钠D.皂化反应后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食盐,可以通过过滤的方法分离提纯12.化学与人类的生活、生产息息相关,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羊毛织品水洗时,蛋白质双螺旋结构容易受外力作用被破坏B.某洗涤剂的主要成分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利用磺酸根离子处理油脂污垢C.国家卫健委公布的过氧乙酸消毒液,可以使病毒脱水死亡而达到消毒目的D.医用呼吸机原材料之一的ABS树脂,是用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发生加聚反应制得13.现有一个多肽分子,分子式为CxHyN12Od(x、y、d为正整数),将它完全水解后只得到下列三种氨基酸:丙氨酸()、天门冬氨酸()、苯丙氨酸(),该多肽分子水解后得到天门冬氨酸的分子个数为A.d-12 B.d-13 C.(d-12)/2 D.(d-13)/2三、蛋白质的组成和性质14.香菇嘌呤存在于香菇中,有降低胆固醇含量的活性,其结构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香菇嘌呤的分子式为C9H11O4N5B.香菇嘌呤与甘氨酸(H2NCH2COOH)互为同系物C.香菇嘌呤能与金属钠、NaOH反应D.香菇嘌呤能发生加成、酯化反应15.约翰·芬恩(John fenn)等三位科学家因在蛋白质等大分子研究领域的杰出贡献获得了2002年的诺贝尔化学奖。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蚕丝、羊毛、棉花的主要成分都是蛋白质B.组成人体蛋白质的氨基酸有必需和非必需之分。C.浓硝酸溅在皮肤上呈黄色是由于浓硝酸和蛋白质发生了颜色反应D.蛋白质水解的最终产物都是氨基酸1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葡萄糖不能发生水解反应,是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糖B.制备肥皂的实验中要加入乙醇,乙醇起催化剂的作用C.可以调控氨基酸溶液的 pH 来实现氨基酸的分离与提纯D.油脂、淀粉、纤维素、蛋白质都属于高分子化合物1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麦芽糖、纤维二糖和乳糖都是非还原性糖,不能发生银镜反应B.油脂的硬化过程是油脂和水发生加成反应的过程C.氨基酸溶于过量氢氧化钠溶液中生成的离子,在直流电场中向阳极移动D.蛋白质溶液中加入饱和溶液,能够破坏蛋白质溶解形成的胶体结构而发生变性18.化学物质与生命过程密切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维生素C可以还原活性氧自由基 B.蛋白质只能由蛋白酶催化水解C.淀粉可用为原料人工合成 D.核酸可视为核苷酸的聚合产物19.环氧乙烷(EO)可用作生产一次性口罩时的灭菌剂。EO通过与蛋白质上的羧基、氨基、巯基(—SH)等发生作用(原理如下图),使蛋白质失去反应基,从而达到灭菌的目的。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EO与乙醛互为同分异构体B.蛋白质在酸、碱或酶的作用下可发生水解,最终得到氨基酸C.用EO灭菌后的口罩应对EO的残余量进行安全检测D.图中所示的反应为取代反应20.近几年诺贝尔化学奖多次与蛋白质的研究有关。下列关于蛋白质的叙述正确的是A.蛋白质溶液能产生丁达尔效应B.温度越高,蛋白酶的催化效果越好C.蛋白质能发生水解、盐析等化学反应D.蛋白质与浓硝酸均能发生颜色反应2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酶分子通过折叠、螺旋或缠绕形成活性空间B.乙酸乙酯中混有的乙酸可以用溶液除去C.用植物秸杆生产燃料乙醇是有效利用生物质能的重要途径D.把皂化液滴入热水,无油状液珠,说明油脂已完全水解课程标准基础知识通关规律与方法浓硫酸经典例题基础通关练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第29讲 乙醇、乙酸、基本营养物质- 备战2023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基础通关高考帮(原卷版) .doc 第29讲 乙醇、乙酸、基本营养物质- 备战2023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基础通关高考帮(解析版) .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