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燃烧与灭火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燃烧和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2)知道灭火的一般方法。2. 过程与方法(1)联系学过的知识及生活经验,通过实验得出燃烧条件和灭火一些有效措施;(2)初步学会运用化学知识正确选择防火灭火的方法。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的学习,形成对立统一的辩证观点。(2)感悟珍视生命的重要性,形成防火安全意识。二、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教学难点:揭示燃烧现象的本质;降温至着火点以下的灭火方法的理解。三、教学用品药品:白磷、红磷、热水(80℃左右)、镁带、二氧化碳、汽油、硝酸铵仪器:烧杯、试管、集气瓶、玻璃棒、小铁盖、表面皿、镊子、坩埚钳、石棉网四、教学过程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引入燃烧定义燃烧的条件燃烧实质 【引入】 古代有燧人氏钻木取火,现代有火箭的发射都离不开燃料的燃烧,今天我们将学习燃烧和灭火。【板书】 4.1 燃烧与灭火【提问】 回忆镁等物质的燃烧现象?可燃物燃烧有哪些共同特征?【板书】一、燃烧:是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化学反应。【提问】那么通常所说的燃烧需要哪些条件呐?【演示实验】 在大烧杯中放入半杯80℃左右的热水,热水中放一小粒白磷;在大烧杯内放一只小烧杯,在小烧杯底部的两端分别放一小粒白磷和一小堆红磷,过一会儿后小烧杯内的白磷燃烧起来,而热水中的白磷与小烧杯内的红磷不燃烧。【提问】 1.为什么小烧杯内的白磷燃烧而水中白磷和小烧杯内的红磷没有燃烧?2.热水下白磷能燃烧吗?【演示实验】 用一只大试管对着热水下白磷慢慢罩上去,热水下的白磷燃烧。【提问】 由上述实验可知,欲使可燃物燃烧,需具备什么条件?【板书】二、物质燃烧的条件(1)有可燃物;(2)可燃物要与氧气接触;(3)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必须同时具备这三个条件)简介课本P99常见物质的着火点【设问】 可燃物燃烧是否一定要有氧气 【演示实验】实验一:点燃镁带,立即放入盛有二氧化碳的集气瓶里。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视频演示】实验二:点燃金属钠,放入盛有氯气的集气瓶里。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提问】这两个实验说明了什么?【小结】从这两个实验可见:在特殊情况下,即使没有氧气,可燃物也可发生燃烧。所以,只要具有剧烈的发光发热现象的化学反应都可称为可燃物的燃烧。 【思考、回答】发出耀眼白光,放热,留下白色粉末。可燃物燃烧的共同特征:发光、发热都是剧烈的化学反应。 【讨论、交流】要有氧气、要点燃...小烧杯内的白磷燃烧是达到着火的温度而且又与空气中氧气接触,而水中白磷没与氧气接触,小烧杯内的红磷燃烧所需温度可能不够。条件:一是温度,另一是要与氧气接触.....学生看书P99常见物质着火点得出相关信息【观察、记录、交流】发出白光,生成黑色和白色固体。2Mg+CO2 C + 2MgO产生浓厚白烟,发出黄色火焰。 2Na + Cl2 2NaCl【思考、交流】说明燃烧不一定需要氧气。 开门见山,让学生了解学习目的,指导学生的思维活动 唤醒学生的经验,对燃烧有一个初步认识通过对比实验强化对燃烧条件的认识培养学生阅读、分析资料获取信息的能力激疑探索,深入理解燃烧的实质 提高学生概括能力灭火和防火 火为人类提供了能量,推进了人类的文明进程,但当不幸发生火灾时,怎样灭火呐?【提问】根据燃烧的条件讨论一下灭火的原理。 【板书】三、灭火和防火1.灭火原理(1)清除或隔离可燃物;(2)将可燃物与氧气隔绝;(3)将可燃物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讨论题】1.实验室如何熄灭酒精灯?它应用了什么原理?2.如果炒菜时锅里的油起火,怎么灭火?【演示实验】(说明灭火原理3)向一个表面皿中加入适量的NH4NO3,再加入适量水,并不断搅拌,使水的温度急剧降低;接着将少量汽油倒入一个小铁盖中,并点燃;再用坩埚钳把小铁盖放在表面皿冰冷的液面上,可以看到由于温度的降低而使火焰熄灭。为了使观察到的现象更全面,再把小铁盖拿出来,重新点燃,残留在铁盖中的汽油在空气中再次燃烧起来。【板书】2.灭火材料:常用水或二氧化碳(1)水:降低可燃物的温度到着火点以下 受热蒸发的水蒸气还可以把空气隔离(2)CO2:既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密度比空气大提问:这两种物质所有火灾都可以灭吗?说明常用材料并非所有火灾都可灭。 【讨论、交流】学生归纳并回答实验室用灯帽熄灭酒精灯,将可燃物与空气隔绝;盖锅盖隔离氧气。讨论:...... 通过对燃烧条件的分析,认识灭火原理;加深理解燃烧条件与灭火的关系3、灭火器【视频】常见灭火器泡沫灭火器、干粉灭火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提问】当你遇到火险时你会怎么做?你觉得家庭防火应备些什么?【练习】利用所学知识分析下述三种灭火方法的原理1、着火的酒精灯打翻用湿抹布盖灭2、消防员用大量水灭火3、设置隔离带以扑灭森林大火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作业:课本P104/1、4 【讨论、交流】切断电源、湿被褥扑灭、报警等等......备灭火器等等......学生小结 了解常用灭火器,提高防灾救灾能力提高防火意识通过练习巩固对灭火原理的认识主要板书4.1 燃烧与灭火一、燃烧:发光、发热的剧烈的化学反应。二、物质燃烧的条件(1)有可燃物;(2)可燃物要与氧气接触;(2)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三、灭火与防火1.灭火原理(1)清除可燃物;(2)将可燃物与氧气隔绝;(2)将可燃物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2.灭火材料(1)水(2)CO2一、设计思想燃烧、燃烧的条件和灭火原理,是学生既熟悉又陌生的知识。教学设计时,从学生的知识经验(科学中了解过燃烧的条件)出发,根据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和白磷、红磷燃烧实验进行观察、对比、分析,揭示燃烧现象的本质,逐步归纳出可燃物燃烧的条件;并使学生理解只有三个条件全部满足时燃烧才可以发生;通过对可燃物燃烧条件的分析,得出灭火的原理,根据灭火原理讨论不同情况下的灭火方法。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实验、讨论、交流引导学生体验生命的价值和形成防火救灾一般方法。二、教学反思从人类认识火、支配火出发,引入可燃物燃烧,教学中首先通过生活中现象、学过的知识讨论,对燃烧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再通过实验观察、分析,通过对原有经验的突破,揭示燃烧的实质,激发了学生的思维,也使学生体会化学概念、理论的形成是建立在实验的基础上的,并根据新的实验事实不断地发展。白磷、红磷燃烧的对比实验,帮助学生理解燃烧的条件,同时学习对比实验的方法。热水中的白磷不能燃烧,但在通入空气后能够燃烧,说明可燃物燃烧的条件必须同时满足。有条件的话,归纳燃烧条件的实验可以让学生动手,当然不是做白磷燃烧,太危险,可以改成木条、蜡烛等等;如:燃烧的蜡烛上罩一只小烧杯后熄灭---说明燃烧需要氧气,将木条与玻璃棒在火焰上加热---说明要有可燃物,两根木条,其中一根火焰上点燃---说明要达到着火点等。课时有限,灭火器只能简单介绍,没有时间教会学生使用;最好让学生到加油站、油库、商场等场所进行实地调查,组织消防演习预案评比,强化消防安全意识。可以组织学生查找资料,列举发生火灾的例子,分析火灾发生的原因,并讨论救火措施。增强学生安全和自我保护意识,加强校园安全的教育,学会在家庭、学校或其他场所遇到火险时能够采取正确的方法救生。PAGE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