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 3.3 元素 教案(表格式)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 3.3 元素 教案(表格式)

资源简介

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课题3 元素
1、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选自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 课题3 元素》,元素是在建立在学生学习了原子及其内部结构的基础之上提出的一个新的概念,元素概念比较抽象,但元素的使用广泛,对后面物质的分类以及体系学习物质的性质至关重要。
2、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了原子等微观粒子的知识,新接触到的元素概念,由于远离生活经验,缺乏感性认识,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而且还容易将元素和原子混为一谈,弄不清在描述物质组成时用元素,描述微观构成时用原子。
3、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知道元素的定义及元素、微粒、物质之间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目标
在元素定义的学习中领悟概括归纳的科学思维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化学与生活是紧密相连的
4、教学重点
元素的定义及元素、微粒、物质之间的关系
5、教学难点
元素的概念
6、教学方法
练习法、谈论法
7、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引入课题】 前面我们学习了分子、原子及其内部结构,今天我们学习的是内容是《课题3 元素》,我们先来看看我们在生活中经常会见到的一些食品名称(见ppt) 标签上的出现的”碘”、”钙”、”铁”指的是什么呢? 思考、讨论 联系实际生活,让学生感受生活充满化学
【回忆旧知】 为了弄清这个问题,我们先来回忆一下我们前面学习的有关内容。 大家还记得氧气、水、二氧化碳分别是由什么构成的吗? 学生回答是由氧分子、水分子、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 为新知作准备
为了使我们更直观的认识这些分子,我们用到了分子模型 联系前面学到的分子模型
我们学习了构成分子的原子符号书写,所以可以用符号依次表示为O2、H2O、CO2,它们的分子中都含有什么原子? 氧原子 ; 为氧元素引入做铺垫
【探讨新知】 在化学上,我们把质子数(即核电荷数)为8的所有氧原子统称为氧元素,我们可以做这样的类比,把一个个的人类比为一个个的氧原子,当我们把所有的人统称为人类,那么所有的氧原子统称为氧原子类,但这样很麻烦,我们直接统称氧元素。所以,我们可以说氧气中有氧原子,也可以说有氧元素。 倾听,思考,理解 引出几种元素,形成对比为概括元素概念做准备
同样的道理,质子数为1的所有氢原子统称为?,质子数为6的所有碳原子统称为? 这些是几种不同的元素,想想是什么决定了元素的种类? 能否总结什么叫元素? 碳元素 思考,交流“得出决定元素种类的是质子数”
培养观察分析能力
一、元素的定义: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加深对元素概念的理解
例1上述粒子属于 种元素决定元素种类:质子数 学生讨论回答
例2 它们是否为同一种元素? 一类原子:
质子数相同,中子数可能不同
总称:元素属于宏观概念,因此元素只论种类,不论个数。从微观的角度:描述物质是由微粒(原子、分子、离子)构成;从宏观的角度:描述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 KClO3由哪些元素组成? KClO3是由一个钾元素、一个氯元素、三个氧元素组成.×KClO3是由钾、氯、氧三种元素组成√ 弄清元素和原子的区别
二、元素的含量 大家通过阅读课本找出答案 (1)地壳中含量前四位的元素: (2)生物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元素: (3)药品中元素的含量: 掌握不同环境中元素的含量
三、物质、元素、微粒之间的关系: 水(H2O)由什么组成? 水由什么构成? 水分子由什么构成? 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水由水分子构成;水分子由氧原子和氢原子构成;一个水分子由一个氧原子和二个氢原子构成; 规范物质组成和物质构成的表达
【练习】1.二氧化碳是由 和 组成的,共有 种元素;2.二氧化碳分子是由 和 构成的,共有 种原子;一个二氧化碳分子中有 个原子。3.过氧化氢(H2O2)是由 和 组成的,1个过氧化氢分子中含有2个氢 和2个氧 。 及时巩固
【总结】 整合所学
八、教学反思
本课是一节理论性很强的课程,要想让它能像其他课一样生动且通俗易懂地讲解出来,
必须既要对教材内容、教学大纲有透彻理解,同时又要了解学生的认知规律。因此,我选择了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方式引导学生对问题的探究,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不足之处是教师还是干预过多,不敢放手,希望在以后能有所提升。
+8
2
6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