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上海)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 4.3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教案(表格式 )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沪教版(上海)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 4.3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教案(表格式 )

资源简介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理解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会搭建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
理解启普发生器的工作原理,会设计和判断具有启普发生器功能的简易气体发生装置。
2、过程与方法
以小组合作的形式,通过对比实验,探究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通过装置的设计和改进,学会搭建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通过创设情景、分层探究,理解启普发生器的工作原理并学会设计和判断具有启普发生器功能的简易气体发生装置。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探究实验和问题讨论,培养学生尊重事实、崇尚创新、重视合作的科学品质。通过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教学互动,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体验成功的乐趣。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发生装置。
教学难点:理解启普发生器的工作原理并能设计和判断具有启普发生器功能
的简易气体发生装置。
教学准备
(1)教具准备:鸡蛋、水、稀盐酸、块状大理石、珍珠奶茶、烧杯、试管、导管、长颈漏斗、启普发生器、弹簧夹、茶杯、吸管
(2)学具准备:稀盐酸、稀硫酸、浓盐酸、块状大理石、粉末状碳酸钙、试管、导管、长颈漏斗、多孔隔板、弹簧夹
教学流程
教学过程 学习内容 教学意图
课题产生 趣味实验 展示学生实验成果 从“鸡蛋的上浮”为切入点引入课题,把学生的注意力过渡到课堂教学的主题,从而引出碳酸钙和盐酸反应,为后续自主探究做准备。
情景引入 将鸡蛋分别放入水和盐酸溶液中,观察现象
学生活动 描述实验现象并进行分析
引入课题 碳酸钙和盐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
探究反应原理 教师过渡 选择最佳药品组合 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的能力。通过对比实验,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学生实验 3组对比实验
小组汇报 汇报实验现象,根据实验现象得到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最佳药品组合
搭建装置,引导改进 学生活动 根据反应原理,选择气体发生装置 通过阅读材料,培养学生收集、分析资料的能力。通过与日常生活中的事物进行类比解决实验装置的改进,既拉近了课堂和生活的距离,同时有助于学生思考、分析、解决问题。
教师演示 使用该套装置进行实验,学生意识到改进装置的必要性
学生活动 小组讨论装置改进,学生实施改进方案
学生活动 阅读材料,认识启普发生器,理解启普发生器的工作原理
教师提问 如何对现有的发生装置进行改进使其具有启普发生器的功能
师生互动 吸珍珠奶茶比赛
学生活动 搭建具有启普发生器功能的简易装置
总结 学生活动 交流发言本节课的收获 学生对学到知识、技能与方法进行梳理
解决问题 教师提问 判断哪些发生装置具有启普发生器相同的功能 小组之间展开激烈的辩论,各抒己见,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启普发生器的认识。
学生活动 小组讨论并进行发言交流
分层作业 必做题 《导学》P59 课后练习 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设计分层作业,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通过作业有所收获。
选做题 课外拓展
教学设计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是在学生学习了碳的单质、氧化物的性质之后,对有关碳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的深入学习,是学好本章的核心内容。同时,本节课在整个化学的学习过程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是培养学生在实验室中制取某种气体时,药品的选择、装置的设计、实验的方法等思路的最佳素材。上好这节课对学生今后学好元素化合物知识和培养实验探究能力都有深远的影响。
课堂上采用“目标—探究式”教学模式。根据教学目标来设计具体的教法,引导学生自主掌握学习的全过程,及时反馈,强化思维的训练,注重能力的培养。
具体教法如下:
1.课内外结合,打下探究基础
为了让学生在一堂课的时间里,达到最好的学习效果。我在课前一个星期布置趣味实验,让学生把洗净的鸡蛋放在醋酸中,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为课堂教学打下良好基础。
2.小班化教学,促进学生合作交流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整个探究活动中,考虑到学生能力上存在差异,进行分组,合作学习。对学有困难的学生,通过动手实验加深理解,对能力较强的学生,则要求在动手操作中养成善于思考、勇于创新的科学态度。使所有学生通过本次探究活动,都能有所收获、有所提高。
3.设置对比实验,提高学生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为了落实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这一教学重点,在新教材的基础上进行适当补充,设置不同状态的碳酸钙 、不同浓度的盐酸、不同的酸这3组对比实验,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分析比较,选择最优化的方案。
4.设置分层探究,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为了落实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这一教学重点,同时突破启普发生器这一教学难点,我将这部分教学分为五个不同层次的探究活动,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
(1)搭建最简单的气体发生装置,提出问题,引导改进。
提出改进目的,通过小组分析讨论,动手搭建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
(2)通过阅读材料和演示实验,探究启普发生器的工作原理。
通过阅读材料,学生对启普发生器有了初步的了解,通过演示实验配合多媒体技术,学生理解启普发生器是通过装置内部气体压强增大使固液完全脱离,为后续探究奠定基础。
(3)设计具有启普发生器功能的简易气体发生装置。
学生刚掌握启普发生器的原理,马上就要进行装置设计存在一定的困难,为了便于学生理解,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事物进行类比说明,利用珍珠奶茶和带滤网的茶杯作为教具。珍珠奶茶中的珍珠相当于大理石、奶茶相当于稀盐酸、吸管相当于长颈漏斗,通过让学生用吸管吸奶茶发现固液分离的重要性。如果设计还有困难,则展示带滤网的茶杯,引导学生思考。这样既拉近了课堂和生活的距离,同时学生通过设计装置对启普发生器有更深的理解。
(4)及时巩固反馈,对启普发生器加深理解。
判断具有启普发生器功能的简易气体发生装置,通过讨论、交流得到结论。在分层作业中,布置课后拓展。通过训练进行巩固和反馈,对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指导。
在化学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的学习方法指导,既能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又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只有教给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才能使学生终身受益。
这里我将这堂课的学法归纳为“读——思——探——拓”四字法,读是指对所提供材料的阅读;思是对启普发生器工作原理的思考,读与思要求学生都能掌握;然后为探,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质疑,交流自己探究的成果,最后是拓,知识巩固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比较,从而引发更深一层次的思考。“探”和“拓”是较高层次的要求,因注重培养学生成为学习的主动者,在课堂上要求部分学有余力的学生带动其他学生一起达到。
学 习 单
一、探究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
【实验】动手实验,仔细观察,在下列表格中用“√”选择最合适的反应物。
提示:制取气体不仅要考虑选择的药品能否反应,反应的可控制性,还要考虑能否方便地收集到制取的气体。
实验一 实验二 实验三
通过实验,得到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最佳药品组合是 。
二、探究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
1、在方框中画出根据要求进行的改进装置。
能随时添加酸液 能控制反应随时发生或停止
2、阅读文章,了解启普发生器的结构、适用范围和使用方法,探究启普发生器的工作原理。
启普发生器是由一位叫启普(Kipp,1808-1864)的荷兰人发明的。这种气体发生器,可以使制备气体的反应随时发生或停止,使用十分方便。
启普发生器由三部分组成,即球形漏斗、双球形容器和带活塞的玻璃导管。启普发生器适用于反应物的状态是液体和颗粒或块状的固体,反应无需加热,生成的气体必须难溶于水。
使用时,打开活塞,酸液进入中间球体与固体接触而产生气体。停止使用时,关闭活塞,酸液压回到球形漏斗中,使固体与酸液脱离接触而停止反应。
3、下图装置中哪些是具有启普发生器功能的简易发生装置?
4、课外拓展
某学生在装大理石时,试管竖直放置,导致试管底部撞坏了一个小孔,请你利用这节课所学的知识,用这支废试管和其他装置搭建一套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要求这套装置具有启普发生器的功能。
药品:大理石、稀盐酸、棉花
仪器:单孔橡皮塞、弹簧夹、导管、烧杯、底部有小孔的试管
小组汇报
最佳药品
组合
创设情景
引入课题
实验探究
反应原理
教师演示
学生改进
选择气体发生装置
小结改进装置优点
讨论启普
发生器工作原理
阅读材料
认识启普发生器
设计并搭建具有启普发生器功能的装置
小组讨论
判断具有启普发生器功能
的装置
学生总结
交流本课
收获
分层作业
能力拓展
大理石
稀盐酸
浓盐酸
大理石
稀盐酸
稀硫酸
稀盐酸
大理石(块状)
碳酸钙(粉末状)
PAGE
2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