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奇光异彩的金属单元教学设计解读课程标准学科基本要求 本单元是第六章《常用的金属和盐》中第一节的内容,其中包含了奇光异彩的金属、盐和化肥两个单元。第六章仍以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实际为切入口,通过探究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用途、盐的性质、酸碱盐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和焰色反应及其应用,学会用比较实验的方法研究物质的性质,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方法和科学学习的方法,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化学学习涵盖定量和定性,一般与特殊等辩证观点,理解归纳、演绎、类比、迁移等逻辑思维的科学研究方法和学习方法。研读教材内容 本单元注重科学探究的方法,通过设计、评价金属活动性方案,体验学习中成功的喜悦,旨在让学生建立学习自信心。形成尊重科学的意识,并初步形成演绎、归纳推理的能力。学生基础状况 生活中也经常接触金属材料,对金属已有一定的认识。学生在前一章学习了酸和碱的通性,为本章的学习也打下了一定的基础。但是学生缺少对金属性质系统化的认识,而且酸碱金属之间的反应比较复杂,又加上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的能力偏弱,所以教学中要避免生硬的灌输,多依靠实验和多媒体帮助学生获得直观的感受。教学基本要求 1、理解金属与酸、盐的反应和金属活动性顺序;2、通过验证金属与稀盐酸、稀硫酸的反应,探究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认识不同要求的科学实验的基本过程;3、初步形成设计和完成一些简单化学实验的能力,以及用化学实验等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4、通过探究行学习情景的创设,增强探究欲,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5、通过探究活动,逐渐养成善于合作、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勇于实践与创新的学习习惯。教学方法简述 教学中采用情境教学、问题教学,并结合多媒体进行讲解、示范、观察和分析,注重方法的归纳,体验化学研究的方法。单元课时安排 第1课时:金属的分类、共性、用途及与酸的反应第2课时:金属与盐的反应、金属活动性顺序第3课时: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第4课时:归纳总结第3课时教案教学目标1、能选择合适的试剂进行金属活动性的探究;2、能利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解决日常生活问题;3、能通过观察、比较、归纳的方法来学习化学,体验到学习化学的乐趣,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学重点能选择合适的试剂进行金属活动性的探究判断金属置换反应后形成的固体和溶液的成分教学难点判断设计方案的可行性金属和盐溶液反应的规律时间(分钟)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3分钟 引入 由《梦溪笔谈》引出到金属活动性顺序,导入课题。 学生回忆并能写出金属活动性顺序。 为后面的应用学习做铺垫20分钟 应用一:探究金属活动性的方案设计 思考1:探究铁和铜的活动性,选择合适的试剂进行方案的设计。思考2:探究铁铜银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可行的方案有哪些?问题1:比较可行的方案,其中最简单的方案是哪个?问题2:探究三种金属活动性时,若要采用最简单的方案该如何选择试剂? 学生思考、讨论并交流。学生讨论并进行交流学生思考回答学生进行观察、归纳。 初步学会选用合适的试剂进行活动性的探究通过对方案可行性的讨论,进一步理解并应有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能学会观察和归纳的学习方法。15分钟 应用二:判断金属置换反应后固体和溶液的成分 【过渡】实验中常常会产生一些废液,为了回收资源和防止污染,我们通常要把废液进行处理才能排放。思考3:废液中有少量硝酸银,加入过量铁粉后,滤出的固体和滤液中各有什么成分?思考4:废液中有少量硝酸银和硝酸铜,加入一定量的铁粉充分反应,过滤得到固体和滤液。若分别向固体和滤液中滴入稀盐酸,根据现象判断固体成分和滤液中的溶质。观察铁过量和铁不足时,固体和溶液成分有何特点? 学生听讲解完成练习,书写并及时订正。学生思考回答学生进行观察归纳 开阔思路,提高思维能力。进一步熟悉金属活动性顺序,并用其解决实际问题。学会观察和归纳2分钟 小结 归纳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板书 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一、探究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的试剂选择二、金属置换反应后:固体(金属) 溶液(盐)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