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课 题 课题3 溶液的浓度(1)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掌握一种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溶质的质量分数,并能进行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2)初步学会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 2.过程与方法:通过讨论和学生实验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溶液的浓度与生产生活的联系,进一步激起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概念及简单计算。 (2)配制溶液的操作步骤 难点:对溶液配制的操作的误差分析及溶液的浓与稀与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联系教学准备 100ml烧杯3个,玻璃棒三支,250ml烧杯2个,空细口瓶1个,托盘天平, 50ml量筒3只,氯化钠固体,无水硫酸铜,药匙2块,胶头滴管3支教学过程 三名学生上台做实验,其余学生观察,记录并记录,同时填写表格。导入新课 现有两杯糖水,有一杯水加了1勺糖,另一杯水中加了2勺糖,同学们如何判断哪杯水中放了两勺糖呢?我们说甜的那一杯糖水浓些,那么如何表示溶液的浓稀呢?让我们学习课题3 溶液的浓度 推进新课 学生实验:9-7分别向20ml水中加入0.1克,0.5克,2克无水硫酸铜,搅拌,溶解后观察溶液的颜色,判断哪种溶液最浓?哪种最稀? 交流现象:无水硫酸铜遇水变蓝。 小结:有色溶液根据颜色的深浅可以判断溶液的浓与稀。 设问:如果是无色溶液,如何判断溶液的浓与稀呢? 举例:比较在室温下,在90克水中加入10克氯化钠完全溶解和在80克水中加入20克氯化钠,哪种溶液更浓? 过渡:在实际应用中,我们通常要准确地知道一定量的溶液里所含溶质的多少,即溶液的浓度。如给农作物喷洒农药时,药液太浓,会毒害农作物;药液太稀,不能有效杀虫灭菌。 讲解:表示溶液浓度的方法很多,今天主要介绍溶质的质量分数。 溶质的质量分数=×100% 练习:1)学生计算实验9-7中所得的三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2 )口算实验9-8中两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某食盐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20%,这句话表示的含义是什么?(100克溶液中含溶质20克) 合作练习:1)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是36克。20°时,氯化钠的饱和溶液中的溶质质量分数为36%,对吗? 2)在70°时100克水中加入100克硝酸钾,完全溶解,形成不饱和溶液,此时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讨论:饱和溶液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一定是稀溶液,对吗? 自主学习:P43例题1 引导分析:150千克—溶液的质量 16%---溶质的质量分数 将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式变形。 13、合作学习:实验室要配制50克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要如何进行?有哪些步骤?需要用到哪些仪器? 14、交流小结:1)计算:溶质和溶剂的质量 2)称量:托盘天平,量筒 3)溶解:烧杯,玻璃棒 4)装瓶,贴标签:写明溶液的名称和溶质的质量分数 15、学生实验:两名学生上台操作,两名学生评判操作的正误。 16、分析:实验操作对实验结果的影响。结合学生在操作中的问题: 1)量取水时,仰视或俯视读数? 2)烧杯内原来有少量的水 3)将固体药品倒入烧杯时,有些洒在烧杯外/纸片上有少量固体残余 4)装瓶时,少许液体洒出 四、课堂整理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在知识和技能方面,你有哪些收获? 五、作业 课后习题1.2 预习例题2,尝试做课后习题3.板书设计: 溶液的浓度 1、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溶剂的质量 2、溶质的质量分数=×100% 3、溶液的配制:1)计算 2)称量 3)溶解 4)装瓶,贴标签:教学后记: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