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课题1燃烧与灭火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利用化学知识解释某些日常生活中燃烧、灭火的现象和原因。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燃烧条件、灭火原理等的探究活动,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科学地认识研究燃烧、灭火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作用;培养主动相互交流、彼此合作的意识。二、教学重点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的探究;物质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基本思路。三、教学难点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知识迁移能力的培养。四、教学方法实验—探究式教学、分析—归纳法。五、实验准备1、药品:白磷、红磷、碳酸钠、稀盐酸、氧气2、仪器和用品:烧杯、金属片、酒精灯、镊子、漏斗、火柴、蜡烛、热水六、教学过程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一、情境导入:利用日常生活当中常见的燃烧的实例引入课题。 积极思考,产生强烈的学习兴趣。二、提出问题:燃烧是人类最早利用的化学反应之一,它给我们带来了光明,利用燃烧我们可以取暖可以冶炼金属可以烹调食物,造福于我们人类,但是使用不当又给我们带来损失和危难,因此我们必须合理控制好燃烧,那么到底什么是燃烧呢?燃烧需要什么条件吗?三、实验探究(一)演示实验:实验7-1燃烧的条件(二)讨论:1、薄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什么条件?2、薄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说明燃烧还需要什么条件?3由本来在热水中不燃烧的白磷在通入氧气(或空气)后燃烧的事实,再次说明燃烧需要什么条件?引导学生阅读课本相关内容并且进行小组讨论。(三)、总结归纳只有在同时具备了氧气、可燃物、着火点这三个条件时,燃烧才有可能发生。如果把燃烧看做一个三角形,这三者的关系就像构成三角形的三条边,应同时满足,缺一不可。四、过渡:燃烧好比一把双刃剑,既可以造福人类但使用不当又会给我们带来灾难,我们不能只会点火,还应掌握灭火的方法。现在在同学们面前老师已经给大家准备好了蜡烛跟其他的实验用品,现在请小组成员互相合作完成熄灭蜡烛的实验。五、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根据学生活动情况统计灭火的方法,并总结灭火的原理。六、小结:通过分析我们知道,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隔绝氧气(或空气),以及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都能达到灭火的目的。也就是说,在燃烧的三个条件中,如果破坏其中任意一个条件,都可以使燃烧反应停止,从而达到灭火的目的。七、随堂练习:在实际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灭火的实例,在灭火中我们使用的方法和原理是什么呢?请大家思考这几道题十、课堂总结十一、作业布置课本P135习题1-6附板书设计: 课题一 燃烧与灭火燃烧定义: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叫做燃烧。燃烧需要三个条件:可燃物 (2)氧气(或空气)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也叫着火点)灭火的原理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隔绝氧气(或空气)3、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倾听。积极思考,结合生活经验初步形成燃烧的概念。观察,思考。记录实验现象。小组讨论交流,总结燃烧所需要条件。 思考,记录。独立完成,加强理解。学生根据预习情况以及生活经验小组合作完成熄灭蜡烛的实验,总结出灭火的方法。小组代表汇报灭火的方法可能方法:1、用水浇灭2吹灭3、剪去烛芯4、湿布盖灭5、利用碳酸钠与盐酸反应熄灭等独立完成,归纳小结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