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九年级化学质量守恒定律第二课时导学案课 题 质量守恒定律第二课时 课 型 新授主备人 授课人 授课时间学习目标 1、知道什么是化学方程式;能说出化学方程式表示的意义。2、会从质、量、数等方面读出化学方程式。学 习 过 程 梳理总结一温故知新:回顾已学内容,回答下列问题。要求:独立完成,完成后小组内交流学习成果2分钟,分工展示3分钟。由C和D同学完成展示。问题1:关于化学变化我们已经知道了哪些知识?1、一切化学变化都遵循 ;2: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 ;3:化学反应中分子分成 ,原子又 ;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能 ;4: 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 。问题2:怎样将水电解这一化学变化准确地表达出来呢?你有什么办法?用文字表达式表示: 。下面是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燃烧生成二氧化碳的微观变化示意图:碳原子 氧分子 二氧化碳分子你能用化学式并体现质量守恒定律写出一个表示该化学反应的式子吗? 。问题3:如果以后让你将某一化学变化表达出来,你会用选择哪种方式?是用语言描述的方式还是文字表达式的方式?还是画微观图示?还是写化学方程式?你认为哪种方法能最简便最直观的表示化学反应? 二:新课合作探究学习。(阅读课本96.97页)合作交流要求:在自学过程中,注意用笔画出关键词,边划边理解记忆。不懂的地方做上标记。小组内交流展示,D同学先发言,C和B依次补充,小组长做最后答疑和补充。探究一、定义:(根据课前的自主学习你能说出化学方程式的定义吗?)用 来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叫做化学方程式。探究二、涵义问题4:化学方程式“C + O2CO2”表达的意义有哪些? C + O2 CO2 12 : (16×2) : (12+16×2) 12 : 32 : 441.表示反应物是 ;2.表示生成物是 ;3.表示反应条件是 ;4.质: 和 在 的条件下反应生成 ;5.量:每 份质量的碳和 份质量的氧气完全反应,生成 份质量的二氧化碳; 6.粒子:每 个碳原子和 个氧分子反应,生成 个二氧化碳分子探究三、读法问题5:将化学方程式“C+O2 CO2”读一读。(C-12 O-16)⑴质: 和 在 的条件下反应生成 ;⑵量:每 份质量的碳和 份质量的氧气完全反应,生成 份质量的二氧化碳;⑶粒子:每 个碳原子和 个氧分子反应,生成 个二氧化碳分子。1宏观读作:(即读出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 ;2.微观读作:(即读出反应物生成物粒子数目比) ;3.从量的方面读作:(即读出反应物生成物的质量关系(即相对分子质量比)) 探究四、化学方程式提供的信息:思考1:你能从以下电解水的化学方程式中得到哪些信息?2H2O 2H2↑+O2↑ 2.化学方程式提供的信息(意义):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根据课本P97讨论内容先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再把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份数写在化学式的下方。( H-1 O-16 S-32 Fe-56 Cu-64 )1.硫在氧气中燃烧的反应: 2.铁与硫酸铜溶液的反应: 3.粗铜丝表面的氧化铜与氢气在加热条件下反应:【当堂训练】1.化学方程式是指用 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2. 化学方程式不能提供的信息是( )A. 通过什么条件反应 B. 哪些物质参加反应C. 各物质之间的质量比 D. 化学反应速率3.对于化学方程式“C+O2=CO2”:表示的意义,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在点燃条件下,碳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B.碳加氧气点燃等于二氧化碳C.每12份的碳和32份质量的氧气反应,能生成44份质量的二氧化碳D.在点燃条件下每一个碳原子和一个氧分子化合生成一个二氧化碳分子5.将A、B、C各10g的混合物加热后,A全部参加反应,生成4gD,同时增加了8gC,则反应中A与B的质量比是( )A.1:5 B.l:4 C.4:l D.5:l 6.化学方程式4P+5O2=====2P2O5该反应中磷、氧气、五氧化二磷的质量比为 ( )A.4:5:2 B.31:24:47 C.31:32:142 D.124:160:284学后反思 我今后还需做好点燃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