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燃烧与灭火》的教学设计课程分析 本节对燃烧的条件进行探究,并知道灭火原理,让学生体会知识与生活的衔接。学生分析 学生对生活中的燃烧现象已经很熟悉,但是对于燃烧的本质和燃烧的条件并不了解,学习本课可以帮助学生更深的认识燃烧。设计理念 通过本节学习,规范学生的认识、扩展学生知识广度,从各个角度加深对燃烧与灭火的理解。教学用具 酒精灯,坩锅钳,棉布手帕,铁架台,酒精,水,蜡烛,小木块,煤快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燃烧及燃烧的三个条件2.知道自燃和爆炸现象3.了解灭火的一般方法过程与方法 通过活动和探究,学习对生活实际及实验事实进行归纳、整理、得出结论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究意识及合作精神。2.帮助学生树立唯物主义的世界观,破除迷信思想。3.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和应对突发灾情所需要的机智和勇敢。教学重点 燃烧的三个基本条件;灭火原理教学难点 燃烧的三个基本条件教 学 过 程问题与情境 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 设计理念教师引入,引起学生兴趣:回忆以前学过的燃烧及其现象! 这些燃烧都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学生)都有光,都放热,都很剧烈……同学们回答很好,燃烧其实就是这样,引出燃烧概念。板书:燃烧是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化学反应。 培养学生归纳整理的能力教师结合同学们日常生活提出置疑 教师通过一个“烧不着的手帕”引起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观察,并设疑: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学生)看到手帕燃烧!看到蓝色火焰,看到手帕燃烧后完好无损!……同学们回答得很好,那为什么我们看到了手帕在燃烧但当火焰消失后,手帕会完好无损呢?手帕为什么没有受到“伤害”? 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出探究实验 手帕本身能燃烧?(学生)能燃烧,他是一种可以燃烧的物质,那它为什么没有燃烧呢?说明物质要燃烧是有条件的,下面我们就探究一下物质燃烧的条件:老师这里准备了几种物质现在就请同学们动手探究物质燃烧的条件,从中思考、分析、讨论、总结、交流,最终得到结论。 通过学生的自我评价、修正,提高他们的科学探究能力学生实验探究 学生探究:1.对酒精与水两种物质而言,那种能被点燃2.用透明的玻璃杯罩住燃着的小蜡烛,小蜡烛能长时间继续燃烧?3.一根小木条货物一个煤块,哪个比较容易燃烧? 提高学生实验能力学生总结实验结论 请几个小组来汇报实验情况。现象:酒精能燃烧,水无法燃烧。 小蜡烛在空气中燃烧,罩住后一段时间就会熄灭 小木条更容易点燃 锻炼学生对实验结果的表述能力教师点评提出新的问题,引导学生通过仔细分析交流、总结 同学们做实验很认真,观察得也很仔细,总结结论:物质要燃烧必须满足三个条件:1、物质具有可燃性;2、可燃物与氧气接触;3、温度达到可燃物燃烧需要的最低温度——着火点 肯定学生、鼓励学生,树立他们的自信。通过学生的自我评价、修正,形成正确的科学探究能力教师分析巩固学生认识 着火点是物质本身的一种属性,一般情况下并不能够改变。 消除学生学习的误区,巩固着火点的认识教师设置情景,引出新问题,学生讨论得出结果,并用实例加以说明 我们知道了物质满足这三个条件就会燃烧,那么如果我想阻止物质燃烧的话,我该怎么做?学生讨论阻止物质燃烧的方法,并能引用生活中的实例加以说明。 培养学生感性知识提升为理性知识的能力,使他们能够在以后的学习中,学会归纳、对比等学习方法教师释疑总结结论 灭火的三种方法:将可燃物撤离燃烧区,与火源隔离将燃着的可燃物与空气隔离让可燃物的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巩固概念,加深理解,教师提出问题,消除误区 着火点既然是物质本身属性,一般情况下无法改变,那我们能说降低着火点吗? 规范灭火原理的第三点的理解练习 请你根据你的生活经验和所学知识,说出以下灭火方法的原理 1.建筑物着火时,用高压水枪喷水灭火,降低温度。2.书籍、文件、精密仪器着火时,喷射干冰灭火。(干冰是固态二氧化碳,极易升华,升华要吸收大量热量,起到降温效果,更为重要的是二氧化碳比空气重,起到隔绝空气的作用) 加深对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的理解思考: 发生下列火情时,你能想出可行的办法吗? 油锅着火时,可采取的措施? 端锅、泼水、盖湿的被褥、盖锅盖、洒沙土----(最佳盖锅盖)(说明端锅危险;泼水,油比水轻,不行;最佳方法盖锅盖)酒精灯不慎撞倒引起酒精在桌面上燃烧,可采取的措施?洒沙土、水冲、湿布盖、灭火器-------(最佳方法湿布盖) 激发学生兴趣,感受化学回归社会的理念教师设置情景,引出生活中的逃生知识 现在我们生活的这个四层教学楼二层着火,烟雾缭绕,我们快点想办法逃生啊!同学们快点想办法啊!! 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参与教学,培养能力,并应用于生活。学生讨论,各抒己见 用布作成绳子,顺绳而下;赶紧关门;拨打119;…… 锻炼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开拓他们的思维。教师肯定并加以鼓励,肯定正确做法 同学们的逃生本领真的很强,现在我们安全了。谢谢同学们的帮忙! 学生感到了知识的用处,并增强了自信教师总结: 长久以来火给人们带来了很多好处,但是它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很多的灾难,我们学会了知识,就要用知识去学会合理利用燃烧来更多的为我们服务。教师总结练习: 课后3布置作业 课堂小测板书设计: 物质的燃烧物质要燃烧必须满足三个条件:1、物质具有可燃性;2、可燃物与氧气接触;3、温度达到可燃物燃烧需要的最低温度——着火点灭火的三种方法:将可燃物撤离燃烧区,与火源隔离将燃着的可燃物与空气隔离3、让可燃物的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课后反思 本节课,通过对燃烧的学习,学生能够在头脑中形成一个正确的认识,是以往的感性上升到了一个更高的层次——理性,在生活中能够正确使用逃生本领,为以后的生活增添了一笔重要的知识财富。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