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 6.2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 教案(表格式)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 6.2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 教案(表格式)

资源简介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的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掌握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和方法,知道二氧化碳的验证和验满方法;
2.能设计出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简易装置,了解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
【过程和方法目标】
1.通过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复习和对比确定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验证方法,进一步得出实验室制备气体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2.通过多种能得到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的分析,得出选择大理石(或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原理制备二氧化碳的原因,引导学生得出实验室制备气体时还需要考虑的一些基本因素,使学生的知识得到整合和升华。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通过分析和探究实验室制取和收集二氧化碳的方法,对学生进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辨正唯物主义教。
2.培养理科学习中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
3.通过相关实验的探究分析,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
1.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装置的探究;
2.归纳实验室制备一般气体的规律。
3.实验室制备气体的知识整合和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方法:
自主、合作、交流、实验探究。
四、教具准备:
学生用表格及相关题目一份
实验活动所需的药品:稀盐酸 大理石 稀硫酸 碳酸钠 浓盐酸
仪器:集气瓶 试管 锥形瓶 平底烧瓶 长颈漏斗 导管(单孔,双孔) 铁架台 注射器等
五、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引入】同学们你知道二氧化碳气体有什么用途吗?那你想知道实验室怎样制取二氧化碳的吗?【复习】:在前面我们已经研究过氧气的实验室制备,我们先一起来回忆以下的相关知识,看看我们可以从中获得哪些启示?请同学们完成三个制氧气的方程式,回忆氧气的物理性质并画出装置简图。【提问】1.通过复习你们觉得根据什么可以进行发生装置的选择?【提问】2.你们觉得根据什么可以确定气体的收集装置?【提问】3.思考根据什么来确定气体的检验方法。【进入新课,提问】4:请同学们思考设计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的依据。通过复习有谁能告诉我们实验室制备气体的一般思路是哪些?5.请大家设想一下,也可相互讨论,若自己置身于实验室制取气体,先做什么 后做什么 能否总结出制取气体的思路和方法 那现在我们遵循我们的思路来制取二氧化碳。【板书】6-2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探究原理】我们选用什么药品来制取二氧化碳呢?6.实验室制取气体,选择原料的条件是什么?〈引导〉 现有稀盐酸、稀硫酸、石灰石、碳酸钠、鸡蛋壳,请你通过实验,最终确定实验室制取CO2的最好原料。【板书】一、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药品:石灰石(或大理石)和稀盐酸CaCO3 + 2 HCl === CaCl2 + H2O + CO2 ↑【过渡】同学们找到了制取二氧化碳理想的药品,你需要什么仪器来组装制取二氧化碳的实验装置。引导学生根据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和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选择仪器组装。〈提出问题〉7.你根据你们的思路,选择下面的仪器来组装制取CO2的实验装置,并设计出CO2的收集、检验和验满实验方案。〈引导交流〉 同学们已设计出不同的实验室制二氧化碳装置,请小组代表阐述一下你们小组设计的装置的优缺点,看看到底哪组装置是较好的。〈继续引导交流〉 好,你们心目中基本都已确定了公认的最佳制取装置,那么如何收集、检验、验满呢,请同学们小组讨论。〈运用探究成果〉 请用你认为最理想的装置制取CO2,用你设计的收集、检验、验满 CO2的方案,动手制取一瓶二氧化碳气体。指导学生实验,师生共同探讨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小结】引导学生归纳。【课堂练习】〈作业〉 自己再设计出几套制取二氧化碳的方案,然后用生活代用品在家进行家庭小实验。 积极思考 踊跃回答学生完成方程式以及装置的选择回忆旧知 思考问题讨论—归纳总结讨论、思考,互相提示评判,在自评和他评的互动中总结出规律实验室制气体的一般方法和设计思路。1.研究化学反应原理:即在实验室条件下,用什么药品通过什么反应来制取所需气体 2.设计实验装置:发生装置、收集装置。3.验证所得的气体。小组讨论交流,对多种制二氧化碳途径进行筛选,从能源和环保的角度、污染的角度、操作的困难,各抒己见,排除明显不适合的原料、方法活动探究:实验现象:碳酸钠粉末+稀盐酸→大量气泡,反应速度很快,来不及收集。 石灰石+稀盐酸→有许多气泡,反应速度适中。 鸡蛋壳+稀盐酸→有很少气泡,反应速度较慢。 碳酸钠+稀硫酸→大量气泡,反应速度很快,来不及收集。 石灰石+稀硫酸→有很少气泡,反应一会,反应停止。 鸡蛋壳+稀硫酸→有很少气泡,反应速度较慢。讨论交流、归纳总结:(1)选择原料的条件应该是价格便宜,反应速度适中,利于收集,操作简便。(2)实验室制取CO2的最好原料为石灰石和稀盐酸。各小组同学展开积极讨论,动手设计。教师也参与其中给予指导。展示交流:请各小组将自己的作品进行对比,找出不同之处,并进行有效的自评和他评,最后请同学们选择一组最适合的装置。学生联系生活讨论总结:(1)收集方案及原理:向上排空气法,因为CO2能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联系汽水里溶有CO2)(2)检验方案及原理:无色无味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则通入的气体为CO2。(联系小学自然课)。(3)验满方案及原理:点燃的木条放在瓶口,若木条熄灭,则已收集满CO2。因为CO2不能支持燃烧(联系灭火器)。学生动手实验归纳操作步骤:(1)检查装置气密性。(2)放药品,连接仪器。(3)收集。(4)验满。(5)检验。谈收获,交流体会和感悟。积极响应。 激发学习兴趣“温故而知新” 通过复习让学生自己发现新知,教师只是在这里引导好学生即可。积极地对学生进行积极的评价 对学生进行有序的引导是等会总结实验室制气体一般思路的关键,同时培养学生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通过问题的有序设计,让知识水到渠成培养获取信息、自主合作学习能力,增强学生间合作的精神,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培养学生善于通过实验解决问题的意识,体验探究成功的快乐,加深学生对原料选定的印象。通过分析对比,初步了解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选择药品的依据了解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让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思考。通过知识的类比,达到锻炼学生对知识举一反三的能力,从而让学生的思维得以发散, 对知识之间的联系、迁移把握得更游刃有余。创设真实问题情境,鼓励小组合作探究,激励创新,提高分析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促进学生进行发散思维。让学生对方案进行反思、诊断、改进、补充完善的群体探究方式,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使学生体验到探究发现的乐趣。既培养了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也培养了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而且也充分把化学知识联系上了生活现象。能够利用所给仪器制取二氧化碳。同时体验合作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总结本课重点知识点。运用知识解释通过知识的类比,让学生既巩固了旧知识,又获取了新的知识和技能,让自己的思维再次得到升华。让学生思维得以继续扩展,真正感受到化学实验不用局限在实验室,可以无处不在。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