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凝聚法治共识》学案(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4.2《凝聚法治共识》学案(含答案)

资源简介

4.2《凝聚法治共识》学案
学习目标:
1、通过交流热点材料明确政府的作用以及建设法治政府的要求。
2、理解依法行政的要求。
3、把握厉行法治的基本要求,明确法治与德治的关系。
学习重点:建设法治政府的要求,依法行政的要求。
学习难点:法治与德治的关系。
【学习过程】
一、自学质疑
学生仔细阅读课本,找出下列问题的答案并勾画出来。
我国政府的作用、权力来源、宗旨和工作原则?
法治政府的内涵?
依法行政的重要性、要求及核心是什么?
怎样建设法治政府?
厉行法治的内涵?
如何厉行法治?(如何建设法治社会?)
法治与德治的关系?
二、知识填空
学生仔细阅读教材p50--56页,完成下列内容
1.我国政府的作用、权力来源、宗旨和工作原则。
(1)作用:①人们的社会生活需要政府_________。
②人们又享受着政府提供的____________。
(2)在我国,政府的权力来源于 。
(3)宗旨:在我国,政府的权力来源于_________。政府的宗旨是___________。
(4)工作原则:要对__________负责,为_________谋利益。
2.什么是法治政府?
法治政府就是按照_________原则运作的政府,政府的各项权力都应该在_____轨道上运行。
3.依法行政的重要性、要求、核心:
(1)重要性:依法行政是现代法治政府行使权力普遍奉行的____________。
(2)要求: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行政权力、管理公共事务时必须由_____________授权,并且依据宪法和法律的规定正确_____________。
(3)核心:规范政府的_________。
3.如何建设法治政府?
((1)全面推进政务公开:政府保障公民的_____权、参与权、表达权和________权,促进政府决策______和_____。公民也要积极参与,献计献策,____,促进政府依法行政。
(2)公民也要 ,献计献策,主动 ,促进政府依法行政。
(3)防范行政权力的滥用: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提高政府___,从而推进____建设进程。
4.厉行法治的内涵?
厉行法治是对全体_________的共同要求。全体社会成员必须在____和____范围内行使权利,履行____。
5.怎样厉行法治?
(1)总体要求
①全体社会成员必须在____________范围内行使权利,履行义务。
②坚持厉行法治,要推进________、严格执法、公正司法、__________。
(2)对公民:增强____________意识, 弘扬法治精神,强化______意识、树立正确的____________观念。
(3)对政府及其工作人员
①要率先做尊法守法的_________,带动全体公民共同守法。
②需要加强法治宣传,弘扬________,共同营造良好的____________环境,在全社会鲜明地树立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法治文化导向,实现社会的有序、_____、正义。
③需要法律和_______共同发挥作用,既重视发挥法律的_______作用,又重视发挥道德的______作用。
6.怎样正确认识法治与德治的关系
(1)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______和______共同发挥作用,既重视发挥法律的____作用,又重视发挥道德的_____作用。
(2)以法治体现道德理念,强化法律对道德建设的______作用;以道德滋养法治精神,强化道德对法治文化的______作用。
(3)法律与道德___________,法治与德治相得益彰。
三、随堂检测
(一)选择题
1. 2021年8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21-2025年)》,确立了五年法治政府建设的总体目标,明确到2025年,政府行为要全面纳人法治轨道。建设法治政府,就要( )
①依法行政,履行好决定权、监督权、任免权等职能
②按照法治原则运作,各项权力都在法治轨道上运行
③全面推进政务公开,提高政府公信力
④公正司法,使每一个案件都体现公平正义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 为了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家庭教育立法的决策部署,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在广泛征求社会各界意见的基础上,审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这表明( )
A.依法行政是国家权力机关普遍奉行的基本准则
B.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C.全国人大常委会保证每一个司法案件都体现公平正义
D.人民政府推进政务公开,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
3.孟子曰:“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斑马线前礼让行人是“礼”更是“法”。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机动车行经人行横道时,应当减速行驶;遇行人正在通过人行横道,应当停车让行。礼让斑马线,让出的是中华美德,让出的是和谐有序。这体现了( )
A.只要发挥道德教化作用,就能礼让行人
B.良好交通秩序只需要发挥法律规范作用
C.道德和法律相辅相成,二者可相互取代
D.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
4.我国政府用“三张清单”来明确政府权责,让政府的各项权力在法治轨道上运行。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①“权力清单”要求政府“法无授权不可为”
②“负面清单”要求政府“依法行使审判权"
③“责任清单”要求政府“法定职责必须为”
④“三张清单”要求政府“行使宪法监督权”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5.《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于2022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从此“子不教,父之过”这一传统道德观念上升为了法律要求,意味着家长们进入了“依法带娃”的时代。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
A.法治与德治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B.公民要增强法治意识,树立法治信仰
C.法律与道德相互融合,道德就是法律
D.以道德滋养法治精神,以法治承载道德理念
6. 2021年8月,达州市政府开展“政务开放日”活动。此次活动以公开透明为原则,以政民互动为基本形式,以服务群众为目标。让群众走进政府机关,解答公众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了解群众诉求,收集意见建议,这有利于( )
①提高政府的公信力和凝聚力
②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
③促进政府科学、民主化决策
④扩大广大人民群众的民主权利
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7、习近平同志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重庆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既讲法治又讲德治”“把法律和道德的力量、法治和德治的功能紧密结合起来”。这是因为( )
①道德是准绳,任何时候都必须遵循,法律是基石,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
②法律要靠人来实践,法律的有效实施有赖于道德的支撑和滋养
③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
④法律与道德相辅相成,法治与德治相得益彰
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8.在我国,人们每时每刻都享受着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
以下社会现象符合这一要求的是( )
①维护社会治安,保障义务教育 
②救助流浪乞讨人员,保障弱势群体的利益 
③依法审理案件,维护社会公平 
④讨论国家大事,选举国家领导人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9.只要我们真心实意为群众办实事,尽最大的努力解决民生问题,就一定会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对政府来说,要切实解决民生问题,最重要的是( )
A.建立健全有效制约和监督权力的机制
B.增强政府工作的透明度
C.为人民服务,为人民谋利益
D.坚持依法执政,依法行使行政权力
10.“法无授权不可为”“法定职责必须为”,
国家对政府及其工作人员的这些要求( )
A.有利于各级政府推进依法行政
B.有利于公民参与管理国家大事
C.是实行依法治国的根本依据
D.为公民依法行政提供法律依据
11.“法之不行,自上犯之”,这句名言启示我们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进程中,必须做到( )
A.始终贯彻落实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B.建立科学完备的法律体系,构建依法治国的基础和前提
C.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要率先做尊法守法的榜样,带动其他公民共同守法
D.现代公民要增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弘扬法治精神,强化规则意识
12.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必须坚持厉行法治。
厉行法治( )
①需要加强法治宣传,放弃道德教化 ②是对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要求 
③需要加强法治宣传,弘扬法治精神 
④需要营造良好的法治文化环境,
在全社会鲜明地树立起“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法治文化导向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3、“天地之间有杆秤,那秤砣是老百姓。”这句歌词表明,衡量政府工作的标志是( )
A.政府是否推进政务公开
B.政府是否为人民服务,为人民谋利益
C.政府是否自觉接受监督
D.政府是否加强公共管理
14、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必须坚持厉行法治。厉行法治要求( )
①全体社会成员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行使权利,履行义务 ②增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③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要依法行政 ④重视道德的教化作用,以道德滋养法治精神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5、.法治兴则国家兴,法治衰则国家乱。历史一再证明:什么时候重视法治、法治昌明,什么时候就国泰民安;什么时候忽视法治、法治松弛,什么时候就国乱民怨。厉行法治对政府的要求是( )
①率先做尊法守法的榜样,带动全体公民共同守法
②加强法治宣传,弘扬法治精神,共同营造良好的法治文化环境
③让法律和道德对社会的治理共同发挥作用
④公民要尊法守法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二、非选择题
16、 材料一:根据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统一部署,第三督察组组长郝赤勇率法治政府建设实地督察组到浙江省开展为期7天的督察。郝赤勇指出,建设法治政府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点任务和主体工程,也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材料二: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是法治社会建设的重要保障。只有实现全社会对法治的普遍信仰,才能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提供坚实的思想基础,只有不断打造整个社会尊法、信法、守法、用法的法治环境才能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提供广泛的社会基础
(1)要建设法治政府必须提高政府的公信力。你认为如何才能提高政府的公信力
(2)请你为全面依法治国提两条合理化建议。
17、材料一:各级政府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在法治轨道上开展工作,创新执法体制,完善执法程序,推进综合执法,严格执行责任,建立权责统一、权威高效的依法行政体制,加快建设职能科学、权责法定、执法严明、公开公正、廉洁高效、守法诚信的法治政府。
材料二:人民权益要靠法律保障,法律权威要靠人民维护。必须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增强全社会厉行法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社会氛围,使全体人民都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
(1)为什么各级政府要在法治轨道上开展工作,加快建设职能科学、权责法定、执法严明、公开公正、廉洁高效、守法诚信的法治政府?
(2)建设法治政府必须提高政府的公信力。你认为如何才能提高政府的公信力?
(3)要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我们能做些什么?
18、十九大报告指出,坚持依法治国方面,提出必须把党的领导贯彻落实到依法治国全过程和各方面,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依法治国和依规治党有机统一,深化司法体制改革,提高全民族法治素养和道德素质。
(1)报告中提到要“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 法治社会一体建设”,请你谈谈什么样的
政府才是法治政府?怎样建设法治政府?
(2)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为什么要“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
答案
1—5 CBDBC 6-10ABACA 11-15CCBAA
16、(1)各级党和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应做到依法行政;全面推进政务公开,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不滥用政府权カ,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要带头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等等。(2)全面依法治国必须坚持厉行法治;党的领导是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的必然要求,国家公取人员要依法行政,要尊重和保障人权;加强立法,制定完善的法律体系;执法部门要严格执法,司法机关要公正司法;加强法治建设,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健全法律监督和制约机制,保障法律有效实施和司法公正;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公民要提高自身素质,增强公民意识,提高参与能力,积极主动地参与依法治国,做知法守法护法的合格公民(两条即可)
17、(1)这是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要求;是依法行政的需要;是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需要;是维护社会公平主义,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是贯彻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要求;是中国共产党执政为民的需要;等等。
(2)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应做到:依法行政,全面推进政务公开,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不滥用政府权力,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要率先做尊法守法的榜样;等等。
(3)示例:我们要自觉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树立社会主义法治观念,尊法学法守法用法,依法维护国家利益,依法规范自身行为,努力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和坚定捍卫者。
18、(1)政府要按照法治原则运作,政府的各项权力都应该在法治轨道上运行,努力建设法治政府。
①我国政府依法行政,全面推进政务公开,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促进政府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
②公民也要积极参与,献计献策,主动监督,促进政府依法行政。
③建设法治政府,必须依法行政,防范行政权力的滥用,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提高政府公信力,从而推进民主法治建设进程。
(2)①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既重视发挥法律的规范作用,又重视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
②以法治承载道德理念,强化法律对道德建设的促进作用;以道德滋养法治精神,强化道德对法治文化的支撑作用。
③法律与道德相辅相成,法治与德治相得益彰。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