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粤版(2012)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 3.3 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 教案(表格式)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科粤版(2012)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 3.3 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 教案(表格式)

资源简介

《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教学设计
1、 教学内容设计
1、 本节内容相对独立。在介绍了氧气和一些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情况下介绍燃烧和灭火原理,从认知发展角度比较自然。
2、 教材中的内容:
粤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课题3《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本课题包含了三大内容: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和爆炸及爆炸的安全知识简介,本节课需一个课时。
2、 教学对象分析
学生学习本课之前,已经有一定的化学积累,对燃烧的现象也有一定的了解,对学习特别是实验探究有较浓厚的兴趣。本节课的的重点是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学生可以通过探究,分析总结得出。
3、 教学设计思想
1、 注意从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出发,让学生从生产、生活实际中发现和提出问题,通过实验探究得到结论。
2、 创造条件让学生通过简单的实验,自己动手完成探究,得出燃烧的结论,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3、 用思维导图的形式贯穿上课的始终,既能理清学生的学习思路,又能达到步步总结完善课堂知识的效果。
4、 最后用微课的形式加深学生对爆炸的认识,又不显得课堂生硬死板。
4、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认识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了解爆炸发生的条件。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实验探究,学习对获得的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燃烧可造福人类,也会给人类带来灾难;了解灭火的原理,通过实际性采取恰当的灭火方式;了解爆炸,增强安全意识。
5、 教学重点和难点
1、 重点:燃烧条件,灭火原理和爆炸发生的条件;
2、 难点: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的应用;探究方案的设计与实施。
6、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学环节 活动时间 教学活动 设计意图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课前情景培养 课前准备 课间3分钟 燃烧相关图片,动态展示 收回注意力到准备进行的新课 让学生放松心情的同时能大概了解上课的主要方向。
新课的要点及导入燃烧的定义 导入新课 4分钟 用视频《荒野求生》展示燃烧的过程;要学生总结燃烧有什么特点;再回顾学习氧气性质时,木炭、硫粉、蜡烛等在氧气中燃烧属于什么反应,得出燃烧的定义;再用思维导图进行总结 观看视频总结燃烧的特点-发光放热燃烧属于氧化反应完成思维导图 用视频提起学生兴趣,并且让学生自己总结出燃烧的特点,记住燃烧的定义,为后面的学习做好铺垫。
燃烧的条件 实验探究 11分钟 用火柴分别点蜡烛和粉笔;用烧杯罩住点燃的蜡烛用火柴点煤块学生总结燃烧条件并且思考几个条件要如何满足才能发生燃烧,举例说明;思维导图总结 燃烧需要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温度要达到着火点三个条件同时具备(举例);导图总结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并且了解化学结论应如何用实验的方法总结出来。
自燃要如何发生 结合生活实际总结回答 3分钟 展示常见的一些关于自燃的图片(汽车自燃、天津港爆炸);阅读课本82页第2段进行总结;适当拓展,完成思维导图 总结图片发生燃烧的特点得出什么是自燃;通过阅读了解引起自燃的原因完成导图 结合生活实际,既能加深学生对这个知识的理解,又能培养学生关心实事的兴趣。
关于燃烧的安全知识 结合生活进行总结 1分钟 野外安全用火;家庭安全用火。 树木多的地方要禁火;家中的煤气、电器等要正确使用和摆放。 结合生活实际,让所学的知识能够渗透到生活,学以致用。
灭火的原理 回顾交流 6分钟 通过燃烧的条件,总结出灭火需要哪些原理?燃烧的条件需要同时具备,灭火也一样吗?(举例说明);完成导图相应总结内容。完成课本82页的【讨论与交流】 清除或隔离可燃物,隔绝氧气,降温到着火点以下。如蜡烛被烧杯罩住火焰熄灭,说明灭火条件达到其一即可。完成导图完成讨论与交流,向全班展示答案。 通过回顾交流可以知道,灭火就是在破坏燃烧的条件,让学生更加能够加深映像。
认识灭火器 结合实际交流 2分钟 认识常见的三种灭火器;了解三种灭火器的特点,提出问题,哪种更适合家中,说明原因。完成思维导图 泡沫灭火器,二氧化碳灭火器,干粉灭火器;干粉灭火器更实用,因为不易变质,并且灭火范围广。完成导图 能结合实际找出正确的灭火器,学会通过生活巩固所学。
燃烧灭火知识巩固 课本84页加深练习 5分钟 为什么点燃煤前要先点小木头引燃?为什么蜡烛一扇就灭,而炉火越扇越旺?说出正确的处理措施(强调正确火灾逃生方法 木条着火点低,容易点燃,再利用它放出的热将着火点高的煤点燃;扇蜡烛会带走他的热量,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而炉火热量大,不但没有降温到着火点以下,还带来更多的氧气,使得越烧越旺。结合实际回答 学会用学到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并且利用燃烧和灭火的原理进行安全逃生教育。
爆炸 微课 5分钟 微课了解爆炸的条件及作用;导图总结 观看微课记住爆炸的条件,说明爆炸在生活中有什么作用;导图总结 用微课加深学生对这个知识点的了解,加深映像,也能引起学生的兴趣。
回顾总结 课堂小结和巩固练习 3分钟 完成巩固练习 完成巩固练习 加深对本节课重点的记忆。
7、 板书设计
8、 教学反思
1、 通过实施本节课教学与聆听点评指导,受益匪浅。
2、 燃烧是学生非常熟悉的化学现象,在日常生活中多有涉及,这是好事,但先入为主的思想会使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故使学生对本节课产生学习兴趣,是这节课的技术难题。
3、 课程的改革使得白磷红磷的对比实验被删,本节课没有额外加入,考虑到我们应该更加适应不同的教材进行教学的同时,也思考一个问题,如果一个问题可以通过更加简单的方式阐述清楚,何必要采取麻烦的实验进行求证。
4、 课堂教学中,有实物投影、课件等等可用的教学手段,为了提高它的利用率,而避免流于形式在摆花架子,就要求教师有能力把我们的PPT制作得更加优美,引起学生关注,而不拘役单一的某种形式。
5、 要达到理想的效果,一定要师生共同参与,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强其学习意识,将是好为人师的永恒追求。
9、 附:思维导图课堂小结
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课堂小结
巩固练习: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5.关于易燃易爆物的生产、使用、运输及贮存方法
A.食物腐败发生了氧化反应 不正确的是 ( )
B.石蜡燃烧既是氧化反应又是化合反应 A.存放时要露天放置,紧密堆积
C.氧化反应一定伴随着发光放热 B.搬运取用时要轻拿轻放,不能摔、砸和撞击
D.可燃物与氧气接触就会燃烧 C.运输时,避开人口稠密区
2.下列事实:(1)动物呼吸;(2)白磷自燃; D.厂房、仓库等建筑物和其他建筑物之间要有足够
(3)食物腐烂。它们的共同点是 ( ) 空间
A.都发光 B.都剧烈燃烧 6.《三国演义》中“赤壁之战”,曹操率百万水师
C.都是氧化反应 D.都发生爆炸 乘船横渡长江,声势浩大,却被周瑜的火攻和诸葛
3.成语“釜底抽薪”的本意包含着灭火 亮“借”来的东风弄得大败而逃,用燃烧、灭火
的原理,下列灭火方法也依据这个原理 原理回答下列问题:
的是 ( ) (1)周瑜使用了“火箭”射向曹军的连环木船上
A.砍掉树木形成隔离带 “火箭”能是船着火的原因:
B.用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器灭火 (2)起火后曹军部分船只逃脱,使火势不再蔓延,
C.用锅盖盖灭着火的油锅 是用到 的原理。
D.消防员用高压水枪灭火 (3)诸葛亮“借”来的东风不仅使火势吹向曹军
4.下列在氧气中燃烧不会产生火焰( ) 还为燃烧提供了 ,使火势更旺。
A.硫 B.蜡烛 C.木条 D.铁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