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热点题型】33 “等效平衡”及其应用1.等效平衡的含义在一定条件(恒温恒容或恒温恒压)下,同一可逆反应体系,起始时加入物质的物质的量不同,达到化学平衡时,同种物质的百分含量 。 2.原理同一可逆反应,在外界条件一定时,不管是从正反应开始,还是从逆反应开始,最后都能达到平衡状态,其中平衡混合物中各成分的百分含量 。由于化学平衡状态与 有关,而与建立平衡的 无关,因而同一可逆反应,从不同的状态开始,只要达到平衡时的条件(温度、浓度、压强等)完全相同,即可形成等效平衡。 3.等效平衡的判断方法(1)恒温、恒容条件下反应前后体积改变的反应判断方法:极值等量即等效。例如:2SO2(g)+O2(g) 2SO3(g)① 2 mol 1 mol 0② 0 0 2 mol③ 0.5 mol 0.25 mol 1.5 mol④ a mol b mol c mol上述①②③三种配比,按化学方程式的化学计量数关系均转化为反应物,则SO2均为2 mol,O2均为1 mol,三者建立的平衡状态完全相同。④中a、b、c三者的关系满足c+a=2,+b=1时,即与上述平衡等效。(2)恒温、恒压条件下反应前后体积改变的反应判断方法:极值等比即等效。例如: 2SO2(g)+O2(g) 2SO3(g)① 2 mol 3 mol 0② 1 mol 3.5 mol 2 mol③ a mol b mol c mol按化学方程式的化学计量数关系均转化为反应物,则①②中=,故互为等效平衡。③中a、b、c三者关系满足=时,即与①②平衡等效。(3)恒温条件下反应前后体积不变的反应判断方法:无论是恒温、恒容,还是恒温、恒压,只要极值等比即等效,因为压强改变对该类反应的化学平衡无影响。例如:H2(g)+I2(g) 2HI(g)① 1 mol 1 mol 0② 2 mol 2 mol 1 mol③ a mol b mol c mol①②两种情况下,=1,故互为等效平衡。③中a、b、c三者关系满足=1或=1,c≥0时,即与①②平衡等效。4.利用等效平衡,构建“虚拟的第三平衡”解决平衡间的比较(1)构建恒温恒容平衡思维模式新平衡状态可认为是两个原平衡状态简单的叠加并压缩而成,相当于增大压强。(2)构建恒温恒压平衡思维模式(以气体物质的量增加的反应为例,见图示)新平衡状态可以认为是两个原平衡状态简单的叠加,压强不变,平衡不移动。5.规律总结对于可逆反应aA(g)+bB(g)cC(g)+dD(g)反应特点 a+b≠c+d a+b=c+d条件 等温等容 等温等压 等温等容 等温等压起始投料 换算为化学方程式同一边物质,其“量”相同 换算为化学方程式同一边物质,其“量”比值相同 换算为化学方程式同一边物质,其“量”比值相同平衡特点 物质的量(n) 相同 比值相同 比值相同 比值相同百分含量(w) 相同 相同 相同 相同浓度 相同 相同 比值相同 相同【专题训练】1.某温度下,在2L的密闭容器中,加入1molX(g)和2molY(g)发生反应:X(g)+m Y(g)3Z(g),平衡时,X、Y、Z的体积分数分别为30%、60%、10%。在此平衡体系中加入1molZ(g),再次达到平衡后,X、Y、Z的体积分数不变。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m=2B.两次平衡的平衡常数相同C.X与Y的平衡转化率之比为1:1D.第二次平衡时,Z的浓度为0.4 mol·L-12.一定条件下存在反应:CO(g)+H2O(g)CO2(g)+H2(g),其正反应放热。现有三个相同的2L恒容绝热(与外界没有热量交换)密闭容器I、II、III,在I中充入1molCO和1molH2O,在II中充入1molCO2和1mol H2,在III中充入2molCO和2molH2O,700℃条件下开始反应。达到平衡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容器I、II中正反应速率相同B.容器I、III中反应的平衡常数相同C.容器I中CO的物质的量比容器II中的多D.容器I中CO的转化率与容器II中CO2的转化率之和等于13.在体积可变的恒压密闭容器中,一定量的CO2与足量碳发生反应:C(s)+CO2(g)2CO(g)。平衡时,体系中气体体积分数与温度的关系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增大,K减小B.550 ℃时,在平衡体系中充入惰性气体,平衡不移动C.650 ℃时,CO2的平衡转化率为25.0%D.T1 ℃时,在平衡体系中充入等体积的CO2和CO,平衡将向左移动4.一定温度下,在三个体积均为1.0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达到平衡,测得数据如下表:容器 温度/K 物质的起始浓度/mol·L-1 物质的平衡浓度/mol·L-1c(X) c(Y) c(Z) c(Z)Ⅰ 200 0.10 0.30 0 0.020Ⅱ 500 0.10 0.30 0 0.017Ⅲ 200 0.20 0.60 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反应的正反应为吸热反应B.达到平衡时,容器Ⅰ中反应物转化率比容器Ⅲ中的大C.达到平衡时,容器Ⅲ中c(X)小于容器Ⅱ中c(X)的两倍D.达到平衡时,容器Ⅱ所需的时间比容器Ⅰ中的长5.在容积为2 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xA(g)+yB(g) zC(g),图Ⅰ表示200 ℃时容器中A、B、C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图Ⅱ表示200 ℃和100 ℃下平衡时C的体积分数随起始n(A)∶n(B)的变化关系。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200 ℃时,反应从开始到平衡的平均速率v(B)=0.02 mol·L-1·min-1B.图Ⅱ可知反应xA(g)+yB(g) zC(g)的 ΔH<0,且a=2C.若在图Ⅰ所示的平衡状态下,再向体系中充入He,重新达到平衡前v正>v逆D.200 ℃时,向容器中充入2 mol A和1 mol B,达到平衡时,A的体积分数大于0.56.相同温度下,甲、乙两个恒容密闭容器均进行反应:X(g)+Y(g)W( )+2Z(g)△H<0。实验过程中部分数据如表所示。容器 起始容积 物质的起始加入量 平衡时的物质的量浓度甲 2L 1molX、1molY 0.6mol L-1乙 5L 2molW、4molZ 0.48mol L-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该温度下W为非气态B.平衡后正反应速率v正(X):甲<乙C.该温度下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K=9D.适当降低乙容器的温度可能使c(Z)甲=c乙(Z)7.向甲、乙、丙三个密闭容器中充入一定量的A和B,发生反应:A(g)+xB(g) 2C(g) H=akJ·mol-1.各容器的反应温度、反应物起始量,反应过程中C的浓度随时间变化关系分别以如图和如表表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容器 甲 乙 丙容积 0.5L 0.5L 1.0L温度/℃ T1 T2 T2反应物起始量 1.5molA0.5molB 1.5molA0.5molB 6.0molA2.0molBA.T1B.10min内甲容器中反应的平均速率v(B)=0.10mol·L 1·min-1C.保持其他条件不变,若起始时向乙容器中充入3.0molA、1.0molB和2.0molC,则反应达到新平衡前v(逆)>v(正)D.T2℃,向丙容器的平衡体系中再充入1.5molA、0.5molB,达到新平衡时C的体积分数大于25%8.α1和α2分别为A在两个恒容容器中平衡体系A(g) 2B(g)和2A(g) B(g)的转化率,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均增加A的物质的量,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α1、α2均减小B.α1、α2均增大C.α1减小,α2增大D.α1增大,α2减小9.温度为T1时,在三个容积均为1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仅发生反应: 2NO2(g) 2NO(g)+O2 (g) (正反应吸热)。实验测得: v正= v (NO2 )消耗= k正c2(NO2 ),v逆= v(NO)消耗= 2v (O2 )消耗= k逆c2 (NO)·c(O2 ),k正、k逆为速率常数,受温度影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容器编号 物质的起始浓度(mol·L-1) 物质的平衡浓度(mol·L-1)c(NO2) c(NO) c(O2) c(O2)Ⅰ 0.6 0 0 0.2Ⅱ 0.3 0.5 0.2 Ⅲ 0 0.5 0.35 A.设k为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则有k=k逆:k正B.达平衡时,容器Ⅱ与容器Ⅲ中的总压强之比为20∶17C.容器Ⅱ中起始平衡正向移动,达平衡时,容器Ⅱ中NO2的转化率比容器Ⅰ中的小D.若改变温度为T2,且T2>T1,则k正:k逆<0.810.一定条件下存在反应 C(s)+H2O(g)CO(g)+H2(g) ΔH>0,向甲、乙、丙三个恒容容器中加入一定量C和H2O,各容器中温度、反应物的起始量如下表,反应过程中CO的物质的量浓度随时间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容器 甲 乙 丙容积 0.5L 0.5L V温度 T1℃ T2℃ T1℃起始量 2molC 1molH2O 1molCO 1molH2 4molC 2molH2OA.甲容器中,反应在前15min的平均速率v(H2)=0.1mol·L-1·min-1B.乙容器中,若平衡时n(H2O)=0.4mol,则T2C.当温度为T1℃时,反应的平衡常数K=4.5D.丙容器的体积V>0.5L11.Ⅰ.在密闭容器中放入,在一定温度进行如下反应:容器内气体总压强(P)与起始压强的比值随反应时间(t)数据见下表:(提示,密闭容器中的压强比等于气体物质的量之比)时间 0 1 2 4 8 16 20 251.00 1.50 1.80 2.20 2.30 2.38 2.40 2.40回答下列问题(1)下列能提高A的转化率的是_______A.升高温度 B.体系中通入A气体C.将D的浓度减小 D.通入稀有气体,使体系压强增大到原的5倍(2)该反应的平衡常数的表达式K_______,前2小时C的反应速率是_________;(3)平衡时A的转化率___________,C的体积分数__________(均保留两位有效数字)(4)相同条件下,若该反应从逆向开始,建立与上述相同的化学平衡,则D的物质的量取值范围______Ⅱ.已知乙酸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该反应所用的原理与工业合成乙酸的原理类似;常温下,将溶于水配成溶液,向其中滴加等体积的的盐酸使溶液呈中性(不考虑醋酸和盐酸的挥发),用含a和b的代数式表示醋酸的电离常数___________12.向体积为2 L的固定密闭容器中通入3molX气体,在一定温度下发生如下反应: 2X(g) Y(g)+3Z(g)(1)经5min 后反应达到平衡 , 此时测得容器内的压强为起始时的1.2倍, 则用Y表示的速率为_____________mol/(L·min);(2)若上述反应在甲、乙、丙、丁四个同样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在同一段时间内测得容器内的反应速率分别为:甲:(X)=3.5 mol/(L·min); 乙:(Y)=2 mol/(L·min);丙:(Z)=4.5mol/(L·min);丁:(X)=0.075 mol/(L·s)。若其它条件相同,温度不同,则温度由高到低的顺序是(填序号)_________;(3)若向达到(1)的平衡体系中充入氮气,则平衡向_____(填"左"或"右"或"不)移动;若向达到(1)的平衡体系中移走部分混合气体,则平衡向_____(填“左”或“右”或“不”)移动;(4)若在相同条件下向达到(1)所述的平衡体系中再充入0.5molX气体 ,则平衡后X 的转化率与(1)的平衡中X的转化率相比较:_____________A.无法确定B.前者一定大于后者C.前者一定等于后者D.前者一定小于后者(5)若保持温度和压强不变,起始时加入X、Y、Z物质的量分别为a mol、b mol、c mol,达到平衡时仍与(1)的平衡等效,则a、b、c应该满足的关系为___________________;(6)若保持温度和体积不变,起始时加入X、Y、Z 物质的量分别为a mol、b mol、c mol, 达到平衡时仍与(1)的平衡等效,且起始时维持化学反应向逆反应方向进行,则c的取值范围应该为_____。13.Ⅰ.如图所示,甲、乙之间的隔板K和活塞F都可左右移动,甲中充入2molA和1molB,乙中充入2molC和1molHe,此时K停在0处。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可逆反应:2A(g)+B(g)2C(g);反应达到平衡后,再恢复至原温度。回答下列问题:(1)可根据 _______________现象来判断甲乙都已达到平衡状态。(2)达到平衡时,隔板K最终停留在0刻度左侧a处,则a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________。(3)若达到平衡时,隔板K最终停留在左侧刻度1处,此时甲容积为2L,反应化学平衡常数为______________(带单位)Ⅱ.若一开始就将K、F如图固定,其他条件均不变,则达到平衡时:(1)测得甲中A的转化率为b,则乙中C的转化率为 _________________ ;(2)假设乙、甲两容器中的压强比用d表示,则d的取值范围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热点题型】33 “等效平衡”及其应用1.等效平衡的含义在一定条件(恒温恒容或恒温恒压)下,同一可逆反应体系,起始时加入物质的物质的量不同,达到化学平衡时,同种物质的百分含量 。 2.原理同一可逆反应,在外界条件一定时,不管是从正反应开始,还是从逆反应开始,最后都能达到平衡状态,其中平衡混合物中各成分的百分含量 。由于化学平衡状态与 有关,而与建立平衡的 无关,因而同一可逆反应,从不同的状态开始,只要达到平衡时的条件(温度、浓度、压强等)完全相同,即可形成等效平衡。 3.等效平衡的判断方法(1)恒温、恒容条件下反应前后体积改变的反应判断方法:极值等量即等效。例如:2SO2(g)+O2(g) 2SO3(g)① 2 mol 1 mol 0② 0 0 2 mol③ 0.5 mol 0.25 mol 1.5 mol④ a mol b mol c mol上述①②③三种配比,按化学方程式的化学计量数关系均转化为反应物,则SO2均为2 mol,O2均为1 mol,三者建立的平衡状态完全相同。④中a、b、c三者的关系满足c+a=2,+b=1时,即与上述平衡等效。(2)恒温、恒压条件下反应前后体积改变的反应判断方法:极值等比即等效。例如: 2SO2(g)+O2(g) 2SO3(g)① 2 mol 3 mol 0② 1 mol 3.5 mol 2 mol③ a mol b mol c mol按化学方程式的化学计量数关系均转化为反应物,则①②中=,故互为等效平衡。③中a、b、c三者关系满足=时,即与①②平衡等效。(3)恒温条件下反应前后体积不变的反应判断方法:无论是恒温、恒容,还是恒温、恒压,只要极值等比即等效,因为压强改变对该类反应的化学平衡无影响。例如:H2(g)+I2(g) 2HI(g)① 1 mol 1 mol 0② 2 mol 2 mol 1 mol③ a mol b mol c mol①②两种情况下,=1,故互为等效平衡。③中a、b、c三者关系满足=1或=1,c≥0时,即与①②平衡等效。4.利用等效平衡,构建“虚拟的第三平衡”解决平衡间的比较(1)构建恒温恒容平衡思维模式新平衡状态可认为是两个原平衡状态简单的叠加并压缩而成,相当于增大压强。(2)构建恒温恒压平衡思维模式(以气体物质的量增加的反应为例,见图示)新平衡状态可以认为是两个原平衡状态简单的叠加,压强不变,平衡不移动。5.规律总结对于可逆反应aA(g)+bB(g)cC(g)+dD(g)反应特点 a+b≠c+d a+b=c+d条件 等温等容 等温等压 等温等容 等温等压起始投料 换算为化学方程式同一边物质,其“量”相同 换算为化学方程式同一边物质,其“量”比值相同 换算为化学方程式同一边物质,其“量”比值相同平衡特点 物质的量(n) 相同 比值相同 比值相同 比值相同百分含量(w) 相同 相同 相同 相同浓度 相同 相同 比值相同 相同【专题训练】1.某温度下,在2L的密闭容器中,加入1molX(g)和2molY(g)发生反应:X(g)+m Y(g)3Z(g),平衡时,X、Y、Z的体积分数分别为30%、60%、10%。在此平衡体系中加入1molZ(g),再次达到平衡后,X、Y、Z的体积分数不变。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m=2B.两次平衡的平衡常数相同C.X与Y的平衡转化率之比为1:1D.第二次平衡时,Z的浓度为0.4 mol·L-1【答案】D【解析】A.某温度下,在2L的密闭容器中,加入1molX(g)和2molY(g)发生反应:X(g)+m Y(g)3Z(g),平衡时,X、Y、Z的体积分数分别为30%、60%、10%。在此平衡体系中加入1molZ(g),则可等效为两等效平衡体系合,在合并瞬间X、Y、Z的体积分数不变,但单位体积内体系分子总数增多,依据勒夏特列原理平衡应朝使单位体积内分子总数减小方向移动,但再次达到平衡后,X、Y、Z的体积分数不变,则说明m+1=3,故m=2,A项正确;B.同一化学反应的平衡常数只与温度有关,两次平衡温度不变,故两次平衡的平衡常数相同,B项正确;C.m=2,起始量X与Y之比为1:2,则反应过程中由方程式可知反应的X与Y之比为1:2,故X与Y的平衡转化率之比为1:1,C项正确;D.m=2,则该反应为反应前后气体总量不变的反应,故第二次平衡时Z的物质的量为:4mol×10%=0.4mol,故Z的浓度为0.4mol÷2L=0.2mol/L,故D项错误;本题选D。2.一定条件下存在反应:CO(g)+H2O(g)CO2(g)+H2(g),其正反应放热。现有三个相同的2L恒容绝热(与外界没有热量交换)密闭容器I、II、III,在I中充入1molCO和1molH2O,在II中充入1molCO2和1mol H2,在III中充入2molCO和2molH2O,700℃条件下开始反应。达到平衡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容器I、II中正反应速率相同B.容器I、III中反应的平衡常数相同C.容器I中CO的物质的量比容器II中的多D.容器I中CO的转化率与容器II中CO2的转化率之和等于1【答案】C【解析】A.容器I中反应正向进行,反应放热温度升高,容器II中反应逆向进行,反应吸热温度降低,所以容器I中正反应速率大于II中正反应速率,故A错误;B.容器III反应物是容器I中的2倍,容器III放热多温度高,所以平衡常数不同,故B错误;C.容器I的温度比容器II高,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容器I中CO的物质的量比容器II中的多,故C正确;D.若容器I、II在恒温、恒容的条件下进行,为等效平衡,容器I中CO的转化率与容器II中CO2的转化率之和等于1,但反应在恒容绝热密闭容器中进行,容器I中温度升高,平衡逆向移动,CO的转化率减小,容器II中温度降低,平衡正向移动,CO2的转化率减小,则容器I中CO的转化率与容器II中CO2的转化率之和小于1,故D错误;答案选C。3.在体积可变的恒压密闭容器中,一定量的CO2与足量碳发生反应:C(s)+CO2(g)2CO(g)。平衡时,体系中气体体积分数与温度的关系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增大,K减小B.550 ℃时,在平衡体系中充入惰性气体,平衡不移动C.650 ℃时,CO2的平衡转化率为25.0%D.T1 ℃时,在平衡体系中充入等体积的CO2和CO,平衡将向左移动【答案】C【解析】A.由图可知,温度越高,CO的体积分数越大,为吸热反应,K与温度有关,则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增大,平衡正向移动,K增大,故A错误;B.可变的恒压密闭容器中反应,550℃时若充入惰性气体,相当于减小压强,则v正,v逆均减小,又该反应是气体体积增大的反应,则平衡正向移动,故B错误;C.由图可知,650℃时,反应达平衡后CO的体积分数为40%,设开始加入的二氧化碳为1mol,转化了xmol,则生成CO 2x mol,,解得x=0.25mol,CO2的平衡转化率为,故C正确;D.T1℃时,若再充入1mol CO2和1mol CO,气体压强不变导致容器体积增大,气体反应物和生成物浓度不变,平衡不移动,故D错误;故选:C。4.一定温度下,在三个体积均为1.0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达到平衡,测得数据如下表:容器 温度/K 物质的起始浓度/mol·L-1 物质的平衡浓度/mol·L-1c(X) c(Y) c(Z) c(Z)Ⅰ 200 0.10 0.30 0 0.020Ⅱ 500 0.10 0.30 0 0.017Ⅲ 200 0.20 0.60 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反应的正反应为吸热反应B.达到平衡时,容器Ⅰ中反应物转化率比容器Ⅲ中的大C.达到平衡时,容器Ⅲ中c(X)小于容器Ⅱ中c(X)的两倍D.达到平衡时,容器Ⅱ所需的时间比容器Ⅰ中的长【答案】C【解析】A.分析Ⅰ和Ⅱ,对比数据知平衡时Z的浓度:Ⅰ>Ⅱ,且温度:Ⅰ<Ⅱ,即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该反应正向为放热反应,A项错误;B.容器Ⅲ和容器Ⅰ的温度相同,容器Ⅲ相当于容器Ⅰ增大压强,该反应正向为气体物质的量减小的反应,增大压强平衡正向移动,达到平衡时,容器Ⅲ中反应物转化率比容器I中的大,B项错误;C.Ⅰ和Ⅲ对比,Ⅲ相当于增大压强平衡正向移动,则Ⅲ中c(X)的浓度小于Ⅰ中的2倍,Ⅱ和Ⅲ对比,升温平衡逆向移动,c(X)浓度增大,故达到平衡时,容器Ⅲ中c(X)小于容器Ⅱ中c(X)的两倍,C项正确;D.温度:Ⅱ>Ⅰ,当其他条件不变时,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加快,故达到平衡所需时间短,D项错误;故选C。5.在容积为2 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xA(g)+yB(g) zC(g),图Ⅰ表示200 ℃时容器中A、B、C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图Ⅱ表示200 ℃和100 ℃下平衡时C的体积分数随起始n(A)∶n(B)的变化关系。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200 ℃时,反应从开始到平衡的平均速率v(B)=0.02 mol·L-1·min-1B.图Ⅱ可知反应xA(g)+yB(g) zC(g)的 ΔH<0,且a=2C.若在图Ⅰ所示的平衡状态下,再向体系中充入He,重新达到平衡前v正>v逆D.200 ℃时,向容器中充入2 mol A和1 mol B,达到平衡时,A的体积分数大于0.5【答案】A【解析】A.200 ℃时,反应从开始到平衡的平均速率v(B)= ,A项正确;B.根据分析可知,该反应为吸热反应,B项错误;C.恒容容器,向体系中充入He,平衡不移动,C项错误;D.向容器中再充入2 mol A和1 mol B,新平衡等效于原平衡正移,所以A的体积分数小于0.5,D项错误;故答案为A。6.相同温度下,甲、乙两个恒容密闭容器均进行反应:X(g)+Y(g)W( )+2Z(g)△H<0。实验过程中部分数据如表所示。容器 起始容积 物质的起始加入量 平衡时的物质的量浓度甲 2L 1molX、1molY 0.6mol L-1乙 5L 2molW、4molZ 0.48mol L-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该温度下W为非气态B.平衡后正反应速率v正(X):甲<乙C.该温度下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K=9D.适当降低乙容器的温度可能使c(Z)甲=c乙(Z)【答案】B【分析】起始投料相当于甲的二倍;甲为2L乙为4升(此时p甲=p乙),则甲乙等效,起始投料乙是甲的2倍,平衡量也是甲的2倍,把乙从4L变成5L时,相当于减压,乙的各组分物质的量不变,平衡不移动,故此反应为反应前后分子数不变的反应,即W为非气态,据此解题。【解析】A.综上所述分析,W为非气态,故A正确;B.乙中平衡时,X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8mol÷5L=0.16mol/L,甲中c(X)=0.4mol÷2L=0.2 mol/L,所以平衡后正反应速率v正(X):甲>乙,故B错误;C.平衡常数,故C正确;D.适当降温,因为正反应放热,可使乙中平衡向右移动,使c乙(Z)增大,能使c(Z)甲=c乙(Z),故D正确;故选B。7.向甲、乙、丙三个密闭容器中充入一定量的A和B,发生反应:A(g)+xB(g) 2C(g) H=akJ·mol-1.各容器的反应温度、反应物起始量,反应过程中C的浓度随时间变化关系分别以如图和如表表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容器 甲 乙 丙容积 0.5L 0.5L 1.0L温度/℃ T1 T2 T2反应物起始量 1.5molA0.5molB 1.5molA0.5molB 6.0molA2.0molBA.T1B.10min内甲容器中反应的平均速率v(B)=0.10mol·L 1·min-1C.保持其他条件不变,若起始时向乙容器中充入3.0molA、1.0molB和2.0molC,则反应达到新平衡前v(逆)>v(正)D.T2℃,向丙容器的平衡体系中再充入1.5molA、0.5molB,达到新平衡时C的体积分数大于25%【答案】C【分析】对比乙和丙,平衡时丙中Δc(C)=2.0mol/L,则Δc(A)=1.0mol/L,容器丙的体积为1.0L,所以Δn(A)=1.0mol,所以容器丙中A的转化率为,同理可得容器乙中A的转化率也为,且容器乙和容器丙中的投料比相同,所以两容器内达到等效平衡,但容器丙的压强大于溶液乙,说明压强对该反应的平衡无影响,所以1+x=2,解得x=1,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A(g)+B(g) 2C(g)。【解析】A.甲乙投料相同,乙比甲先达到平衡,说明乙中温度高反应速率快,则T1B.据图可知10min时Δc(C)=1.0mol/L,根据方程式可知相同时间内Δc(B)=0.5mol/L,所以v(B)== 0.05 mol·L-1·min-1,故B错误;C.根据图像可知容器乙中达到平衡时c(C)=1.0mol/L,c(A)=3.0mol/L-0.5mol/L=2.5mol/L、c(B)=1.0mol/L-0.5mol/L=0.5mol/L,所以该温度下的平衡常数为=0.8;当乙容器中有3.0 mol A、1.0 mol B和2.0 molC时浓度商为>0.8(该反应前后气体系数之和相等可以用物质的量代替浓度计算浓度商),所以平衡逆向移动,即v(逆)>v(正),故C正确;D.反应前后气体总物质的量不变,所以容器丙内平衡时C的体积分数为=25%,再充入1.5molA、0.5molB,A和B的投料比未发生改变,而该反应平衡不受压强影响,所以新的平衡与原平衡为等效平衡,C的体积分数不变,故D错误;综上所述答案为C。8.α1和α2分别为A在两个恒容容器中平衡体系A(g) 2B(g)和2A(g) B(g)的转化率,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均增加A的物质的量,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α1、α2均减小B.α1、α2均增大C.α1减小,α2增大D.α1增大,α2减小【答案】C【分析】【解析】在恒温、恒容条件下,对于反应A(g) 2B(g),增加A的物质的量,所到达的平衡状态可以等效为增大压强,增大压强平衡逆向移动,A的转化率减小,即α1减小;对于反应2A(g) B(g),增加A的物质的量,所到达的平衡状态可以等效为增大压强,增大压强平衡向生成B的方向移动,A的转化率增大,即α2增大;答案选C。9.温度为T1时,在三个容积均为1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仅发生反应: 2NO2(g) 2NO(g)+O2 (g) (正反应吸热)。实验测得: v正= v (NO2 )消耗= k正c2(NO2 ),v逆= v(NO)消耗= 2v (O2 )消耗= k逆c2 (NO)·c(O2 ),k正、k逆为速率常数,受温度影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容器编号 物质的起始浓度(mol·L-1) 物质的平衡浓度(mol·L-1)c(NO2) c(NO) c(O2) c(O2)Ⅰ 0.6 0 0 0.2Ⅱ 0.3 0.5 0.2 Ⅲ 0 0.5 0.35 A.设k为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则有k=k逆:k正B.达平衡时,容器Ⅱ与容器Ⅲ中的总压强之比为20∶17C.容器Ⅱ中起始平衡正向移动,达平衡时,容器Ⅱ中NO2的转化率比容器Ⅰ中的小D.若改变温度为T2,且T2>T1,则k正:k逆<0.8【答案】C【解析】A、平衡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则有,所以K=c2(NO)c(O2)/c2(NO2)= k正/ k逆;A错误;B、根据反应方程式和容器Ⅰ中的平衡浓度可知:平衡时,c(NO)=0.4 mol·L-1,c(NO2)=0.2 mol·L-1,则温度下,该反应的平衡常数;容器Ⅱ中浓度商QC=0.2×0.52/0.32=0.56<0.8,反应正向移动,气体的总量大于1mol,而容器Ⅲ中反应向左进行,气体的总量小于0.85mol,所以达平衡时,容器Ⅱ与容器Ⅲ中的总压强之比大于20∶17,B错误;C、针对于容器Ⅰ内反应可知:NO2的转化率为0.4/0.6=2/3,假设容器Ⅱ中NO2的转化率也为2/3,反应正向进行,则该反应的平衡常数为:2NO2(g) 2NO(g)+O2(g)起始量 0.3 0.5 0.2变化量 0.2 0.2 0.1平衡量 0.1 0.7 0.3平衡常数为k=0.3×0.72/0.12=14.7>8,所以容器Ⅱ中NO2的转化率小于2/3,即容器Ⅱ中起始平衡正向移动,达平衡时,容器Ⅱ中NO2的转化率比容器Ⅰ中的小,C正确;D、由于该反应正反应是吸热反应,温度,所以时平衡常数增大,则k正:k逆>0.8,错误;正确选项C。10.一定条件下存在反应 C(s)+H2O(g)CO(g)+H2(g) ΔH>0,向甲、乙、丙三个恒容容器中加入一定量C和H2O,各容器中温度、反应物的起始量如下表,反应过程中CO的物质的量浓度随时间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容器 甲 乙 丙容积 0.5L 0.5L V温度 T1℃ T2℃ T1℃起始量 2molC 1molH2O 1molCO 1molH2 4molC 2molH2OA.甲容器中,反应在前15min的平均速率v(H2)=0.1mol·L-1·min-1B.乙容器中,若平衡时n(H2O)=0.4mol,则T2C.当温度为T1℃时,反应的平衡常数K=4.5D.丙容器的体积V>0.5L【答案】D【解析】A. 由图可知,15min内甲容器中CO的浓度变化量为1.5mol/L,v(CO)= =0.1mol L 1 min 1,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所以v(H2)=0.1mol L 1 min 1,故A正确,但不符合题意;B. 若甲、乙温度相同,为完全等效平衡,平衡时水的物质的量相同,甲中平衡时生成CO为0.5L×1.5mol/L=0.75mol,则生成平衡时水的物质的量为1mol 0.75mol=0.25mol<0.4mol,则乙相对于甲中平衡向逆反应移动,正反应为吸热反应,降低温度平衡逆向移动,故乙中温度低,即温度T1>T2,故B正确,但不符合题意;C. 甲容器中:T1℃时,反应的平衡常数K= ,故C正确,但不符合题意;D. 丙容器中起始量为甲的二倍,若容积=0.5L,等效为在甲平衡基础上增大压强,由于正反应为气体体积增大的反应,加压平衡左移,c(CO)<3mol/L,平衡时CO浓度为3mol/L,故丙容器的体积V<0.5L,故D错误,符合题意;故选:D。11.Ⅰ.在密闭容器中放入,在一定温度进行如下反应:容器内气体总压强(P)与起始压强的比值随反应时间(t)数据见下表:(提示,密闭容器中的压强比等于气体物质的量之比)时间 0 1 2 4 8 16 20 251.00 1.50 1.80 2.20 2.30 2.38 2.40 2.40回答下列问题(1)下列能提高A的转化率的是_______A.升高温度 B.体系中通入A气体C.将D的浓度减小 D.通入稀有气体,使体系压强增大到原的5倍(2)该反应的平衡常数的表达式K_______,前2小时C的反应速率是_________;(3)平衡时A的转化率___________,C的体积分数__________(均保留两位有效数字)(4)相同条件下,若该反应从逆向开始,建立与上述相同的化学平衡,则D的物质的量取值范围______Ⅱ.已知乙酸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该反应所用的原理与工业合成乙酸的原理类似;常温下,将溶于水配成溶液,向其中滴加等体积的的盐酸使溶液呈中性(不考虑醋酸和盐酸的挥发),用含a和b的代数式表示醋酸的电离常数___________【答案】(1)A (2) 0.02 (3) (4) 0.03【分析】Ⅰ. (1)提高反应物的转化率,使得化学平衡正向进行的因素均可以(但是不能加入物质本身);(2)化学平衡常数,化学反应速率来计算;(3)根据三行式计算化学反应中物质的转化率以及物质的体积分数;(4)若该反应从逆向开始,建立与上述相同的化学平衡,则Qc>K,根据极限转化思想来实现等效平衡;Ⅱ. 根据电荷守恒结合平衡常数表达式计算。【解析】Ⅰ. (1)A. 该反应正反应为吸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正向移动,A的转化率增大,A正确;B. 体系中通入A气体,A的转化率减小,B错误;C. D为固体,将D的浓度减小,不会引起平衡的移动,A的转化率不变,C错误;D. 通入稀有气体He,使体系压强增大到原来的5倍,但是各组分浓度不变,不会引起平衡的移动,A的转化率不变,D错误;故答案为:A;(2)化学平衡常数,在1.0L密闭容器中放入0.10molA(g),设A的变化量为x,则根据三段式:则,解得x=0.04mol,所以前2小时A的反应速率为:,物质表示的反应速率之比等于系数之比,所以C表示的反应速率为:,故答案为:;0.02;(3)设:平衡时A的变化量是y,则根据三段式:化学反应在20h时达到平衡,则,解得y=0.07mol,所以平衡时A的转化率为:,C的体积分数为: ,故答案为: ; ;(4)相同条件下,若该反应从逆向开始,建立与上述相同的化学平衡,则D的取值范围n(D)>0.03mol,故答案为:0.03; Ⅱ. 盐酸和醋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醋酸,溶液呈中性,所以醋酸钠剩余,c(H+)=c(OH-)=10 7mol/L,根据电荷守恒,c(Cl-)=0.5bmol/L,c(CH3COO-)+c(Cl-)=c(Na+)=0.5amol/L,所以c(CH3COO-)=(0.5a 0.5b)mol/L,醋酸的电离常数为: ,故答案为:。12.向体积为2 L的固定密闭容器中通入3molX气体,在一定温度下发生如下反应: 2X(g) Y(g)+3Z(g)(1)经5min 后反应达到平衡 , 此时测得容器内的压强为起始时的1.2倍, 则用Y表示的速率为_____________mol/(L·min);(2)若上述反应在甲、乙、丙、丁四个同样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在同一段时间内测得容器内的反应速率分别为:甲:(X)=3.5 mol/(L·min); 乙:(Y)=2 mol/(L·min);丙:(Z)=4.5mol/(L·min);丁:(X)=0.075 mol/(L·s)。若其它条件相同,温度不同,则温度由高到低的顺序是(填序号)_________;(3)若向达到(1)的平衡体系中充入氮气,则平衡向_____(填"左"或"右"或"不)移动;若向达到(1)的平衡体系中移走部分混合气体,则平衡向_____(填“左”或“右”或“不”)移动;(4)若在相同条件下向达到(1)所述的平衡体系中再充入0.5molX气体 ,则平衡后X 的转化率与(1)的平衡中X的转化率相比较:_____________A.无法确定B.前者一定大于后者C.前者一定等于后者D.前者一定小于后者(5)若保持温度和压强不变,起始时加入X、Y、Z物质的量分别为a mol、b mol、c mol,达到平衡时仍与(1)的平衡等效,则a、b、c应该满足的关系为___________________;(6)若保持温度和体积不变,起始时加入X、Y、Z 物质的量分别为a mol、b mol、c mol, 达到平衡时仍与(1)的平衡等效,且起始时维持化学反应向逆反应方向进行,则c的取值范围应该为_____。【答案】(1)0.03 (2) 丁>乙>甲>丙 (3) 不 右 (4) D (5) c=3b;a≥0 (6)0.9【分析】(1)利用三段式根据化学反应速率公式进行计算;(2)比较化学反应快慢,需要换算成同一物质表示速率,在进行大小比较;(3)(4)根据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因素进行判断;(5)(6)根据恒压等效平衡和恒容等效平衡进行分析判断。【解析】(1)由信息可知: 2X(g) Y(g)+3Z(g)开始3mol 0 0转化 2x x 3x平衡3-2x x 3x反应达到平衡,此时测得容器内的压强为起始时的1.2倍,则 =1.2,解得x=0.3mol.,所以 Y的物质的量增加0.3mol,由速率公式可得v==0. 03mol/ ( Lmin);答案:0.03;(2) 根据2X(g) Y(g)+3Z(g)反应方程式可知,反应速率分别为: 甲:v(X)=3.5 mol/(L·min);乙:v(Y)=2 mol/(L·min);丙:v(Z)=4.5mol/(L·min);丁:v(X)=0.075 mol/(L·s) 都统一到由X表示的反应速率值分别为甲: v (X)=3.5mol/ ( Lmin) ;乙:v (X)=4mol / ( Lmin);丙: v (X)=3mol / ( Lmin);丁: v (X)=4.5mol / ( Lmin),所以化学反应速率是丁>乙>甲>丙,温度越高,化学反应速率越快,所以温度大小关系是:丁>乙>甲>丙,故答案为:丁>乙>甲>丙;(3)向体积不变平衡体系中充入氮气,不参加反应,所以平衡体系中各物质的浓度不变,则平衡不移动;向达到(1)的平衡体系中移走部分混合气体,气体的物质的量减小,相当于减小压强,该反应为气体体积增大的反应,则平衡向右移动,故答案为:不;右;(4)若在相同条件下向达到(1)所述的平衡体系中再充入0.5molX气体,反应体系内的压强增大,平衡向着逆向移动,X的转化率降低,故答案为: D。(5)根据反应2X(g) Y(g)+3Z(g),若保持温度和压强不变,起始时加入X、Y、Z物质的量分别为a mol、b mol、c mol, 达到平衡时仍与(1)的平衡等效,属于温度和压强不变的等效平衡,应满足物质的量成正比,即c = 3b,对于a的要求只需要a≥0;答案:c = 3b; a≥0(6)通过极限转化思想,将3molX全部转化到方程式右边,得到4.5 mol的Z,即若要满足等温等体积的等效平衡,那么c的最大值为4.5 mol,而(1)平衡时,Z的物质的量为0.9 mol,如果要求反应逆向进行,则c必须大于0.9 mol。所以c的取值范围应该为0.913.Ⅰ.如图所示,甲、乙之间的隔板K和活塞F都可左右移动,甲中充入2molA和1molB,乙中充入2molC和1molHe,此时K停在0处。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可逆反应:2A(g)+B(g)2C(g);反应达到平衡后,再恢复至原温度。回答下列问题:(1)可根据 _______________现象来判断甲乙都已达到平衡状态。(2)达到平衡时,隔板K最终停留在0刻度左侧a处,则a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________。(3)若达到平衡时,隔板K最终停留在左侧刻度1处,此时甲容积为2L,反应化学平衡常数为______________(带单位)Ⅱ.若一开始就将K、F如图固定,其他条件均不变,则达到平衡时:(1)测得甲中A的转化率为b,则乙中C的转化率为 _________________ ;(2)假设乙、甲两容器中的压强比用d表示,则d的取值范围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活塞K和F不在移动 (2) 0【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化学平衡的计算,极限法的使用,化学平衡的标志,恒温恒容下的等效平衡规律。I(1)甲、乙之间的隔板K和活塞F都可左右移动,说明甲乙都是恒压容器。反应2A(g)+B(g)2C(g)是正反应为气体分子数减小的反应,建立平衡的过程中气体物质的量发生变化,气体体积发生变化,隔板K和活塞F发生移动,平衡时气体物质的量不变,隔板K和活塞F不再移动。根据隔板K和活塞F不再移动判断甲乙都已经达到平衡状态。(2)用极限法,若甲中A和B不反应,隔板K停留在0刻度;若甲中A和B完全反应则生成2molC,根据恒温恒压下气体体积之比等于气体物质的量之比,(2mol+1mol):2mol=6:V,V=4,则隔板K停留在0刻度左侧2处;由于是可逆反应则a的取值范围2a0。(3)若达到平衡时,隔板K最终停留在左侧刻度1处,设开始到平衡过程中转化的B的物质的量为x,用三段式2A(g)+B(g)2C(g)n(起始)(mol) 2 1 0n(转化)(mol) 2x x 2xn(平衡)(mol) 2-2x 1-x 2x根据恒温恒压下气体的体积之比等于气体物质的量之比列式3:(2-2x+1-x+2x)=6:5,解得x=0.5mol,则平衡时A、B、C的物质的量依次为1mol、0.5mol、1mol,容积为2L,平衡时A、B、C的物质的量浓度依次为0.5mol/L、0.25mol/L、0.5mol/L,化学平衡常数=c2(C)/[c2(A)·c(B)]=(0.5mol/L)2/[(0.5mol/L)20.25mol/L]=4L/mol。II若一开始就将K、F如图固定,起始甲乙中气体物质的量都是3mol,则甲乙是恒温恒容且体积相等的容器。(1)乙中平衡的建立可理解成:先在与甲等体积的乙容器中加入2molC达到平衡,维持温度容积不变再充入1molHe。乙中加入2molC,采用一边倒极限换算后为2molA和1molB,在恒温恒容时甲中加入2molA和1molB与乙中加入2molC达到平衡时互为完全全等的等效平衡,测得甲中A的转化率为b,则乙中C的转化率为 1-b;乙恒温恒容平衡后再加入1molHe,由于各物质的浓度没有发生变化,化学平衡不移动,乙中C的转化率仍为1-b。答案为:1-b。(2)在恒温恒容容器中压强之比等于气体物质的量之比。用极限法,若甲中A和B没有反应,甲中气体总物质的量为3mol,乙和甲互为等效平衡,则乙中气体总物质的量为3mol+1mol(1mol为He)=4mol,此时乙、甲中的压强比d=4/3;若甲中A和B完全反应,平衡时甲中气体总物质的量为2mol,乙和甲互为等效平衡,则乙中气体总物质的量为2mol+1mol(1mol为He)=3mol,此时乙、甲中的压强比d=3/2;则乙、甲两容器中的压强比d的取值范围是4/3【点睛】本题的难点:要将甲、乙两容器中平衡时的物理量进行比较必须构建有效的模型。乙容器中起始加入2molC和1molHe,可理解成先向乙中加入2molC,达到平衡后再加入1molHe,讨论加入稀有气体对化学平衡的影响。恒温恒容容器中,加入稀有气体由于各物质的浓度不变,平衡不发生移动;恒温恒压容器中,加入稀有气体由于容器体积变大,平衡向气体系数之和增大的方向移动。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热点题型】33 “等效平衡”及其应用- 备战2023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热点题型速练(原卷版) .doc 【热点题型】33 “等效平衡”及其应用- 备战2023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热点题型速练(解析版).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