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长度》 (教案)小学生生命教育主题班会 通用版 (表格式)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生命的长度》 (教案)小学生生命教育主题班会 通用版 (表格式)

资源简介

专题名称 生命教育主题—认识生命 专题学时 23min
教学对象 小学三四年级学生
教学依据: 根据死亡的相关理念与研究,有研究将儿童对死亡的理解程度分为四个维度来测度,即不可逆性、必然性、功能丧失性和情绪性。对5-9岁的孩子而言,同一个年龄段的孩子,对死亡的理解和认识水平,也是不一样的。有的小朋友不能理解死亡的不可逆性;有的小朋友即使理解了死亡的不可逆,也仍然不理解死亡的必然性和普遍性,表现出强烈的自我中心意识和情感色彩,认为自己不会死,他喜爱的人、动物和植物不会死。而当儿童能逐渐理解死去的人、动物和植物既不能走,也不能想问题,并感到伤心、难受和悲哀。这意味着,儿童对死亡特征的四个维度和外延的认知达到较高水平。 人本主义心理学先驱阿德勒认为个人意义没有任何价值,真正的生命意义在于奉献和合作,即生命的意义在于利他。如果有了利他的目标,我们个体在朝着这个目标行进的过程中不断调整自己、提高自己各方面的素质,最后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获得生命的意义。许多研究表明,积极心理品质与个体的幸福感与生活满意度密切相关。而孟万金建构的我国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结构中,爱与友善作为情感维度是构建人际关系的重要品质。在面对有限生命的美好和脆弱时,将友善待人作为提倡的一种行为,贴近学生在日常与家人交往与沟通会遇到的问题,能够促进学生对生活的满意度,提升对生命的意义感。 教学内容: 生命的长度,即一个生物个体从诞生到死亡所经过的时间长短。有两层含义,一是指某一物种的平均寿命,二是指某一个体能存活的时间。基本上所有生物的生命都有一定的长度,在自然生长环境下可以到达平均寿命甚至更长,此时生命的历程主要涉及“出生——生长——繁殖——死亡”四个阶段;也有可能受到一些因素影响而突然中断,结束生命的长度,这是生命的长度的未知性。每个生命都是独一无二的,生命是美好的,也是脆弱的。 友善的定义是为他人做好事,帮助他人,照顾突然,是与人际关系紧密相关的代表他人定向优势的一种积极心理品质。一方面,待人友善时,身体会产生一种被称为5羟色胺的荷尔蒙。它是能够让人感到幸福的荷尔蒙。因此,当个体待人友善时,自己也感觉很好。另一方面,友善待人会让别人会自发地来到自己身边,增强自己的自信,开放自己的内心,就打开了个体和外界交流的通道,更多地向外看。这样一来,就很少去关注自己缺少的东西,会少一些抱怨。 友善也具有传染性,当你为别人做了一件事时,对方也想为你做同样的事,这就是所谓的互惠原则。 教学对象: 小学三四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独立性,和成年人一样有悲伤的情绪,对于生命的结束会思考和判断了。不少学生正在或者有养植物和动物的经历,对于自然生物的死亡有一些感悟。同时对于死亡的概念有许多疑问,会感到恐惧和担心。用科学的角度,让他们以科学的眼光来看待这件事,看看人是如何出生,长大,老去,死亡,平静地告诉他们,他们就不会害怕,反而会欣然接受。此外,亲子关系在此年龄段学生是最重要的关系之一,在了解这些知识后为其提供一种积极的方式应对生命的结束,增进与家人关系,更能提升其对日常生活品质的满意度。在课堂参与形式方面,本课需要学生上网查阅科学方面的知识资料、制作迷你书等动手能力,三四年级学生在科学课和信息技术课已经积累了一些相关知识,动手能力也能够符合本课要求。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学生能认识到生命有一定的长度,生命的长度是未知的。(重点) 情感目标:学生能感受到生命的美好与脆弱,体会善待他人的满足感。 技能目标:学生能了解两种生物的生命历程,判断善待他人的行为。(难点) 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提问分享,初始生命的长度 通过邀请学生分享所知的生命最短和最长的大自然生物以及人类的生命长度,以不同生物的巨大寿命差距,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入本课主题。 教师总结:每个生命都有开始和结束,两个点间的长度就是生命的长度。 第二环节:调动五官,碰触生命的长度 观看视频:教师自述最喜欢的自然生物为向日葵,并邀请学生观看视频《向日葵的一生》,学生思考三个问题: 1.你看到向日葵有哪些形态? 2.哪个部分让你印象深刻?为什么? 3.向日葵的生长可能需要哪些东西? 引导学生观察向日葵一生的不同形态,以此参与其生命的开始和结束,感受生命的美好,为迷你书的制作做铺垫。 制作迷你书:引导学生思考的同时,将自己喜欢的自然生物作为迷你书的主题,和家长查阅资料,制作一本《生命的长度》迷你书,将生物一生的不同形态、影响其生命长度的因素和寿命涵盖其中。 引导学生再次了解一种生命的历程,使其意识到生命有一定长度的普遍性,生命的长度会受到不同因素的影响。 分享迷你书:邀请学生展示自己的《生命的长度》迷你书,在分享过程促使学生再次浸润于生命的历程之中。 第三环节:观赏视频,善待有限的生命 图片分享:通过呈现网友评价图片,揭示现实中的向日葵生长并不容易,许多因素会影响到向日葵的生命长度,以此引导学生感受到生命的脆弱。 视频观赏:呈现视频《中国人从0岁到100岁的人生生命形态》,提醒学生关注“自己和家人分别处在哪个生命形态?”引导学生对动植物生命的关注转向对家人生命的关注,使学生意识到家人的生命也有一定的长度。 故事分享:提出理念“善待生命也许可以从友善对待身边的人开始!”,并由此邀请学生分享“面对美好而脆弱的生命,你做过的友善对待他人的一件小事是什么?”分享中促进学生体会友善对待他人的满足感。 第四环节:总结主题,凝聚生命的美好 (一)课后任务:请学生完成关于家人的课后小采访,收集信息并填写表格,填写内容涉及家庭成员、年龄和“我做过让TA温暖或开心的一件小事”。促使学生增进与家人的沟通,了解到什么样的行为能让他人感到温暖或开心,增添对自己的自信心,提升学生以友善行为对待他人的意愿。 (二)教师总结:绝大部分自然生物的生命都有一定的长度,尽管知道某一物种的平均寿命,但对个体而言,生命的长度却是未知的。生命的未知让我们感受到脆弱,也让我们领会美好。我们的生命里或多或少与别人的生命联系在一起,尝试善待他人吧!在有限的生命里铭记生活中的美好!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