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节 金属的性质和利用(第一课时) 学案(无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1节 金属的性质和利用(第一课时) 学案(无答案)

资源简介

金属的性质和利用(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一、创设情境,引出水的相关知识
教师以视频引课,让学生帮忙鉴定真假黄金。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如:用牙咬、火烧等。以学生熟悉的物品入手直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兴趣,也充分体现了化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学科理念。
二、活动探究、构建新知
探究学习一、常见金属的化学性质
【探究活动一】:探究金属与氧气反应
师生先共同回顾镁带在空气中的燃烧、铁丝在氧气中的燃烧的反应;然后指导学生分组实验:小组分工合作在空气中加热铜片和锌片的一角,注意观察记录实验现象, 实验完成后小组同学汇报实验现象。教师演示加热铝片的实验,适时引导学生对加热铝片时融而不落的现象展开探究。教师提供资料:酒精灯外焰的温度、铝的熔点、氧化铝的熔点分别为:700℃、660℃、2050 ℃。根据老师查好的资料,学生做出解释。
接下来通过“真金不怕火炼”等成语,让学生知道不是所有金属都能与氧气反应。进而获得新知:在一定条件下,大多数金属都能与氧气发生化学反应生成金属氧化物。但反应的难易和剧烈程度不同,在一定意义上反映出金属的活泼程度。
【探究活动二】:探究金属与酸反应生成氢气
通过一个小资料情景引入: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和“作出猜想”。同学们纷纷提出各种问题: 生1:金属与酸是否发生了化学反应 生2:是否所有金属都能和酸反应 生3:是否所有金属和酸反应都能生成气泡 生4:气泡是什么气体
学生对“金属与酸可能会发生反应”进行分组实验,探究金属锌、铁、铜能否与稀盐酸反应。学生动手实验,实验完成汇报实验现象
小组实验汇报并交流讨论:(1)不是所有的金属都能和酸反应(2)金属种类不同,和酸反应的剧烈程度不一样。
【探究活动三】: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
教师引入:我们的古人早就发现了金属在活动性上的差异,并且能加以利用,在我国西汉时期,在《淮南万毕术》中就写到曾青得铁则化为铜,教师实验验证铁钉和硫酸铜溶液的反应。
【讨论】请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类别(如单质、化合物)的角度来分析,上述四个反应有什么特点?
【结论】★置换反应:由____________跟_______________ 作用生成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的反应。
探究学习二、常见金属的物理性质
金属的这些应用是利用了金属的哪些物理性质呢?试着填写下表:
金属的应用 说明金属具有的物理性质
黄金做项链、耳环、戒指 1.金属具有 _________________
铜丝做导线 2.金属具有 _________________
用铁制成铁锅 3.金属具有 _________________
铝块拉成铝丝 4.金属具有 _________________
用铁制成菜刀、镰刀、锤子等生活用品 5.金属_________一般较大
用钨作电灯泡中的灯丝 6.金属_________ 一般较高
三、大显身手,学以致用:归纳鉴别真假黄金的方法
四、归纳总结(学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收获,构建知识网)
五、练习反馈、巩固所学:
1.将适量的铁粉投入到盐酸中,下列现象不会出现的是( )
A.溶液变成浅绿色 B.有无色气体产生
C.铁粉不断减少 D.有棕色沉淀生成
2.小兰家中收藏一件清末的铝制佛像,该佛像至今保存十分完好。其主要原因是( )
A. 铝不易发生化学反应
B. 铝的氧化物容易发生还原反应
C. 铝不易被氧化
D. 铝易被氧化,但氧化铝具有保护内部铝的作用
3.将铁粉和铜粉的混合物放到足量的稀硫酸中,充分反应后,剩余的固体是:_________有关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能确定下列化学反应的类型吗?若能,写出反应类型
A.Zn+2HCl==H2↑+ZnCl2
B.CaCO3+2HCl==CaCl2+CO2↑+H2O
C.CaO+H2O==Ca(OH)2
D.CaCO3CaO+CO2↑
E.Ca(OH)2+CO2==CaCO3↓+H2O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