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四学制)化学九年级全册 第一单元 课题2 金属的化学性质 教案(表格式)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人教版(五四学制)化学九年级全册 第一单元 课题2 金属的化学性质 教案(表格式)

资源简介

课题名称 金属的化学性质
教材内容分析
《金属的化学性质》本节课是在上一节介绍金属物理性质的基础上,侧重介绍金属的化学性质,体现了“化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这一主题。教材注意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实验事实出发,采用对比的方法,引导学生亲自感受金属与氧气以及盐酸等反应的不同,加深学生对物质的性质与物质用途关系的了解,认识到金属既有通性,又有各自的特性。教材注重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通过实验,层层引导,深入讨论,并归纳得出结论。在活动与探究的过程中,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习能力,同时使他们获得新知识。学习了本节内容后,也为酸、碱、盐的知识奠定基础,而且本节内容贴近生活实际,可丰富学生的知识,开拓视野。
学习者特征分析
在前面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对于金属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比如,金属镁,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等等,学生对于金属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生活当中的金属材料也是非常的多,但是了解的程度不是很深,对于身边和金属相关的问题,学生不能够用化学知识来解释,通过本课的教学,相关实验的设计,进一步帮助学生认识金属,激起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将知识具体化。系统化。能够用化学知识解释身边相关的化学现象。
教学目标及确立依据
知识与技能: (1)知道铁、铝、铜等常见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2)初步认识常见金属与盐酸、硫酸的反应。能用金属和酸反应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回忆某些金属与氧气的反应,初步认识金属活泼性的差异; (2)通过对金属稀硫酸(稀盐酸)的学习,逐步完善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使学生感到水到渠成,易于接受; (3)通过认识金属的化学性质,初步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能用文字、图表和化学语言表达有关信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金属活动性研究的过程,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培养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能力; (2)通过实验与探究,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获取过程; (3)感受科学探究对知识建构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难点分析及确立依据
教学重点: 认识金属重要的化学性质(与氧气反应,与盐酸、稀硫酸反应) 教学难点: 通过对实验事实进行筛选、分析、归纳、综合等判断金属活动性顺序
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根据本节课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水平,采用以实验探究为主、进行半开放式教学,在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参与和主动探究意识,激发学生主体性学习的热情,开拓思维,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感知和探索新知,整合知识,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学习是学生知识建构的过程。我在学法指导上采用的方法是:在原有的知识的基础上发展新知,做到凡是学生能自学的知识就创造条件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达到发展思维、整合知识、提高能力的目的。
教学资源设备
教师用具:多媒体、细铁丝、镁条、铝丝、铜片、铜丝、针筒、酒精灯、火柴、砂纸、镊子等。 学生用具:稀盐酸,稀硫酸,铝丝、镁条、锌粒、铜片、细铁丝、砂纸、胶头滴管等
教学过程设计
【思考】金属与我们的生产生活密切联系,人类开始从石器时代进入金属时代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时期,人类比较早利用的金属有哪些? 【学生】金银 【讲解】接着是铜、铁、铝等,其中铝的发现相对较晚,为什么黄金最早被人们发现?自古至今一直是权力和财富的象征。很多人为此铤而走险,甚至有不法分子以黄铜冒充黄金进行诈骗活动。 【教师】设计一个实验方案鉴别真假黄金。 【学生】通过测密度(阿基米德);硬度不同,相互刻画; 【教师】前两种方法都是利用金属的什么性质?还可以利用金属的? 【学生】物理性质,化学性质 【教师】金属具有哪些化学性质 要想更好的使用金属,就需要了解金属的各种性质。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金属的物理性质,本节课我们来学习金属的化学性质。 【回顾旧知】 回忆前面学过的有金属单质参加的反应,并写出化学方程式 【学生回答】 镁、铁、汞与氧气反应 锌与盐酸、稀硫酸反应 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 【练习】写出镁条燃烧和铁丝燃烧的现象及化学方程式 【讲解】铁丝在空气中只能红热,在氧气中才能燃烧,而镁条在空气中就能燃烧,镁比铁更容易与氧气反应。 【思考】从以上几个实验可以得出,金属可以与氧气反应,但是不是所有金属能与氧气反应? 反应的难易程度是否也一样呢? 【学生】阅读课本 【讲解】我们刚得出镁更容易与氧气发生反应,镁在点燃的条件下会与氧气发生反应,其实从课本中我们知道镁在常温下就可以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反应,生成的也是氧化镁。 【板书】一、与氧气反应: 2Mg+O2==2MgO 【讲解】除了镁常温下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外,还有铝,大家试着写出化学方程式 【板书】 4Al+3O2==2Al2O3 【讲解】铁在空气中红热,在氧气中才能燃烧 (
点燃
) 【板书】3Fe+2O2==Fe3O4 【思考】除了镁、铝、铁能与氧气反应外,比如说日常生活中常用到的铜能不能与氧气反应? 【实验】将一根光亮的铜丝绕成螺线状用坩埚钳夹住在酒精灯的外焰上加热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学生】有黑色固体生成 (
加热
) 【板书】2Cu+O2==2CuO 【思考】这么多金属都能与氧气反应,那么是否所有的金属都能与氧气发生反应?比如? 【学生】金,平时佩戴都没变化 【讲解】有句俗语说的好:“真金不怕火炼”。 这说明金即使在高温时也不与氧气反应,说明金的化学性质不活泼。 【思考】通过上述这些信息,能得出什么结论? 【学生】大多数金属都能与氧气发生反应,但是反应的难易和剧烈程度不同(为什么不同?由什么决定?),越容易与氧气反应的,反应越剧烈的,越活泼,所以镁铝较活泼,铁铜次之,金最不活泼。 【思考】通过上述分析,铝比铁活泼,那为什么我们通常看到铁生锈,而没有看到铝生锈? 学生阅读书本,交流回答。 【设问】 在清洗铝制品时,能否用钢丝球来擦洗? 学生讨论,交流 【教师】金属除了与氧气反应外,还能与? 【展示】锌与稀硫酸的反应,镁与盐酸的反应 【实验】是否所有金属能与酸反应? 【实验】 1组:在点滴板中分别放入铜片、铁片、锌粒、镁条。然后,分别向其中加入一些稀盐酸。 2组:在点滴板中分别放入铜片、铁片、锌粒、镁条。然后,分别向其中加入一些稀硫酸。 请仔细观察现象,并记录,填好表格。 稀盐酸稀硫酸铜铁锌镁
【思考】从上述现象中,我们可以得出? 【学生】往铜中加入酸无现象,说明铜不与酸反应,而铁、锌、镁加入酸,有气泡产生,说明会反应,产生的是什么气体? 【实验】检验气体是否具有可燃性? 【讲解】产生的气体无色无味,且具有可燃性,有根据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得出产生的气体为氢气。请写出相关化学方程式。 【板书】二、与酸反应 Cu不与酸反应 2、Fe+2HCl==FeCl2+H2↑ Zn+2HCl==ZnCl2+H2↑ Mg+2HCl==MgCl2+H2↑ 金属活动性:Mg、Zn、Fe>Cu 【讲解】铁、锌、镁能与酸反应说明?铜不与酸反应说明?因此根据能否跟酸反应将金属分为两类,能跟酸反应的为活泼金属,不能跟酸反应的为不活泼金属,这是判断金属活动性的第二种方法。 【思考】大家从物质分类的角度认真观察上述化学方程式,有什么特点? 【板书】置换反应(四大基本反映类型之一) 由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与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叫做置换反应 【讲解】活泼金属将酸中的氢元素置换出来, 【练习】大家试着写出铁、锌、镁和硫酸反应化学方程式 Fe+H2SO4==FeSO4+H2↑ Mg+H2SO4==MgSO4+H2↑ Zn+H2SO4==ZnSO4+H2↑
板书设计
一、金属的化学性质 1、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2Mg+O2点燃2MgO 4Al+3O2点燃2Al2O3 2Cu+O2加热2CuO 3Fe+2O2点燃Fe3O4 金属+氧气→金属氧化物 金属的活动性: Mg>Al>Fe,Cu>Au 2、金属与酸的反应 Mg+2HCl==MgCl2+H2↑ Zn+2HCl==ZnCl2+H2↑ Fe+2HCl==FeCl2+H2↑ Mg+H2SO4==MgSO4+H2↑ Zn+H2SO4==ZnSO4+H2↑ Fe+H2SO4==FeSO4+H2↑ 金属+酸→金属化合物+氢气 金属的活动性: Mg>Zn>Fe>Cu 3、置换反应:由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与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叫做置换反应。A+BC→AC+B
教学反思
本课以多层次科学探究为主线,渗透建构主义思想,以“学生发展”为本,进行有意义的知识建构,符合学生心理特点,学生兴趣怏然,参与主动,体验深刻。主要的缺陷是时间较为紧张,课堂上学生极为兴奋,控制探究的进程较难。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