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1垂直的生计 教案 浙江省人教版人文地理七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3.2.1垂直的生计 教案 浙江省人教版人文地理七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课题: 垂直的生计 【教材分析】 1.内容:七年级上册认识生活“时空”,第三单元的区域生活的案例分析教学之“山区人文特色”。 2.课标1-1-2列举自然条件对人类生活有重要的影响。 案例:山区地表崎岖不平,土壤、交通等相对困难,但长期居住在自然条件较为艰苦的人们,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利用各地的不同条件营造出了美好生活图景。 《以山为邻》选择的《垂直的生计(秘鲁)》选择坚持传统文化;《山地之国(瑞士)》充分利用现代国际资源发展经济。 3.温州也是多山的区域,重商、民族风情、自然资源禀赋具备,思考如何借鉴。 【学情分析】 七(1)班共有学生38人,其中男生23人,女生15人。学生个体学习能力区别较大,学困生占班级比例过大。但学习积极性较高。已推行以学为中心的“一标三学”模式,分成9个微型学习小组。 【教学目标】 1.了解山区自然条件因素,影响人们生产生活的方式。 2.我们学习案例, 分析山区人们如何运用自己的智慧和勤劳,利用自然条件,营造了美好生活的图景。 3 .感悟守住“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合理性。 【重点难点】 分析印第安人利用安第斯山的环境特点,形成山上山下不同的生产生活景观。 感悟生活在严酷的高寒山区的印第安人,辛勤劳作,与自然和谐共存的价值观。 【教学方法】 1.我校推行推行“一标三学”的以学为中心的课堂模式。即“学习目标、自学、互学、理学”。 2.以4-5人组成的学习合作小组。各组以优带中、辅差,注重学习过程。 3.教师备“学习单”,在课堂,教师只是合作者、评价者。学习过程由“三学”中完成。 4.课堂引进即时评价机制,在不同学习阶段,组织学习、展示评价,推进课堂学习任务完成。 【教学过程】 (一)自学: 1. 垂直生计案例 选择 山脉的 国。 位于 洲的的 半球、 半球国家。   2. 查 《世界地形图》《世界的国家和地区图》发现此秘鲁(B IU)国的地形特点:西部是 (大洋),中部 山脉,东部 ( 平原)。是典型的 。 3. 是印加文明的开拓者。培育了农作物  ,驯养    。 (设计意图:这是先学后教。利用学习单,知识的主干,及非主线部分的知识点,通过前期能力,巩固看图、读图能力,帮助学生深层次的空间理解。在自学部分完成。) (二)互学: 4.秘鲁国生活生产受的自然环境限制:因为:    地形因素有                     。  气候的因素有            。 资料一:首都:利马(lima),人口781.67万(2005年)。年平均降水量,西部不足50毫米,中部不足250毫米,东部在2000毫米以上。年平均气温18.7℃,被誉为“世界不雨城”。 资料二:从山谷到山顶温差达到 ℃。 其理论依据是:          。 (设计意图:这是课中互学的第一环节,感知古老又神秘生活在安第斯山脉上的原著民,加深理解生活中地理现象。利用PPT中呈现的资料,为重点问题的准备。) 学习活动过程: (1)小组合作,围绕“发现第安人的秘密”问题,小组成员将各自的想法进行表述,相互交流,共同探讨;站立讨论;成员讨论,有记录、发言、展示等分工。 (2)以“我小组成员”名义,展示(发表)观点。同时小组内组员可进行补充。 (3)教师适时指导,并在展示中分享;不同学习自主讨论的成果,分享,可保留本组意见批判。小组表述组织评价,教师作小结,如下PPT结论。  6思考:印第安人的人地观 (即大智慧)    学习活动过程: (1)在发现“发现第安人的秘密”的基础上,从PPT结论,让学生思考:其中的智慧(神秘的谜底)。   (2)思考课本P66最后一段“如今,在严酷的高寒山区,他们仍在辛勤劳作,与自然和谐共存,为人类奉献着丰富的物质与精神财富”,在多元化文化的今天,有何借鉴意义? 和谐的人与自然关系        辛勤的劳作      坚持传统文化,民族自信 (设计意图:1. 第5、6这两个环节,这是课的重点突破,约需要用20分钟时间。在前两个环节准备下,指导学生自学学习,借助小组合作力量,特别不同小组的竞争的机制,让每小组在展示的时间,最好(美)的作品。我采用展3-4小组的作品,其他小组互评、批判。2.民族传统文化自信,这是价值观取向,与富强的民族,或经济发展地区,发展区域经济作理论基础。) (三)理学:他山之石        7材料一:竹里畲族乡是浙江省18个少数民族乡镇之一。 这里层峦叠嶂、山路弯弯,乡如其名。拥有林业用地 6.1万亩,林木总蓄积量98642立方米,毛竹面积1.2万亩,毛竹立竹量180多万株,近五年毛竹低产林改造8000亩,建立4.6万亩生态公益林。2013年,竹里农民人均收入达到8900多元,高于全县平均水平。被命名为国家级生态乡,可谓“因竹而美,而竹而富”。   材料二:前不久,浙江省委书记夏宝龙一行吃住在村里的农家乐,共商山区发展大计。夜里,与乡村干部和村民围坐而谈,热情的畲民唱起了欢快的山歌。 夏宝龙听后,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游客来这里参加农家乐,就是冲着你们的自然生态好山水、畲族文化有特色,大家一定要把水护好、把山管好,把畲族文化挖掘传承好,让畲族文化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起来,每天都像过节一样。这是山区的特色,山山水水过去可能是包袱,现在就是优势,将来还会成为宝贝。  思考:这里有泰顺人的生计智慧:(写出三点 ) (1)“建立4.6万亩生态公益林,被命名为国家级生态乡”,说明此地人们非常注意保护环境。 (2)                                       (3)                                 这里,竹里人与秘鲁印第安人智慧,共同之处有:( 总结三点) (1) 例:两地人们,辛勤劳作,注意发挥山区的特色,发展经济。    (2)                                   (3)                                  活动过程: 1.PTT 竹里畲族乡 2.结合材料一、二,完成泰顺人(竹里畲族)的生计智慧。   3. 总结泰顺与远在西半球的印第安人智慧的共性。 (设计意图:1.我校的理学,是知识拓展提升环节。2. 竹里畲族与秘鲁第第安人,为积极引导学生“比较具象有相同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特点”案例,这种综合学习,注重区域的横向联系。在方法上促使具有综合观察事物的眼界、掌握综合运用知识的方法。秘鲁人,是古老而坚持传统文化。而竹里畲族群众,保护环境与保护畲族传统文化结合,是近期探寻经济发展较典型的案例。3.课程资源的开发应用,例证选择“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的现代人地观合理性,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思维。) 【板书设计】 【作业设计】 一 选择题(请选出各题中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 1.素有“南美洲脊梁”之称的山脉是( ) A 洛基山脉 B 阿尔巴契亚山脉 C 安第斯山脉 D 阿尔卑斯山脉 2. 下列对秘鲁安第斯山区的描述,正确的是( ) ①这里世代生活着印第安人 ②在山区的高海拔处,种植甘蔗、水稻和小麦等  ③这里的自然景观呈明显的垂直变化 ④山路崎岖,驼驼是这里的的交通工具 A ①② B ①③ C②④ D③④ 二 非选择题 3. 下列是安第斯山脉三幅不同信息的示意图。 结合有关知识,回答问题: (1)安第斯山脉的自然景观出现垂直差异,导致该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印第安人利用安第山区自然条件特点,形成了怎样的生产、生活景观?    4.课后思考题:结合第3题图文资料,分析印第安人没有选择在安第斯脉的东侧大平原建国定都的原因? 【教学反思】 1. 理念之一,依课程标准,重整合校本资源开发。学习单设计,授课过程,都注重自然环境-人文景观-优秀人地观理念的结合。 互学那一表,或说那一环节,可能体现到。 自然环境影响第印安人的生存条件,异常艰辛,辉煌的印加文明,让我们惊叹,今突然消失,又遗憾。也有兴趣点。我设计的仅是了解其生存的智慧,仍坚持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一个民族自信,会解决遇到的难题。可圈可点的秘鲁人,坚持和谐的人地观。 2. 学生以学为中心。是这次计设的主题。这堂课内容学习,注重学习活动化。小组学习合作,虽然有模式化。但我们上课习惯,教师一定要少讲;会的,可以不讲。教师听学生怎样讲。我们在组织,与学生一起合作学习。 教师通过评价,即时评价,小组竞争等手段,促成任务完成。  3. 注重历史与历史课的时空理念。注重区域的横向联系。关注自己的时空,关注社会。虽有很强的政治意识,“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选择这一理念,也就认同正确的人地观。 秘鲁一竹里,秘鲁案例,与竹里的案例,有可比性。与生态县建设,充分利用自然优势,“五水共治”“生态立县”,都是一种较合理的人地观。传承民族文化,也一种自信。也是一种文化自信,这是一种多元文化背景下的多样性存在。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