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周次: 学科: 道德与法治 主备人: 审核人:备课日期: 授课日期: 授课人:课题 2.2合理利用网络 课型 新授 课时:1核心素养与 学段目标 1.政治认同:利用网络为社会传递正能量,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道德修养:养成网络素养,遵守网络公德,养成文明上网、合理用网的意识; 3.法治观念:了解网络交往的规则,形成正确的网络生活意识和习惯,养成遵守网络规则的意识; 4.健全人格:掌握网络交往自我保护的知识,理解网络的价值与作用,善用网络带来的正向价值,合理利用网络促进自我和社会的发展; 5.责任意识:增强道德意识和法律意识,为维护网络环境尽自己的责任。重点 知道网络的利与弊,学会利用网络优势正确上网。难点 掌握正确的网络生活方式。学习过程 二次备课预习案【课前预习案】 知识点一理性参与网络生活请阅读教材第17~19页,补充完善下列问题: 1.互联网已经成为我们重要的 和交往平台。 2.我们要提高 ,积极利用互联网获取新知、促进沟通、完善自我。 3.学会正确对待网络信息 (1)我们要注意浏览、寻找与学习和工作有关的信息。 (2)不应在无关信息面前停留,不应在无聊信息上浪费精力。 (3)不可沉溺于网络,要学会“ ”。 (4)要学会辨析网络信息,让谣言 。 (5)自觉抵制暴力、色情、恐怖等不良信息。 4.学会辨别网络谣言 (1)注意信息出处。 (2)关注官方信息。 (3)对信息进行多方验证。 (4)辨识信息内容。 (5)向他人求助。 5.做负责的网络参与者 (1)网络无限,自由有界。 、 是网络生活的基本准则。 (2)每个人都应该对自己的网络言论 ,不制造和传播谣言,不泄露他人隐私,不恶意攻击他人,不宣泄负面情绪。 【点拨】 在网络上的交往比在现实生活中的交往更“自由”。但是,世界上没有绝对的自由,网络上的自由也要恪守道德、遵守法律。因此,做负责的网络参与者,就要自觉遵守道德和法律。知识点二传播网络正能量请阅读教材第19~20页,补充完善下列问题: 1.利用网络平台为社会发展建言献策 (1)通过网络平台就身边的一些公共事务向有关部门积极提出 ,表达我们的诉求,为决策科学化、民主化贡献自己的力量。 (2)让网络成为 、促进社会和谐与发展的重要渠道。 2.要在网上传播正能量 (1)要践行社会主义 ,不断提高网络媒介素养,共同培育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 (2)让网络公共空间充满 ,高扬主旋律。 【助记】 建言献策聚民智,发挥网络新优势。 传播网络正能量,高扬时代主旋律。探究案1.材料一:下表是爷孙生活方式的对比情况。 人物内容年轻时的爷爷上中学的孙子购物去商店逛淘宝,网购查阅资料去图书馆、书店浏览网页,信息检索通信方式写信、打电话、发电报发电子邮件、聊QQ、刷微信材料二:随着微信、微博、论坛、博客的兴起,网络成为人们阐述思想、表达诉求的重要平台。但是,众多虚假信息鱼龙混杂,不少网络谣言,低俗、恶俗信息充斥其中。网友被忽悠、青少年被毒害、是非被扭曲的事时有发生,网络大环境亦被污染。 阅读材料,请回答: 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别说明了什么? 面对网络谣言,你该如何防范? 结合材料二,说说我们怎样理性参与网络生活,做一名负责任的网络参与者?(回答两点即可) 2.材料一:《2020年全国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情况研究报告》显示,中国未成年人的互联网普及率为94.9%,2020年未成年网民在网上遭到讽刺或谩骂的比例为19.5%,自己或亲友在网上遭到恶意骚扰的比例为7.2%,个人信息未经允许在网上被公开的比例为4.9%。 材料二:2021年7月,国家网信办发布《关于开展2020“清朗”未成年人暑期网络环境专项整治的通知》,重点整治诱导未成年人无底线追星、饭圈互撕等价值导向不良的信息和行为,整治刷量控评行为。 青少年应怎样为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出力? 如果遭遇网络暴力,我们应怎样维权?训练案1.(2022 德阳)2021年10月6日,罗某平在网上发布侮辱抗美援朝志愿军英烈的违法言论,造成恶劣影响。今年5月5日,罗某平被人民法院以“侵害英雄烈士名誉、荣誉罪”判处有期徒刑七个月并承担在媒体上公开赔礼道歉等民事责任。该案例告诉我们( ) ①在网络上发表无事实依据的观点将受到法律制裁 ②网络不是法外之地,英雄烈士名誉荣誉不容诋毁 ③要严格规范网络行为,不在网上发表自己的观点 ④要自觉遵守道德和法律,做负责任的网络参与者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2022 内江)2022年1月25日,中央网信办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清朗 2022年春节网络环境整治专项行动”,集中整治网络水军、流量造假、未成年人网络环境等问题,切实维护了网民利益。这启示青少年要( ) ①学会理性辨别,提高媒介素养 ②恪守道德底线,传播网络正能量 ③学会信息节食,拒绝使用网络 ④完善相关法规,加强网络管理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2022 宜昌)2022年4月以来,国内多家互联网平台逐步开放个人主页展示IP属地功能。该功能将互联网用户的真实属地公开,一批伪装者现出原形、人设崩塌。此举有利于( ) A.学会信息节食,提高媒介素养 B.保护个人隐私,控制网络言论 C.净化网络环境,营造良好生态 D.创新技术手段,消除欺骗行为 4.“阳光跟帖”行动开展以来,倡导网民聚焦文明理性发帖,提升公德意识,形成了“人人争做好网民”的良好评论氛围。要做一个合格的“中国好网民”,应该( ) ①坚持理性发言 ②坚持言论自由,不需要监管网络发言 ③多站在自己的角度看问题 ④公民应该提升网络媒介素养 A.①② B.②④ C.①④ D.③④ 5.“为国家做研究,我免费先寄一箱试试”“帮不了国家什么大忙,遇到了就想出点力”……这是蜜橘商家得知买家肖同学买橘子是为做科研后的回复。肖同学把聊天记录发到校内论坛,网友们纷纷被蜜橘商家的善良和纯粹打动,大家纷纷下单“手动点赞”。由此可见( ) ①肖同学积极利用网络,传播社会正能量 ②每个人都可以用自己的方式建设国家 ③网络使生活更加便捷,但有利也有弊 ④网友为蜜橘商家的点赞,赞扬其爱国情怀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6.守住法律底线,约束个人行为,不信谣、不传谣,是阻断网络谣言的最好办法。这启示我们中学生面对网络谣言要( ) A.网络不归法律管,自由上网最快乐 B.法律知识多学习,提高辨别不轻信 C.满足自己好奇心,动动手指就转发 D.网上虚假信息多,拒绝网络最安全 7.2022年4月2日,经网民举报,兰陵县居民王某某在其抖音账号散布“兰陵县一蔬菜市场蔬菜过剩成灾”的不实视频信息,谣言消息广泛传播,造成恶劣影响,扰乱疫情防控秩序。兰陵县公安局依法对违法行为人王某某予以行政拘留。这警示中学生要( ) ①依法行使权利,坚守权利界限 ②增强法治意识,自觉尊法守法 ③运用智慧去实施法律所禁止的行为 ④合理利用网络,遵守道德和法律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8.2022年4月8日,虎牙主播“卷毛重头再来”(管某)被平台永久封号。网传视频中,管某为求流量大搞低俗直播,喝别人漱口水、用洗脚水拌面、把女性踩在脚下等大量画面不堪入目。针对该事件,下列评价正确的是( ) 甲:相关平台应加强审核,摒弃低俗违法行为 乙:管某没有底线意识,污染了整个网络空间的氛围 丙:管某呈现的丰富内容满足了群众多样化的精神需求 丁:各主播应该行己有耻,提升自身修养,传递正能量 A.甲、乙、丁 B.甲、乙、丙 C.乙、丙、丁 D.甲、丙、丁 9.《中国网络诚信发展报告》显示,近年来我国加强网络诚信建设成效显著,但仍然存在网络谣言、虚假宣传、泄露个人隐私、网络恶意营销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青少年要( ) ①学会辨析网络信息,不浏览暴力、色情等不良信息 ②利用网络平台为社会发展建言献策,传播正能量 ③遵守道德与法律的基本准则,不制造和传播谣言 ④为避免沉溺网络,拒绝上网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0.陈某在互联网上编造、传播虚假信息,骗人钱财,严重扰乱了社会公共秩序,被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并处以罚金。对此,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 ①上网也要遵守道德和法律 ②陈某的行为属于民事违法行为,承担的是民事责任 ③陈某的行为触犯了刑法,受到的是刑罚处罚 ④陈某的行为属于行政违法行为,受到的是行政处罚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参考答案: 1.(1)材料一说明网络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和学习方式,让我们的生活、学习变得更加便利和丰富多彩。(或答:网络方便了信息传递和共享;网络促进了人际交往;网络丰富了日常生活。);材料二说明网络信息良莠不齐,青少年容易受侵害。 (2)不信谣、不传谣、及时举报;注意信息出处;关注官方信息;对信息进行多方论证;辨识信息内容;向他人求助等等。 (3)①要学会辨析网络信息,自觉抵制不良信息。②要恪守道德、遵守法律。③要学会“信息节食”。 要提高媒介素养。 2.(1)①我们要不断提高媒介素养,积极利用互联网获取新知、促进沟通、完善自我,共同培育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让网络公共空间充满正能量,高扬主旋律。②恪守道德,遵守法律,做一名负责任的网络参与者。③我们要学会辨析网络信息,让谣言止于智者。 (2)①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他人的侵害时,有权依法自卫和寻求法律保护;我们应勇敢地拿起法律武器,如通过采用自行与侵权人协商、请求司法保护等方式,要求侵权人停止侵害、赔礼道歉、赔偿损失。 CACCC BBAAB反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