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高考一轮复习精讲精练系列:第02讲 以物质的量为中心的计算(知识精讲)(学生版+教师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3年高考一轮复习精讲精练系列:第02讲 以物质的量为中心的计算(知识精讲)(学生版+教师版)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3年高考一轮复习精讲精练系列
第02讲 以物质的量为中心的计算(知识精讲)
1.明确以物质的量为核心的各个化学计量之间的关系
2.突破阿伏加德罗常数命题的“五大陷阱”
陷阱一:注意“标准状况”“常温常压”等外界条件
(1)在标准状况下非气态物质如 、 、 、 、 、 、 等;
(2)物质的质量、摩尔质量、微粒个数不受外界条件的影响。
陷阱二:注意物质的组成和结构
(1)特殊物质中所含微粒 (分子、原子、电子、质子、中子等)的数目,如Ne、D2O、18O2、H37Cl;
(2)物质中所含化学键的数目,如CO2、CnH2n+2等;
(3)最简式相同的物质中的微粒数目,如NO2和N2O4、乙烯和丙烯、O2和O3等;
(4)摩尔质量相同的物质中的微粒数目,如N2、CO、C2H4等。
陷阱三:注意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转移数目的判断
(1)同一种物质在不同反应中氧化剂、还原剂的判断;
如Cl2和Fe、Cu等反应,Cl2只作氧化剂,而Cl2和NaOH反应,Cl2既作氧化剂,又作还原剂。Na2O2与CO2或H2O反应,Na2O2既作氧化剂,又作还原剂,而Na2O2与SO2或NO等反应,Na2O2只作氧化剂。
(2)量不同,所表现的化合价不同。
如Fe和HNO3反应,Fe不足,生成 ,Fe过量,生成 。
(3)氧化剂或还原剂不同,所表现的化合价不同。
如Cu和Cl2反应生成 ,而Cu和S反应生成 。
(4)注意氧化还原的顺序。
如向FeI2溶液中通入Cl2,Cl2首先氧化 ,再氧化 。
陷阱四:注意电解质溶液中粒子数目的判断
(1)是否存在弱电解质的电离或盐类的水解。
(2)已知浓度,是否指明体积,用好公式n=cV。
(3)在判断溶液中微粒总数时,是否忽视溶剂水。
陷阱五:注意一些可逆反应、特殊反应
(1)2SO2+O22SO3,2NO2 N2O4,N2+3H22NH3。
(2)Cl2+H2O HCl+HClO。
(3)NH3+H2O NH3·H2O NH+OH-。
(4)MnO2+4HCl(浓)MnCl2+Cl2↑+2H2O
(5)常温下,铁、铝遇浓硫酸、浓硝酸发生“钝化”。
(1)标准状况下,22.4 L氨水含有nA个NH3分子 ( )
(2)标准状况下,11.2 L CH3CH2OH中含有的分子数目为0.5NA ( )
(3)常温常压下,22.4 L氯气与足量镁粉充分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2NA( )
(4)常温常压下,2.24 L CO和CO2混合气体中含有的碳原子数目为0.1NA( )
(5)常温常压下,22.4 L的NO2和CO2的混合气体含有2NA个氧原子( )
(6)1.6 g由氧气和臭氧组成的混合物中含有氧原子的数目为0.1NA( )
(7)常温常压下,14 g由N2与CO组成的混合气体含有的原子数目为NA( )
(8)28 g乙烯和环丁烷(C4H8)的混合气体中含有的碳原子数为2NA( )
(9)1 L 1 mol·L-1的NaClO溶液中含有ClO-的数目为NA( )
(10)1 L 0.1 mol·L-1的氨水中含有NA个NH( )
(11)1.00 mol NaCl中含有6.02×1023个NaCl分子( )
(12)1 mol Na2O2固体中含离子总数为4NA( )
(13)在18 g 18O2中含有NA个氧原子( )
(14)0.012 kg 13C所含的原子数为阿伏加德罗常数( )
(15)1 mol甲苯含有6nA个C—H键( )
(16)0.1 mol丙烯酸中含有双键的数目为0.1NA( )
(17)在过氧化钠与水的反应中,每生成0.1 mol氧气,转移电子的数目为0.4NA( )
(18)标准状况下,6.72 L NO2与水充分反应转移的电子数目为0.1NA( )
(19)1 mol Na被完全氧化生成Na2O2,失去2NA个电子( )
(20)某密闭容器盛有0.1 mol N2和0.3 mol H2,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转移电子的数目为0.6NA( )
(21)10 L pH=1的硫酸溶液中含有的H+离子数为2NA( )
(22)1 mol HCl气体中的粒子数与0.5 mol·L-1盐酸中溶质粒子数相等( )
1、(湖南省郴州市2022届高三第三次质检)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1L 1mol·L-1CH3COOH溶液中含有NA个CH3COOH分子
B.标准状况下,11.2L臭氧所含质子数为8NA
C.0.2mol NO与0.1mol O2在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后,容器中含有的氧原子数为0.4NA
D.标准状况下,2.24LCCl4中含有的C-Cl键数为0.4NA
2、(2022·辽宁大连高三上学期11月模拟)设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5.85g氯化钠固体中含有0.1NA个氯化钠分子
B.常温下,1LpH=5的醋酸溶液中H+的数目为10-5NA
C.含0.2mol FeCl3的氯化铁溶液中加入足量锌粉,转移的电子数目为0.2NA
D.92gC3H8O3和C7H8的混合物中,所含C-H键的数目一定为8NA
3、(重庆市高2022届高三第二次质业检测)设NA是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2.8gFe与水蒸气充分反应转移的电子数目为0.1NA
B.常温下,pH=5的NaHSO3溶液中,发生电离的水分子数目为10-5NA
C.17g H2O2中O-O键数目与16g S8()中S-S键数目相同
D.1L 1mol·L-1CH3COONa溶液和0.5L 2mol·L-1CH3COONa溶液中的离子数目相同
4、(贵州省黔东南州2022年高三3月模拟)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常温下,1.7gNH3含有NA个电子
B.1molFe溶于过量稀硝酸,转移电子数为2NA
C.33.6LCl2与27gAl充分反应,转移电子数为3NA
D.1molCO2与足量NaOH溶液反应后,溶液中的CO32-一定有NA个
5、(福建省厦门市2022届高三3月第一次质检)Al遇到极稀的硝酸发生反应生成NH4NO3,其反应为8Al+30HNO38Al(NO3)3+3NH4NO3+9H2O。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将0.2mol NH4NO3溶于稀氨水中使溶液呈中性,溶液中NH4+的数目小于0.2NA
B.1L 0.1mol·L-1 Al(NO3)3溶液中,阳离子的数目为0.1NA
C.1.0g由H218O与D2O组成的混合物中所含有的中子总数为0.5NA
D.反应中每消耗2.7g金属Al,转移的电子数为3NA
6、(2022届高三湖北十一校第二次联考)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60gNaHSO4固体中含有H+的数目为0.5NA
B.12g金刚石中含有碳碳单键的数目为2NA
C.1.0molCl2与1.0molCH4在光照下反应,生成CH3Cl的分子数为NA
D.0.1mol环氧乙烷()中含有σ键的数目为0.3NA
(一)物质的量浓度与质量分数的关系及其计算
1.标准状况下气体形成溶液中的物质的量浓度计算
c=
[名师点拨] 溶液体积的单位是L,根据密度计算溶液体积的单位一般是mL,要注意单位换算。
2.物质的量浓度与质量分数的关系
如图所示,体积为 V L,密度为ρ g·cm-3的溶液,含有溶质的摩尔质量为M g·mol-1,溶质的质量分数为w,则物质的量浓度c与质量分数w的关系是:
c===== w=。
(二)溶液稀释与混合的计算
1.溶液稀释定律(守恒观点)
(1)溶质的质量、物质的量在稀释前后保持不变,即m1w1=m2w2,c1V1=c2V2。
(2)溶液质量守恒,m(稀)=m(浓)+m(水)(体积一般不守恒)。
2.同溶质不同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混合计算
(1)混合后溶液体积保持不变时,c1V1+c2V2=c混×(V1+V2)。
(2)混合后溶液体积发生改变时,c1V1+c2V2=c混V混,其中V混=。
3.溶质相同、质量分数不同的两溶液的混合规律
同一溶质、质量分数分别为a%、b%的两溶液混合。
等体积混合 ①当溶液密度大于1 g·cm-3 时,必然是溶液浓度越大,密度越大,等体积混合后,质量分数 (如H2SO4、NaOH等)②当溶液密度小于1 g·cm-3时,必然是溶液浓度越大,密度越小,等体积混合后,质量分数 (如酒精溶液、氨水等)
等质量混合 两溶液等质量混合时(无论ρ>1 g·cm-3还是ρ<1 g·cm-3),则混合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_________________
4.上表规律可概括为“计算推理有技巧,有大必有小,均值均在中间找,谁多向谁靠”。
1、(2022·河南郑州开学考)下列关于物质的量浓度表述正确的是(  )
A.0.3 mol·L-1的Na2SO4溶液中含有Na+和S的总物质的量为0.9 mol
B.当1 L水吸收22.4 L氨气时所得氨水的浓度不是1 mol·L-1,只有当22.4 L氨气溶于水制得1 L氨水时,其浓度才是1 mol·L-1
C.在K2SO4和NaCl的中性混合水溶液中,如果Na+和S的物质的量相等,则K+和Cl-的物质的量浓度一定相同
D.10 ℃时,100 mL 0.35 mol·L-1的KCl饱和溶液蒸发掉5 g水,冷却到10 ℃时,其体积小于100 mL,它的物质的量浓度仍为0.35 mol·L-1
2、现有100 mL 1 mol·L-1稀盐酸,欲将其浓度变为2 mol·L-1,可以采取的措施为(  )
A.向其中通入标准状况下体积为22.4 L的HCl气体
B.加热蒸发使溶液体积变为50 mL
C.加热蒸发掉50 mL水
D.加入5 mol·L-1盐酸100 mL,再将溶液体积稀释到300 mL
3、(2022·四川雅安中学模拟)(1)将3p%的硫酸与等体积的p%的硫酸混合得到q%的稀硫酸,则p、q的关系正确的是________。
①q=2p ②q>2p ③q<2p ④无法确定
(2)若上题中的溶质是乙醇而非硫酸,则p、q的关系是________。
①q=2p ②q>2p ③q<2p ④无法确定
4、在t ℃时,将a g NH3完全溶于水,得到V mL溶液,假设该溶液的密度为ρ g/mL,溶质质量分数为w,其中含有NH的物质的量是b mol,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溶质的质量分数w=×100%
B.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c= mol/L
C.溶液中c(OH-)= mol/L+c(H+)
D.向上述溶液中加入V mL水,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于0.5w
5、(2022·四川成都月考)标准状况下V L氨气溶解在1 L水中(水的密度近似为
1 g/mL),所得溶液的密度为ρ g/mL,质量分数为w,物质的量浓度为c mol/L,则下列关系中不正确的是(  )
A.ρ=(17V+22 400)/(22.4+22.4V) B.w=17c/(1 000ρ)
C.w=17V/(17V+22 400) D.c=1 000Vρ/(17V+22 400)
6、(2022·甘肃白银月考)某温度下,物质X2SO4的饱和溶液密度为ρ g·mL -1,c(X+)=c mol·L-1,溶质的质量分数为a%,溶质的摩尔质量为M g·mol-1,溶解度为S g,下列表达式正确的是(  )
A.c= B.a%= C.M= D.S=
(一)方法一 关系式法
1.应用原理
关系式是表示两种或多种物质之间“物质的量”关系的一种简化式子。在多步反应中,它可以把始态的反应物与终态的生成物之间的“物质的量”关系表示出来,把多步计算简化成一步计算。
2.解题流程
(2021·绵阳模拟)水中溶解氧是水生生物生存不可缺少的条件,某课外小组用碘量法测定沱江河中的溶解氧。实验步骤及测定原理如下:
Ⅰ.采集水样及氧的固定:
用溶解氧瓶采集水样,记录大气压及水温。将水样与Mn(OH)2碱性悬浊液(含有KI)混合,反应生成MnO(OH)2,实现氧的固定。
Ⅱ.酸化及滴定:
将固氧后的水样酸化,MnO(OH)2被I-还原为Mn2+,在暗处静置5 min,然后用标准Na2S2O3溶液滴定生成的I2(2S2O+I2===2I-+S4O)。
(4)取100.00 mL水样经固氧、酸化后,用a mol·L-1Na2S2O3溶液滴定,以淀粉作指示剂,达到滴定终点的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若消耗Na2S2O3溶液的体积为b mL,则水样中溶解氧气的含量为________ mg·L-1。
(二)方法二 守恒法
1.常考的三种守恒关系
(1)原子守恒
找出要关注的原子,利用反应前后该原子数目不变列出等式。如含有1 mol FeS2硫铁矿中,完全反应(不考虑过程损耗)制得H2SO4的物质的量,可根据反应过程中S原子守恒,得到n(H2SO4)=2n(FeS2)=2 mol。
(2)得失电子守恒
在涉及原电池、电解池和一般氧化还原反应的计算时,常用得失电子守恒。氧化还原反应中(或系列化学反应中)氧化剂所得电子总数等于还原剂所失电子总数或电解池、原电池中两极转移的电子总数相等。
(3)电荷守恒
涉及溶液中离子浓度的计算时常需用到电荷守恒,首先找出溶液中所有阳离子和阴离子,再根据阳离子所带正电荷总数等于阴离子所带负电荷总数列等式。
如Al2(SO4)3、NH4NO3混合溶液中的电荷守恒为3c(Al3+)+c(NH)+c(H+)=2c(SO)+c(NO)+c(OH-)。
2.解题思维流程
聚合氯化铁铝(简称PAFC),其化学通式为[FexAly(OH)aClb·zH2O]m。某同学为测定其组成,进行如下实验:
①准确称取4.505 0 g样品,溶于水,加入足量的稀氨水,过滤,将滤渣灼烧至质量不再变化,得到2.330 0 g固体。
②另准确称取等质量样品溶于水,在溶液中加入适量Zn粉和稀硫酸,将Fe3+完全还原为Fe2+。用0.100 0 mol·L-1标准KMnO4溶液滴定Fe2+,消耗标准溶液的体积为20.00 mL。
③另准确称取等质量样品,用硝酸溶解后,加入足量AgNO3溶液,得到4.305 0 g白色沉淀。通过计算确定PAFC的化学式(m为聚合度,不必求出)。
1、硫代硫酸钠晶体(Na2S2O3·5H2O,M=248 g·mol-1)可用作定影剂、还原剂。
(2)滴定:取0.009 50 mol·L-1的K2Cr2O7标准溶液20.00 mL,硫酸酸化后加入过量KI,发生反应:Cr2O+6I-+14H+===3I2+2Cr3++7H2O。然后用硫代硫酸钠样品溶液滴定至淡黄绿色,发生反应:I2+2S2O===S4O+2I-。加入淀粉溶液作为指示剂,继续滴定,当溶液________,即为终点。平行滴定3次,样品溶液的平均用量为24.80 mL,则样品纯度为________%(保留1位小数)。
2、黄铁矿主要成分是FeS2。某硫酸厂在进行黄铁矿成分测定时,取0.100 0 g样品在空气中充分灼烧,将生成的SO2气体与足量Fe2(SO4)3溶液完全反应后,用浓度为0.020 00 mol·L-1的K2Cr2O7标准溶液滴定至终点,消耗K2Cr2O7标准溶液25.00 mL。
已知:SO2+2Fe3++2H2O===SO+2Fe2++4H+
Cr2O+6Fe2++14H+===2Cr3++6Fe3++7H2O
(1)样品中FeS2的质量分数是(假设杂质不参加反应) (保留1位小数)。
(2)煅烧10 t上述黄铁矿,理论上产生SO2的体积(标准状况)为 L,制得98%的硫酸质量为 t。
3、某硫酸铝和硫酸镁的混合液中,c(Mg2+)=2 mol·L-1,c(SO)=6.5 mol·L-1,若将200 mL的此混合液中的Mg2+和Al3+分离,至少应加入1.6 mol·L-1的氢氧化钠溶液(  )
A.0.5 L         B.1.625 L C.1.8 L D.2 L
4、以硅藻土为载体的五氧化二钒(V2O5)是接触法生产硫酸的催化剂。从废钒催化剂中回收V2O5既避免污染环境又有利于资源综合利用。废钒催化剂的主要成分为:
物质 V2O5 V2O4 K2SO4 SiO2 Fe2O3 Al2O3
质量分数/% 2.2~2.9 2.8~3.1 22~28 60~65 1~2 <1
以下是一种废钒催化剂回收工艺路线:
“氧化”中欲使3 mol的VO2+变为VO,则需要氧化剂KClO3至少为 mol。
5、为测定某溶液中Ca2+的含量,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量取100 mL该溶液于烧杯中,加入足量的(NH4)2C2O4溶液使Ca2+转化为CaC2O4沉淀(假设其他离子均不生成沉淀),过滤、洗涤后,往沉淀中加入足量稀硫酸,然后用0.100 0 mol·L-1的KMnO4标准溶液滴定。反应原理为2KMnO4+5H2C2O4+3H2SO4===K2SO4+10CO2↑+2MnSO4+8H2O。
(1)若滴定过程中消耗KMnO4标准溶液20.00 mL,则原溶液中Ca2+的质量浓度为 g·L-1。
1、(山东省2021届高三上学期12月百校联考)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1molCOCl2分子中含有的共用电子对数目为4NA
B.常温下,1LpH=4的NaH2PO4溶液中含有的Na+数目为1×10-4NA
C.700℃时,2.24L丁烷完全裂解生成的乙烯和丙烯分子数之和为0.1NA
D.16gCH4与0.1molCl2在光源下充分反应,断裂C-H键的数目为0.4NA
2、(2022·上海静安区·高三二模)将V L浓度为0.3mol/L的盐酸浓度扩大一倍,采取的措施合理的是( )
A.将溶液加热浓缩至原来体积的一半
B.通入标准状况下的HCl气体6.72L
C.加入3mol/L的盐酸0.2V L,再稀释至1.5V L
D.加入等体积0.9mol/L的盐酸,混合均匀
3、将a g混有 Fe2O3、Al2O3的样品溶解在过量的100 mL 0.05 mol·L-1的盐酸中,然后向其中加入NaOH溶液使Fe3+、Al3+恰好完全沉淀,消耗NaOH溶液250 mL,则NaOH溶液的浓度为(  )
A.0.1 mol·L-1     B.0.02 mol·L-1
C.0.05 mol·L-1     D.0.2 mol·L-1
4、下图是某学校实验室从市场买回的试剂标签上的部分内容。据此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硫酸和氨水的物质的量浓度分别约为18.4 mol·L-1和12.9 mol·L-1
B.各取5 mL与等质量的水混合后,c(H2SO4)<9.2 mol·L-1,c(NH3)>6.45 mol·L-1
C.各取5 mL与等体积的水混合后,w(H2SO4)>49%,w(NH3)<12.5%
D.各取10 mL于两烧杯中,再分别加入一定量的水即可得到较稀的硫酸溶液和氨水
5、(2022·重庆模拟)碱式碳酸铜[Cu2(OH)2CO3]用作农药防治小麦黑穗病,实验室用加热法测定某农药中碱式碳酸铜的质量分数(假设杂质受热不参与反应)。充分加热100 g样品,得到固体84.5 g,已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2(OH)2CO32CuO+H2O+CO2↑,Cu2(OH)2CO3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22。
试计算:
(1)Cu2(OH)2CO3中铜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之比:________(最简整数比)。
(2)质量分数最大的元素是____________(填元素名称)。
(3)样品中碱式碳酸铜的质量分数是__________(保留1位小数)。
6、聚合硫酸铁[Fe2(OH)6-2n(SO4)n]m广泛用于水的净化。以FeSO4·7H2O为原料,经溶解、氧化、水解聚合等步骤,可制备聚合硫酸铁。
(2)测定聚合硫酸铁样品中铁的质量分数:准确称取液态样品3.000 g,置于250 mL锥形瓶中,加入适量稀盐酸,加热,滴加稍过量的SnCl2溶液(Sn2+将Fe3+还原为Fe2+),充分反应后,除去过量的Sn2+。用5.000×10-2 mol·L-1 K2Cr2O7溶液滴定至终点(滴定过程中Cr2与Fe2+反应生成Cr3+和Fe3+),消耗K2Cr2O7溶液22.00 mL。
①上述实验中若不除去过量的Sn2+,样品中铁的质量分数的测定结果将    (填“偏大”或“偏小”或“无影响”)。
②计算该样品中铁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7、(2022·北京·人大附中三模)我国是稀土储量大国,氧化铈(CeO2)是一种应用广泛的稀土氧化物。一种用氟碳铈矿(,含BaO、等杂质)为原料制备的工艺如下图。
已知:①可形成难溶于水的复盐[],其氢氧化物也难溶于水。
②硫脲的结构简式为,在酸条件下易被氧化为。
③HF是一元弱酸。
回答下列问题:
(7)取a g所制,溶解后配制成250mL溶液。取b mL该溶液用cmol/L硫酸亚铁铵[]溶液滴定,滴定时发生反应,达到滴定终点时消耗硫酸亚铁铵溶液V mL,则该产品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列表达式)
8、(2022·河南郑州·三模)火法炼铜过程中产生的碱性渣,其主要成分为TeO2、Na2TeO3、Na2SeO3以及少量的CuO、PbO、SiO2等。一种利用这种碱性渣提取高纯碲和粗硒的工艺流程如下图所示。
已知:Ksp (CuS)=6×10-36;Ksp(PbS)=9×10-29。
请回答以下问题:
(5)电解制碲时阴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电解余液经处理后可循环使用于步骤_______。电解时电流为10A,电解时间为4h。若生成碲(Te)的电流利用率为95%,则生成碲的质量为_______。(法拉第常数为96500C·mol-1,保留小数点后1位)。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3年高考一轮复习精讲精练系列
第02讲 以物质的量为中心的计算(知识精讲)
1.明确以物质的量为核心的各个化学计量之间的关系
2.突破阿伏加德罗常数命题的“五大陷阱”
陷阱一:注意“标准状况”“常温常压”等外界条件
(1)在标准状况下非气态物质如H2O、SO3、戊烷、CHCl3、HF、NO2、苯等;
(2)物质的质量、摩尔质量、微粒个数不受外界条件的影响。
陷阱二:注意物质的组成和结构
(1)特殊物质中所含微粒 (分子、原子、电子、质子、中子等)的数目,如Ne、D2O、18O2、H37Cl;
(2)物质中所含化学键的数目,如CO2、CnH2n+2等;
(3)最简式相同的物质中的微粒数目,如NO2和N2O4、乙烯和丙烯、O2和O3等;
(4)摩尔质量相同的物质中的微粒数目,如N2、CO、C2H4等。
陷阱三:注意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转移数目的判断
(1)同一种物质在不同反应中氧化剂、还原剂的判断;
如Cl2和Fe、Cu等反应,Cl2只作氧化剂,而Cl2和NaOH反应,Cl2既作氧化剂,又作还原剂。Na2O2与CO2或H2O反应,Na2O2既作氧化剂,又作还原剂,而Na2O2与SO2或NO等反应,Na2O2只作氧化剂。
(2)量不同,所表现的化合价不同。
如Fe和HNO3反应,Fe不足,生成Fe3+,Fe过量,生成Fe2+。
(3)氧化剂或还原剂不同,所表现的化合价不同。
如Cu和Cl2反应生成CuCl2,而Cu和S反应生成Cu2S。
(4)注意氧化还原的顺序。
如向FeI2溶液中通入Cl2,Cl2首先氧化I-,再氧化Fe2+。
陷阱四:注意电解质溶液中粒子数目的判断
(1)是否存在弱电解质的电离或盐类的水解。
(2)已知浓度,是否指明体积,用好公式n=cV。
(3)在判断溶液中微粒总数时,是否忽视溶剂水。
陷阱五:注意一些可逆反应、特殊反应
(1)2SO2+O22SO3,2NO2 N2O4,N2+3H22NH3。
(2)Cl2+H2O HCl+HClO。
(3)NH3+H2O NH3·H2O NH+OH-。
(4)MnO2+4HCl(浓)MnCl2+Cl2↑+2H2O
(5)常温下,铁、铝遇浓硫酸、浓硝酸发生“钝化”。
(1)标准状况下,22.4 L氨水含有nA个NH3分子 ( )
(2)标准状况下,11.2 L CH3CH2OH中含有的分子数目为0.5NA ( )
(3)常温常压下,22.4 L氯气与足量镁粉充分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2NA( )
(4)常温常压下,2.24 L CO和CO2混合气体中含有的碳原子数目为0.1NA( )
(5)常温常压下,22.4 L的NO2和CO2的混合气体含有2NA个氧原子( )
(6)1.6 g由氧气和臭氧组成的混合物中含有氧原子的数目为0.1NA( )
(7)常温常压下,14 g由N2与CO组成的混合气体含有的原子数目为NA( )
(8)28 g乙烯和环丁烷(C4H8)的混合气体中含有的碳原子数为2NA( )
(9)1 L 1 mol·L-1的NaClO溶液中含有ClO-的数目为NA( )
(10)1 L 0.1 mol·L-1的氨水中含有NA个NH( )
(11)1.00 mol NaCl中含有6.02×1023个NaCl分子( )
(12)1 mol Na2O2固体中含离子总数为4NA( )
(13)在18 g 18O2中含有NA个氧原子( )
(14)0.012 kg 13C所含的原子数为阿伏加德罗常数( )
(15)1 mol甲苯含有6nA个C—H键( )
(16)0.1 mol丙烯酸中含有双键的数目为0.1NA( )
(17)在过氧化钠与水的反应中,每生成0.1 mol氧气,转移电子的数目为0.4NA( )
(18)标准状况下,6.72 L NO2与水充分反应转移的电子数目为0.1NA( )
(19)1 mol Na被完全氧化生成Na2O2,失去2NA个电子( )
(20)某密闭容器盛有0.1 mol N2和0.3 mol H2,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转移电子的数目为0.6NA( )
(21)10 L pH=1的硫酸溶液中含有的H+离子数为2NA( )
(22)1 mol HCl气体中的粒子数与0.5 mol·L-1盐酸中溶质粒子数相等( )
【答案】(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1、(湖南省郴州市2022届高三第三次质检)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1L 1mol·L-1CH3COOH溶液中含有NA个CH3COOH分子
B.标准状况下,11.2L臭氧所含质子数为8NA
C.0.2mol NO与0.1mol O2在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后,容器中含有的氧原子数为0.4NA
D.标准状况下,2.24LCCl4中含有的C-Cl键数为0.4NA
【答案】C
【解析】A项:CH3COOH是弱酸,在溶液中会电离,1L 1mol·L-1CH3COOH溶液中CH3COOH分子少于NA个,A错误;
B项:标准状况下,11.2L臭氧的物质的量是0.5mol,由于1个O3分子中含有24个质子,则0.5mol O3中所含质子数为12NA,B错误;
C项:0.2mol NO与0.1mol O2在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后,容器中含有的氧原子数为N(O)=N(NO)+N(O2)=0.2NA+0.2NA=0.4NA,C正确;
D项:标准状况下,四氯化碳为液体,2.24LCCl4中含有的C-Cl键数原大于0.4NA,D错误。
2、(2022·辽宁大连高三上学期11月模拟)设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5.85g氯化钠固体中含有0.1NA个氯化钠分子
B.常温下,1LpH=5的醋酸溶液中H+的数目为10-5NA
C.含0.2mol FeCl3的氯化铁溶液中加入足量锌粉,转移的电子数目为0.2NA
D.92gC3H8O3和C7H8的混合物中,所含C-H键的数目一定为8NA
【答案】B
【解析】A项:氯化钠是离子化合物,无氯化钠分子,故A错误;
B项:pH=5的醋酸溶液中氢离子浓度c(H+)=1×10-5mol·L-1,N(H+)=1×10-5mol·L-1×1L×NA mol-1=10-5NA,故B正确;
C项:含0.2mol FeCl3的氯化铁溶液中加入足量锌粉,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2Fe3++3Zn2Fe+3Zn2+,转移电子数目为0.2 mol×3×NA mol-1=0.6NA,故C错误;
D项:C3H8O3和C7H8的摩尔质量相同为92g/mol,92gC3H8O3和C7H8的混合物物质的量=1mol,C3H8O3中C-H键不一定是8,可能含O-H键,C7H8中含C-H键8个,故D错误。
3、(重庆市高2022届高三第二次质业检测)设NA是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2.8gFe与水蒸气充分反应转移的电子数目为0.1NA
B.常温下,pH=5的NaHSO3溶液中,发生电离的水分子数目为10-5NA
C.17g H2O2中O-O键数目与16g S8()中S-S键数目相同
D.1L 1mol·L-1CH3COONa溶液和0.5L 2mol·L-1CH3COONa溶液中的离子数目相同
【答案】C
【解析】A项:2.8gFe的物质的量为0.05mol,3Fe+4H2O(g)Fe3O4+4H2,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8,则0.05molFe充分反应转移的电子数目为0.05mol××NA=0.13NA;
B项:溶液未指明体积;错误;
C项:17gH2O2中O-O=0.5×1NA,16gS8中S-S=×8NA=0.5NA,正确;
D项:由于阴阳离子数目相等,n(离子)=2n(阳离子)=2n(Na+)+2n(H +),两者n(Na+)相同,但不同浓度的CH3COONa中c(H +)、n(H +)不同,故离子数目不同。
4、(贵州省黔东南州2022年高三3月模拟)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常温下,1.7gNH3含有NA个电子
B.1molFe溶于过量稀硝酸,转移电子数为2NA
C.33.6LCl2与27gAl充分反应,转移电子数为3NA
D.1molCO2与足量NaOH溶液反应后,溶液中的CO32-一定有NA个
【答案】A
【解析】A项:1.7gNH3的物质的量是0.1mol,每个NH3分子中有10个电子,A选项正确。
B项:1molFe溶解在过量稀硝酸中,产生Fe3+,转移电子数应为3NA,B选项错误。
C项:未指明是否在标准状况下,无法确定Cl2的物质的量,无法计算转移的电子数,C选项错误。
D项:碳酸根要水解,所以碳酸根少于NA个,D选项错误。
5、(福建省厦门市2022届高三3月第一次质检)Al遇到极稀的硝酸发生反应生成NH4NO3,其反应为8Al+30HNO38Al(NO3)3+3NH4NO3+9H2O。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将0.2mol NH4NO3溶于稀氨水中使溶液呈中性,溶液中NH4+的数目小于0.2NA
B.1L 0.1mol·L-1 Al(NO3)3溶液中,阳离子的数目为0.1NA
C.1.0g由H218O与D2O组成的混合物中所含有的中子总数为0.5NA
D.反应中每消耗2.7g金属Al,转移的电子数为3NA
【答案】C
【解析】A项:根据电荷守恒:c(NH4+)+c(H+)=c(NO3-)+c(OH-),溶液呈中性,则c(H+)=c(OH-),所以c(NH4+)=c(NO3-)=0.2mol,则溶液中NH4+的数目等于0.2NA,A选项错误;
B项:Al(NO3)3溶液中Al3+会发生水解反应:Al3++3H2OAl(OH)3+3H+,水解后离子数增加,则阳离子的数目大于0.1NA,B选项错误;
C项:H218O与D2O的摩尔质量均为20g/mol,则1.0g混合物的总物质的量为0.05mol,H218O与D2O都含有10个中子,所以混合物中所含有的中子总数为0.5NA,C选项正确;
D项:2.7g金属Al的物质的量为0.1mol,根据Al~3e-,则转移的电子数为0.3NA,D选项错误。
6、(2022届高三湖北十一校第二次联考)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60gNaHSO4固体中含有H+的数目为0.5NA
B.12g金刚石中含有碳碳单键的数目为2NA
C.1.0molCl2与1.0molCH4在光照下反应,生成CH3Cl的分子数为NA
D.0.1mol环氧乙烷()中含有σ键的数目为0.3NA
【答案】B
【解析】A项:易忽视NaHSO4固体中没有H+而错选;
B项:金刚石中每个碳原子平均含有2个碳碳单键,故12g金刚石中含有碳碳单键的数目为2NA,正确;
C项:CH4与Cl2在光照下的反应是连续反应,还会生成CH2Cl2、CHCl3、CCl4,不能完全生成CH3Cl,故CH3Cl的分子数小于NA,B错误;
D项:易忽略C-H键数目而错判,0.1mol环氧乙烷中含有共价键的数目为0.7NA,错误。
(一)物质的量浓度与质量分数的关系及其计算
1.标准状况下气体形成溶液中的物质的量浓度计算
c=
[名师点拨] 溶液体积的单位是L,根据密度计算溶液体积的单位一般是mL,要注意单位换算。
2.物质的量浓度与质量分数的关系
如图所示,体积为 V L,密度为ρ g·cm-3的溶液,含有溶质的摩尔质量为M g·mol-1,溶质的质量分数为w,则物质的量浓度c与质量分数w的关系是:
c===== w=。
(二)溶液稀释与混合的计算
1.溶液稀释定律(守恒观点)
(1)溶质的质量、物质的量在稀释前后保持不变,即m1w1=m2w2,c1V1=c2V2。
(2)溶液质量守恒,m(稀)=m(浓)+m(水)(体积一般不守恒)。
2.同溶质不同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混合计算
(1)混合后溶液体积保持不变时,c1V1+c2V2=c混×(V1+V2)。
(2)混合后溶液体积发生改变时,c1V1+c2V2=c混V混,其中V混=。
3.溶质相同、质量分数不同的两溶液的混合规律
同一溶质、质量分数分别为a%、b%的两溶液混合。
等体积混合 ①当溶液密度大于1 g·cm-3 时,必然是溶液浓度越大,密度越大,等体积混合后,质量分数w>(a%+b%)(如H2SO4、NaOH等)②当溶液密度小于1 g·cm-3时,必然是溶液浓度越大,密度越小,等体积混合后,质量分数w<(a%+b%)(如酒精溶液、氨水等)
等质量混合 两溶液等质量混合时(无论ρ>1 g·cm-3还是ρ<1 g·cm-3),则混合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w=(a%+b%)
4.上表规律可概括为“计算推理有技巧,有大必有小,均值均在中间找,谁多向谁靠”。
1、(2022·河南郑州开学考)下列关于物质的量浓度表述正确的是(  )
A.0.3 mol·L-1的Na2SO4溶液中含有Na+和S的总物质的量为0.9 mol
B.当1 L水吸收22.4 L氨气时所得氨水的浓度不是1 mol·L-1,只有当22.4 L氨气溶于水制得1 L氨水时,其浓度才是1 mol·L-1
C.在K2SO4和NaCl的中性混合水溶液中,如果Na+和S的物质的量相等,则K+和Cl-的物质的量浓度一定相同
D.10 ℃时,100 mL 0.35 mol·L-1的KCl饱和溶液蒸发掉5 g水,冷却到10 ℃时,其体积小于100 mL,它的物质的量浓度仍为0.35 mol·L-1
【答案】D
【解析】A项:0.3 mol·L-1的Na2SO4溶液中Na+、S的物质的量浓度分别为0.6 mol·L-1、0.3 mol·L-1,由于缺少溶液的体积,所以无法计算出离子的物质的量,A错误;
B项:溶液的体积不等于溶剂的体积,所以1 L水吸收22.4 L氨气时所得氨水的浓度不是
1 mol·L-1,气体摩尔体积与状态有关,22.4 L 氨气的物质的量无法求出,所以 22.4 L 氨气溶于水制得1 L氨水时,其浓度不一定等于1 mol·L-1,B错误;
C项:在K2SO4和NaCl的中性混合水溶液中存在c(Na+)+c(K+)=c(Cl-)+2c(S),Na+和S的物质的量相等,即物质的量浓度相等,所以K+和Cl-的物质的量浓度一定不相同,C错误;
D项:饱和溶液蒸发溶剂后,仍然是饱和溶液,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不变,它的物质的量浓度仍为0.35 mol·L-1,故D正确。
2、现有100 mL 1 mol·L-1稀盐酸,欲将其浓度变为2 mol·L-1,可以采取的措施为(  )
A.向其中通入标准状况下体积为22.4 L的HCl气体
B.加热蒸发使溶液体积变为50 mL
C.加热蒸发掉50 mL水
D.加入5 mol·L-1盐酸100 mL,再将溶液体积稀释到300 mL
【答案】D 
【解析】A项:原稀盐酸中n(HCl)原=1 mol·L-1×0.1 L=0.1 mol。通入标准状况下体积为22.4 L的HCl气体,通入的n(HCl)==1 mol,通入气体后溶液中n(HCl)后=1.1 mol,通入HCl气体后溶液体积发生变化,体积未知,无法确定浓度,A错误;
B项:加热蒸发溶液时由于HCl的挥发,溶质质量减小,溶液体积变为原来的一半,稀盐酸浓度比2 mol·L-1小,B错误;
C项:加热蒸发掉水时由于HCl的挥发,且加热后溶液体积未知,无法确定浓度,C错误;
D项:混合后溶液中n(HCl)=0.1 mol+5 mol·L-1×0.1 L=0.6 mol,稀释到溶液体积为300 mL,c(HCl)==2 mol·L-1,D正确。
3、(2022·四川雅安中学模拟)(1)将3p%的硫酸与等体积的p%的硫酸混合得到q%的稀硫酸,则p、q的关系正确的是________。
①q=2p ②q>2p ③q<2p ④无法确定
(2)若上题中的溶质是乙醇而非硫酸,则p、q的关系是________。
①q=2p ②q>2p ③q<2p ④无法确定
【答案】(1)② (2)③
【解析】当两者等体积混合时,设浓溶液的密度为ρ1,稀溶液的密度为ρ2,体积各为1 L,则混合后
w==()×p%=(1+)p%,当ρ1>ρ2时,如H2SO4溶液、HNO3溶液,w>2p%;当ρ1<ρ2时,如氨水、酒精溶液,w <2p%。
4、在t ℃时,将a g NH3完全溶于水,得到V mL溶液,假设该溶液的密度为ρ g/mL,溶质质量分数为w,其中含有NH的物质的量是b mol,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溶质的质量分数w=×100%
B.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c= mol/L
C.溶液中c(OH-)= mol/L+c(H+)
D.向上述溶液中加入V mL水,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于0.5w
【答案】C
【解析】A项:溶质的质量分数w=×100%,A错误;
B项:在计算时,氨水中的溶质是NH3而不是NH3·H2O,c== mol/L= mol/L,B错误;
C项:氨水中含有的阳离子为H+和NH,含有的阴离子只有OH-,根据电荷守恒可知 C正确;
D项:由于氨水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与水等体积混合所得稀氨水的质量大于原氨水质量的2倍,故其溶质质量分数小于0.5w,D错误。
5、(2022·四川成都月考)标准状况下V L氨气溶解在1 L水中(水的密度近似为
1 g/mL),所得溶液的密度为ρ g/mL,质量分数为w,物质的量浓度为c mol/L,则下列关系中不正确的是(  )
A.ρ=(17V+22 400)/(22.4+22.4V) B.w=17c/(1 000ρ)
C.w=17V/(17V+22 400) D.c=1 000Vρ/(17V+22 400)
【答案】A
【解析】A项:根据D项可知ρ=,A项不正确。
B项:根据c=得w=,B项正确;
C项:根据w==,C项正确;
D项:由c==,D项正确;
6、(2022·甘肃白银月考)某温度下,物质X2SO4的饱和溶液密度为ρ g·mL -1,c(X+)=c mol·L-1,溶质的质量分数为a%,溶质的摩尔质量为M g·mol-1,溶解度为S g,下列表达式正确的是(  )
A.c= B.a%= C.M= D.S=
【答案】D
【解析】 A项:X2SO4的浓度为 mol·L-1,则X+浓度为 mol·L-1或者为 mol·L-1,故A错误;
B项:根据A选项分析,溶质的质量分数a%=,B错误;
C项:根据A选项分析,M=,C错误;
D项:根据B选项分析,a%=,a%=,得出S=,故D正确。
(一)方法一 关系式法
1.应用原理
关系式是表示两种或多种物质之间“物质的量”关系的一种简化式子。在多步反应中,它可以把始态的反应物与终态的生成物之间的“物质的量”关系表示出来,把多步计算简化成一步计算。
2.解题流程
(2021·绵阳模拟)水中溶解氧是水生生物生存不可缺少的条件,某课外小组用碘量法测定沱江河中的溶解氧。实验步骤及测定原理如下:
Ⅰ.采集水样及氧的固定:
用溶解氧瓶采集水样,记录大气压及水温。将水样与Mn(OH)2碱性悬浊液(含有KI)混合,反应生成MnO(OH)2,实现氧的固定。
Ⅱ.酸化及滴定:
将固氧后的水样酸化,MnO(OH)2被I-还原为Mn2+,在暗处静置5 min,然后用标准Na2S2O3溶液滴定生成的I2(2S2O+I2===2I-+S4O)。
(4)取100.00 mL水样经固氧、酸化后,用a mol·L-1Na2S2O3溶液滴定,以淀粉作指示剂,达到滴定终点的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若消耗Na2S2O3溶液的体积为b mL,则水样中溶解氧气的含量为________ mg·L-1。
【答案】当滴入最后一滴Na2S2O3溶液时,待滴定溶液由蓝色变为无色,且半分钟内无变化 80ab
【解析】氧的固体过程中发生反应:Mn(OH)2+O2===2MnO(OH)2,酸化过程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4H++MnO(OH)2+2I-===Mn2++I2+3H2O,滴定过程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S2O+I2===2I-+S4O。因此可得关系式:O2~2I2~4S2O。计算得n(O2)= mol,m(O2)= mol×32 g·mol-1=8ab mg,则水样中溶解氧的含量为=80ab mg·L-1。
(二)方法二 守恒法
1.常考的三种守恒关系
(1)原子守恒
找出要关注的原子,利用反应前后该原子数目不变列出等式。如含有1 mol FeS2硫铁矿中,完全反应(不考虑过程损耗)制得H2SO4的物质的量,可根据反应过程中S原子守恒,得到n(H2SO4)=2n(FeS2)=2 mol。
(2)得失电子守恒
在涉及原电池、电解池和一般氧化还原反应的计算时,常用得失电子守恒。氧化还原反应中(或系列化学反应中)氧化剂所得电子总数等于还原剂所失电子总数或电解池、原电池中两极转移的电子总数相等。
(3)电荷守恒
涉及溶液中离子浓度的计算时常需用到电荷守恒,首先找出溶液中所有阳离子和阴离子,再根据阳离子所带正电荷总数等于阴离子所带负电荷总数列等式。
如Al2(SO4)3、NH4NO3混合溶液中的电荷守恒为3c(Al3+)+c(NH)+c(H+)=2c(SO)+c(NO)+c(OH-)。
2.解题思维流程
聚合氯化铁铝(简称PAFC),其化学通式为[FexAly(OH)aClb·zH2O]m。某同学为测定其组成,进行如下实验:
①准确称取4.505 0 g样品,溶于水,加入足量的稀氨水,过滤,将滤渣灼烧至质量不再变化,得到2.330 0 g固体。
②另准确称取等质量样品溶于水,在溶液中加入适量Zn粉和稀硫酸,将Fe3+完全还原为Fe2+。用0.100 0 mol·L-1标准KMnO4溶液滴定Fe2+,消耗标准溶液的体积为20.00 mL。
③另准确称取等质量样品,用硝酸溶解后,加入足量AgNO3溶液,得到4.305 0 g白色沉淀。通过计算确定PAFC的化学式(m为聚合度,不必求出)。
【答案】[FeAl3(OH)9Cl3·3H2O]m
【解析】第一步:分析测定实验过程中的物质变化
①中得到的2.330 0 g固体为Fe2O3和Al2O3的混合物;
②中发生反应:Zn+2Fe3+===Zn2++2Fe2+、5Fe2++MnO+8H+===5Fe3++Mn2++4H2O;
③中发生反应:Ag++Cl-===AgCl↓。
第二步:根据原子守恒、质量守恒、电荷守恒分别求n(Fe3+)、n(Al3+)、n(OH-)、n(Cl-)和n(H2O)
根据原子守恒求n(Fe3+):
n(Fe3+)=n(Fe2+)=5n(MnO)
=5×0.100 0 mol·L-1×0.02 L=0.01 mol
m(Fe2O3)=n(Fe3+)×M(Fe2O3)=×0.01 mol×160 g·mol-1=0.8 g
根据质量守恒求n(Al3+):
n(Al3+)=2n(Al2O3)=2×=0.03 mol
根据原子守恒求n(Cl-):
n(Cl-)=n(AgCl)==0.03 mol
根据电荷守恒求n(OH-):
3n(Fe3+)+3n(Al3+)=n(Cl-)+n(OH-)
n(OH-)=3×0.01 mol+3×0.03 mol-0.03 mol=0.09 mol
根据质量守恒求n(H2O):
m(H2O)=4.505 0 g-m(Fe3+)-m(Al3+)-m(Cl-)-m(OH-)=4.505 0 g-0.01 mol×56 g·mol-1-0.03 mol×27 g·mol-1-0.03 mol×35.5 g·mol-1-0.09 mol×17 g·mol-1=0.54 g
n(H2O)==0.03 mol。
第三步:计算所求物质的化学式
n(Fe3+)∶n(Al3+)∶n(OH-)∶n(Cl-)∶n(H2O)=1∶3∶9∶3∶3,则PAFC的化学式为[FeAl3(OH)9Cl3·3H2O]m。
1、硫代硫酸钠晶体(Na2S2O3·5H2O,M=248 g·mol-1)可用作定影剂、还原剂。
(2)滴定:取0.009 50 mol·L-1的K2Cr2O7标准溶液20.00 mL,硫酸酸化后加入过量KI,发生反应:Cr2O+6I-+14H+===3I2+2Cr3++7H2O。然后用硫代硫酸钠样品溶液滴定至淡黄绿色,发生反应:I2+2S2O===S4O+2I-。加入淀粉溶液作为指示剂,继续滴定,当溶液________,即为终点。平行滴定3次,样品溶液的平均用量为24.80 mL,则样品纯度为________%(保留1位小数)。
【答案】蓝色褪去,且半分钟内不恢复成原来颜色 95.0
【解析】加入淀粉作指示剂,淀粉遇I2变蓝色,加入的Na2S2O3样品与I2反应,当I2消耗完后,溶液蓝色褪去,即为滴定终点。
由反应Cr2O+6I-+14H+===3I2+2Cr3++7H2O
I2+2S2O===S4O+2I-
得关系式:Cr2O ~ 3I2 ~ 6S2O
  1  6
0.009 50 mol·L-1×0.02 L0.009 50 mol·L-1×0.02 L×6
硫代硫酸钠样品溶液的浓度为
,样品的纯度为
×100%=95.0%。
2、黄铁矿主要成分是FeS2。某硫酸厂在进行黄铁矿成分测定时,取0.100 0 g样品在空气中充分灼烧,将生成的SO2气体与足量Fe2(SO4)3溶液完全反应后,用浓度为0.020 00 mol·L-1的K2Cr2O7标准溶液滴定至终点,消耗K2Cr2O7标准溶液25.00 mL。
已知:SO2+2Fe3++2H2O===SO+2Fe2++4H+
Cr2O+6Fe2++14H+===2Cr3++6Fe3++7H2O
(1)样品中FeS2的质量分数是(假设杂质不参加反应) (保留1位小数)。
(2)煅烧10 t上述黄铁矿,理论上产生SO2的体积(标准状况)为 L,制得98%的硫酸质量为 t。
【答案】 (1)90.0% (2)3.36×106 15
【解析】(1)据方程式:4FeS2+11O22Fe2O3+8SO2
SO2+2Fe3++2H2O===SO+2Fe2++4H+
Cr2O+6Fe2++14H+===2Cr3++6Fe3++7H2O
得关系式:
Cr2O ~ 6Fe2+ ~ 3SO2 ~ FeS2
1
0.020 00 mol·L-1×0.025 00 L
m(FeS2)=0.090 00 g,样品中FeS2的质量分数为90.0%。
(2)4FeS2+11O22Fe2O3+8SO2
4 mol 8 mol
n(SO2)
n(SO2)=1.5×105 mol,V(SO2)=3.36×106 L。
由SO2 ~ SO3~H2SO4
1 mol 98 g
1.5×105 mol m(H2SO4)×98%
得m(H2SO4)=1.5×107 g=15 t。
3、某硫酸铝和硫酸镁的混合液中,c(Mg2+)=2 mol·L-1,c(SO)=6.5 mol·L-1,若将200 mL的此混合液中的Mg2+和Al3+分离,至少应加入1.6 mol·L-1的氢氧化钠溶液(  )
A.0.5 L         B.1.625 L C.1.8 L D.2 L
【答案】D
【解析】根据电荷守恒得:2c(Mg2+)+3c(Al3+)=2c(SO),c(Al3+)==3 mol·L-1,加入NaOH溶液使Mg2+、Al3+分离,此时NaOH转化为Na2SO4和NaAlO2,由电荷守恒得:
V(NaOH)===2 L。
4、以硅藻土为载体的五氧化二钒(V2O5)是接触法生产硫酸的催化剂。从废钒催化剂中回收V2O5既避免污染环境又有利于资源综合利用。废钒催化剂的主要成分为:
物质 V2O5 V2O4 K2SO4 SiO2 Fe2O3 Al2O3
质量分数/% 2.2~2.9 2.8~3.1 22~28 60~65 1~2 <1
以下是一种废钒催化剂回收工艺路线:
“氧化”中欲使3 mol的VO2+变为VO,则需要氧化剂KClO3至少为 mol。
【答案】0.5
【解析】“氧化”中使3 mol的VO2+变为VO,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3 mol×(5-4)=3 mol;氧化剂KClO3被还原为KCl,Cl元素的化合价由+5价降低到-1价,根据电子守恒可知,需要KClO3的物质的量至少为=0.5 mol。
5、为测定某溶液中Ca2+的含量,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量取100 mL该溶液于烧杯中,加入足量的(NH4)2C2O4溶液使Ca2+转化为CaC2O4沉淀(假设其他离子均不生成沉淀),过滤、洗涤后,往沉淀中加入足量稀硫酸,然后用0.100 0 mol·L-1的KMnO4标准溶液滴定。反应原理为2KMnO4+5H2C2O4+3H2SO4===K2SO4+10CO2↑+2MnSO4+8H2O。
(1)若滴定过程中消耗KMnO4标准溶液20.00 mL,则原溶液中Ca2+的质量浓度为 g·L-1。
【答案】2.000
【解析】(1)根据2KMnO4+5H2C2O4+3H2SO4===K2SO4+10CO2↑+2MnSO4+8H2O可知关系式为5CaC2O4~5H2C2O4~2KMnO4,则:
5Ca2+ ~ 2MnO
5      2
n(Ca2+)  0.100 0 mol·L-1×0.02 L
解得n(Ca2+)=0.005 mol,100 mL该溶液Ca2+的质量浓度为=2.000 g·L-1。
1、(山东省2021届高三上学期12月百校联考)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1molCOCl2分子中含有的共用电子对数目为4NA
B.常温下,1LpH=4的NaH2PO4溶液中含有的Na+数目为1×10-4NA
C.700℃时,2.24L丁烷完全裂解生成的乙烯和丙烯分子数之和为0.1NA
D.16gCH4与0.1molCl2在光源下充分反应,断裂C-H键的数目为0.4NA
【答案】A
【解析】A项:本题主要考查阿伏加德罗常数及其计算,侧重考查学生整合化学知识的能力。COCl2的结构为Cl--Cl,A项正确;
B项:H2PO4-只能部分电离出H+,Na+数目远大于1×10-4NA,B项错误;
C项:700℃时,2.24L丁烷的物质的量不是0.1mol,另丁烷除可裂解生成乙烯和丙烯外,还可脱氢生成丁烯,C项错误;
D项:断裂C-H键的数目为0.2NA,D项错误。
2、(2022·上海静安区·高三二模)将V L浓度为0.3mol/L的盐酸浓度扩大一倍,采取的措施合理的是( )
A.将溶液加热浓缩至原来体积的一半
B.通入标准状况下的HCl气体6.72L
C.加入3mol/L的盐酸0.2V L,再稀释至1.5V L
D.加入等体积0.9mol/L的盐酸,混合均匀
【答案】C
【解析】A项:将溶液加热浓缩至原来体积的一半时,由于HCl的挥发,不能使其浓度扩大一倍,A不合理;
B项:标准状况下6.72LHCl的物质的量为0.3mol,但向溶液中通入HCl气体时溶液的体积会发生变化,所以浓度不能扩大一倍,B不合理;
C项:V L浓度为0.3mol/L的盐酸中有0.3VmolHCl,3mol/L的盐酸0.2V L含HCl的物质的量为0.6Vmol,稀释至1.5V L,浓度为=0.6mol/L,C合理;
D项:两种盐酸混合后,溶液的体积不能直接加和,所以混合后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不是原来的2倍,D不合理;综上所述答案为C。
3、将a g混有 Fe2O3、Al2O3的样品溶解在过量的100 mL 0.05 mol·L-1的盐酸中,然后向其中加入NaOH溶液使Fe3+、Al3+恰好完全沉淀,消耗NaOH溶液250 mL,则NaOH溶液的浓度为(  )
A.0.1 mol·L-1     B.0.02 mol·L-1
C.0.05 mol·L-1     D.0.2 mol·L-1
【答案】B 
【解析】Fe3+、Al3+恰好完全沉淀后溶液中溶质为NaCl,根据钠、氯元素守恒有n(NaOH)=n(NaCl)=n(HCl)=0.1 L×0.05 mol·L-1=0.005 mol,NaOH溶液体积为250 mL,故c(NaOH溶液)=0.005 mol/0.25 L=0.02 mol·L-1,故选B。
4、下图是某学校实验室从市场买回的试剂标签上的部分内容。据此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硫酸和氨水的物质的量浓度分别约为18.4 mol·L-1和12.9 mol·L-1
B.各取5 mL与等质量的水混合后,c(H2SO4)<9.2 mol·L-1,c(NH3)>6.45 mol·L-1
C.各取5 mL与等体积的水混合后,w(H2SO4)>49%,w(NH3)<12.5%
D.各取10 mL于两烧杯中,再分别加入一定量的水即可得到较稀的硫酸溶液和氨水
【答案】D 
【解析】利用c=计算:c(H2SO4)= mol·L-1=18.4 mol·L-1,c(NH3)= mol·L-1≈12.9 mol·L-1,A正确;硫酸的密度大于水,氨水的密度小于水,各取5 mL与等质量的水混合后,所得稀硫酸的体积大于10 mL,稀氨水的体积小于10 mL,故有c(H2SO4)<9.2 mol·L-1,c(NH3)>6.45 mol·L-1,B正确;5 mL浓硫酸和5 mL浓氨水的质量分别为1.84 g·cm-3×5 mL=9.2 g、0.88 g·cm-3×5 mL=4.4 g,而5 mL水的质量约为5 g,故各取5 mL与等体积的水混合后,w(H2SO4)>49%,w(NH3)<12.5%,C正确;质量分数为98%的硫酸为浓硫酸,稀释时,不能将水加入浓硫酸中,否则易引起暴沸,D错误。
5、(2022·重庆模拟)碱式碳酸铜[Cu2(OH)2CO3]用作农药防治小麦黑穗病,实验室用加热法测定某农药中碱式碳酸铜的质量分数(假设杂质受热不参与反应)。充分加热100 g样品,得到固体84.5 g,已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2(OH)2CO32CuO+H2O+CO2↑,Cu2(OH)2CO3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22。
试计算:
(1)Cu2(OH)2CO3中铜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之比:________(最简整数比)。
(2)质量分数最大的元素是____________(填元素名称)。
(3)样品中碱式碳酸铜的质量分数是__________(保留1位小数)。
【答案】 (1)8∶5 (2)铜 (3)55.5%
【解析】(1)Cu2(OH)2CO3中m(Cu)∶m(O)=(2×64)∶(5×16)=8∶5。(3)样品充分加热分解后固体质量减轻Δm=100 g-84.5 g=15.5 g,即
Cu2(OH)2CO32CuO+H2O+CO2↑ Δm
222 160 62
m 15.5 g
则含有Cu2(OH)2CO3的质量m=×15.5 g=55.5 g,样品中碱式碳酸铜的质量分数是×100%=55.5%。
6、聚合硫酸铁[Fe2(OH)6-2n(SO4)n]m广泛用于水的净化。以FeSO4·7H2O为原料,经溶解、氧化、水解聚合等步骤,可制备聚合硫酸铁。
(2)测定聚合硫酸铁样品中铁的质量分数:准确称取液态样品3.000 g,置于250 mL锥形瓶中,加入适量稀盐酸,加热,滴加稍过量的SnCl2溶液(Sn2+将Fe3+还原为Fe2+),充分反应后,除去过量的Sn2+。用5.000×10-2 mol·L-1 K2Cr2O7溶液滴定至终点(滴定过程中Cr2与Fe2+反应生成Cr3+和Fe3+),消耗K2Cr2O7溶液22.00 mL。
①上述实验中若不除去过量的Sn2+,样品中铁的质量分数的测定结果将    (填“偏大”或“偏小”或“无影响”)。
②计算该样品中铁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答案】(2)①偏大  ②12.32%
【解析】②n(Cr2)=5.000×10-2 mol·L-1×22.00×10-3 L=1.100×10-3 mol
由滴定时Cr2→Cr3+和Fe2+→Fe3+,根据得失电子守恒可得微粒的关系式:Cr2~6Fe2+(或Cr2+14H++6Fe2+6Fe3++2Cr3++7H2O)
则n(Fe2+)=6n(Cr2)=6×1.100×10-3 mol=6.600×10-3 mol
样品中铁元素的质量:m(Fe)=6.600×10-3 mol×56 g·mol-1=0.369 6 g
样品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ω(Fe)=×100%=12.32%
7、(2022·北京·人大附中三模)我国是稀土储量大国,氧化铈(CeO2)是一种应用广泛的稀土氧化物。一种用氟碳铈矿(,含BaO、等杂质)为原料制备的工艺如下图。
已知:①可形成难溶于水的复盐[],其氢氧化物也难溶于水。
②硫脲的结构简式为,在酸条件下易被氧化为。
③HF是一元弱酸。
回答下列问题:
(7)取a g所制,溶解后配制成250mL溶液。取b mL该溶液用cmol/L硫酸亚铁铵[]溶液滴定,滴定时发生反应,达到滴定终点时消耗硫酸亚铁铵溶液V mL,则该产品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列表达式)
【答案】
【解析】根据可知n()=,则该产品的质量分数。
8、(2022·河南郑州·三模)火法炼铜过程中产生的碱性渣,其主要成分为TeO2、Na2TeO3、Na2SeO3以及少量的CuO、PbO、SiO2等。一种利用这种碱性渣提取高纯碲和粗硒的工艺流程如下图所示。
已知:Ksp (CuS)=6×10-36;Ksp(PbS)=9×10-29。
请回答以下问题:
(5)电解制碲时阴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电解余液经处理后可循环使用于步骤_______。电解时电流为10A,电解时间为4h。若生成碲(Te)的电流利用率为95%,则生成碲的质量为_______。(法拉第常数为96500C·mol-1,保留小数点后1位)。
【答案】TeO+4e-+3H2O=Te+6OH- 碱浸和溶解TeO2 45.4 g
【解析】电解制碲时阴极TeO得电子生成Te,电极反应式为:TeO+4e-+3H2O=Te+6OH-,生成了氢氧化钠,电解余液经处理后可循环使用于步骤碱浸和溶解TeO2中;电解时电流为10A,电解时间为4h,若生成碲(Te)的电流利用率为95%,则电子的物质的量为mol,生成Te的物质的量为mol,质量为mol128g/mol≈45.4 g。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