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绍兴市诸暨市城区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社会法治期中考试试卷(历社部分)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浙江省绍兴市诸暨市城区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社会法治期中考试试卷(历社部分)

资源简介

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浙江省绍兴市诸暨市城区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社会法治期中考试试卷(历社部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请选出各题中最符合题意的一个正确选项,不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
1.(2020九上·嵊州期中)梁启超评价辛亥革命具有“空前巨大的意义”。他曾说,凡不是中国人,都没有权来管中国的事;凡是中国人,都有权来管中国的事。由此可见,梁启超认为辛亥革命的作用是(  )
A.增强了国民的民族民主意识 B.促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C.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统治 D.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
2.(2020九上·上虞月考)毛泽东指出:“五四运动的杰出的历史意义,在于它带着为辛亥革命还不曾有的姿态。”这种“姿态”主要是指五四运动(  )
A.由中国共产党领导 B.是一次社会主义革命
C.受十月革命的影响 D.具有彻底地反帝反封建的精神
3.(2019九上·诸暨期中)一位学者对发生在近代某一重大事件的评价是:“爱国”却“不爱”中国旧文化,“反帝”却崇拜帝国主义的“文化”。这一重大事件是(  )
A.戊戌变法 B.辛亥革命 C.五四运动 D.新文化运动
4.(2020九上·上虞月考)下图是1927~1928年中国共产党党员成分构成变化示意图。造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国民革命运动失败 B.湖南农民运动进入高潮
C.新的革命道路开辟 D.工人运动转入低潮
5.(2018九上·秀洲月考)某中学九年级同学在复习中国历史时,整理了如下资料:“中共一大的召开”、“南昌起义”、“井冈山会师”、“遵义会议”、“四渡赤水”等。据此判断,他们复习的学习主题是(  )
A.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B.列强的侵略和中国人民的抗争
C.近代化的进步 D.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6.(2019九上·诸暨月考)金冲及在《二十世纪中国史纲》中指出:“红军长征,是世界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壮举……而且是在极端险恶的情势下进行的”。其中的“极端险恶的情势”是指(  )
①侵华日军的飞机轰炸
②国民党的围追堵截
③党内的“左”倾错误
④险恶的自然环境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7.(2018九上·杭州期中)古城南京是我国历史一位特殊的“见证者”,它见证了(  )
①中华民国的建立
②五四运动的爆发
③日军大屠杀
④国民党在大陆统治的覆灭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8.(2019九上·诸暨期中)“不战而屈人之兵”(不战而让敌人屈服),为古往今来兵家推崇的上策。在解放战争中,下列哪一城市的解放体现这一“上策”(  )
A.沈阳解放 B.徐州解放 C.北平解放 D.南京解放
9.(2019九上·诸暨期中)如图所示事件发生后,反法西斯国家应对的举措是(  )
A.发表《大西洋宪章》,反对纳粹暴政
B.签署《联合国家宣言》,建立反法西斯联盟
C.开辟第二战场,实施“先欧后亚”战略
D.发布《波茨坦公告》,敦促日本无条件投降
10.美国人伊罗生的《浮光掠影》一书指出,1937~1944年美国对中国处于赞赏阶段。赞赏的主要原因是这一阶段的中国(  )
A.综合国力大大增强
B.独立反抗法西斯
C.抗日战争胜利结束
D.为人类正义而斗争
二、综合题
11.(2019九上·诸暨期中)辛亥革命是20世纪以来发生在中国第一次历史性的巨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感受辛亥之旅】
材料一:
代表城市 理由
广州 辛亥革命前夕,中国同盟会在广州发动黄花岗起义
武汉  
南京  
【寻找辛亥之因】
材料二:孙中山说,欲救亡图存,“革命为唯一法门”。即认为不推翻清王朝,中国决无生存于竞争世界的希望……共和制度是当今世界上最好的制度,中国应当取法乎上,直接建立共和制度,“方才是人类的进步”。还提出,中国可以借鉴外国经验教训,“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 ——汤奇学《孙中山的社会进化思想述评》
【探究辛亥之憾】
材料三:这场革命引起的变化毕竟是有限的:清王朝皇冠落地后,不平等条约没有废除;从农村到城市,很多人还是把君主当作神来供奉。
(1)根据材料一,确定了最能代表辛亥革命的三个城市,请你用史实说明理由。
(2)根据材料二,归纳孙中山挽救民族危机的策略,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孙中山为践行“社会进化”思想进行的政治努力。
(3)依据材料三,谈谈你对“这场革命引起的变化毕竟是有限的”这句话的认识。
12.(2019九上·诸暨期中)一部人类文明史,就是一部人类战争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关于反法西斯战争,传统的观点……但着重于强调不同力量间的协调与合作,认为邪恶轴心国家的政权被推翻是各方共同努力的结果。
——唐尼.格拉克斯坦《二战秘史》
(1)指出图一反映日军暴行的历史事件,并点明两幅图之间的内在关系。
(2)根据材料二,说说体现了“不同力量间的协调与合作”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请列举欧洲战场上这股力量联合作战的一个史实。
(3)依据图二和材料二的信息,分别指出我国抗日战争能够取得胜利的主要原因。
13.(2019九上·诸暨期中)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回顾新中国70年的发展历程,就是中国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伟大历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请运用所学知识,联系下列史料,阐释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使中国的革命面貌焕然一新。(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
(2)“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胜利歌声多么响亮”1949年10月1日,五星红旗首次飘扬在天安门广场,这注定是中华民族最难忘的一天。请用相关史实加以说明。
(3)“我们讲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请结合下列表格,谈谈实施改革开放政策的必要性。
时间 国内生产总值 货物进出口总额 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改革开放初期 3679亿元 占世界生产总值比重的1.8% 206亿美元 171元 我国贫困人口累计减少7.5亿人
2018年 90.03万亿元 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在30%左右 4.62万亿美元 2.8万元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知识点】辛亥革命
【解析】【分析】材料中““第一、觉得凡不是中国人都没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强调了民族意识,“第二、觉得凡是中国人都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强调了民主意识,这反映了辛亥革命使人们的民族民主意识增强。
A项增强了国民的民族民主意识理解正确,符合题意;
BCD三项和题干材料不符,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辛亥革命的意义及学生对历史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本题属于材料型选择题,主要考查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解答此类必须认真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提炼材料中的重要信息和观点。
2.【答案】D
【知识点】五四运动
【解析】【分析】毛泽东指出:“五四运动的杰出的历史意义,在于它带着为辛亥革命还不曾有的姿态。”一百年前的这场运动中,“不曾有的姿态”主要是指具有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精神,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爱国运动,运动中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ABC三项理解错误,不符合题意;
D项具有彻底地反帝反封建的精神理解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五四运动及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3.【答案】D
【知识点】新文化运动
【解析】【分析】据“‘爱国’却‘不爱’中国旧文化,‘反帝’”却崇拜帝国主义的‘文化’”可知,这一事件是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它启发着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但它有对东西方文化绝对否定绝对肯定的偏向。
ABC三项和题干描述不符,不符合题意;
D项新文化运动是题干描述的重大事件,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新文化运动的相关史实及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新文化运动的相关史实。
4.【答案】C
【知识点】工农武装割据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可以得出共产党员中农民比重增加,共产党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大革命失败后,毛泽东建立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走出了一条工农武装割据的道路。
ABD三项都不是造成题干图表变化的主要原因,不符合题意;
C项新的革命道路开辟是造成题干图表变化的主要原因,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农村革命根据地建立的影响及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解题关键在于对工农武装割据的准确把握。
5.【答案】D
【知识点】中国共产党成立;工农武装割据;红军长征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可知,“中共一大的召开、南昌起义、井冈山会师、遵义会议、四渡赤水”等知识都在新民主主义的兴起这一单元。从时间上看,这几项内容发生在1921-1935年间。
A项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发生在1946-1949年,不符合题意;
B项列强的侵略和中国人民的抗争发生在19世纪40年代到20世纪初,不符合题意;
C项近代化的进步包含的内容不仅是这些知识,不符合题意;
D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是复习的主题 ,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中共一大的召开、南昌起义、井冈山会师、遵义会议、四渡赤水等知识主题思想的掌握。
6.【答案】D
【知识点】红军长征
【解析】【分析】红军长征是第五次反围剿失利后的战略转移,是党内的左倾错误导致的失利;国民党一直对红军围追堵截,往西北方向去的长征路线也是山高水阻,自然环境险恶,故选D;
侵华日军的飞机轰炸主要针对大城市,与长征路线不符,排除①。
故答案为:D。
【点评】考查学生对红军长征知识的了解。
7.【答案】C
【知识点】辛亥革命;五四运动;日军罪行;渡江战役与占领南京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在南京发生的历史事件。①项,1912年元旦,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宣告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定都南京,改用公历,以中华民国纪元。故①项正确。②项,1919年5月4日,五四爱国运动在北京爆发,古城南京不能见证这一事件。故②项错误。③项,1937年12月,日军攻陷南京后,进行了长达6个星期灭绝人性的大屠杀,被日军屠杀的南京和平居民等达30多万人。南京大屠杀是人类历史上罕见的暴行。故③项正确。④项,1949年4月21日,毛泽东和朱德发布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解放军百万雄师强渡长江。23日,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统治中国22年的南京国民政府垮台。故④项正确。综上所述,①③④正确,②错误,故本题正确答案为C。
【点评】解答该题要求学生对选择支中的史实有清晰的认识,否则就容易出错,属于困难题。
8.【答案】C
【知识点】三大战役
【解析】【分析】据所学知识可知,“不战而屈人之兵”(不战而让敌人屈服),在解放战争中,北平解放解放体现这一“上策”。在平津战役中,在中国共产党的影响下,傅作义率领北平的国民党军队接受了和平改编,使北平和平解放。
ABD三项所述均不符合题干主旨,不符合题意;
C项北平解放体现题干“上策”,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三大战役,要求运用所学解读题干信息。
9.【答案】B
【知识点】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
【解析】【分析】仔细观察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所示事件是1941年12月的珍珠港事件;珍珠港事件发生后,反法西斯国家应对的举措是签署《联合国家宣言》,建立反法西斯联盟。1942年1月1日,26个国家代表在美国华盛顿签署《联合国家宣言》,保证将用自己的全部人力和物力,联合起来,打败法西斯国家,标志着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建立。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建立以后,反法西斯国家相互支援,协同作战,战斗力大大增强,逐渐扭转了战争形势。
ACD三项和题干图片内容不符,不符合题意;
B项签署《联合国家宣言》,建立反法西斯联盟是题干事件发生后,反法西斯国家应对的举措,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知识及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第二次世界大战重大事件及影响。
10.【答案】D
【知识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中国抗日战争的相关内容。题干“1937~1944”年”是解题的关键信息。中国自1840年以来,长期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家积贫积弱,A不符合题意;1942年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建立,中国的抗战得到了世界上爱好和平的国家和人民的支持和帮助,B不符合题意;抗日战争胜利结束是1945年,C不符合题意。1937~1944年中国在为人类正义而斗争,也就是进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国是站在反侵略的正义一方,故答案是D。
【点评】知道中国抗日战争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相关内容。
11.【答案】(1)1911年在武汉发生武昌起义,标志着辛亥革命的爆发
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成立
(2)策略:发动革命,建立共和国。
努力:发动辛亥革命;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建立中华民国;掀起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等。
(3)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但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或没有完成反帝任务;没有改变中国人民的悲惨命运;没有完成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多数中国人的精神面貌依然如故。
【知识点】辛亥革命
【解析】【分析】(1)依据所学可知,1911年10月10日,革命党人在武昌起义,革命在武汉三镇取得胜利后,各省纷纷响应支持革命,历史上称这次革命为“辛亥革命”。1912年,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宣告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
(2)依据材料二“欲救亡图存,‘革命为唯一法门’。即认为不推翻清王朝,中国决无生存于竞争世界的希望……共和制度是当今世界上最好的制度,中国应当取法乎上,直接建立共和制度”可以看出孙中山决定发动革命,建立共和国。
(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辛亥革命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多数中国人的精神面貌没有根本改变,因而这场革命引起的变化毕竟是有限的。
故答案为:(1)1911年在武汉发生武昌起义,标志着辛亥革命的爆发;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成立。
(2)策略:发动革命,建立共和国。努力:发动辛亥革命;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建立中华民国;掀起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等。
(3)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但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或没有完成反帝任务;没有改变中国人民的悲惨命运;没有完成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多数中国人的精神面貌依然如故。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辛亥革命的相关知识及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准确解读历史材料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掌握辛亥革命的史实。
12.【答案】(1)图一史实:1937年的南京大屠杀;
联系:日军的暴行,激发了全中国人民的抗敌斗志或促进中华民族的觉醒和团结。
(2)标志性事件是1942年1月1日,美英苏中等26个国家的代表在华盛顿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正式建立。
史实:1944年6月6日,以美英为主力的盟军成功在诺曼底登陆。诺曼底登陆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德国陷入东西两个战场的夹击之中。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战场重要转折点,加速了德国法西斯的灭亡。(或者1945年4月,对德国的最后一战——柏林战役,苏军取得胜利。柏林战役宣告了法西斯德国的失败。)
(3)图二:国共实现第二次合作,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现了全民族抗战。(关键点是全民抗战);材料二:世界上爱好和平的同盟国人民的支持和援助。
【知识点】二战规模的扩大(德国进攻苏联和日军偷袭珍珠港);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日军罪行;抗日战争的胜利
【解析】【分析】(1)1937年12月13日,日军攻陷南京。日军占领南京后,对南京人民进行了血腥的大屠杀,屠杀手无寸铁的和平居民和放下武器的士兵达30万以上,犯下了滔天罪行。图一反映的是南京大屠杀。日军的暴行,激发了全中国人民的抗敌斗志。
(2)1942年1月1日,美、英、苏、中等26个国家在华盛顿签署《联合国家宣言》,《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标志着国际反法西斯同盟的正式形成。1944年6月6日,英美盟军成功登陆诺曼底,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德国陷入东西两个战场的夹击之中。
(3)图二说明国共两党实现了第二次合作,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行全民族的抗战是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根本原因。材料二说明世界上爱好和平的同盟国人民的支持和援助是我国抗日战争能够取得胜利的主要原因。
故答案为:(1)图一史实:1937年的南京大屠杀;联系:日军的暴行,激发了全中国人民的抗敌斗志或促进中华民族的觉醒和团结。
(2)标志性事件是1942年1月1日,美英苏中等26个国家的代表在华盛顿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正式建立。史实:1944年6月6日,以美英为主力的盟军成功在诺曼底登陆。诺曼底登陆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德国陷入东西两个战场的夹击之中。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战场重要转折点,加速了德国法西斯的灭亡。(或者1945年4月,对德国的最后一战——柏林战役,苏军取得胜利。柏林战役宣告了法西斯德国的失败。)
(3)图二:国共实现第二次合作,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现了全民族抗战。(关键点是全民抗战);材料二:世界上爱好和平的同盟国人民的支持和援助。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抗日战争,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相关知识及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抗日战争,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相关知识。
13.【答案】(1)俄国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使中国共产党有科学理论作指导;
1921年,中共一大召开,通过了党的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中共一大的召开还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使中国革命有了新的奋斗目标和领导力量;
土地革命时期,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的过程中,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开辟了一条在农村建立根据地,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新道路,使中国共产党有了新的革命道路;
所以说,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2)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中国人民经过100多年的英勇斗争,终于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新中国的成立,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
(3)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我们的强国之路。自改革开放以来,极大地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人民生活显著改善,综合国力显著增强,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稳定器和动力源。中国的腾飞证明,我们将继续坚持改革开放,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
【知识点】中国共产党成立;工农武装割据;新中国的诞生
【解析】【分析】(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俄国十月革命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后,使中国共产党有了新的指导思想。1921年7月,在上海召开的中共一大制定党的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中共一大的召开还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使中国革命有了新的奋斗目标和领导力量。秋收起义军受挫后,毛泽东决定放弃攻打中心城市长沙的计划,改向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山区进军,毛泽东在井冈山地区创建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创了工农武装割据、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所以说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使中国的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在北京隆重举行,标志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新中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中国人民经过一百多年的英勇斗争,终于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新中国的成立,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
(3)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激发了我国经济建设的活力,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生活显著改善,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中国经济的腾飞证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改革开放就是强国之路、富民之路。我们将继续坚持改革开放,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
故答案为:(1)俄国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使中国共产党有科学理论作指导;1921年,中共一大召开,通过了党的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中共一大的召开还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使中国革命有了新的奋斗目标和领导力量;土地革命时期,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的过程中,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开辟了一条在农村建立根据地,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新道路,使中国共产党有了新的革命道路;所以说,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2)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中国人民经过100多年的英勇斗争,终于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新中国的成立,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
(3)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我们的强国之路。自改革开放以来,极大地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人民生活显著改善,综合国力显著增强,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稳定器和动力源。中国的腾飞证明,我们将继续坚持改革开放,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新中国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伟大历程及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相关基础知识。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浙江省绍兴市诸暨市城区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社会法治期中考试试卷(历社部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请选出各题中最符合题意的一个正确选项,不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
1.(2020九上·嵊州期中)梁启超评价辛亥革命具有“空前巨大的意义”。他曾说,凡不是中国人,都没有权来管中国的事;凡是中国人,都有权来管中国的事。由此可见,梁启超认为辛亥革命的作用是(  )
A.增强了国民的民族民主意识 B.促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C.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统治 D.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
【答案】A
【知识点】辛亥革命
【解析】【分析】材料中““第一、觉得凡不是中国人都没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强调了民族意识,“第二、觉得凡是中国人都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强调了民主意识,这反映了辛亥革命使人们的民族民主意识增强。
A项增强了国民的民族民主意识理解正确,符合题意;
BCD三项和题干材料不符,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辛亥革命的意义及学生对历史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本题属于材料型选择题,主要考查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解答此类必须认真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提炼材料中的重要信息和观点。
2.(2020九上·上虞月考)毛泽东指出:“五四运动的杰出的历史意义,在于它带着为辛亥革命还不曾有的姿态。”这种“姿态”主要是指五四运动(  )
A.由中国共产党领导 B.是一次社会主义革命
C.受十月革命的影响 D.具有彻底地反帝反封建的精神
【答案】D
【知识点】五四运动
【解析】【分析】毛泽东指出:“五四运动的杰出的历史意义,在于它带着为辛亥革命还不曾有的姿态。”一百年前的这场运动中,“不曾有的姿态”主要是指具有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精神,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爱国运动,运动中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ABC三项理解错误,不符合题意;
D项具有彻底地反帝反封建的精神理解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五四运动及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3.(2019九上·诸暨期中)一位学者对发生在近代某一重大事件的评价是:“爱国”却“不爱”中国旧文化,“反帝”却崇拜帝国主义的“文化”。这一重大事件是(  )
A.戊戌变法 B.辛亥革命 C.五四运动 D.新文化运动
【答案】D
【知识点】新文化运动
【解析】【分析】据“‘爱国’却‘不爱’中国旧文化,‘反帝’”却崇拜帝国主义的‘文化’”可知,这一事件是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它启发着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但它有对东西方文化绝对否定绝对肯定的偏向。
ABC三项和题干描述不符,不符合题意;
D项新文化运动是题干描述的重大事件,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新文化运动的相关史实及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新文化运动的相关史实。
4.(2020九上·上虞月考)下图是1927~1928年中国共产党党员成分构成变化示意图。造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国民革命运动失败 B.湖南农民运动进入高潮
C.新的革命道路开辟 D.工人运动转入低潮
【答案】C
【知识点】工农武装割据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可以得出共产党员中农民比重增加,共产党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大革命失败后,毛泽东建立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走出了一条工农武装割据的道路。
ABD三项都不是造成题干图表变化的主要原因,不符合题意;
C项新的革命道路开辟是造成题干图表变化的主要原因,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农村革命根据地建立的影响及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解题关键在于对工农武装割据的准确把握。
5.(2018九上·秀洲月考)某中学九年级同学在复习中国历史时,整理了如下资料:“中共一大的召开”、“南昌起义”、“井冈山会师”、“遵义会议”、“四渡赤水”等。据此判断,他们复习的学习主题是(  )
A.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B.列强的侵略和中国人民的抗争
C.近代化的进步 D.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答案】D
【知识点】中国共产党成立;工农武装割据;红军长征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可知,“中共一大的召开、南昌起义、井冈山会师、遵义会议、四渡赤水”等知识都在新民主主义的兴起这一单元。从时间上看,这几项内容发生在1921-1935年间。
A项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发生在1946-1949年,不符合题意;
B项列强的侵略和中国人民的抗争发生在19世纪40年代到20世纪初,不符合题意;
C项近代化的进步包含的内容不仅是这些知识,不符合题意;
D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是复习的主题 ,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中共一大的召开、南昌起义、井冈山会师、遵义会议、四渡赤水等知识主题思想的掌握。
6.(2019九上·诸暨月考)金冲及在《二十世纪中国史纲》中指出:“红军长征,是世界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壮举……而且是在极端险恶的情势下进行的”。其中的“极端险恶的情势”是指(  )
①侵华日军的飞机轰炸
②国民党的围追堵截
③党内的“左”倾错误
④险恶的自然环境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D
【知识点】红军长征
【解析】【分析】红军长征是第五次反围剿失利后的战略转移,是党内的左倾错误导致的失利;国民党一直对红军围追堵截,往西北方向去的长征路线也是山高水阻,自然环境险恶,故选D;
侵华日军的飞机轰炸主要针对大城市,与长征路线不符,排除①。
故答案为:D。
【点评】考查学生对红军长征知识的了解。
7.(2018九上·杭州期中)古城南京是我国历史一位特殊的“见证者”,它见证了(  )
①中华民国的建立
②五四运动的爆发
③日军大屠杀
④国民党在大陆统治的覆灭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答案】C
【知识点】辛亥革命;五四运动;日军罪行;渡江战役与占领南京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在南京发生的历史事件。①项,1912年元旦,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宣告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定都南京,改用公历,以中华民国纪元。故①项正确。②项,1919年5月4日,五四爱国运动在北京爆发,古城南京不能见证这一事件。故②项错误。③项,1937年12月,日军攻陷南京后,进行了长达6个星期灭绝人性的大屠杀,被日军屠杀的南京和平居民等达30多万人。南京大屠杀是人类历史上罕见的暴行。故③项正确。④项,1949年4月21日,毛泽东和朱德发布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解放军百万雄师强渡长江。23日,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统治中国22年的南京国民政府垮台。故④项正确。综上所述,①③④正确,②错误,故本题正确答案为C。
【点评】解答该题要求学生对选择支中的史实有清晰的认识,否则就容易出错,属于困难题。
8.(2019九上·诸暨期中)“不战而屈人之兵”(不战而让敌人屈服),为古往今来兵家推崇的上策。在解放战争中,下列哪一城市的解放体现这一“上策”(  )
A.沈阳解放 B.徐州解放 C.北平解放 D.南京解放
【答案】C
【知识点】三大战役
【解析】【分析】据所学知识可知,“不战而屈人之兵”(不战而让敌人屈服),在解放战争中,北平解放解放体现这一“上策”。在平津战役中,在中国共产党的影响下,傅作义率领北平的国民党军队接受了和平改编,使北平和平解放。
ABD三项所述均不符合题干主旨,不符合题意;
C项北平解放体现题干“上策”,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三大战役,要求运用所学解读题干信息。
9.(2019九上·诸暨期中)如图所示事件发生后,反法西斯国家应对的举措是(  )
A.发表《大西洋宪章》,反对纳粹暴政
B.签署《联合国家宣言》,建立反法西斯联盟
C.开辟第二战场,实施“先欧后亚”战略
D.发布《波茨坦公告》,敦促日本无条件投降
【答案】B
【知识点】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
【解析】【分析】仔细观察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所示事件是1941年12月的珍珠港事件;珍珠港事件发生后,反法西斯国家应对的举措是签署《联合国家宣言》,建立反法西斯联盟。1942年1月1日,26个国家代表在美国华盛顿签署《联合国家宣言》,保证将用自己的全部人力和物力,联合起来,打败法西斯国家,标志着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建立。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建立以后,反法西斯国家相互支援,协同作战,战斗力大大增强,逐渐扭转了战争形势。
ACD三项和题干图片内容不符,不符合题意;
B项签署《联合国家宣言》,建立反法西斯联盟是题干事件发生后,反法西斯国家应对的举措,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知识及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第二次世界大战重大事件及影响。
10.美国人伊罗生的《浮光掠影》一书指出,1937~1944年美国对中国处于赞赏阶段。赞赏的主要原因是这一阶段的中国(  )
A.综合国力大大增强
B.独立反抗法西斯
C.抗日战争胜利结束
D.为人类正义而斗争
【答案】D
【知识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中国抗日战争的相关内容。题干“1937~1944”年”是解题的关键信息。中国自1840年以来,长期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家积贫积弱,A不符合题意;1942年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建立,中国的抗战得到了世界上爱好和平的国家和人民的支持和帮助,B不符合题意;抗日战争胜利结束是1945年,C不符合题意。1937~1944年中国在为人类正义而斗争,也就是进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国是站在反侵略的正义一方,故答案是D。
【点评】知道中国抗日战争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相关内容。
二、综合题
11.(2019九上·诸暨期中)辛亥革命是20世纪以来发生在中国第一次历史性的巨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感受辛亥之旅】
材料一:
代表城市 理由
广州 辛亥革命前夕,中国同盟会在广州发动黄花岗起义
武汉  
南京  
【寻找辛亥之因】
材料二:孙中山说,欲救亡图存,“革命为唯一法门”。即认为不推翻清王朝,中国决无生存于竞争世界的希望……共和制度是当今世界上最好的制度,中国应当取法乎上,直接建立共和制度,“方才是人类的进步”。还提出,中国可以借鉴外国经验教训,“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 ——汤奇学《孙中山的社会进化思想述评》
【探究辛亥之憾】
材料三:这场革命引起的变化毕竟是有限的:清王朝皇冠落地后,不平等条约没有废除;从农村到城市,很多人还是把君主当作神来供奉。
(1)根据材料一,确定了最能代表辛亥革命的三个城市,请你用史实说明理由。
(2)根据材料二,归纳孙中山挽救民族危机的策略,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孙中山为践行“社会进化”思想进行的政治努力。
(3)依据材料三,谈谈你对“这场革命引起的变化毕竟是有限的”这句话的认识。
【答案】(1)1911年在武汉发生武昌起义,标志着辛亥革命的爆发
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成立
(2)策略:发动革命,建立共和国。
努力:发动辛亥革命;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建立中华民国;掀起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等。
(3)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但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或没有完成反帝任务;没有改变中国人民的悲惨命运;没有完成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多数中国人的精神面貌依然如故。
【知识点】辛亥革命
【解析】【分析】(1)依据所学可知,1911年10月10日,革命党人在武昌起义,革命在武汉三镇取得胜利后,各省纷纷响应支持革命,历史上称这次革命为“辛亥革命”。1912年,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宣告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
(2)依据材料二“欲救亡图存,‘革命为唯一法门’。即认为不推翻清王朝,中国决无生存于竞争世界的希望……共和制度是当今世界上最好的制度,中国应当取法乎上,直接建立共和制度”可以看出孙中山决定发动革命,建立共和国。
(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辛亥革命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多数中国人的精神面貌没有根本改变,因而这场革命引起的变化毕竟是有限的。
故答案为:(1)1911年在武汉发生武昌起义,标志着辛亥革命的爆发;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成立。
(2)策略:发动革命,建立共和国。努力:发动辛亥革命;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建立中华民国;掀起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等。
(3)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但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或没有完成反帝任务;没有改变中国人民的悲惨命运;没有完成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多数中国人的精神面貌依然如故。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辛亥革命的相关知识及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准确解读历史材料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掌握辛亥革命的史实。
12.(2019九上·诸暨期中)一部人类文明史,就是一部人类战争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关于反法西斯战争,传统的观点……但着重于强调不同力量间的协调与合作,认为邪恶轴心国家的政权被推翻是各方共同努力的结果。
——唐尼.格拉克斯坦《二战秘史》
(1)指出图一反映日军暴行的历史事件,并点明两幅图之间的内在关系。
(2)根据材料二,说说体现了“不同力量间的协调与合作”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请列举欧洲战场上这股力量联合作战的一个史实。
(3)依据图二和材料二的信息,分别指出我国抗日战争能够取得胜利的主要原因。
【答案】(1)图一史实:1937年的南京大屠杀;
联系:日军的暴行,激发了全中国人民的抗敌斗志或促进中华民族的觉醒和团结。
(2)标志性事件是1942年1月1日,美英苏中等26个国家的代表在华盛顿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正式建立。
史实:1944年6月6日,以美英为主力的盟军成功在诺曼底登陆。诺曼底登陆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德国陷入东西两个战场的夹击之中。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战场重要转折点,加速了德国法西斯的灭亡。(或者1945年4月,对德国的最后一战——柏林战役,苏军取得胜利。柏林战役宣告了法西斯德国的失败。)
(3)图二:国共实现第二次合作,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现了全民族抗战。(关键点是全民抗战);材料二:世界上爱好和平的同盟国人民的支持和援助。
【知识点】二战规模的扩大(德国进攻苏联和日军偷袭珍珠港);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日军罪行;抗日战争的胜利
【解析】【分析】(1)1937年12月13日,日军攻陷南京。日军占领南京后,对南京人民进行了血腥的大屠杀,屠杀手无寸铁的和平居民和放下武器的士兵达30万以上,犯下了滔天罪行。图一反映的是南京大屠杀。日军的暴行,激发了全中国人民的抗敌斗志。
(2)1942年1月1日,美、英、苏、中等26个国家在华盛顿签署《联合国家宣言》,《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标志着国际反法西斯同盟的正式形成。1944年6月6日,英美盟军成功登陆诺曼底,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德国陷入东西两个战场的夹击之中。
(3)图二说明国共两党实现了第二次合作,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行全民族的抗战是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根本原因。材料二说明世界上爱好和平的同盟国人民的支持和援助是我国抗日战争能够取得胜利的主要原因。
故答案为:(1)图一史实:1937年的南京大屠杀;联系:日军的暴行,激发了全中国人民的抗敌斗志或促进中华民族的觉醒和团结。
(2)标志性事件是1942年1月1日,美英苏中等26个国家的代表在华盛顿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正式建立。史实:1944年6月6日,以美英为主力的盟军成功在诺曼底登陆。诺曼底登陆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德国陷入东西两个战场的夹击之中。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战场重要转折点,加速了德国法西斯的灭亡。(或者1945年4月,对德国的最后一战——柏林战役,苏军取得胜利。柏林战役宣告了法西斯德国的失败。)
(3)图二:国共实现第二次合作,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现了全民族抗战。(关键点是全民抗战);材料二:世界上爱好和平的同盟国人民的支持和援助。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抗日战争,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相关知识及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抗日战争,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相关知识。
13.(2019九上·诸暨期中)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回顾新中国70年的发展历程,就是中国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伟大历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请运用所学知识,联系下列史料,阐释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使中国的革命面貌焕然一新。(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
(2)“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胜利歌声多么响亮”1949年10月1日,五星红旗首次飘扬在天安门广场,这注定是中华民族最难忘的一天。请用相关史实加以说明。
(3)“我们讲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请结合下列表格,谈谈实施改革开放政策的必要性。
时间 国内生产总值 货物进出口总额 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改革开放初期 3679亿元 占世界生产总值比重的1.8% 206亿美元 171元 我国贫困人口累计减少7.5亿人
2018年 90.03万亿元 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在30%左右 4.62万亿美元 2.8万元
【答案】(1)俄国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使中国共产党有科学理论作指导;
1921年,中共一大召开,通过了党的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中共一大的召开还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使中国革命有了新的奋斗目标和领导力量;
土地革命时期,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的过程中,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开辟了一条在农村建立根据地,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新道路,使中国共产党有了新的革命道路;
所以说,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2)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中国人民经过100多年的英勇斗争,终于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新中国的成立,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
(3)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我们的强国之路。自改革开放以来,极大地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人民生活显著改善,综合国力显著增强,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稳定器和动力源。中国的腾飞证明,我们将继续坚持改革开放,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
【知识点】中国共产党成立;工农武装割据;新中国的诞生
【解析】【分析】(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俄国十月革命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后,使中国共产党有了新的指导思想。1921年7月,在上海召开的中共一大制定党的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中共一大的召开还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使中国革命有了新的奋斗目标和领导力量。秋收起义军受挫后,毛泽东决定放弃攻打中心城市长沙的计划,改向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山区进军,毛泽东在井冈山地区创建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创了工农武装割据、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所以说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使中国的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在北京隆重举行,标志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新中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中国人民经过一百多年的英勇斗争,终于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新中国的成立,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
(3)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激发了我国经济建设的活力,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生活显著改善,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中国经济的腾飞证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改革开放就是强国之路、富民之路。我们将继续坚持改革开放,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
故答案为:(1)俄国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使中国共产党有科学理论作指导;1921年,中共一大召开,通过了党的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中共一大的召开还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使中国革命有了新的奋斗目标和领导力量;土地革命时期,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的过程中,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开辟了一条在农村建立根据地,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新道路,使中国共产党有了新的革命道路;所以说,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2)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中国人民经过100多年的英勇斗争,终于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新中国的成立,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
(3)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我们的强国之路。自改革开放以来,极大地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人民生活显著改善,综合国力显著增强,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稳定器和动力源。中国的腾飞证明,我们将继续坚持改革开放,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新中国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伟大历程及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相关基础知识。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