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浙江省杭州高桥初中教育集团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历史与社会 道德与法治期中试卷(历社部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包含15小题,每题2分,共30分)1.(2020八上·高桥期中) 7世纪,某国整个朝野掀起了“中国化运动”,全盘照搬中国的制度和文化,把处于蒙昧状态的民族,凭空向前推进了几个世纪。这个善于学习的国家是( )A.罗马帝国 B.雅典 C.日本 D.印度【答案】C【知识点】大化改新【解析】【分析】依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7世纪中期,日本改革派发动宫廷政变成功,孝德天皇仿效唐朝制度进行改革,因为孝德天皇的年号是大化,所以叫做大化改新,大化改新是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重要标志。可见这个善于学习的国家是日本。ABD三项和题干信息不符,不符合题意;C项日本即是这个善于学习的国家,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日本大化改新的相关知识及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结合所学知识准确分析理解题干是解题的关键。2.(2020八上·高桥期中)追根溯源,今天的法国、意大利、德国、英国人的共同祖先是( )A.法兰克人 B.日耳曼人 C.雅利安人 D.希伯来人【答案】B【知识点】西欧封建国家与基督教文明【解析】【分析】依据所学可知,476年,西罗马帝国被日耳曼人灭亡,西罗马帝国灭亡是西欧奴隶社会历史结束的标志。日耳曼人在西罗马帝国的废墟上建立了许多大小不同的王国,其中最为强大的法兰克王国。后来,在法兰克王国的基础上,形成德意志、法兰西、意大利三国的雏形;日耳曼人的盎格鲁-撒克逊在英吉利建立了王国,成为英国人的祖先。ACD三项和题干信息不符,不符合题意;B项日耳曼人是今天的法国、意大利、德国、英国人的共同祖先,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查理曼帝国,要求识记基础史实。(2020八上·高桥期中)贾谊:“欲天下之治安,莫若众建诸侯而少其力。”回答问题。3.“诸侯”与我国古代哪一项制度有关( )A.郡县制 B.分封制 C.世袭制 D.禅让制4.下列举措实践了贾谊这一主张并取得成功的是( )A.秦始皇推行郡县制 B.汉景帝制定削藩策略C.汉武帝实行推恩令 D.忽必烈建立行省制度【答案】3.B4.C【知识点】夏、商、西周的兴亡;大一统的汉朝【解析】【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分封制和汉代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措施。要求运用所学解读题干信息。3.结合所学可知,分封制是中国古代分封诸侯的制度。西周灭商后,便大规模地以封地连同居民分赏王室子弟和功臣,诸侯在其封国内享有世袭统治权,也有服从天子命令、定期朝贡、提供军赋和力役、维护周室安全的责任。A项郡县制之下是地方官员,不是诸侯,不符合题意;B项分封制与“诸侯”有关,符合题意;C项世袭制是权力传承制度,不符合题意;D项禅让制是部落联盟时期首领权力交接的制度,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4.从“欲天下之治安,莫若众建诸侯而少其力。”可知,题干中的众建诸侯而“少其力”和后来的推恩令在特点上是一致的,都是主张一步一步的削弱王国的力量。汉武帝为加强中央集权,接受了主父偃的建议,颁布了“推恩令”,下令允许诸侯王将自己的封地分给子弟,建立较小的诸侯国。从此诸侯国越分越小,势力越弱,诸侯国对中央的威胁逐渐消除,加强了中央集权,使西汉实现了政治上的大一统。A项秦始皇推行郡县制,废除分封制,和题干不符合,不符合题意;B项汉景帝制定削藩策略,但并未“众建诸侯而少其力”,不符合题意;C项汉武帝实行推恩令实践了贾谊这一主张并取得成功,符合题意;D项忽必烈建立行省制度与题干明显不符合,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5.(2020八上·高桥期中)《三字经》中有云:“始春秋,终战国,五霸强,七雄出。”其中“五霸”中最早出现的霸主和“七雄”中最后胜出的诸侯国分别是( )A.齐桓公 秦国 B.齐桓公 秦朝C.晋文公 齐国 D.楚庄王 齐国【答案】A【知识点】诸侯争霸和社会变革【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齐桓公是春秋时期称霸的第一个霸主;在战国时期,秦国最后灭掉了六国,统一了中国。A项齐桓公 秦国分别是“五霸”中最早出现的霸主和“七雄”中最后胜出的诸侯国,符合题意;BCD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春秋争霸、战国纷争及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春秋首霸齐桓公与秦的统一。6.(2020八上·高桥期中)春秋战国时期,出现诸侯争霸与社会变革的根本原因是( )A.百家争鸣的活跃让思想不统一B.出现了铁农具和牛耕,促进了生产发展C.周天子奢侈残暴让诸侯非常不满D.各诸侯国都进行了变法实现了富国强兵【答案】B【知识点】诸侯争霸和社会变革【解析】【分析】春秋战国时期,铁犁牛耕的出现,推动了生产力发展,私田逐渐取代公田,井田制逐步瓦解,建立在此基础上的宗法分封制度也随之走向崩溃,从而推动春秋战国社会大变革的到来。A项百家争鸣的活跃让思想不统一是诸侯争霸与社会变革带来的影响,不符合题意;B项出现了铁农具和牛耕,促进了生产发展是春秋战国时期,出现诸侯争霸与社会变革的根本原因,符合题意;C项周天子奢侈残暴让诸侯非常不满不是春秋战国时期,出现诸侯争霸与社会变革的根本原因,诸侯实力越来越强大,相应王室衰微,导致诸侯争霸,而非周天子奢侈残暴,不符合题意;D项各诸侯国都进行了变法实现了富国强兵中的“都进行了”表述绝对化,该项也是诸侯争霸与社会变革带来的影响,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要求识记基础史实。7.(2020八上·高桥期中)关于文明成就,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阿拉伯人创作了《一天零一夜》,地图绘制也达到很高水平B.古埃及人在腓尼基字母文字基础上创造了埃及文字C.种姓制度激化了古印度的社会矛盾。在这种形势下,乔达摩·悉达多创立了佛教D.罗马法成为近代很多西方国家法律的基础【答案】B【知识点】大河文明---古代埃及【解析】【分析】依据所学可知,古埃及文字是自己独立创造出来的,后来影响了腓尼基字母文字。A CD三项描述与史实相符,不符合题意;B项古埃及人在腓尼基字母文字基础上创造了埃及文字说法错误,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古代文明成就,要求识记基础史实。8.(2020八上·高桥期中)不同地区文明的交往方式主要分为两种:暴力冲突与和平交往。下列属于通过征战建立起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是( )①阿拉伯帝国 ②亚历山大帝国 ③查理曼帝国 ④罗马帝国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答案】A【知识点】阿拉伯帝国与伊斯兰文明;罗马帝国及基督教的产生【解析】【分析】依据所学可知,630年,穆罕默德率穆斯林占领麦加,此后,阿拉伯半岛基本统一,8世纪中期,阿拉伯建立横跨亚、欧、非三大洲的大帝国;公元前334年,亚历山大率领大军开始东征,历经10年征战,建立起西起希腊,东到印度河流域,北抵中亚,南达埃及,地跨欧、亚、非三洲的亚历山大帝国;公元前27年,罗马帝国建立后,不断对外侵略扩张,疆域不断扩大,形成了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故①②④符合题意。③查理曼帝国在欧洲大陆。故③错误。A项①②④属于通过征战建立起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帝国。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古代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9.(2020八上·高桥期中)在西欧城市重新兴起和工商业迅速发展的过程中,形成的一个新的社会阶级是( )A.市民阶级 B.新兴地主阶级C.奴隶主阶级 D.贵族阶级【答案】A【知识点】西欧封建国家与基督教文明【解析】【分析】结合所学可知,10世纪以后,随着西欧城市兴起和工商业的发展,城市中手工业者和商人队伍不断壮大,特别是富有的手工业大作坊主、商人和银行家逐渐发展成为早期资产阶级,从而形成了新的市民阶级。A项市民阶级是在西欧城市重新兴起和工商业迅速发展的过程中,形成的一个新的社会阶级,符合题意;BCD三项和题干信息不符,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中世纪西欧城市的兴起,要求理解掌握重要史实。10.(2020八上·高桥期中)“盖有非常之功,必有非常之人。”以下属于汉武帝时期出现的“非常之人”是( )A.商鞅 B.管仲 C.董仲舒 D.李斯【答案】C【知识点】大一统的汉朝【解析】【分析】汉武帝时期,为了加强思想控制,采纳董仲舒的建议,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实现了思想上的统一,巩固了大一统局面,由此确立了儒家学说在中国封建社会思想界的统治地位。AB两项涉及人物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不符合题意;C项董仲舒属于汉武帝时期出现的“非常之人”,符合题意;D项李斯协助秦始皇统一天下,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11.(2020八上·高桥期中)假如你生活在公元前5世纪左右的雅典,你可能看到的现象有( )①妇女、儿童、奴隶和外邦人都在参加公民大会②全国崇尚武力,社会如同军营③公民大会上,陶片得票最多的人正要被放逐国外去④贸易发达,商船频繁出入港口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答案】D【知识点】西方文明的摇篮【解析】【分析】参加公民大会的是雅典成年男性公民,妇女、儿童、奴隶和外邦人无权参与;公元前5世纪左右的伯里克利时代,雅典奴隶主民主政治获得高度发展,经济和文化也呈现出了一派繁荣的景象,不可能出现全国崇尚武力,社会如同军营的情况。故①②错误。克里斯提尼改革时期已制定陶片放逐法,公元前5世纪左右可能看到;古代雅典工商业繁荣,对外贸易发达,商船频繁出入港口,该项也可能看到。故③④正确。D项③④生活在公元前5世纪左右的雅典可能看到,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古代雅典社会特征,要求识记基础史实。12.(2020八上·高桥期中)以下关于统治阶级为巩固政权所采取的措施说法错误的是( )A.秦始皇为解决“言语异声,文字异形”问题,统一文字为隶书B.汉文帝体恤百姓,除减轻赋税和徭役外,还减轻刑罚,废除了肉刑C.汉武帝“初置刺史部十三州”,主要负责监察事务D.哈里发通过大规模的对外战争,让阿拉伯在8世纪中叶成为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答案】A【知识点】秦始皇开创大一统【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秦始皇为解决“言语异声,文字异形”问题,统一文字为小篆,把小篆作为全国统一的文字,后来出现了更为简单的隶书。A项秦始皇为解决“言语异声,文字异形”问题,统一文字为隶书说法错误,符合题意;BCD三项说法都正确,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要求识记基础史实。13.(2020八上·高桥期中)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在扩张过程中,罗马的奴隶制迅速发展,奴隶处境悲惨,导致奴隶的激烈反抗,这动摇了罗马共和国的统治。这里的“奴隶的激烈反抗”是指( )A.陈胜、吴广起义 B.亚历山大东征C.斯巴达克起义 D.罗马与迦太基争霸【答案】C【知识点】罗马帝国及基督教的产生【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斯巴达克起义是在斯巴达克领导下,罗马共和国爆发的一次最大的奴隶起义,这是古罗马最大的一次起义,动摇了罗马共和国的统治。A项陈胜、吴广起义是秦末农民起义,不符合题意;B项亚历山大东征是指公元前334~公元前324年,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对东方波斯等国进行的侵略战争。与题干信息无关,不符合题意;C项斯巴达克起义是题干里的“奴隶的激烈反抗”所指起义,符合题意;D项罗马与迦太基争霸题干信息体现不出,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斯巴达克起义,要求识记基础史实。14.(2020八上·高桥期中)下图所示为“秦朝行政系统简表”,它直观地展示了秦朝中央和地方各级行政机构之间的关系,形象地说明了秦朝政治体制的本质。这一政治体制是( )A.皇帝制 B.郡县制 C.三公九卿制 D.中央集权制【答案】D【知识点】秦始皇开创大一统【解析】【分析】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创建中央专制集权:规定最高统治者称皇帝,皇帝总揽一切大权;中央政府设置丞相、御史大夫、太尉等官职。丞相帮助皇帝处理全国的政事,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太尉管理军事;在地方,接受李斯的建议,把全国划分为36郡(后来增加到40郡),郡下设县。郡县长官均由中央任免。ABC三项和题干信息不符,不符合题意;D项中央集权制是题干描述的政治体制,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秦朝巩固统一措施及学生识记历史知识的能力。注意准确识记秦朝行政系统的有关内容。15.(2020八上·高桥期中)标志着骑马用具的完备,骑兵的发展从此进入新时期的事件是( )A.成熟马镫的使用 B.武士力量的壮大C.经济的繁荣,国势的强盛 D.基督教的盛行【答案】A【知识点】西欧封建国家与基督教文明【解析】【分析】据所学知识可知,成熟的马镫的使用,标志着骑乘用的马具的完备,使得骑兵的发展进入一个新的时期。A项成熟马镫的使用标志着骑马用具的完备,骑兵的发展从此进入新时期,符合题意;BCD三项和题干信息不符,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马镫的相关史实。识记与灵活掌握马镫的相关史实。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包含3小题,按序为5分、7分、8分,共20分)16.(2020八上·高桥期中)请将下列主张与学派用线连起来。仁者爱人,民贵君轻 道家万物虚无,祸福相倚 儒家兼爱非攻,节用尚俭 墨家以法为教,今必胜昔 兵家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法家【答案】【知识点】百家争鸣【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儒家创始人—孔子提出“仁”的学说,主张“仁者爱人”“为政以德”,要求统治者能体察民情,爱惜民力,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孟子提出“民贵君轻”。道家的代表人物—老子,主张万物虚无,祸福相倚。墨家的创始人—墨子,主张“兼爱”“非攻”“节用尚俭”,反对不义战争,支持正义战争。法家的代表人物—韩非,他主张以法为教,今必胜昔,主张改革,反对儒家的仁政,提倡法治;认为历史是进步的,后代总要胜过前代,提出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的思想来源),著有《韩非子》。兵家的鼻祖是春秋晚期杰出的军事家—孙武。著有《孙子兵法》,是世界上最早的兵书;提出“知彼知己者,百战不殆”。【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百家争鸣”,要求识记基础史实。17.(2020八上·高桥期中)穿越时空回到古代,这里正进行着最杰出人物的大选,通过竞选词,你知道他们分别是谁吗?(1)我是世界三大宗教创始人之一。我号召人们放弃多神崇拜,只信奉唯一的神安拉,后来我创立的教被阿拉伯人接受,半岛也基本实现统一。( )(2)我从小就热爱科学,勤于思考,我发现了杠杆定律和浮力定律。( )(3)我统一了两河流域,我在位时制定了最古老的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法典还被刻在了一块石柱上。( )(4)我当政期间,我们城邦民主制度达到全盛,政治民主,经济繁荣,文化昌盛,被称为当时的黄金时代。( )(5)我是共和国的元首,我使罗马共和国时代进入到帝国时代。( )(6)我是著名的治水英雄,我建立了中国第一个王朝。( )(7)我即位后的第二年开始仿照中国进行改革。改革后,农业、手工业、商业都发展很快,我们国家也从奴隶社会过渡成为一个天皇制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答案】(1)穆罕默德(2)阿基米德(3)汉谟拉比(4)伯里克利(5)屋大维(6)禹(7)孝德(或孝德天皇)【知识点】夏、商、西周的兴亡;西方文明的摇篮;阿拉伯帝国与伊斯兰文明;大化改新;罗马帝国及基督教的产生【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穆罕默德,要求识记基础史实。根据“信奉唯一的神安拉”“被阿拉伯人接受”可知,在汲取犹太教、基督教教义和沿袭贝杜因人原始信仰的基础上,穆罕默德初步形成了自己的宗教信仰体系——伊斯兰教。其核心观念是以麦加古莱西部落的主神安拉(真主)为宇宙天地问的唯一真神和造物主。(2)本题考查阿基米德,要求识记基础史实。古希腊阿基米德发现了杠杆定律和浮力定律,还发明了用于排水或灌溉的螺旋式水车。(3)本题考查汉谟拉比,要求识记基础史实。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王国的国王汉谟拉比统一了两河流域,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奴隶制国家。为了维护奴隶主的利益,汉谟拉比制定了一部法典,史称《汉谟拉比法典》,《汉谟拉比法典》是古代两河流域文明的代表,这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4)本题考查伯里克利,要求识记基础知识。公元前5世纪,伯里克利当政时期,雅典民主政治达到顶峰。(5)本题考查屋大维,要求识记基础史实。公元前27年,罗马元老院授予屋大维“奥古斯都”和“大元帅”的尊号,从此他独揽国家大权标志着罗马从共和国转变为罗马帝国。(6)本题考查大禹,要求识记基础史实。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我国漫长的原始社会到此结束,奴隶社会开始了。(7)本题考查大化改新,要求识记基础史实。据“仿照中国进行改革”可知,日本仿照隋唐政治政治,通过大化改新确立了天皇制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故答案为:(1)穆罕默德。(2)阿基米德。(3)汉谟拉比。(4)伯里克利。(5)屋大维。(6)禹。(7)孝德(或孝德天皇)。【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要求学生识记基础史实。18.(2020八上·高桥期中)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战国七雄长期征战,给人民带来极大的痛苦和灾难,不利于经济、文化的进一步发展和交流。渴望结束割据战争,实现国家统一安定已成为当时各族人民的强烈愿望。材料二:秦地处中国西北部的渭河流域,这一地理位置有助于秦获得胜利。因为渭河流域大部分地区易守难攻……材料三:公元前318年,秦占领了四川的产粮大平原,这大大地扩大了秦的地盘,增强了秦的力量。……材料四:“天下既定……自天子不能具钧驷(毛色统一的四匹马),而将相或乘牛车。” ——《汉书·食货志》(1)根据材料一与所学知识分析,秦始皇最大的历史功绩是什么?(2)除以上三则材料外,你认为秦统一的最重要的原因是什么?为什么这么说?(3)分析材料中出现的经济状况的历史原因有哪些?面对这种现状,统治者采取了怎样的措施来恢复经济?【答案】(1)结束了诸侯国长期割据混战的局面,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或灭六国统一全国,或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2)商鞅变法。使秦国国力大增,成为战国中后期实力最强的国家;为以后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3)秦朝的暴政,秦末农民起义,楚汉战争【知识点】诸侯争霸和社会变革;秦始皇开创大一统;秦末农民起义与汉朝的建立【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秦统一的意义,要求运用所学解读材料信息。依据材料一“战国七雄长期征战,给人民带来极大的痛苦和灾难,不利于经济、文化的进一步发展和交流。渴望结束割据战争,实现国家统一安定已成为当时各族人民的强烈愿望。”及所学知识可知,秦超统一结束了诸侯国长期割据混战的局面,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2)本题考查商鞅变法,要求运用所学分析材料信息。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秦国通过商鞅变法,封建制度在秦国确立,促进封建经济的发展,加强军队的战斗力,使秦国很快成为战国七雄中最富强的国家,为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3)本题考查秦末农民起义、楚汉战争、休养生息,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材料信息。依据“天下既定……自天子不能具钧驷(毛色统一的四匹马),而将相或乘牛车。”及所学知识可知,秦朝的暴政,引发秦末农民起义;刘邦集团及项羽集团为了争夺领导权进行楚汉战争,刘邦取得胜利,建立汉朝;休养生息政策指大动荡或长期战乱以后,统治者不搞劳民伤财、严刑酷法的统治,改以宽刑薄赋的政策,保养民力,增殖人口,以达到恢复和发展经济、稳定统治的目的,实行了“休养生息”政策。故答案为:(1)结束了诸侯国长期割据混战的局面,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或灭六国统一全国,或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2)商鞅变法。使秦国国力大增,成为战国中后期实力最强的国家;为以后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3)秦朝的暴政,秦末农民起义,楚汉战争。【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秦统一的意义,商鞅变法,秦末农民起义,楚汉战争,休养生息,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材料信息。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浙江省杭州高桥初中教育集团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历史与社会 道德与法治期中试卷(历社部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包含15小题,每题2分,共30分)1.(2020八上·高桥期中) 7世纪,某国整个朝野掀起了“中国化运动”,全盘照搬中国的制度和文化,把处于蒙昧状态的民族,凭空向前推进了几个世纪。这个善于学习的国家是( )A.罗马帝国 B.雅典 C.日本 D.印度2.(2020八上·高桥期中)追根溯源,今天的法国、意大利、德国、英国人的共同祖先是( )A.法兰克人 B.日耳曼人 C.雅利安人 D.希伯来人(2020八上·高桥期中)贾谊:“欲天下之治安,莫若众建诸侯而少其力。”回答问题。3.“诸侯”与我国古代哪一项制度有关( )A.郡县制 B.分封制 C.世袭制 D.禅让制4.下列举措实践了贾谊这一主张并取得成功的是( )A.秦始皇推行郡县制 B.汉景帝制定削藩策略C.汉武帝实行推恩令 D.忽必烈建立行省制度5.(2020八上·高桥期中)《三字经》中有云:“始春秋,终战国,五霸强,七雄出。”其中“五霸”中最早出现的霸主和“七雄”中最后胜出的诸侯国分别是( )A.齐桓公 秦国 B.齐桓公 秦朝C.晋文公 齐国 D.楚庄王 齐国6.(2020八上·高桥期中)春秋战国时期,出现诸侯争霸与社会变革的根本原因是( )A.百家争鸣的活跃让思想不统一B.出现了铁农具和牛耕,促进了生产发展C.周天子奢侈残暴让诸侯非常不满D.各诸侯国都进行了变法实现了富国强兵7.(2020八上·高桥期中)关于文明成就,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阿拉伯人创作了《一天零一夜》,地图绘制也达到很高水平B.古埃及人在腓尼基字母文字基础上创造了埃及文字C.种姓制度激化了古印度的社会矛盾。在这种形势下,乔达摩·悉达多创立了佛教D.罗马法成为近代很多西方国家法律的基础8.(2020八上·高桥期中)不同地区文明的交往方式主要分为两种:暴力冲突与和平交往。下列属于通过征战建立起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是( )①阿拉伯帝国 ②亚历山大帝国 ③查理曼帝国 ④罗马帝国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9.(2020八上·高桥期中)在西欧城市重新兴起和工商业迅速发展的过程中,形成的一个新的社会阶级是( )A.市民阶级 B.新兴地主阶级C.奴隶主阶级 D.贵族阶级10.(2020八上·高桥期中)“盖有非常之功,必有非常之人。”以下属于汉武帝时期出现的“非常之人”是( )A.商鞅 B.管仲 C.董仲舒 D.李斯11.(2020八上·高桥期中)假如你生活在公元前5世纪左右的雅典,你可能看到的现象有( )①妇女、儿童、奴隶和外邦人都在参加公民大会②全国崇尚武力,社会如同军营③公民大会上,陶片得票最多的人正要被放逐国外去④贸易发达,商船频繁出入港口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12.(2020八上·高桥期中)以下关于统治阶级为巩固政权所采取的措施说法错误的是( )A.秦始皇为解决“言语异声,文字异形”问题,统一文字为隶书B.汉文帝体恤百姓,除减轻赋税和徭役外,还减轻刑罚,废除了肉刑C.汉武帝“初置刺史部十三州”,主要负责监察事务D.哈里发通过大规模的对外战争,让阿拉伯在8世纪中叶成为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13.(2020八上·高桥期中)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在扩张过程中,罗马的奴隶制迅速发展,奴隶处境悲惨,导致奴隶的激烈反抗,这动摇了罗马共和国的统治。这里的“奴隶的激烈反抗”是指( )A.陈胜、吴广起义 B.亚历山大东征C.斯巴达克起义 D.罗马与迦太基争霸14.(2020八上·高桥期中)下图所示为“秦朝行政系统简表”,它直观地展示了秦朝中央和地方各级行政机构之间的关系,形象地说明了秦朝政治体制的本质。这一政治体制是( )A.皇帝制 B.郡县制 C.三公九卿制 D.中央集权制15.(2020八上·高桥期中)标志着骑马用具的完备,骑兵的发展从此进入新时期的事件是( )A.成熟马镫的使用 B.武士力量的壮大C.经济的繁荣,国势的强盛 D.基督教的盛行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包含3小题,按序为5分、7分、8分,共20分)16.(2020八上·高桥期中)请将下列主张与学派用线连起来。仁者爱人,民贵君轻 道家万物虚无,祸福相倚 儒家兼爱非攻,节用尚俭 墨家以法为教,今必胜昔 兵家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法家17.(2020八上·高桥期中)穿越时空回到古代,这里正进行着最杰出人物的大选,通过竞选词,你知道他们分别是谁吗?(1)我是世界三大宗教创始人之一。我号召人们放弃多神崇拜,只信奉唯一的神安拉,后来我创立的教被阿拉伯人接受,半岛也基本实现统一。( )(2)我从小就热爱科学,勤于思考,我发现了杠杆定律和浮力定律。( )(3)我统一了两河流域,我在位时制定了最古老的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法典还被刻在了一块石柱上。( )(4)我当政期间,我们城邦民主制度达到全盛,政治民主,经济繁荣,文化昌盛,被称为当时的黄金时代。( )(5)我是共和国的元首,我使罗马共和国时代进入到帝国时代。( )(6)我是著名的治水英雄,我建立了中国第一个王朝。( )(7)我即位后的第二年开始仿照中国进行改革。改革后,农业、手工业、商业都发展很快,我们国家也从奴隶社会过渡成为一个天皇制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18.(2020八上·高桥期中)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战国七雄长期征战,给人民带来极大的痛苦和灾难,不利于经济、文化的进一步发展和交流。渴望结束割据战争,实现国家统一安定已成为当时各族人民的强烈愿望。材料二:秦地处中国西北部的渭河流域,这一地理位置有助于秦获得胜利。因为渭河流域大部分地区易守难攻……材料三:公元前318年,秦占领了四川的产粮大平原,这大大地扩大了秦的地盘,增强了秦的力量。……材料四:“天下既定……自天子不能具钧驷(毛色统一的四匹马),而将相或乘牛车。” ——《汉书·食货志》(1)根据材料一与所学知识分析,秦始皇最大的历史功绩是什么?(2)除以上三则材料外,你认为秦统一的最重要的原因是什么?为什么这么说?(3)分析材料中出现的经济状况的历史原因有哪些?面对这种现状,统治者采取了怎样的措施来恢复经济?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C【知识点】大化改新【解析】【分析】依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7世纪中期,日本改革派发动宫廷政变成功,孝德天皇仿效唐朝制度进行改革,因为孝德天皇的年号是大化,所以叫做大化改新,大化改新是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重要标志。可见这个善于学习的国家是日本。ABD三项和题干信息不符,不符合题意;C项日本即是这个善于学习的国家,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日本大化改新的相关知识及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结合所学知识准确分析理解题干是解题的关键。2.【答案】B【知识点】西欧封建国家与基督教文明【解析】【分析】依据所学可知,476年,西罗马帝国被日耳曼人灭亡,西罗马帝国灭亡是西欧奴隶社会历史结束的标志。日耳曼人在西罗马帝国的废墟上建立了许多大小不同的王国,其中最为强大的法兰克王国。后来,在法兰克王国的基础上,形成德意志、法兰西、意大利三国的雏形;日耳曼人的盎格鲁-撒克逊在英吉利建立了王国,成为英国人的祖先。ACD三项和题干信息不符,不符合题意;B项日耳曼人是今天的法国、意大利、德国、英国人的共同祖先,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查理曼帝国,要求识记基础史实。【答案】3.B4.C【知识点】夏、商、西周的兴亡;大一统的汉朝【解析】【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分封制和汉代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措施。要求运用所学解读题干信息。3.结合所学可知,分封制是中国古代分封诸侯的制度。西周灭商后,便大规模地以封地连同居民分赏王室子弟和功臣,诸侯在其封国内享有世袭统治权,也有服从天子命令、定期朝贡、提供军赋和力役、维护周室安全的责任。A项郡县制之下是地方官员,不是诸侯,不符合题意;B项分封制与“诸侯”有关,符合题意;C项世袭制是权力传承制度,不符合题意;D项禅让制是部落联盟时期首领权力交接的制度,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4.从“欲天下之治安,莫若众建诸侯而少其力。”可知,题干中的众建诸侯而“少其力”和后来的推恩令在特点上是一致的,都是主张一步一步的削弱王国的力量。汉武帝为加强中央集权,接受了主父偃的建议,颁布了“推恩令”,下令允许诸侯王将自己的封地分给子弟,建立较小的诸侯国。从此诸侯国越分越小,势力越弱,诸侯国对中央的威胁逐渐消除,加强了中央集权,使西汉实现了政治上的大一统。A项秦始皇推行郡县制,废除分封制,和题干不符合,不符合题意;B项汉景帝制定削藩策略,但并未“众建诸侯而少其力”,不符合题意;C项汉武帝实行推恩令实践了贾谊这一主张并取得成功,符合题意;D项忽必烈建立行省制度与题干明显不符合,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5.【答案】A【知识点】诸侯争霸和社会变革【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齐桓公是春秋时期称霸的第一个霸主;在战国时期,秦国最后灭掉了六国,统一了中国。A项齐桓公 秦国分别是“五霸”中最早出现的霸主和“七雄”中最后胜出的诸侯国,符合题意;BCD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春秋争霸、战国纷争及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春秋首霸齐桓公与秦的统一。6.【答案】B【知识点】诸侯争霸和社会变革【解析】【分析】春秋战国时期,铁犁牛耕的出现,推动了生产力发展,私田逐渐取代公田,井田制逐步瓦解,建立在此基础上的宗法分封制度也随之走向崩溃,从而推动春秋战国社会大变革的到来。A项百家争鸣的活跃让思想不统一是诸侯争霸与社会变革带来的影响,不符合题意;B项出现了铁农具和牛耕,促进了生产发展是春秋战国时期,出现诸侯争霸与社会变革的根本原因,符合题意;C项周天子奢侈残暴让诸侯非常不满不是春秋战国时期,出现诸侯争霸与社会变革的根本原因,诸侯实力越来越强大,相应王室衰微,导致诸侯争霸,而非周天子奢侈残暴,不符合题意;D项各诸侯国都进行了变法实现了富国强兵中的“都进行了”表述绝对化,该项也是诸侯争霸与社会变革带来的影响,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要求识记基础史实。7.【答案】B【知识点】大河文明---古代埃及【解析】【分析】依据所学可知,古埃及文字是自己独立创造出来的,后来影响了腓尼基字母文字。A CD三项描述与史实相符,不符合题意;B项古埃及人在腓尼基字母文字基础上创造了埃及文字说法错误,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古代文明成就,要求识记基础史实。8.【答案】A【知识点】阿拉伯帝国与伊斯兰文明;罗马帝国及基督教的产生【解析】【分析】依据所学可知,630年,穆罕默德率穆斯林占领麦加,此后,阿拉伯半岛基本统一,8世纪中期,阿拉伯建立横跨亚、欧、非三大洲的大帝国;公元前334年,亚历山大率领大军开始东征,历经10年征战,建立起西起希腊,东到印度河流域,北抵中亚,南达埃及,地跨欧、亚、非三洲的亚历山大帝国;公元前27年,罗马帝国建立后,不断对外侵略扩张,疆域不断扩大,形成了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故①②④符合题意。③查理曼帝国在欧洲大陆。故③错误。A项①②④属于通过征战建立起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帝国。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古代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9.【答案】A【知识点】西欧封建国家与基督教文明【解析】【分析】结合所学可知,10世纪以后,随着西欧城市兴起和工商业的发展,城市中手工业者和商人队伍不断壮大,特别是富有的手工业大作坊主、商人和银行家逐渐发展成为早期资产阶级,从而形成了新的市民阶级。A项市民阶级是在西欧城市重新兴起和工商业迅速发展的过程中,形成的一个新的社会阶级,符合题意;BCD三项和题干信息不符,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中世纪西欧城市的兴起,要求理解掌握重要史实。10.【答案】C【知识点】大一统的汉朝【解析】【分析】汉武帝时期,为了加强思想控制,采纳董仲舒的建议,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实现了思想上的统一,巩固了大一统局面,由此确立了儒家学说在中国封建社会思想界的统治地位。AB两项涉及人物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不符合题意;C项董仲舒属于汉武帝时期出现的“非常之人”,符合题意;D项李斯协助秦始皇统一天下,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11.【答案】D【知识点】西方文明的摇篮【解析】【分析】参加公民大会的是雅典成年男性公民,妇女、儿童、奴隶和外邦人无权参与;公元前5世纪左右的伯里克利时代,雅典奴隶主民主政治获得高度发展,经济和文化也呈现出了一派繁荣的景象,不可能出现全国崇尚武力,社会如同军营的情况。故①②错误。克里斯提尼改革时期已制定陶片放逐法,公元前5世纪左右可能看到;古代雅典工商业繁荣,对外贸易发达,商船频繁出入港口,该项也可能看到。故③④正确。D项③④生活在公元前5世纪左右的雅典可能看到,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古代雅典社会特征,要求识记基础史实。12.【答案】A【知识点】秦始皇开创大一统【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秦始皇为解决“言语异声,文字异形”问题,统一文字为小篆,把小篆作为全国统一的文字,后来出现了更为简单的隶书。A项秦始皇为解决“言语异声,文字异形”问题,统一文字为隶书说法错误,符合题意;BCD三项说法都正确,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要求识记基础史实。13.【答案】C【知识点】罗马帝国及基督教的产生【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斯巴达克起义是在斯巴达克领导下,罗马共和国爆发的一次最大的奴隶起义,这是古罗马最大的一次起义,动摇了罗马共和国的统治。A项陈胜、吴广起义是秦末农民起义,不符合题意;B项亚历山大东征是指公元前334~公元前324年,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对东方波斯等国进行的侵略战争。与题干信息无关,不符合题意;C项斯巴达克起义是题干里的“奴隶的激烈反抗”所指起义,符合题意;D项罗马与迦太基争霸题干信息体现不出,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斯巴达克起义,要求识记基础史实。14.【答案】D【知识点】秦始皇开创大一统【解析】【分析】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创建中央专制集权:规定最高统治者称皇帝,皇帝总揽一切大权;中央政府设置丞相、御史大夫、太尉等官职。丞相帮助皇帝处理全国的政事,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太尉管理军事;在地方,接受李斯的建议,把全国划分为36郡(后来增加到40郡),郡下设县。郡县长官均由中央任免。ABC三项和题干信息不符,不符合题意;D项中央集权制是题干描述的政治体制,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秦朝巩固统一措施及学生识记历史知识的能力。注意准确识记秦朝行政系统的有关内容。15.【答案】A【知识点】西欧封建国家与基督教文明【解析】【分析】据所学知识可知,成熟的马镫的使用,标志着骑乘用的马具的完备,使得骑兵的发展进入一个新的时期。A项成熟马镫的使用标志着骑马用具的完备,骑兵的发展从此进入新时期,符合题意;BCD三项和题干信息不符,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马镫的相关史实。识记与灵活掌握马镫的相关史实。16.【答案】【知识点】百家争鸣【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儒家创始人—孔子提出“仁”的学说,主张“仁者爱人”“为政以德”,要求统治者能体察民情,爱惜民力,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孟子提出“民贵君轻”。道家的代表人物—老子,主张万物虚无,祸福相倚。墨家的创始人—墨子,主张“兼爱”“非攻”“节用尚俭”,反对不义战争,支持正义战争。法家的代表人物—韩非,他主张以法为教,今必胜昔,主张改革,反对儒家的仁政,提倡法治;认为历史是进步的,后代总要胜过前代,提出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的思想来源),著有《韩非子》。兵家的鼻祖是春秋晚期杰出的军事家—孙武。著有《孙子兵法》,是世界上最早的兵书;提出“知彼知己者,百战不殆”。【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百家争鸣”,要求识记基础史实。17.【答案】(1)穆罕默德(2)阿基米德(3)汉谟拉比(4)伯里克利(5)屋大维(6)禹(7)孝德(或孝德天皇)【知识点】夏、商、西周的兴亡;西方文明的摇篮;阿拉伯帝国与伊斯兰文明;大化改新;罗马帝国及基督教的产生【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穆罕默德,要求识记基础史实。根据“信奉唯一的神安拉”“被阿拉伯人接受”可知,在汲取犹太教、基督教教义和沿袭贝杜因人原始信仰的基础上,穆罕默德初步形成了自己的宗教信仰体系——伊斯兰教。其核心观念是以麦加古莱西部落的主神安拉(真主)为宇宙天地问的唯一真神和造物主。(2)本题考查阿基米德,要求识记基础史实。古希腊阿基米德发现了杠杆定律和浮力定律,还发明了用于排水或灌溉的螺旋式水车。(3)本题考查汉谟拉比,要求识记基础史实。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王国的国王汉谟拉比统一了两河流域,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奴隶制国家。为了维护奴隶主的利益,汉谟拉比制定了一部法典,史称《汉谟拉比法典》,《汉谟拉比法典》是古代两河流域文明的代表,这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4)本题考查伯里克利,要求识记基础知识。公元前5世纪,伯里克利当政时期,雅典民主政治达到顶峰。(5)本题考查屋大维,要求识记基础史实。公元前27年,罗马元老院授予屋大维“奥古斯都”和“大元帅”的尊号,从此他独揽国家大权标志着罗马从共和国转变为罗马帝国。(6)本题考查大禹,要求识记基础史实。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我国漫长的原始社会到此结束,奴隶社会开始了。(7)本题考查大化改新,要求识记基础史实。据“仿照中国进行改革”可知,日本仿照隋唐政治政治,通过大化改新确立了天皇制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故答案为:(1)穆罕默德。(2)阿基米德。(3)汉谟拉比。(4)伯里克利。(5)屋大维。(6)禹。(7)孝德(或孝德天皇)。【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要求学生识记基础史实。18.【答案】(1)结束了诸侯国长期割据混战的局面,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或灭六国统一全国,或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2)商鞅变法。使秦国国力大增,成为战国中后期实力最强的国家;为以后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3)秦朝的暴政,秦末农民起义,楚汉战争【知识点】诸侯争霸和社会变革;秦始皇开创大一统;秦末农民起义与汉朝的建立【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秦统一的意义,要求运用所学解读材料信息。依据材料一“战国七雄长期征战,给人民带来极大的痛苦和灾难,不利于经济、文化的进一步发展和交流。渴望结束割据战争,实现国家统一安定已成为当时各族人民的强烈愿望。”及所学知识可知,秦超统一结束了诸侯国长期割据混战的局面,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2)本题考查商鞅变法,要求运用所学分析材料信息。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秦国通过商鞅变法,封建制度在秦国确立,促进封建经济的发展,加强军队的战斗力,使秦国很快成为战国七雄中最富强的国家,为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3)本题考查秦末农民起义、楚汉战争、休养生息,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材料信息。依据“天下既定……自天子不能具钧驷(毛色统一的四匹马),而将相或乘牛车。”及所学知识可知,秦朝的暴政,引发秦末农民起义;刘邦集团及项羽集团为了争夺领导权进行楚汉战争,刘邦取得胜利,建立汉朝;休养生息政策指大动荡或长期战乱以后,统治者不搞劳民伤财、严刑酷法的统治,改以宽刑薄赋的政策,保养民力,增殖人口,以达到恢复和发展经济、稳定统治的目的,实行了“休养生息”政策。故答案为:(1)结束了诸侯国长期割据混战的局面,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或灭六国统一全国,或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2)商鞅变法。使秦国国力大增,成为战国中后期实力最强的国家;为以后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3)秦朝的暴政,秦末农民起义,楚汉战争。【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秦统一的意义,商鞅变法,秦末农民起义,楚汉战争,休养生息,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材料信息。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浙江省杭州高桥初中教育集团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历史与社会?道德与法治期中试卷(历社部分)(学生版).docx 浙江省杭州高桥初中教育集团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历史与社会?道德与法治期中试卷(历社部分)(教师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