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杭州高桥初中教育集团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与社会?道德与法治期中试卷(历社部分)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浙江省杭州高桥初中教育集团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与社会?道德与法治期中试卷(历社部分)

资源简介

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浙江省杭州高桥初中教育集团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与社会 道德与法治期中试卷(历社部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包含15小题,每题2分,共30分。请选出各题中最符合题意的一个正确选项,不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
1.(2020七上·高桥期中)“人们一说起中国发现的远古人类化石,没有不首先提到北京人的”。下列关于北京人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他们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
B.他们结成群体生活在一起,共同进行获取食物的劳动
C.他们已经学会使用火和保存火种
D.他们能够制作不同类型的工具,并且使用工具猎取食物
【答案】A
【知识点】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生活在距今约一百七十万年的云南元谋人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
A项他们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叙述错误,符合题意;
BCD三项叙述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北京人,要求识记基础史实。
2.(2020七上·高桥期中) 20世纪80年代,歌曲《我们拥有一个名字叫中国》传遍大江南北,“五千年的文化是生生不息的脉搏”唱出了所有中国人的骄傲和自豪。在这五千年的文化长河中,中国人公认的人文初祖是(  )
A.黄帝和蚩尤 B.炎帝和蚩尤 C.炎帝和黄帝 D.黄帝和禹
【答案】C
【知识点】炎帝、黄帝与尧舜禹的传说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可知,大约五六千年前,炎帝、黄帝部落联盟在涿鹿之战中打败东方的蚩尤部落,之后炎帝、黄帝部落联盟在黄河流域繁衍下来,成为后来华夏族的祖先,炎帝、黄帝被后人尊奉为中华民族人文初祖。
ABD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C项炎帝和黄帝是中国人公认的人文初祖,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炎帝、黄帝的传说,要求识记基础史实。
3.(2020七上·高桥期中)下列古代传说中,重大发明创造与发明者的连线,错误的一组是(  )
A.伶伦——发明纺织 B.隶首——发明算盘
C.仓颉——创造文字 D.嫘祖——擅长纺织
【答案】A
【知识点】炎帝、黄帝与尧舜禹的传说
【解析】【分析】古代传说中,黄帝时期,伶伦编制了乐谱,隶首发明算盘,轩辕发明了指南车,炎帝制作琴瑟,嫘祖养蚕缫丝,仓颉发明了文字。
A项伶伦——发明纺织连线错误,符合题意;
BCD三项连线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古代传说中重大发明创造与发明者,要求识记基础史实。
4.(2020七上·高桥期中)河姆渡居民和半坡居民的生产、生活状况的共同之处有(  )
①都能建造房屋,过着定居生活 ②都能制作陶器
③都种植水稻 ④都饲养家畜 ⑤都使用磨制石器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⑤ C.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⑤
【答案】B
【知识点】原始的农业聚落
【解析】【分析】河姆渡原始居民和半坡原始居民分别属于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都使用磨制石器,开始了原始农业生产,由此人们转向定居生活;都会依据不同的环境和需求建筑房屋;都会制作陶器;除农耕经济外,渔猎经济依然存在,也会饲养家畜。故①②④⑤正确。③河姆渡原始居民种植水稻,半坡原始居民种植粟,故排除③。
B项①②④⑤是河姆渡居民和半坡居民的生产、生活状况的共同之处,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河姆渡居民和半坡居民的生产和生活,要求掌握基础史实。
5.(2020七上·高桥期中)制作年代标尺是历史学习的有效方法之一,它能将复杂的历史较直观形象地展示出来。下面是一位同学在复习中国古代某一历史时期政权更迭时制作的年代标尺,其中②处应该是(  )
A.商朝的建立 B.西周的建立 C.夏朝的建立 D.东周的建立
【答案】A
【知识点】夏、商、西周的兴亡
【解析】【分析】A项商朝的建立是在②约公元前1600年,符合题意;
B项西周的建立是在③约公元前1046年,不符合题意;
C项夏朝的建立是在①约公元前2070年,不符合题意;
D项东周的建立是在④约公元前770年,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商朝的建立,要求识记基础史实。
6.(2020七上·高桥期中)《礼记 礼运》中写道:“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是谓大同。”下面历史传说中的人物,谁不是经由这种方法推举出的(  )
A.禹 B.尧 C.舜 D.启
【答案】D
【知识点】秦始皇开创大一统
【解析】【分析】由“大道之行,天下为公”可知,代表的是原始社会;“选贤与能”指的是在部落联盟首领的选举上依据是“贤与能”,原始社会末期以民主方式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称为“禅让制”。相传尧为部落联盟领袖时,四岳推举舜为继承人,尧对舜进行三年考核,尧死后,舜继位,用同样推举方式,经过治水考验,以禹为继承人。禹死后,启继承了父位,成为夏朝的第二代国王。从此世袭制代替禅让制,“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所以启不是经由这种方法推举出的。
ABC三项都是经禅让制选举出来的,不符合题意;
D项启不是经由这种方法推举出的,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禅让制与世袭制,要求识记基础史实。
7.(2020七上·高桥期中)“(武王)封功臣谋士,……封弟叔鲜于管,弟叔度于蔡。”材料体现的是(  )
A.周初分封 B.商鞅变法 C.秦设郡县 D.汉初分封
【答案】A
【知识点】夏、商、西周的兴亡
【解析】【分析】题干中“(武王)封功臣谋士……封弟叔鲜于管,弟叔度于蔡”反映了周武王分封功臣、王族子弟为地方诸侯的史实。
A项周初分封是题干材料体现的内容,符合题意;
B项商鞅变法发生在战国时期,这与“武王”不符,不符合题意;
C项秦设郡县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这与题干“封弟叔鲜于管,弟叔度于蔡”不符,不符合题意;
D项汉初分封在题干中没有涉及,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西周的分封制,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
8.(2020七上·高桥期中)依据西周礼制,天子殉葬用鼎九个,诸侯殉葬用鼎七个。据考古发掘表明,春秋时期的诸侯墓葬中出现了用九鼎的现象。这反映了当时社会最重要的变化是(  )
A.当时人们更加迷信 B.青铜铸造业发展
C.贵族生活更加腐败 D.周王室地位衰落
【答案】D
【知识点】诸侯争霸和社会变革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可知,周的分封制是严格遵照周礼执行的,如果诸侯出现九鼎相当于谋逆,但是这些到了东周时期,这种现象已经很普遍,那么就是说诸侯已经不在尊奉周王,周王室地位衰落。
A项两项题干未体现,不符合题意;
B项青铜铸造业发展题干不能直接体现,不符合题意;
D项周王室地位衰落是题干反映的当时社会最重要的变化,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春秋争霸,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
9.(2020七上·高桥期中)我国经典启蒙读物《三字经》中说:“始春秋,终战国。五霸强,七雄出。”其中,五霸中最早出现的霸主和七雄中最后胜出的诸侯国分别是(  )
A.秦穆公 楚国 B.齐桓公 秦国
C.晋文公 齐国 D.楚庄王 赵国
【答案】B
【知识点】诸侯争霸和社会变革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可知,齐桓公是春秋时期称霸的第一个霸主;在战国时期,秦国最后灭掉了六国,统一了中国。
ACD三项和题干信息不符,不符合题意;
B项齐桓公 秦国分别是五霸中最早出现的霸主和七雄中最后胜出的诸侯国,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春秋争霸、战国纷争,要求识记基础史实。
10.(2020七上·高桥期中)对商鞅变法历史作用的评价不准确的是(  )
A.秦国的经济得到迅速发展
B.促进了思想和学术的繁荣
C.军队战斗力显著提高
D.秦国很快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国家
【答案】B
【知识点】诸侯争霸和社会变革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可知,商鞅变法以法家思想为指导,实行严刑峻法,焚书并加强思想控制,不利于思想和学术的繁荣。
ACD三项所述均符合史实,不符合题意;
B项促进了思想和学术的繁荣评价不准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要求识记基础史实。
11.(2020七上·高桥期中)秦国于公元前230年—公元前221年完成统一。下列各项不属于秦完成统一的原因的是(  )
A.各国人民希望结束战乱
B.秦国实力远超东方六国
C.秦王为灭亡六国,进行了充分的准备
D.秦王接受了儒家大一统思想
【答案】D
【知识点】秦始皇开创大一统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可知,韩非是战国时期法家的代表,他主张实行法治和建立中央集权国家;秦王嬴政接受韩非实行法治和建立中央集权国家的思想,而不是儒家大一统思想。
ABC三项都是秦完成统一的原因,不符合题意;
D项秦王接受了儒家大一统思想不属于秦完成统一的原因,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秦统一的原因,要求识记基础史实。
12.(2020七上·高桥期中)屈原,战国时期楚国人,是中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观察战国形势图,屈原的故乡楚国位于下列数字代码中的(  )
A.①处 B.②处 C.③处 D.④处
【答案】D
【知识点】诸侯争霸和社会变革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可知,战国时期,郢是楚国的都城。
A项①处蓟是燕国的都城,不符合题意;
B项②处临淄是齐国的都城,不符合题意;
C项③处咸阳是秦国的都城,不符合题意;
D项④处是屈原的故乡楚国,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楚国的地理位置,要求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题干历史图片。
13.(2020七上·高桥期中)许多成语来源于历史,如退避三舍、卧薪尝胆、围魏救赵、纸上谈兵等。这些成语反映出春秋战国时期的哪一时代特点(  )
A.诸侯兼并争霸 B.奴隶制的瓦解
C.生产力发展 D.封建制度确立
【答案】A
【知识点】诸侯争霸和社会变革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可知,退避三舍来源于晋楚之间的城濮之战;卧薪尝胆来源于吴越争霸;围魏救赵是桂陵之战中,齐军包围魏国都城用以援救赵国;纸上谈兵来自战国时期秦赵两国的长平之战,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兼并争霸不断的特点。
A项诸侯兼并争霸是题干成语反映出的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点,符合题意;
BCD三项题干无体现,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诸侯兼并争霸,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
14.(2020七上·高桥期中)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他们的首创精神鼓舞了后世劳动人民反抗残暴统治的斗争。这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指的是(  )
A.黄巢起义 B.黄巾起义
C.陈胜、吴广起义 D.“国人暴动”
【答案】C
【知识点】秦末农民起义与汉朝的建立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可知,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起义,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
A项黄巢起义发生在唐朝,不符合题意;
B项黄巾起义发生在东汉,不符合题意;
C项陈胜、吴广起义发生在秦朝末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符合题意;
D项“国人暴动”是指发生在西周首都镐京的以平民为主体的暴动,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陈胜吴广起义,要求识记陈胜吴广起义的史实。
15.(2020七上·高桥期中)早在1988年,诺贝尔奖获得者汉内斯 阿尔文就宣称:“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到2500多年前,去汲取孔子的智慧。”这里的“智慧”是指(  )
A.“兼爱”“非攻” B.“无为而治”
C.“仁”的思想和以德治国 D.实行法治
【答案】C
【知识点】百家争鸣
【解析】【分析】据“孔子的智慧”和所学可知,孔子是春秋晚期鲁国人,儒家学派创始人,是我国古代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 孔子提出“仁”的学说,主张“仁者爱人”“为政以德”,要求统治者能体察民情,爱惜民力,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
ABD三项分别是墨家、道家和法家的思想,不符合题意;
C项“仁”的思想和以德治国是题干里的“智慧”所指的内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孔子的思想,要求识记基础史实。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包含2小题,按序为11分、9分,共20分)
16.(2020七上·高桥期中)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我们的祖先凭借着勤劳与智慧,创造了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为人类的发展和进步做出了伟大贡献。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高超工艺的精品】
材料一:如图
【中华文明的载体】
材料二:考古学家们发据了数以万计的甲骨片,甲骨上所记的都是占卜语言。凡祭祀、战争、风雨、天象、农业丰收以及病疫等都是通过占卜向上天请命。如图甲骨片中所示文字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
【巧夺天工的工程】
材料三:某著名水利工程的相关说明
部位 主要作用
鱼嘴 将岷江分为内江和外江,外江主要用于分洪,内江主要用于引水灌溉
飞沙堰 当内江水量超过宝瓶口上限时,多余水量从飞沙堰自行溢出,排入岷江,起到泄洪减灾作用;排出内江水中挟带的沙石,确保内江通畅
宝瓶口 是控制内江进水的咽喉。内江水流入宝瓶口后,经过不断分闸调节,形成灌溉成都平原的自流灌溉渠系
【影响深远的思想】
材料四:当时,各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聚众讲学,研讨学术,著书立说。它们提出各种政治主张和治国方略,希望用自己的学说解决社会问题。各学派在思想上、政治上的观点不同,学派之间展开激烈的辩论,相互抨击;同时又相互影响,取长补短,呈现思想文化的繁荣局面。
——人教版《中国历史 七年级上册》
(1)“工匠精神”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之一。正是古代工匠的追求极致、追求品质的精神,造就了上图这件绝世青铜精品。请你说出这件青铜器的名称。
(2)如图所示的文字它被称为什么?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始于何时?
(3)指出材料三中描述的这项水利工程的名称。根据材料三的相关说明,回答修建这项水利工程的作用是什么?
(4)历史上把材料四所述的现象称为什么?写出儒家一位代表人物及主张。
(5)【传承中国传统文化】通过以上问题,请谈谈当代中学生如何弘扬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
【答案】(1)司母戊鼎。
(2)甲骨文;商朝。
(3)都江堰;防洪和灌溉
(4)百家争鸣;孔子,仁(或:孟子,仁政,民贵君轻:荀子,礼治)
(5)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创新继承。(符合题意即可)
【知识点】夏、商、西周的兴亡;百家争鸣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司母戊鼎,要求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读材料历史图片。依据所学可知,题干青铜器是司母戊鼎。
(2)本题考查甲骨文,要求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读材料历史图片。依据所学可知,中国商朝时期刻写在龟甲和牛、样等兽骨上的文字称为甲骨文,甲骨文,是我国目前已经发现的古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
(3)本题考查都江堰,要求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读材料信息。第一小问:依据题干信息“鱼嘴、飞沙堰、宝瓶口”结合所学可知,这项水利工程是指都江堰。第二小问:依据题干“外江主要用于分洪,内江主要用于引水灌溉”“起到泄洪减灾作用”“形成灌溉成都平原的自流灌溉渠系”分析可知,都江堰是一个综合性水利枢纽,发挥防洪、灌溉的作用。
(4)本题考查百家争鸣,要求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读材料信息。第一小问:依据题干“各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聚众讲学,研讨学术,著书立说”结合所学可知,这种现象是百家争鸣。第二小问:孔子是儒家思想的创始人,其核心思想是“仁”;孟子和荀子是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孟子主张实行“仁政”,荀仔主张实行“礼治”。
(5)本题考查弘扬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要求运用所学分析问题。综合分析所学知识可知,可从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创新继承等方面回答,言之有理即可。
故答案为:(1)司母戊鼎。
(2)甲骨文;商朝。
(3)都江堰;防洪和灌溉。
(4)百家争鸣;孔子,仁(或:孟子,仁政,民贵君轻:荀子,礼治)。
(5)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创新继承。(符合题意即可)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司母戊鼎,甲骨文,都江堰,百家争鸣的相关知识。理解并识记基础知识。
17.(2020七上·高桥期中)请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法令规定,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按照在前线杀敌的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相应的耕地、住宅和官职,没有军功,就不能享受贵族特权。凡是努力从事农业生产,多缴租税者,免其徭役。建立县制,全国划分31个县,由国君直接委派官吏管理。
材料二: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李白《古风》诗
材料三:
材料四:田畴异亩,车涂异轨,律令异法,衣冠异制,言语异声,文字异形。——《说文解字》
(1)结合材料一,如果你是农民,你会最支持商鞅的哪项措施?材料一的变法措施中反映中央集权的是哪一项?
(2)材料二中李白所盛赞的“秦王”是谁?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秦王扫六合”的历史意义。
(3)2018年3月2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监察委员会在北京揭牌,负责全国监察工作。在秦朝中央政府中类似于该机构的是哪一官职?为巩固统一,秦朝在地方上推行了什么制度?
(4)为了解决材料四中的问题,秦朝采取了哪些措施
【答案】(1)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
确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2)秦始皇(或嬴政);
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争战混乱的局面,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 建国家。
(3)御史大夫;郡县制。
(4)统一度量衡;统一文字;统一车轨。(任举两例)
【知识点】诸侯争霸和社会变革;秦始皇开创大一统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商鞅变法,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材料信息。第一小问,据材料“法令规定,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凡是努力从事农业生产,多缴租税者,免其徭役”可知商鞅变法规定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所以农民最支持鼓励耕织的措施。第二小问,材料“建立县制,全国划分31个县,由国君直接委派官吏管理”反映中央集权的措施是确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加强了中央集权。
(2)本题考查秦朝统一,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材料信息。“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赞扬的是秦王嬴政灭六国,统一全国的丰功伟绩。秦的统一,结束了长期以来诸侯割据称雄的局面,有利于人民的生活安定和社会生产的发展,符合当时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发展奠定了基础。
(3)本题考查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材料信息。第一小问,在秦朝中央政府中类似于该机构的是御史大夫,御史大夫的主要职责是负责监察。第二小问,为巩固统一,秦朝在地方上废除了分封制,推行了郡县制,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4)本题考查秦朝巩固统治的措施,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材料信息。为了解决材料四“田畴异亩,车涂异轨,律令异法,衣冠异制,言语异声,文字异形”中的问题,秦朝统一度量衡;统一文字;统一车辆和道路的宽窄。
故答案为:(1)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确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2)秦始皇(或嬴政); 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争战混乱的局面,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 建国家。
(3)御史大夫;郡县制。
(4)统一度量衡;统一文字;统一车轨。(任举两例)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商鞅变法,秦朝统一,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秦朝巩固统治的措施,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材料信息。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浙江省杭州高桥初中教育集团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与社会 道德与法治期中试卷(历社部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包含15小题,每题2分,共30分。请选出各题中最符合题意的一个正确选项,不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
1.(2020七上·高桥期中)“人们一说起中国发现的远古人类化石,没有不首先提到北京人的”。下列关于北京人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他们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
B.他们结成群体生活在一起,共同进行获取食物的劳动
C.他们已经学会使用火和保存火种
D.他们能够制作不同类型的工具,并且使用工具猎取食物
2.(2020七上·高桥期中) 20世纪80年代,歌曲《我们拥有一个名字叫中国》传遍大江南北,“五千年的文化是生生不息的脉搏”唱出了所有中国人的骄傲和自豪。在这五千年的文化长河中,中国人公认的人文初祖是(  )
A.黄帝和蚩尤 B.炎帝和蚩尤 C.炎帝和黄帝 D.黄帝和禹
3.(2020七上·高桥期中)下列古代传说中,重大发明创造与发明者的连线,错误的一组是(  )
A.伶伦——发明纺织 B.隶首——发明算盘
C.仓颉——创造文字 D.嫘祖——擅长纺织
4.(2020七上·高桥期中)河姆渡居民和半坡居民的生产、生活状况的共同之处有(  )
①都能建造房屋,过着定居生活 ②都能制作陶器
③都种植水稻 ④都饲养家畜 ⑤都使用磨制石器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⑤ C.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⑤
5.(2020七上·高桥期中)制作年代标尺是历史学习的有效方法之一,它能将复杂的历史较直观形象地展示出来。下面是一位同学在复习中国古代某一历史时期政权更迭时制作的年代标尺,其中②处应该是(  )
A.商朝的建立 B.西周的建立 C.夏朝的建立 D.东周的建立
6.(2020七上·高桥期中)《礼记 礼运》中写道:“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是谓大同。”下面历史传说中的人物,谁不是经由这种方法推举出的(  )
A.禹 B.尧 C.舜 D.启
7.(2020七上·高桥期中)“(武王)封功臣谋士,……封弟叔鲜于管,弟叔度于蔡。”材料体现的是(  )
A.周初分封 B.商鞅变法 C.秦设郡县 D.汉初分封
8.(2020七上·高桥期中)依据西周礼制,天子殉葬用鼎九个,诸侯殉葬用鼎七个。据考古发掘表明,春秋时期的诸侯墓葬中出现了用九鼎的现象。这反映了当时社会最重要的变化是(  )
A.当时人们更加迷信 B.青铜铸造业发展
C.贵族生活更加腐败 D.周王室地位衰落
9.(2020七上·高桥期中)我国经典启蒙读物《三字经》中说:“始春秋,终战国。五霸强,七雄出。”其中,五霸中最早出现的霸主和七雄中最后胜出的诸侯国分别是(  )
A.秦穆公 楚国 B.齐桓公 秦国
C.晋文公 齐国 D.楚庄王 赵国
10.(2020七上·高桥期中)对商鞅变法历史作用的评价不准确的是(  )
A.秦国的经济得到迅速发展
B.促进了思想和学术的繁荣
C.军队战斗力显著提高
D.秦国很快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国家
11.(2020七上·高桥期中)秦国于公元前230年—公元前221年完成统一。下列各项不属于秦完成统一的原因的是(  )
A.各国人民希望结束战乱
B.秦国实力远超东方六国
C.秦王为灭亡六国,进行了充分的准备
D.秦王接受了儒家大一统思想
12.(2020七上·高桥期中)屈原,战国时期楚国人,是中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观察战国形势图,屈原的故乡楚国位于下列数字代码中的(  )
A.①处 B.②处 C.③处 D.④处
13.(2020七上·高桥期中)许多成语来源于历史,如退避三舍、卧薪尝胆、围魏救赵、纸上谈兵等。这些成语反映出春秋战国时期的哪一时代特点(  )
A.诸侯兼并争霸 B.奴隶制的瓦解
C.生产力发展 D.封建制度确立
14.(2020七上·高桥期中)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他们的首创精神鼓舞了后世劳动人民反抗残暴统治的斗争。这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指的是(  )
A.黄巢起义 B.黄巾起义
C.陈胜、吴广起义 D.“国人暴动”
15.(2020七上·高桥期中)早在1988年,诺贝尔奖获得者汉内斯 阿尔文就宣称:“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到2500多年前,去汲取孔子的智慧。”这里的“智慧”是指(  )
A.“兼爱”“非攻” B.“无为而治”
C.“仁”的思想和以德治国 D.实行法治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包含2小题,按序为11分、9分,共20分)
16.(2020七上·高桥期中)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我们的祖先凭借着勤劳与智慧,创造了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为人类的发展和进步做出了伟大贡献。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高超工艺的精品】
材料一:如图
【中华文明的载体】
材料二:考古学家们发据了数以万计的甲骨片,甲骨上所记的都是占卜语言。凡祭祀、战争、风雨、天象、农业丰收以及病疫等都是通过占卜向上天请命。如图甲骨片中所示文字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
【巧夺天工的工程】
材料三:某著名水利工程的相关说明
部位 主要作用
鱼嘴 将岷江分为内江和外江,外江主要用于分洪,内江主要用于引水灌溉
飞沙堰 当内江水量超过宝瓶口上限时,多余水量从飞沙堰自行溢出,排入岷江,起到泄洪减灾作用;排出内江水中挟带的沙石,确保内江通畅
宝瓶口 是控制内江进水的咽喉。内江水流入宝瓶口后,经过不断分闸调节,形成灌溉成都平原的自流灌溉渠系
【影响深远的思想】
材料四:当时,各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聚众讲学,研讨学术,著书立说。它们提出各种政治主张和治国方略,希望用自己的学说解决社会问题。各学派在思想上、政治上的观点不同,学派之间展开激烈的辩论,相互抨击;同时又相互影响,取长补短,呈现思想文化的繁荣局面。
——人教版《中国历史 七年级上册》
(1)“工匠精神”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之一。正是古代工匠的追求极致、追求品质的精神,造就了上图这件绝世青铜精品。请你说出这件青铜器的名称。
(2)如图所示的文字它被称为什么?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始于何时?
(3)指出材料三中描述的这项水利工程的名称。根据材料三的相关说明,回答修建这项水利工程的作用是什么?
(4)历史上把材料四所述的现象称为什么?写出儒家一位代表人物及主张。
(5)【传承中国传统文化】通过以上问题,请谈谈当代中学生如何弘扬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
17.(2020七上·高桥期中)请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法令规定,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按照在前线杀敌的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相应的耕地、住宅和官职,没有军功,就不能享受贵族特权。凡是努力从事农业生产,多缴租税者,免其徭役。建立县制,全国划分31个县,由国君直接委派官吏管理。
材料二: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李白《古风》诗
材料三:
材料四:田畴异亩,车涂异轨,律令异法,衣冠异制,言语异声,文字异形。——《说文解字》
(1)结合材料一,如果你是农民,你会最支持商鞅的哪项措施?材料一的变法措施中反映中央集权的是哪一项?
(2)材料二中李白所盛赞的“秦王”是谁?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秦王扫六合”的历史意义。
(3)2018年3月2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监察委员会在北京揭牌,负责全国监察工作。在秦朝中央政府中类似于该机构的是哪一官职?为巩固统一,秦朝在地方上推行了什么制度?
(4)为了解决材料四中的问题,秦朝采取了哪些措施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知识点】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生活在距今约一百七十万年的云南元谋人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
A项他们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叙述错误,符合题意;
BCD三项叙述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北京人,要求识记基础史实。
2.【答案】C
【知识点】炎帝、黄帝与尧舜禹的传说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可知,大约五六千年前,炎帝、黄帝部落联盟在涿鹿之战中打败东方的蚩尤部落,之后炎帝、黄帝部落联盟在黄河流域繁衍下来,成为后来华夏族的祖先,炎帝、黄帝被后人尊奉为中华民族人文初祖。
ABD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C项炎帝和黄帝是中国人公认的人文初祖,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炎帝、黄帝的传说,要求识记基础史实。
3.【答案】A
【知识点】炎帝、黄帝与尧舜禹的传说
【解析】【分析】古代传说中,黄帝时期,伶伦编制了乐谱,隶首发明算盘,轩辕发明了指南车,炎帝制作琴瑟,嫘祖养蚕缫丝,仓颉发明了文字。
A项伶伦——发明纺织连线错误,符合题意;
BCD三项连线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古代传说中重大发明创造与发明者,要求识记基础史实。
4.【答案】B
【知识点】原始的农业聚落
【解析】【分析】河姆渡原始居民和半坡原始居民分别属于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都使用磨制石器,开始了原始农业生产,由此人们转向定居生活;都会依据不同的环境和需求建筑房屋;都会制作陶器;除农耕经济外,渔猎经济依然存在,也会饲养家畜。故①②④⑤正确。③河姆渡原始居民种植水稻,半坡原始居民种植粟,故排除③。
B项①②④⑤是河姆渡居民和半坡居民的生产、生活状况的共同之处,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河姆渡居民和半坡居民的生产和生活,要求掌握基础史实。
5.【答案】A
【知识点】夏、商、西周的兴亡
【解析】【分析】A项商朝的建立是在②约公元前1600年,符合题意;
B项西周的建立是在③约公元前1046年,不符合题意;
C项夏朝的建立是在①约公元前2070年,不符合题意;
D项东周的建立是在④约公元前770年,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商朝的建立,要求识记基础史实。
6.【答案】D
【知识点】秦始皇开创大一统
【解析】【分析】由“大道之行,天下为公”可知,代表的是原始社会;“选贤与能”指的是在部落联盟首领的选举上依据是“贤与能”,原始社会末期以民主方式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称为“禅让制”。相传尧为部落联盟领袖时,四岳推举舜为继承人,尧对舜进行三年考核,尧死后,舜继位,用同样推举方式,经过治水考验,以禹为继承人。禹死后,启继承了父位,成为夏朝的第二代国王。从此世袭制代替禅让制,“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所以启不是经由这种方法推举出的。
ABC三项都是经禅让制选举出来的,不符合题意;
D项启不是经由这种方法推举出的,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禅让制与世袭制,要求识记基础史实。
7.【答案】A
【知识点】夏、商、西周的兴亡
【解析】【分析】题干中“(武王)封功臣谋士……封弟叔鲜于管,弟叔度于蔡”反映了周武王分封功臣、王族子弟为地方诸侯的史实。
A项周初分封是题干材料体现的内容,符合题意;
B项商鞅变法发生在战国时期,这与“武王”不符,不符合题意;
C项秦设郡县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这与题干“封弟叔鲜于管,弟叔度于蔡”不符,不符合题意;
D项汉初分封在题干中没有涉及,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西周的分封制,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
8.【答案】D
【知识点】诸侯争霸和社会变革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可知,周的分封制是严格遵照周礼执行的,如果诸侯出现九鼎相当于谋逆,但是这些到了东周时期,这种现象已经很普遍,那么就是说诸侯已经不在尊奉周王,周王室地位衰落。
A项两项题干未体现,不符合题意;
B项青铜铸造业发展题干不能直接体现,不符合题意;
D项周王室地位衰落是题干反映的当时社会最重要的变化,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春秋争霸,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
9.【答案】B
【知识点】诸侯争霸和社会变革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可知,齐桓公是春秋时期称霸的第一个霸主;在战国时期,秦国最后灭掉了六国,统一了中国。
ACD三项和题干信息不符,不符合题意;
B项齐桓公 秦国分别是五霸中最早出现的霸主和七雄中最后胜出的诸侯国,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春秋争霸、战国纷争,要求识记基础史实。
10.【答案】B
【知识点】诸侯争霸和社会变革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可知,商鞅变法以法家思想为指导,实行严刑峻法,焚书并加强思想控制,不利于思想和学术的繁荣。
ACD三项所述均符合史实,不符合题意;
B项促进了思想和学术的繁荣评价不准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要求识记基础史实。
11.【答案】D
【知识点】秦始皇开创大一统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可知,韩非是战国时期法家的代表,他主张实行法治和建立中央集权国家;秦王嬴政接受韩非实行法治和建立中央集权国家的思想,而不是儒家大一统思想。
ABC三项都是秦完成统一的原因,不符合题意;
D项秦王接受了儒家大一统思想不属于秦完成统一的原因,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秦统一的原因,要求识记基础史实。
12.【答案】D
【知识点】诸侯争霸和社会变革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可知,战国时期,郢是楚国的都城。
A项①处蓟是燕国的都城,不符合题意;
B项②处临淄是齐国的都城,不符合题意;
C项③处咸阳是秦国的都城,不符合题意;
D项④处是屈原的故乡楚国,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楚国的地理位置,要求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题干历史图片。
13.【答案】A
【知识点】诸侯争霸和社会变革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可知,退避三舍来源于晋楚之间的城濮之战;卧薪尝胆来源于吴越争霸;围魏救赵是桂陵之战中,齐军包围魏国都城用以援救赵国;纸上谈兵来自战国时期秦赵两国的长平之战,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兼并争霸不断的特点。
A项诸侯兼并争霸是题干成语反映出的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点,符合题意;
BCD三项题干无体现,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诸侯兼并争霸,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
14.【答案】C
【知识点】秦末农民起义与汉朝的建立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可知,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起义,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
A项黄巢起义发生在唐朝,不符合题意;
B项黄巾起义发生在东汉,不符合题意;
C项陈胜、吴广起义发生在秦朝末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符合题意;
D项“国人暴动”是指发生在西周首都镐京的以平民为主体的暴动,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陈胜吴广起义,要求识记陈胜吴广起义的史实。
15.【答案】C
【知识点】百家争鸣
【解析】【分析】据“孔子的智慧”和所学可知,孔子是春秋晚期鲁国人,儒家学派创始人,是我国古代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 孔子提出“仁”的学说,主张“仁者爱人”“为政以德”,要求统治者能体察民情,爱惜民力,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
ABD三项分别是墨家、道家和法家的思想,不符合题意;
C项“仁”的思想和以德治国是题干里的“智慧”所指的内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孔子的思想,要求识记基础史实。
16.【答案】(1)司母戊鼎。
(2)甲骨文;商朝。
(3)都江堰;防洪和灌溉
(4)百家争鸣;孔子,仁(或:孟子,仁政,民贵君轻:荀子,礼治)
(5)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创新继承。(符合题意即可)
【知识点】夏、商、西周的兴亡;百家争鸣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司母戊鼎,要求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读材料历史图片。依据所学可知,题干青铜器是司母戊鼎。
(2)本题考查甲骨文,要求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读材料历史图片。依据所学可知,中国商朝时期刻写在龟甲和牛、样等兽骨上的文字称为甲骨文,甲骨文,是我国目前已经发现的古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
(3)本题考查都江堰,要求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读材料信息。第一小问:依据题干信息“鱼嘴、飞沙堰、宝瓶口”结合所学可知,这项水利工程是指都江堰。第二小问:依据题干“外江主要用于分洪,内江主要用于引水灌溉”“起到泄洪减灾作用”“形成灌溉成都平原的自流灌溉渠系”分析可知,都江堰是一个综合性水利枢纽,发挥防洪、灌溉的作用。
(4)本题考查百家争鸣,要求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读材料信息。第一小问:依据题干“各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聚众讲学,研讨学术,著书立说”结合所学可知,这种现象是百家争鸣。第二小问:孔子是儒家思想的创始人,其核心思想是“仁”;孟子和荀子是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孟子主张实行“仁政”,荀仔主张实行“礼治”。
(5)本题考查弘扬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要求运用所学分析问题。综合分析所学知识可知,可从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创新继承等方面回答,言之有理即可。
故答案为:(1)司母戊鼎。
(2)甲骨文;商朝。
(3)都江堰;防洪和灌溉。
(4)百家争鸣;孔子,仁(或:孟子,仁政,民贵君轻:荀子,礼治)。
(5)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创新继承。(符合题意即可)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司母戊鼎,甲骨文,都江堰,百家争鸣的相关知识。理解并识记基础知识。
17.【答案】(1)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
确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2)秦始皇(或嬴政);
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争战混乱的局面,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 建国家。
(3)御史大夫;郡县制。
(4)统一度量衡;统一文字;统一车轨。(任举两例)
【知识点】诸侯争霸和社会变革;秦始皇开创大一统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商鞅变法,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材料信息。第一小问,据材料“法令规定,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凡是努力从事农业生产,多缴租税者,免其徭役”可知商鞅变法规定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所以农民最支持鼓励耕织的措施。第二小问,材料“建立县制,全国划分31个县,由国君直接委派官吏管理”反映中央集权的措施是确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加强了中央集权。
(2)本题考查秦朝统一,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材料信息。“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赞扬的是秦王嬴政灭六国,统一全国的丰功伟绩。秦的统一,结束了长期以来诸侯割据称雄的局面,有利于人民的生活安定和社会生产的发展,符合当时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发展奠定了基础。
(3)本题考查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材料信息。第一小问,在秦朝中央政府中类似于该机构的是御史大夫,御史大夫的主要职责是负责监察。第二小问,为巩固统一,秦朝在地方上废除了分封制,推行了郡县制,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4)本题考查秦朝巩固统治的措施,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材料信息。为了解决材料四“田畴异亩,车涂异轨,律令异法,衣冠异制,言语异声,文字异形”中的问题,秦朝统一度量衡;统一文字;统一车辆和道路的宽窄。
故答案为:(1)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确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2)秦始皇(或嬴政); 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争战混乱的局面,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 建国家。
(3)御史大夫;郡县制。
(4)统一度量衡;统一文字;统一车轨。(任举两例)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商鞅变法,秦朝统一,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秦朝巩固统治的措施,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材料信息。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