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教案

资源简介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概念及区别,并能运用概念判断一些生活中典型的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
2.了解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的概念及区别,并能分清哪些是化学性质,哪些是物理性质。
3.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学会归纳整理。
教学重难点
1.重点: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区分,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区分。
2.难点:变化与性质的区分。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导入]大到宇宙中的星体,小到只用肉眼看不见的粒子,构成了千姿百态的物质世界。各种物质之间存在着多种相互作用,也不断地发生着变化。我们每天都生活在这样一个不断变化的物质世界里,因此,认识物质及其变化,对于了解自然现象和规律是至关重要的,也与我们的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现在我们就来学习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二、新课讲授
知识点一 物质的变化
[实验探究1]
[教师活动]演示实验1-1和1-2。
序号 变化前的物质 变化时发生的现象 变化后的物质 变化前后有无新物质生成
实验1-1 液态的水 产生气泡,遇冷凝结成水珠 液态的水 无
实验1-2 块状的胆矾 变为蓝色粉末 粉末状的胆矾 无
[学生活动]同学们仔细观察实验1-1和1-2,然后认真填写实验现象记录。
[师]请同学们分析上述2个实验,想一想:这两个变化有何规律?
[小结]水的沸腾是状态的改变,胆矾的研碎是形状的改变,都没有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
[实验探究2]
[教师活动]演示实验1-3和1-4。
序号 变化前的物质 变化时发生的现象 变化后的物质 变化前后有无新物质生成
实验1-3 蓝色硫酸铜溶液等 有蓝色沉淀生成 蓝色氢氧化铜沉淀等 有
实验1-4 块状大理石等 产生气体、石灰水变浑浊 二氧化碳气体等 有
[归纳总结]综合分析上述实验,小组内交流,总结物质的变化,完成学案。
1、物理变化
(1)定义:物理变化是指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例如水结冰、胆矾粉碎等。
(2)现象:物理变化主要是形状的改变和状态的改变。
2、化学变化
(1)定义:化学变化是指生成了其它物质的变化,又叫化学反应。例如铁生锈、木柴燃烧等。
(2)现象:发光、放热、颜色改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
(3)能量变化:吸热、放热、发光等。
(4)基本特征: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是有其它物质生成。
[师]请同学们对比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认真完成下列表格。
[名师点拨]
区别 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
概念 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 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
本质区别(判断依据) 变化时是否有其他物质生成
伴随现象 颜色改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 形状、状态的改变
相互联系 两者常同时发生,化学变化中一定会发生物理变化。
实例 矿石粉碎,水蒸发,汽油挥发等 木炭燃烧,铁生锈,食物腐烂等
知识点二 物质的性质
[创设情境]下面是几种物质的自述:
蜡烛:我能燃烧;
铁:我会在潮湿的空气中生锈;
胆矾:我是蓝色的;
铝:我的密度小。
[学生活动]思考这些物质的性质哪些是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哪些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
[师]请同学们结合上述分析,阅读课本P8-P9,认真完成学案。
[归纳总结]
1、物理性质
(1)定义: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2)举例:①颜色、状态、气味、硬度、熔点、沸点、密度等。②挥发性、导热性、导电性、延展性等。
2、化学性质
(1)定义: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2)举例:可燃性、毒性、腐蚀性、氧化性等。
[师]请同学们组内讨论,物质变化和物质性质的区别?完成学案。
[名师点拨]
1、理解上的区别:性质是物质本身特有的属性,而变化则是物质运动的过程。
2、叙述上的区别:一般描述物质性质的语言中往往有“可、易、能、会”等字,如酒精燃烧(是化学变化)和酒精能燃烧(是化学性质)。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闻气味的方法,完成学案,并动手模拟练习。
[教师活动]展示图片并演示【闻气味】
闻气体时应该小心,用手轻轻地在瓶口扇动,使极少量的气体飘进鼻孔,切不可凑到容器口闻气味。
[师]请同学们结合自己经验,归纳下列知识。
[投影]
(1)氧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能够使燃着的木条剧烈燃烧。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具有助燃性,可以支持燃烧。
(2)二氧化碳是无色、无味的气体,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可以用于灭火。
板书设计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一、物质的变化
1、物理变化
2、化学变化
二、物质的性质
1、物理性质
2、化学性质
2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