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学习目标1.了解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概念及区别,并能运用概念判断一些生活中典型的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2.了解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的概念及区别,并能分清哪些是化学性质,哪些是物理性质。3.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学会归纳整理。学习要点1.重点: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区分,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区分。2.难点:变化与性质的区分。基础梳理一、物质的变化[实验探究1]序号 变化前的物质 变化时发生的现象 变化后的物质 变化前后有无新物质生成实验1-1 液态的水 液态的水实验1-2 块状的胆矾 粉末状的胆矾[小结]水的沸腾是 的改变,胆矾的研碎是 的改变,都没有 生成是 变化。[实验探究2]序号 变化前的物质 变化时发生的现象 变化后的物质 变化前后有无新物质生成实验1-3 蓝色硫酸铜溶液等 蓝色氢氧化铜沉淀等实验1-4 块状大理石等 二氧化碳气体等[归纳总结]1、物理变化(1)定义:物理变化是指 的变化。例如 、胆矾粉碎等。(2)现象:物理变化主要是 的改变和 的改变。2、化学变化(1)定义:化学变化是指 的变化,又叫 。例如 、木柴燃烧等。(2)现象:发光、放热、 、放出气体、 。(3)能量变化: 、 、发光等。(4)基本特征: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是 。[名师点拨]区别 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概念 的变化 的变化本质区别(判断依据) 变化时伴随现象 颜色改变、 、生成沉淀等。 、 的改变相互联系 两者常同时发生,化学变化中一定会发生 。实例 矿石粉碎,水蒸发,汽油挥发等 木炭燃烧,铁生锈,食物腐烂等二、物质的性质[归纳总结]1、物理性质(1)定义:物质 就表现出来的性质。(2)举例:① 、状态、 、硬度、熔点、沸点、 等。② 性、导热性、导电性、延展性等。2、化学性质(1)定义:在 中表现出来的性质。(2)举例: 、毒性、腐蚀性、氧化性等。[名师点拨]1、理解上的区别: 是物质本身特有的属性,而 则是物质运动的过程。2、叙述上的区别:一般描述物质性质的语言中往往有“可、易、能、会”等字,如酒精燃烧(是 )和酒精能燃烧(是 )。[闻气体操作]闻气体时应该小心,用手轻轻地在 ,使 飘进鼻孔,切不可 闻气味。[实验2]氧气和二氧化碳(1)氧气是 、 的气体,能够使燃着的木条 。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具有 ,可以 燃烧。(2)二氧化碳是 、 的气体,能使燃着的木条 ,不能 也不支持 ,可以用于 。课后练习1.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是( )A.有气体放出 B.有颜色改变 C.有新物质生成 D.有沉淀产生2.下面是铁在氧气里燃烧的现象,其中最能说明铁在氧气中燃烧是化学变化的本质现象是( )A.剧烈燃烧 B.火星四射 C.放出大量的热 D.生成黑色固体3.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汽油燃烧B.石蜡熔化C.苹果腐烂D.糯米酿酒4.下列过程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干冰升华B.氧气液化C.氢气燃烧D.矿石粉碎5.《中国诗词大会》节目注入一股文化清流。从化学角度分析,下列诗句只涉及物理变化的是( )A.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B.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C.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D.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6.下列关于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几种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在物理变化过程中一定有化学变化B.在化学变化过程中一定会同时发生物理变化C.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不会同时发生D.不加热就发生的变化一定是物理变化,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变化是化学变化7.下列对一氧化碳性质的描述,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常温下为无色、无味的气体B.极难溶于水C.相同状况下,密度比空气略小D.具有可燃性8.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由物理性质决定的是( )A.红磷用于制作烟雾弹 B.稀有气体用作电光源C.二氧化碳可用于灭火 D.氮气用作焊接金属时的保护气9.下列关于物质的性质和用途,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选项 性质 用途A . 石墨很软 石墨做电池电极B . 金刚石硬度大 金刚石做玻璃刀C . 干冰升华吸热 用于人工降雨D . 汽油具有可燃性 作汽车燃料10.酒精是一种无色、透明、有特殊气味的液体,易挥发,能与水以任意比互溶.酒精易挥发,常用作酒精灯和内燃机的燃料,是一种绿色能源.当点燃酒精灯时,酒精在灯芯上气化后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根据以上叙述,可归纳出:酒精的物理性质是________;发生的物理变化是________;化学性质是________;发生的化学变化是________.参考答案基础梳理一、[实验探究1]序号 变化前的物质 变化时发生的现象 变化后的物质 变化前后有无新物质生成实验1-1 液态的水 产生气泡,遇冷凝结成水珠 液态的水 无实验1-2 块状的胆矾 变为蓝色粉末 粉末状的胆矾 无[小结]状态 形状 新物质 物理[实验探究2]序号 变化前的物质 变化时发生的现象 变化后的物质 变化前后有无新物质生成实验1-3 蓝色硫酸铜溶液等 有蓝色沉淀生成 蓝色氢氧化铜沉淀等 有实验1-4 块状大理石等 产生气体、石灰水变浑浊 二氧化碳气体等 有[归纳总结]1、(1)没有生成其它物质 水结冰(2)形状 状态2、(1)生成了其它物质 化学反应 铁生锈(2)颜色改变 生成沉淀(3)吸热 放热(4)有其它物质生成[名师点拨]区别 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概念 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 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本质区别(判断依据) 变化时是否有其他物质生成伴随现象 颜色改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 形状、状态的改变相互联系 两者常同时发生,化学变化中一定会发生物理变化。实例 矿石粉碎,水蒸发,汽油挥发等 木炭燃烧,铁生锈,食物腐烂等二、[归纳总结]1、(1)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2)颜色 气味 密度 挥发2、(1)化学变化(2)可燃性[名师点拨]1、性质 变化2、化学变化 化学性质[闻气体操作]瓶口扇动 极少量的气体 凑到容器口[实验2](1)无色 无味 剧烈燃烧 助燃性 支持(2)无色 无味 熄灭 燃烧 燃烧 灭火课后练习1.答案:C解析:A、有气体放出不一定是化学变化,例如水蒸发属于物理变化,故错误;B、有颜色改变不一定是化学变化,例如氧气由气态变为液态,由无色变为淡蓝色,属于物理变化,故错误;C、化学变化的实质是有新物质生成,故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一定属于化学变化,故正确;D、有沉淀产生不一定是化学变化,例如饱和的氢氧化钙溶液,受热有沉淀出现,属于物理变化,故错误。2.答案:D解析:A、剧烈燃烧属于现象,不是本质现象,故A不正确;B、火星四射属于现象,不是本质现象,故B不正确;C、放出大热的热属于现象,不是本质现象,故C不正确;D、最能说明铁在氧气中燃烧是化学变化的本质现象是生成黑色固体,故D正确。故选D。3.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属于物理变化。汽油燃烧生成和,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A错误;石蜡熔化成液态,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B正确;苹果腐烂时微生物的代谢作用会产生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C错误;糯米酿酒是糯米中的有机物经发酵生成酒精,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D错误。4.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干冰升华、氧气液化是物质状态的变化,矿石粉碎是物质形状的变化,均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氢气燃烧产生了新物质水,属于化学变化。5.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辨别。风雨、花落过程中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A符合题意;炉火照天地,物质燃烧会产生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B不符合题意;蜡炬成灰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C不符合题意;江枫渔火对愁眠,物质燃烧会产生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D不符合题意。6.答案:B解析:化学变化过程中物质种类发生了改变,原物质的一些状态也随之改变,所以在化学变化过程中,一定会同时发生物理变化,故B正确,C错误;物理变化过程中定不会发生化学变化,若有化学变化发生,则该过程称为化学变化,故A错误;不需要加热就能发生的变化不一定是物理变化,例如铁生锈属于化学变化,故D错误。7.答案:D解析:无色、无味、极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略小都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可燃性需要通过燃烧才能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8.答案:B解析:A、红磷用于制作烟雾弹,利用了红磷燃烧生成了五氧化二磷,产生大量白烟,属于化学性质,选项错误;B、稀有气体通电发光,没有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属于物理性质,选项正确;C、二氧化碳可用于灭火,利用了二氧化碳不可燃和不助燃的性质,属于化学性质,选项错误;D、氮气用作焊接金属时的保护气,利用了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选项错误。故本题选B。9.答案:A解析:A、石墨具有优良的导电性,可用做电池电极,故A错误;B、金刚石硬度大,可做玻璃刀,故B正确;C、干冰升华吸热,可用于人工降雨,故C正确;D、汽油具有可燃性,可用作汽车燃料,故D正确。故选A。10.答案:无色透明、有特殊气味的液体,易挥发,能与水以任意比互溶;汽化;可燃性;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解析:物质的性质是物质本身固有的属性,通常用能、易、会等词描述,物质的变化是物质运动的形式,是一个过程.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区别在于是否经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就在于是否有其他物质生成.2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