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高中化学《速率与平衡》高考复习 真题汇编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 目要求。1.(2022·辽宁)甘氨酸是人体必需氨基酸之一、在时,、和的分布分数【如】与溶液关系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甘氨酸具有两性B.曲线c代表C.的平衡常数D.2.(2022·江苏)乙醇-水催化重整可获得。其主要反应为,,在、时,若仅考虑上述反应,平衡时和CO的选择性及的产率随温度的变化如图所示。 CO的选择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中曲线①表示平衡时产率随温度的变化B.升高温度,平衡时CO的选择性增大C.一定温度下,增大可提高乙醇平衡转化率D.一定温度下,加入或选用高效催化剂,均能提高平衡时产率3.(2022·山东)在NO催化下,丙烷与氧气反应制备丙烯的部分反应机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含N分子参与的反应一定有电子转移B.由NO生成的反应历程有2种C.增大NO的量,的平衡转化率不变D.当主要发生包含②的历程时,最终生成的水减少4.(2022·潍坊模拟)常温时,向10.00mL二元酸溶液中滴入一定浓度的NaOH溶液,混合液的pH随NaOH溶液体积变化的曲线如下图所示,P点恰好完全反应。若忽略溶液密度变化导致的体积变化,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NaOH溶液的浓度为B.常温时,的第一步电离常数C.酸式盐NaHX的水溶液显酸性D.P点溶液中:二、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5.(2022·湖南)反应物(S)转化为产物(P或 )的能量与反应进程的关系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四种不同反应进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A.进程Ⅰ是放热反应 B.平衡时P的产率:Ⅱ>ⅠC.生成P的速率:Ⅲ>Ⅱ D.进程Ⅳ中,Z没有催化作用6.(2022·湖南)向体积均为 的两恒容容器中分别充入 和 发生反应: ,其中甲为绝热过程,乙为恒温过程,两反应体系的压强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B.气体的总物质的量:C.a点平衡常数:D.反应速率:7.(2022·潍坊模拟)2-甲基丙烯与HCl的加成反应有两种产物,这两种加成反应过程与其相应的能量变化曲线关系如下图所示。在恒容绝热密闭容器中通入一定量的2-甲基丙烯与HCl的混合物进行有关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产物稳定性的强弱:产物1<产物2B.反应的活化能大小:反应Ⅰ>反应ⅡC.升高温度,反应Ⅰ的逆反应速率变化值小于反应Ⅱ的逆反应速率变化值D.2-甲基丙烯与的加成反应产物中, 更稳定8.(2021·山东)18O标记的乙酸甲酯在足量NaOH溶液中发生水解,部分反应历程可表示为: +OH- +CH3O-能量变化如图所示。已知 为快速平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Ⅱ、Ⅲ为决速步B.反应结束后,溶液中存在18OH-C.反应结束后,溶液中存在CH318OHD.反应Ⅰ与反应Ⅳ活化能的差值等于图示总反应的焓变9.(2021·山东)赖氨酸[H3N+(CH2)4CH(NH2)COO-,用HR表示]是人体必需氨基酸,其盐酸盐(H3RCl2)在水溶液中存在如下平衡:H3R2+ H2R+ HR R-。向一定浓度的H3RCl2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溶液中H3R2+、H2R+、HR和R-的分布系数δ(x)随pH变化如图所示。已知δ(x)= ,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 >B.M点,c(Cl-) +c(OH-)+c(R-)=2c(H2R+)+c(Na+)+c(H+)C.O点,pH=D.P点,c(Na+)>c(Cl-)>c(OH-)>c(H+)10.(2020 山东)25℃时,某混合溶液中 ,1gc( CH3COOH)、1gc(CH3COO-)、lgc(H+)和1gc(OH-)随pH变化的关系如下图所示。Ka为CH3COOH的电离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O点时,B.N点时,C.该体系中,D.pH由7到14的变化过程中, CH3COO-的水解程度始终增大11.(2022·潍坊模拟)一种通过电化学催化的方式,处理温室气体CO2的同时获得燃料H2或CO或者工业原料(甲酸)的部分催化历程如图所示(*表示吸附在Sb表面上的物种)。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CO2催化生成CO的活化能为1.10evB.生成HCOOH的过程中有C-H的生成和断裂C.Sb表面生成HCOOH的反应为:*CO2+2e-+2*H+=HCOOHD.Sb催化剂对三种竞争反应的选择效果为HCOOH>H2>CO12.(2022·潍坊模拟)CH3NH2·H2O为一元弱碱,常温下,将HCl气体通入0.1mol/LCH3NH2·H2O水溶液中,混合溶液中pH与微粒浓度的对数值(lgc)的关系如图所示(忽略溶液体积的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Kb(CH3NH2·H2O)的数量级为10-4B.该体系中,c(OH-)= mol/LC.P点,c(Cl-)+c(CH3NH )+c(CH3NH2·H2O)=0.2mol/LD.P点之后,溶液中可能存在c(Cl-)+c(OH-)=2c(CH3NH )三、非选择题13.(2022·山东)利用丁内酯(BL)制备1,4-丁二醇(BD),反应过程中伴有生成四氢呋喃(THF)和丁醇(BuOH)的副反应,涉及反应如下:已知:①反应Ⅰ为快速平衡,可认为不受慢反应Ⅱ、Ⅲ的影响;②因反应Ⅰ在高压氛围下进行,故压强近似等于总压。回答下列问题:(1)以或BD为初始原料,在、的高压氛围下,分别在恒压容器中进行反应。达平衡时,以BL为原料,体系向环境放热;以BD为原料,体系从环境吸热。忽略副反应热效应,反应Ⅰ焓变 。(2)初始条件同上。表示某物种i的物质的量与除外其它各物种总物质的量之比,和随时间t变化关系如图甲所示。实验测得,则图中表示变化的曲线是 ;反应Ⅰ平衡常数 (保留两位有效数字)。以BL为原料时,时刻 ,BD产率= (保留两位有效数字)。为达平衡时与的比值。、、三种条件下,以为初始原料,在相同体积的刚性容器中发生反应,随时间t变化关系如图乙所示。因反应在高压氛围下进行,可忽略压强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曲线a、b、c中,最大的是 (填代号);与曲线b相比,曲线c达到所需时间更长,原因是14.(2021·山东)2-甲氧基-2-甲基丁烷(TAME)常用作汽油原添加剂。在催化剂作用下,可通过甲醇与烯烃的液相反应制得,体系中同时存在如图反应:反应Ⅰ: +CH3OH△H1反应Ⅱ: +CH3OH△H2反应Ⅲ: △H3回答下列问题:(1)反应Ⅰ、Ⅱ、Ⅲ以物质的量分数表示的平衡常数Kx与温度T变化关系如图所示。据图判断,A和B中相对稳定的是 (用系统命名法命名);的数值范围是 (填标号)。A.<-1 B.-1~0 C.0~1 D.>1(2)为研究上述反应体系的平衡关系,向某反应容器中加入1.0molTAME,控制温度为353K,测得TAME的平衡转化率为α。已知反应Ⅲ的平衡常数Kx3=9.0,则平衡体系中B的物质的量为 mol,反应Ⅰ的平衡常数Kx1= 。同温同压下,再向该容器中注入惰性溶剂四氢呋喃稀释,反应Ⅰ的化学平衡将 (填“正向移动”“逆向移动”或“不移动”)平衡时,A与CH3OH物质的量浓度之比c(A):c(CH3OH)= 。(3)为研究反应体系的动力学行为,向盛有四氢呋喃的另一容器中加入一定量A、B和CH3OH。控制温度为353K,A、B物质的量浓度c随反应时间t的变化如图所示。代表B的变化曲线为 (填“X”或“Y”);t=100s时,反应Ⅲ的正反应速率v正 逆反应速率v逆(填“>”“<”或“=)。15.(2020 新高考I)探究CH3OH合成反应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有利于提高CH3OH的产率。以CO2、H2为原料合成CH3OH涉及的主要反应如下:Ⅰ.Ⅱ.Ⅲ.回答下列问题:(1) 。(2)一定条件下,向体积为V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通入1 mol CO2和3 mol H2发生上述反应,达到平衡时,容器中CH3OH(g)为ɑmol,CO为bmol,此时H2O(g)的浓度为 mol﹒L-1(用含a、b、V的代数式表示,下同),反应Ⅲ的平衡常数为 。(3)不同压强下,按照n(CO2):n(H2)=1:3投料,实验测定CO2的平衡转化率和CH3OH的平衡产率随温度的变化关系如下图所示。已知:CO2的平衡转化率=CH3OH的平衡产率=其中纵坐标表示CO2平衡转化率的是图 (填“甲”或“乙”);压强p1、p2、p3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图乙中T1温度时,三条曲线几乎交于一点的原因是 。(4)为同时提高CO2的平衡转化率和CH3OH的平衡产率,应选择的反应条件为_________(填标号)。A.低温、高压 B.高温、低压 C.低温、低压 D.高温、高压16.(2022·潍坊模拟)二氧化碳是一种温室气体,随着人类对化石燃料的使用量增大,温室效应加剧,威胁着人们的生存环境。利用工业生产的废气可制备二甲醚(,简称DME)。以、为原料合成DME涉及的主要反应如下:Ⅰ.Ⅱ.Ⅲ.回答下列问题:(1)反应Ⅲ的 ,提高该反应中的平衡转化率的方法有 (写出2条)。(2)一定条件下,按不同的氢碳比向某恒压密闭容器中投料,发生反应,测得的平衡转化率随温度的变化如图所示:已知:T℃时,反应Ⅱ的平衡常数;P点的选择性。①则 2(填“>”“=”或“<”);降低温度,的选择性降低,原因是 。②氢碳比为时,起始加入的物质的量为2mol,P点时容器容积为1.0L,此时的转化率为 ,容器中的浓度为 。③温度为T℃时反应Ⅰ的平衡常数 (写计算式)。17.(2022·辽宁)工业合成氨是人类科学技术的一项重大突破,目前已有三位科学家因其获得诺贝尔奖,其反应为:。回答下列问题:(1)合成氨反应在常温下 (填“能”或“不能”)自发。(2) 温(填“高”或“低”,下同)有利于提高反应速率, 温有利于提高平衡转化率,综合考虑催化剂(铁触媒)活性等因素,工业常采用。针对反应速率与平衡产率的矛盾,我国科学家提出了两种解决方案。(3)方案一:双温-双控-双催化剂。使用双催化剂,通过光辐射产生温差(如体系温度为时,的温度为,而的温度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氨气在“冷Ti”表面生成,有利于提高氨的平衡产率b.在“热Fe”表面断裂,有利于提高合成氨反应速率c.“热Fe”高于体系温度,有利于提高氨的平衡产率d.“冷Ti”低于体系温度,有利于提高合成氨反应速率(4)方案二:复合催化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时,复合催化剂比单一催化剂效率更高b.同温同压下,复合催化剂有利于提高氨的平衡产率c.温度越高,复合催化剂活性一定越高(5)某合成氨速率方程为:,根据表中数据, ;实验1 m n p q2 2m n p 2q3 m n 0.1p 10q4 m 2n p 2.828q在合成氨过程中,需要不断分离出氨的原因为 。a.有利于平衡正向移动 b.防止催化剂中毒 c.提高正反应速率18.(2022·广东)食醋是烹饪美食的调味品,有效成分主要为醋酸(用 表示)。 的应用与其电离平衡密切相关。25℃时, 的 。某小组研究25℃下 电离平衡的影响因素。提出假设 稀释 溶液或改变 浓度, 电离平衡会发生移动。设计方案并完成实验 用浓度均为 的 和 溶液,按下表配制总体积相同的系列溶液;测定 ,记录数据。序号Ⅰ 40.00 / / 0 2.86Ⅱ 4.00 / 36.00 0 3.36… Ⅶ 4.00 a b 3∶4 4.53Ⅷ 4.00 4.00 32.00 1∶1 4.65①根据表中信息,补充数据: , 。②由实验Ⅰ和Ⅱ可知,稀释 溶液,电离平衡 (填”正”或”逆”)向移动;结合表中数据,给出判断理由: 。③由实验Ⅱ~VIII可知,增大 浓度, 电离平衡逆向移动。实验结论 假设成立。小组分析上表数据发现:随着 的增加, 的值逐渐接近 的 。查阅资料获悉:一定条件下,按 配制的溶液中, 的值等于 的 。对比数据发现,实验VIII中 与资料数据 存在一定差异;推测可能由物质浓度准确程度不够引起,故先准确测定 溶液的浓度再验证。(ⅰ)移取 溶液,加入2滴酚酞溶液,用 溶液滴定至终点,消耗体积为 ,则该 溶液的浓度为 。在答题卡虚线框中,画出上述过程的滴定曲线示意图并标注滴定终点 。(ⅱ)用上述 溶液和 溶液,配制等物质的量的 与 混合溶液,测定pH,结果与资料数据相符。小组进一步提出:如果只有浓度均约为 的 和 溶液,如何准确测定 的 ?小组同学设计方案并进行实验。请完成下表中Ⅱ的内容。Ⅰ 移取 溶液,用 溶液滴定至终点,消耗 溶液Ⅱ ,测得溶液的pH为4.76实验总结 得到的结果与资料数据相符,方案可行。根据 可以判断弱酸的酸性强弱。写出一种无机弱酸及其用途 。19.(2022·广东)铬及其化合物在催化、金属防腐等方面具有重要应用。(1)催化剂 可由 加热分解制备,反应同时生成无污染气体。①完成化学方程式: 。② 催化丙烷脱氢过程中,部分反应历程如图1, 过程的焓变为 (列式表示)。③ 可用于 的催化氧化。设计从 出发经过3步反应制备 的路线 (用“→”表示含氮物质间的转化);其中一个有颜色变化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 溶液中存在多个平衡。本题条件下仅需考虑如下平衡:(ⅰ)(ⅱ)①下列有关 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有 。A.加入少量硫酸,溶液的pH不变B.加入少量水稀释,溶液中离子总数增加C.加入少量 溶液,反应(ⅰ)的平衡逆向移动D.加入少量 固体,平衡时 与 的比值保持不变② 时, 溶液中 随pH的变化关系如图2。当 时,设 、 与 的平衡浓度分别为x、y、z ,则x、y、z之间的关系式为 ;计算溶液中 的平衡浓度 (写出计算过程,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③在稀溶液中,一种物质对光的吸收程度(A)与其所吸收光的波长( )有关;在一定波长范围内,最大A对应的波长( )取决于物质的结构特征;浓度越高,A越大。混合溶液在某一波长的A是各组分吸收程度之和。为研究pH对反应(ⅰ)和(ⅱ)平衡的影响,配制浓度相同、 不同的 稀溶液,测得其A随 的变化曲线如图3。波长 、 和 中,与 的 最接近的是 ;溶液 从a变到b的过程中, 的值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20.(2022·潍坊模拟)晶体硅材料是最主要的光伏材料,随当前信息工程的发展,硅主要用于微电子技术。工业上将粗硅氯化、精馏后得到SiCl4和SiHCl3的混合物然后用H2还原得到高纯硅。还原过程中发生的主要反应为:i.SiCl4(g)+2H2(g) Si(s)+4HCl(g) △H1=akJ/molii.SiHCl3(g)+H2(g) Si(s)+3HCl(g) △H2=bkJ/mol回答下列问题:(1)已知:2SiHCl3(g) SiCl4(g)+SiH2Cl2(g) △H3=48kJ/molH2(g)还原SiCl4(g)生成SiH2Cl2(g)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2)在T1、T2温度下,将1molSiCl4(g)、1molSiHCl3(g)和3molH2(g)加入体积固定的密团容器中,在催化条件下发生反应i、ii。测得H2的转化率及体系内的压强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①T2温度下,反应达到平衡时SiHCl3(g)的转化率 。②T2温度下,反应i的标准平衡常数Kθ的计算式为 。(已知:分压=总压×该组分物质的量分数,对于反应dD(g)+eE(g) gG(g)+hH(g)的Kθ= ,其中pθ=106Pa,pG、pH、pD、pE为各组分的平衡分压)。③△H2 0(填“>”或“<”),写出推理过程 。④要增大SiCl4(g)的转化率可以采取的措施有 (写其中的一条即可)。(3)研究发现,反应SiCl4(g)+SiH2Cl2(g) 2SiHCl3(g)的活化能Ea=100kJ/mol。反应的活化能Ea、速率常数k、温度T满足关系:ln = =- 。已知:R=8.3×10-3kJ/(mol·K);ln10=2.3①若T1=300K,通过升高温度到595K,才能满足 =108以加快反应速率;②若T=300K,使用催化剂使活化能降低,满足 =108以加快反应速率,Ea应减小。上述②中Ea应减小 kJ/mol(保留1位小数);对比①和②你得到的结论是 。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D 2.【答案】B 3.【答案】D 4.【答案】B5.【答案】A,D 6.【答案】B 7.【答案】A,B 8.【答案】B9.【答案】C,D 10.【答案】B,C 11.【答案】A,B 12.【答案】B,D13.【答案】(1)-200(X+Y)(2)a或c;8.3×10-8;0.08;39%(3)c;由于b和c代表的温度相同,而压强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可忽略,压强增大反应Ⅱ、Ⅲ均是逆向移动,增大,故=1.0所需时间更长14.【答案】(1)2-甲基-2-丁烯;D(2)0.9α;;逆向移动;1:10(3)X;<15.【答案】(1)+40.9(2);(3)乙;p1、p2、p3;T1时以反应Ⅲ为主,反应Ⅲ前后气体分子数相等,压强改变对平衡没有影响(4)A16.【答案】(1)-123.9;增大压强;增大氢气浓度;分离出生成物(2)>;反应Ⅰ、Ⅲ均为放热反应,降低温度,平衡均正向移动,反应吸热,降低温度,平衡逆向移动,甲醇浓度增大,使反应Ⅰ的选择性降低;75%;0.25mol/L;17.【答案】(1)能(2)高;低(3)ab(4)a(5)-1;a(6)Fe;3d618.【答案】(1)5.0(2)C(3)3.00;33.00;正;实验II相较于实验I,醋酸溶液稀释了10倍,而实验II的pH增大值小于1(4)0.1104;(5)向滴定后的混合液中加入20mL HAc溶液(6)HClO:漂白剂和消毒液(或H2SO3:还原剂、防腐剂或H3PO4:食品添加剂、制药、生产肥料)19.【答案】(1)N2↑;4H2O;(E1-E2)+ΔH+(E3-E4);;2NO+O2=2NO2(2)BD;;当溶液pH=9时, ,因此可忽略溶液中 即 =0.20 反应(ii)的平衡常数K2= = =3.3×10-7 联立两个方程可得 =6.0×10-4mol/L;λ3;增大20.【答案】(1)SiCl4(g)+2H2(g) SiH2Cl2(g)+2HCl(g) △H=(2a-2b+48)kJ·mol-1(2)80%;;<;T2>T1,T2时SiHCl3(g)的转化率为80%,T1温度下SiHCl3(g)的转化率是90%,降低温度,SiHCl3(g)转化率升高,反应ⅱ是放热反应,△H2<0;升高温度,减小压强,及时移走产物等(3)45.8;生产中提高反应速率,研制催化剂比提高反应温度更有意义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