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脑过山车》——小学四年级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头脑过山车》——小学四年级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头脑过山车
——四年级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根据发展心理学理论,小学阶段是个体在发展过程中经历的第二个智力发展的高峰期。而智力的核心部分是思维,培养儿童的思维品质是发展其思维能力的主要任务。特别是在小学四、五年级,这是儿童思维发展的关键期和转折期,若是在不断丰富其知识储备的基础上,能注重培养儿童敏捷的思维速度,则可有效地促进儿童思维的快速发展。
【活动目标】
了解与理解:敏捷的思维体现为快、紧、动。“快”是“反应快”,注意力立即到位,时刻预备给出答案;“动”是调动一切信息、资源、库存,以供选择答案;“紧”是精神高度紧张。
2.尝试与学会:在活动中,训练学生用“快-动-紧”3个字作为自我指导口诀,来加快解决实际问题的速度。
3.体验与感悟:体会用敏捷思维解决问题后带来的愉悦感和成就感。
【活动准备】 多媒体课件
【活动过程】
一、 视频观看——公园过山车
播放视频:小朋友公园坐过山车。
小组讨论:坐过山车,你的感觉是什么?
学生可能会说快、转、刺激、神经绷紧、脑袋高度紧张、目不旁视、瞪大眼睛、注意力高度集中、无暇顾及其他事情等 。
老师提炼关键词语:快、动、 紧。
教师:如果今天我们来玩玩“头脑过山车”,又会带来怎样的感受呢?让我们一起期待吧!如果你在下面的活动中表现优秀,将会获得神秘礼物。
设计意图:通过视频营造紧张、刺激的氛围,牢牢地吸引了学生。同时,通过对“过山车”体验的讨论,让学生理解“思维的敏捷性”的具体体现。
二、活动1:脑筋急转弯
多媒体配音播放脑筋急转弯的内容:
小明正在读一本书,突然他妈妈把灯关了,他还是继续读书,他是如何做到的?
篮子里有四个苹果,由四个小孩平均分。分到最后,篮子里还有一个苹果。请问:怎么回事
(3)有一户人家,有两个女儿,两个妈妈,你认为这户人家至少有几个人
教师小结:看到这么多的同学积极发言,老师感觉到你们的头脑已经像过山车一样转得飞快。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挑战自己。
设计意图:脑筋急转弯既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打开学生的思维,又能让学生体会敏捷思维“快”的特点,为后续活动铺垫。
三、活动2:“巧带鸡蛋”
多媒体出示内容:小明刚打完篮球回家,手中托着一只篮球。遇见邻居王大妈,她让小明帮忙带两斤(20个)鸡蛋回去,但小明没有篮子等器具盛装。但小明顺利将鸡蛋带回去了,他是怎么做的
教师:请在小组里用1分钟说出你的方法。
预测学生的答案可能有:将篮球剪开,把鸡蛋放到剪开的篮球里带回去;和他一同打篮球回家的同学正好有一个袋子,向他借袋子把鸡蛋带回去;把鸡蛋放在帽子里带回去;把衣服扎进裤子里,形成一个兜,再把鸡蛋带回去;向旁边的商店里借器具;将篮球的气放掉,让它凹成一个碗状,把鸡蛋放进带回家……
教师:请同学们讨论最巧的办法是什么?巧在哪?
教师:速度既快又能不停转动的过山车才更令人刺激,我们的“头脑过山车”也同样如此。你们刚才认为最巧的、一般很难想到的那些办法,就如同正在快速拐弯的过山车。经常这样训练自己,会使我们的头脑越来越敏捷、灵活。下面,我们试着继续来挑战自己。
设计意图:如果说上一个活动设计主要是体现敏捷思维“快”的特点,那这个活动则体现了敏捷思维的多个方面:快、动、紧。
四、感受与训练
教师:同学们,我们的“头脑过山车”结束了!这节课,大家思维敏捷,表现超棒,给大家送出我的神秘礼物------超强大脑荣誉称号!
设计意图:敏捷的思维是可以训练的。鼓励孩子今后积极思考,培养积极思维的品质。
头脑过山车 活动设计
学校: 西沙良小学
班级: 四年级
教师: 梁会慈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