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上网 教案-2022-2023学年高中文明礼仪主题班会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文明上网 教案-2022-2023学年高中文明礼仪主题班会

资源简介

文明上网
一、教学目标
1、让学生懂得上网也要讲礼仪,做到文明上网。
2、知道未成年人不能到网吧上网。
二、教材分析
1、初步学会基本的日常生活礼仪,自觉参加交际实践,提高学生人际交往能力。意识到不注重礼仪的危害性,礼仪就是人立身处事的根本,“不学礼,无以立”。
2、培养学生的现代精神文明意识和行为习惯,提高学生礼仪素养,为青少年打下终身受益的基础。
三、教学过程
网络一直是大家争论的焦点,你对上网是怎样看的?
(交流)我们未成年人应该怎样上网?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空间作为家庭、学校、社会等现实世界的延展,网络安全问题日益受到关注。如何正确利用网络,提高青少年的网络安全意识日益重要。
那么,青少年该如何上网?有哪些注意事项?如何维护自己的网络合法权益?今天,检察官教你正确的上网姿势!
1、手机可以带进课堂吗?
检察官提示:
《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七十条规定,未经学校允许,未成年学生不得将手机等智能终端产品带入课堂,带入学校的应当统一管理。
2、未成年人可以参与直播打赏吗?
检察官提示:
《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七十四条规定,网络游戏、网络直播、网络音视频、网络社交等网络服务提供者应当针对未成年人使用其服务设置相应的时间管理、权限管理、消费管理等功能。
3、未成年人可以通宵打游戏吗?
检察官提示:
《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七十五条规定,国家建立统一的未成年人网络游戏电子身份认证系统,网络游戏服务提供者应当要求未成年人以真实身份信息注册并登陆网络游戏。网络游戏服务提供者不得在每日二十二时至次日八时向未成年人提供网络游戏服务。
4、未成年人可以从事主播吗?
检察官提示:
《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七十六条规定,网络直播服务提供者不得为未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提供网络直播发布者账号注册服务;为年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提供网络直播发布者账号注册服务时,应当对其身份信息进行认证,并征得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同意。
5、未成年人遇到网络欺凌怎么办?
检察官提示:
《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七十七条规定,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通过网络以文字、图片、音视频等形式,对未成年人实施侮辱、诽谤、威胁或者恶意损害形象等网络欺凌行为。遭受网络欺凌的未成年人及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有权通知网络服务提供者采取删除、屏蔽、断开连接等措施。网络服务提供者接到通知后,应当及时采取必要的措施制止网络欺凌行为,防止信息扩散。
第七十八条规定,网络产品和服务提供者应当建立便捷、合理、有效的投诉和举报渠道,公开投诉、举报方式等信息,及时受理并处理涉及未成年人的投诉、举报。
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
要善于网上学习,不浏览不良信息。
要诚实友好交流,不侮辱欺诈他人。
要增强自护意识,不随意约会网友。
要维护网络安全,不破坏网络秩序。
要有益身心健康,不沉溺虚拟时空。
网络似海,安全作舟。希望青少年们树立正确的网络安全观,健康上网,文明上网,绿色上网,安全上网,预防网络沉迷和伤害,争做少年好网民,共筑网络强国梦。
保护未成年人,从网络开始
7月21日,中央网信办“清朗·暑期未成年人网络环境整治”专项行动正式启动。行动聚焦7类网上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突出问题,提出了禁止和规范要求。如舆论和公众都非常关注的网络直播、短视频涉未成年人问题,整治办法就明确要求,严禁16岁以下未成年人出镜直播,严肃查处炒作“网红儿童”行为。
而针对近年来网络出现的色情、暴力、拜金、炫富等方面的行为,整治办法同样提出了一系列禁止、限制、防止以及清理要求,避免这些不健康行为对未成年人造成不良影响。对会给未成年人造成不良影响的儿童不良动漫动画作品问题、论坛社区、群圈等环节存在危害因素问题、网络“饭圈”乱象问题、少数平台的软色情表情包问题等,也提出了整治要求。
应当说,此次中央网信办提出的7类网上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突出问题,都是近年来反响比较大,负面影响比较大,已经产生许多不良反应的行为,是必须大力整治、严厉打击、严格规范的行为。保护未成年人,必须从网络开始。也只有从网络开始,才能更好地保护未成年人。
网络不仅是成年人的天空,也是未成年人的天空。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47期《中国互联网发展统计报告》显示,截至12月20日,中国互联网用户数量达到9.89亿。其中,有近20%是未成年人网民。
如此规模的未成年人网民,如果没有一个清朗的网络天空,产生的危害有多大,可想而知。别的不说,按照报告提供的数据,仅短视频用户就达8.73亿。
如果短视频中包含不健康内容,当然是危害极大了。尤其是未成年人,都处于心理、思想、观念等的成长过程,优秀的网络文化,能对他们的成长产生积极影响,使他们的心理越来越健康、思想越来越成熟、观念越来越先进。
反过来,不健康的网络文化,则会给未成年人的心理、思想、观念等产生错误的引导和诱导作用,甚至让未成年人误入歧途。
不难发现,近年来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现象呈上升趋势,虽然不能认为这些案件都是网络引起的,但是,网络上的不健康内容对这些未成年人都或多或少有一定影响。有机构曾经随机抽样了100起未成年人犯罪案件进行剖析,结果,80多件是由互联网引起。
也就是说,未成年人犯罪案件有超过8成是网络引起的。这样的数据,足以让各方都对网络需要有敬畏之心,要积极支持此次针对未成年人的网络整治专项行动。
中央网信办提出的7类网上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突出问题,是非常全面的,涵盖了近年来经常发生的、也产生了不良后果的、最容易对未成年人带来危害的网络行为、网络问题。
整治到位必定对网络空间、网络环境、网络秩序产生积极影响。显然,除各级网信部门应当积极行动起来之外,其他相关部门都要密切配合,按照专项行动提出的各项要求,一项一项去落实、一项一项去整治、一项一项去清理。
不要得过且过,不要走过场,不要敷衍了事,它不只是对网络秩序和环境整治的问题,而是对每个家庭、每名未成年人负责的问题,更是对国家前途和命运负责的问题,只能做好,不能马虎。
老师说:
请你这样做:
登陆健康网站。
不乱发电子邮件。
不沉溺于电脑游戏。
起与自己贴切的、不过份的网名。网上交谈,使用文明语言。
在网上不能随便把自己的真实姓名、家庭住址告诉别人。
在网商浏览健康的报刊和文学作品。
不去网吧。
想一想:
你上过网吗?
怎样做一个文明的网友?
可以讲一讲你为什么事上网?在网上怎么做的吗?
读一读:
网上知识很全面,学习上网用处大。
切记登陆健康网,电子邮件不乱发。
网商交谈要文明,文明网民人人夸。
四、教学总结
1、通过这次课堂,大家懂得了上网也要讲礼仪,做到文明上网。
2、知道未成年人不能到网吧上网。
五、布置作业
1、通过因特网、融媒体等方式了解更多王,网络知识。
2、课后大家进一步思考如何做到文明上网。

六、教学反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