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四学制)化学九年级全册 复分解反应 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人教版(五四学制)化学九年级全册 复分解反应 教案

资源简介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复分解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
2、复分解反应的实质
3、 理解复分解反应的实质是酸碱盐在溶液中解离出的离子互相反应,生成水或气体或沉淀的过程。很好的把复分解反应的实质及发生的条件与离子共存、离子鉴别等问题联系起来,加强理解。
4、实验探究分析氢氧化钠变质,学会应用离子的鉴别。同时加强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增强学习兴趣。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从微观角度看复分解反应,理解复分解反应的实质,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和学习方法,提高从个别到一般,从一般到个别的归纳推理能力,把复分解反应的实质及发生的条件与离子共存、离子鉴别等问题联系起来,加强理解。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体会将理论知识和实践结合的过程和乐趣。
教学设计思路:
本节课是学生学习了有关酸碱盐知识后的一个回顾和总结。酸碱盐这部分内容知识点多,且相互联系,学生在学习中不能把所学知识系统化,学起来感觉很乱。而本章在中考中又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所以通过复习归纳,目的让学生把零散的知识系统化、网络化、规律化。在复习过程中尽量把思维的空间留给学生,让学生自主探讨、自主总结,从而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等
重点难点
重点:复分解反应的条件及应用
难点:将复分解反应的实质与离子共存与鉴别联系起来,用学会探究的思路去分析题目
教学过程
导入:定义回顾:
一、复分解反应的定义与发生条件
提问:上节课我们已经复习了酸碱盐的化学性质,这节课接着复习。首先回顾下什么叫复分解反应?
学生回答:由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
思考:是不是任意两种化合物都可以互相交换成分,发生复分解反应呢?其反应条件又是如何?
回答:当然不是,所以复分解反应是需要条件的。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有水或气体或沉淀生成。
过渡:大家是否有这样的疑问,为什么生成气体、水、沉淀,复分解反应才发生呢?请同学们跟着我从微观角度看如下几个变化。
NaOH + HCl = NaCl+ H2O :氢氧化钠在溶液中解离出钠离子和氯离子,稀盐酸溶液中存在氢离子和氯离子,当两种溶液相互混合,氢离子与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分子,水是一种难解离的物质。钠离子与氯离子在反应前后没有发生改变,是反应的旁观者,因此反应的实质为:H+ + OH- → H2O 。我们也可认为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在溶液中不能共存。
:2HCl + Na2CO3 = 2NaCl + H2O + CO2↑:碳酸钠在溶液中解离出钠离子和碳酸根离子,稀盐酸溶液中存在氢离子和氯离子,当两种溶液相互混合,氢离子与碳酸根离子结合生成碳酸,碳酸分解生成水和二氧化碳。钠离子与氯离子在反应前后没有发生改变,是反应的旁观者,因此反应的实质为:H+ + CO32- → H2O+CO2
:NaCl + AgNO3 = AgCl↓+ NaNO3 , 请学生描述反应过程。
回答:硝酸银在溶液中解离出银离子和硝酸根离子,氯化钠溶液中存在钠离子和氯离子,当两种溶液相互混合,银离子与硝酸根离子结合生成氯化银沉淀,氯化银是一种难解离的物质。钠离子与硝酸根离子在反应前后没有发生改变,是反应的旁观者,因此反应的实质是:Ag+ + Cl- → AgCl
总结:从微观角度看以上几个反应,我们可以归纳出复分解反应的实质。
二、复分解反应的实质:酸碱盐解离出的离子相互结合,生成沉淀、气体或水的过程。溶液中离子种类发生改变。
三、应用1:离子共存
过渡:复分解反应的实质是溶液中离子与离子之间的反应,离子与离子互相反应也就是在溶液中不能共存。因此复分解反应的条件也广泛应用于解决离子共存问题中。
溶液中常见的离子与离子之间的反应:见PPt,要求学生熟读并记忆
小试牛刀:
1、下列各组物质在水溶液中能够共存,而且加入酚酞后显红色的是( )
A.NaOH CuSO4 H2SO4 B.NaCl Na2CO3 NaHCO3
C.NaCl Ba(NO3)2 HCl D.NH4NO3、NaOH、Na2SO4
2、下列离子能在pH=2的无色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
A. SO42-、Fe3+、Na+、OH- B. K+、SO42-、Cu2+、NO3-
C. Cl-、K+、SO42-、Na+ D. Ca2+、Cl-、CO32-、Na+
答案:B、C
四、应用2:离子的鉴定
过渡:离子与离子之间的反应往往伴随着不同的现象,这些现象通常用来鉴别溶液中的是否存在某种离子。我们通过一个实验探究学校离子鉴别的方法与应用。
实验探究:氢氧化钠的变质
【探究目标】
进一步深化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的性质及相关物质的性质和转化关系的认识,并且可以复习巩固酸碱盐的部分化学性质。
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进行科学探究的方法与实验探究的能力。激发学生开展科学探究和学习化学的兴趣。
【探究方法】
创设情景 、 兴趣引导 、 实验探究。
【探究过程】
导入 :在探究碱的性质时,有一个探究小组把一瓶氢氧化钠敞口放在了实验桌面上,同学们能围绕这瓶氢氧化钠提出哪些问题?
生提出相关问题:
氢氧化钠变质了吗?如何验证氢氧化钠变质?氢氧化钠变质的程度如何?
师点题:大家提出的问题都与氢氧化钠的变质有关,今天我们就用实验来探究氢氧化钠变质的相关问题。
活动一:生讨论提出相关问题并提出具体方案
师:氢氧化钠在空气中长期放置为什么会变质,能用化学方程式来表示吗?
生:写出化学方程式 2NaOH+CO2==Na2CO3+H2O
师:下面各小组围绕刚才提出的这三个问题设计具体的实验方案。
生讨论。 师找生汇报。
问题一:如何验证氢氧化钠的变质
向样品中滴加盐酸或硫酸,看是否有气泡产生。 向样品中滴加氢氧化钙或氢氧化钡看是否有沉淀产生。 向样品中滴加氯化钙或氯化钡看是否有沉淀产生。
问题二:如何验证氢氧化钠的变质程度。
向样品中滴加过量的氯化钙或氯化钡,然后向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酚酞看酚酞是否变红。
问题三:如何除去氢氧化钠因变质而生成的杂质?
向样品中加入适量的氢氧化钙或氢氧化钡至不再产生沉淀为止。
总结最佳方案
活动二:进行实验
师:每小组选择一个感兴趣的问题进行探究并完成实验报告。 生:完成实验并汇报结果。
五、课堂小结: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