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八年地理上册大单元教学设计(湘教版)第三章 中国的自然资源一、本章内容分析本章涉及到课标要求是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描述中国水资源、土地资源、矿产资源和海洋资源等自然资源的主要特征,举例说明自然资源与人们生产生活的关系,认识开发、利用、保护自然资源的重要意义。中国地理的基础是中国的自然地理,了解解我国自然环境与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是学习中国自然地理的一个基本目标。只有了解了我国国自然环境与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才能认识我国人文地理的特征,以及区域发展差异。我国国土辽阔,自然环境具有复杂多样的基本特点。我国自然环境的复杂多样,决定了我国自然资源原的丰富多彩。从学习目标来看,对于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既要了解其有利的一面,也要了解其不利的一面,这样对于自然资源的认识才会客观和全面,既激发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自豪感 也培养对不利条件的忧患意识。本章的第一节是对自然资源特征的了解,了解到我国资源的特点是总量大,不均少。可再生不合理利用也可转化为不可再生,并通过土地资源、水资源和海洋资源来引导学生合理利用资源和现阶段可再生资源利用过程中存在问题以及合理的治理措施。本章教学设计理念本章课标要求是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描述中国水资源、土地资源、矿产资源和海洋资源等自然资源的主要特征,举例说明自然资源与人们生产生活的关系,认识开发、利用、保护自然资源的重要意义。根据新课标要求,学生学习本主题后,学生要有资源节约,开发新资源的意识,培养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本章与前一章中国的自然环境都是认识中国区域主要的一环,了解区域的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才能合理进行区域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等方面的活动,中国的自然资源对祖国的发展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珍惜、合理利用资源、发展科技开发新的资源,是祖国强大,社会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的强有力武器。本单元设计的主题活动和课堂互动比赛游戏活动,都可以通过学生的自我发现、调查、反思等,意识到我国资源总量巨大,但是人均占有量少,不合理利用,可再生资源也会成为不可再生资源,不可再生资源越用越少,激发学生努力学习,发展科技,寻找新的能源和资源替代。本章活动主题《我身边的自然资源》,通过调查,讨论、反思,利用本章所学知识,学生形成一种资源危机意识,从而落实核心素养立德树人。本章核心素养人地协调观 :1.认识到不同区域资源不同。2.能举例说明身边几种资源对人们生活的影响。3.针对某一资源的利用情况,提出合理的治理措施。综合思维能力 :举例说明自然资源与人们生产生活的关系,认识开发、利用、保护自然资源的重要意义。区域认知 :1.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描述中国水资源的主要特征。2.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描述中国土地资源的主要特征。3.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描述中国矿产资源的主要特征。4.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描述中国海洋资源的主要特征。地理实践力:通过调查、反思发现身边的资源来源地、利用情况以及对不合理利用的措施。四、学生分析1.需求分析:本章依然是认识中国全貌的一部分,上一章了解了中国的自然环境,本章是中国的自然资源,这两者是认识区域发展的必要条件,一个区域的发展离不开自然环境,图示也离不开自然资源,自然环境是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法宝,自然资源是区域经济发展的保障。2.学情分析:学生对前面两章的学习认识了中国全貌的一部分,第二章有了中国自然环境的铺垫,结合本章对区域自然资源的了解,对于学生发展家乡经济思想上的认识如何因地制宜发展有了一定的思维框架,增强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激情。五、单元教学目标(一)内容目标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描述中国水资源、土地资源、矿产资源和海洋资源等自然资源的主要特征。(二)学业目标学习本主题后,学生能够运用地图及其他地理工具,从不同媒体及生活体验中获取并运用有关的信息资料,从区域的视角认识自然资源与当地经济发展的关系,初步形成因地制宜发展的观念;举例说明自然资源与人们生产生活的关系,能够观察、描述、解释家乡生产生活中与自然资源的联系,表现出主动学习及问题探究的意识和能力,认识开发、利用、保护自然资源的重要意义,能够在生活、学习中积极参与相关的公益活动,具有社会责任感。六、教学重点:1.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描述中国水资源的主要特征。2.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描述中国土地资源的主要特征。3.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描述中国矿产资源的主要特征。4.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描述中国海洋资源的主要特征。5.认识开发、利用、保护自然资源的重要意义七、教学难点区域自然资源与当地经济发展的联系,树立因地制宜的发展理念。八、教学方法:多媒体、课堂活动、小组竞赛、学生互评以及小组合作等。九、本章活动主题:“我身边的自然资源”课题目标:人类离不开自然资源,自然资源是多种多样的。在本课题中,你要调查日常生活中用到的自然资源,以及它们的来源、用途和人们对它们的利用情况。课题活动的设计:本课题活动主要是通过学生对我国自然资源大致了解和其特征后调查我们身边的自然资源,设计一张表格,填写自然资源的名称,出产地在哪里?这些资源有哪些用途?我们用到其哪些方面?目前利用情况如何?有哪些利用不当的地方吗?通过观察,思考、交流、查询和调查,在了解身边资源的使用情况时,不断发现问题,形成反思自己的日常行为,自主建构对资源的危机感,学会利用资源并探寻解决问题的途径。课题准备:请班级找出绘制中国地图较好的同学准备好一张地图,全班分为8个小组,每个小组至少完成四项身边的资源(每多一项+2分)。为了完成本课题的研究,你需要完成以下活动:调查日常生活中所用到的自然资源。填写自然资源的名称,出产地在哪里?这些资源有哪些用途?我们用到其哪些方面的功能?目前你的利用情况如何?有哪些利用不当的地方吗?提出合理利用这些自然资源的方案。资源名称 产地 用途 是否可再生 已用功能 利用方案 存在问题 采取措施检查进度:在学习本章内容的同时,要进行调查研究。为了按时完成本课题的研究,需要在每一学习阶段完成一定的研究进度。第一节第65页时设计一个表格,记录日常生活中用到的各种自然资源(至少四项)。第二节第72页时记录日常生活中所用到的各种自然资源的名称和来源。在记录来源地时,要尽量详细地记录地名,调查身边的资源利用情况,分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第三节第78页时调查家庭用水情况,并根据表格完成任务,分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第四节第81页调查身边的海洋资源有哪些?调查这些自然资源在当地的利用情况,分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汇总全班同学的记录,合并同类项,制成一个大表,根据这个表绘制一幅自然资源来源地分布图。本章结束时(第81页)在班里展示你们的调查成果,并与同学一起交流当地在自然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讨论解决这些问题的途径。搜集资料的渠道:调查、讨论、查询、自我发现等方式。呈现结果方式:边调查边填写表格,边思考表格的问题边反思自己的行为。课题收获:在此过程中,通过不断的调查、交流、分析,总结我们日常生活中所用的自然资源多种多样,来源也很多,人们对自然资源的利用方式不尽合理,感受到资源危机而逐渐形成珍惜、合理利用、科学利用、不能浪费的资源观念。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从而培养热爱自然、热爱祖国的情怀。调查结果评价细目表如下:评价结果 评价内容优秀+5 能按照要求说出四项及以上资源,来源填写详细,对每一项资源调查相对比较清楚,汇报时流畅、清晰,对于资源的治理措施具有可操作性。良好+4 能按照要求说出四项资源,来源填写详细,对其中两项资源调查相对比较清楚,汇报时流畅、清晰,对于资源的治理措施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合格+3 能按照要求说出四项资源,来源填写表格,对其中一项资源调查相对比较清楚,对于资源的治理措施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不合格+0 未能按照要求说出四项资源,未填写资源来源,对填写资源调查相不清楚,对于资源的治理措施没有可操作方案。十、教学流程图教学思路:中国的自然资源概况——中国自然资源的特征——中国的土地资源概况及区域差异——中国的水资源时空分布状况及解决措施——中国的海洋资源种类及保护措施——展示“我身边的自然资源”——激发热爱家乡、祖国的热情十一、教学过程第三节 中国的水资源1.教学重点:运用资料说出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的特点及其对于社会经济及发展的影响。2.教学难点:1.联系已学的气候与河流知识,分析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的原因。2.结合实例说出我国跨流域调水的必要性,以及解决我国大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的主要措施。3.教学目标:1.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描述中国水资源主要特征2.举例说明水资源与人们生产生活的关系,认识开发、利用、保护自然资源的重要意义。4.教学方法:多媒体、识图、动手、活动、讨论等5.导学过程设计环节 内容 活动 方法指导 设计意图新课导入 播放水资源公益广告: “汗”:有水可出汗,无水则是干。 “湃”:有水能澎湃,无水则拜拜。 “沁”:有水沁心脾,无水则心无力。 “滩”:有水形成滩,无水寸步难。 保护水资源,请节约用水。 第三节 中国的水资源 观看小短片,深刻体会水资源的重要性 培养节约水资源,保护资源的认识新授课 一.时空分布不均(板书) 1.展示“中国径流带分布图” 提问:读图问答中国降水的分布规律。 (自东南往西北降水逐渐减少;南多北少) 2.中国主要径流带:缺水带、少水带、平水带、多水带、丰水带对应的主要地形区及地区。对照“中国径流带分布图”和“中国地形图”。 3.展示南北方水土资源的比例(得出:南北方水土资源不匹配。南方水多土地少,北方土地多水少) 4.比较三条调水方案的优劣势?如何解决水资源分配不均?(观看视频:南水北调) 方案优点缺点东线可利用京杭运河输水,工程量少,工期短; ②可调水量大 1.黄河以南需动力提水,耗能大,运营费高 2.经过人口稠密、经济发达地区,水质较差中线1.地势南高北低,水可自流2.水源地水质好需要挖输水渠道,工程量较大西线输水线路最短地形复杂、起伏大,工程难度最大(1)空间分布不均——跨流域调水(板书) 看四城市气候资料图,归纳降水的时间分配规律? 夏秋多、冬春少; 年际变化大。 (2)时间分布不均——修建水利 5.举例说说身边有哪些水库,起到什么作用? (城市饮水、灌溉、发电、防洪、郊游等作用) 6.讨论:水资源缺乏可能会导致怎样的严重问题 请从下列三个方面举例说明 (1)经济发展 (农作物缺水会减 少产量、工厂缺水会导致停产等) (2)社会生活 (水资源缺乏导致居民饮用水紧张,影响正常生活 ,造成社会不稳定) (3)生态环境 (如西北地区缺水容易产生土地荒漠化、草原退化、生物多样性减少等) 7.简介我国水资源不容乐观: (1)人均淡水资源仅为世界人均量的1/4,居世界第120位。 (2)中国已被列入全世界人均水资源13个贫水国家之一。 (3)大量淡水资源集中在南方,北方淡水资源只有南方水资源的1/4。 (4)扣除难以利用的洪水径流和散布在偏远地区的地下水资源后,中国现实可利用的淡水资源量则更少。 7.例举身边有哪些浪费水的现象和水污染的事件? 节约用水 8.如何节约水资源和减少水污染?(小组讨论) 农业方面:(1)推广喷灌、滴灌 (2)种植耐旱、耗水量少的作物 (3)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 工业方面:(1)重复使用、循环利用 (2)降低生产耗水,提高利用率 (3)污水处理,达标排放 生活方面:(1)节约用水 (2)不污染水 (3)合理用水 9.缓解缺水问题的有效途径有哪些?节约用水、合理用水、保护水资源、防治水污染、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 10.中国水周:3月22日至3月28日 播放水周的宣传片 “南多北少”学生容易得出,东南网西北不易发现规律 基本能找出地形区 能说出哪些月份,但不太会概括季节 说出去玩过的水库 学生讨论 听后,学生感到惊讶 能举例,生活、农业、工业等方面 学生讨论 讨论 注意看图从东南往西北有和变化 对照相应的位置 看四图的降水集中月份 经济包括工业和农业 生态环境主要是植被、生物方面 这一组数据资料可以部分加重语气,突出水资源的匮乏和不均 提醒工业、农业是如何污染水的 工、农业被污染的情况 培养发现问题的能力 提升学习能力 加强区域认知 发现问题的能力 体会水库对于时间降水分配的功能 让学生感受我国水资源的不足 学习生活中的地理,地理为生产、生活服务 综合思维素养 概括能力,综合思维能力 开拓视野课堂总结 学生总结: 1.水资源的分布规律和特点 2.解决水资源分配不均的方法(空间、时间) 提升学习能力课堂作业 1. 1、我国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主要表现在( A ) A、南方多,北方少,东部多,西部少 B、南方多,北方少,西部多,东部少 C、东南多,西北少,东北多,西南少 D、山地多,平原少,内陆多,沿海少 2、当前人们利用淡水资源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是( C ) A、对冰川水开发太少 B、对地下淡水开发少 C、任意污染水资源,浪费严重 D、水土流失严重 3、解决水资源季节变化大的最好办法是( C )A.节约用水 B.跨流域调水C.兴修水库 D.防止水污染 4、我国严重缺水的地区是( B )A.东北平原 B.华北平原C.长江中下游平原 D. 两广地区6.板书设计7.作业设计(1)完成大主题活动相应家庭用水调查,把调查更细化,填表如下:调查项目 调查结果刷牙时或淋浴中抹香皂时,有没有 关上水龙头?淘米、洗菜的水,有没有用在别的 地方(浇花、冲厕所等)?有没有使用节水龙头或节水器具?有没有经常用水解冻或冷却食物?洗碗筷时有没有把水龙头关掉?水龙头有没有漏水?有没有过量使用清洁剂?有没有把衣服储满洗衣机才清洗?上个月你家缴付的水费是多少?制订家庭节水计划: 。2.下次上课在班级汇报调查情况。家庭调查评价细则表:优秀+3 良好+2 及格+1任务的10项都能完整完成并比较详细的制定节水计划,生活中切实可行,能流利的说出方法。 任务的10项都能完整完成并比较详细的制定节水计划,生活中基本可行,能流利的说出方法。 任务中前面9项都能完整完成,简单的制定节水计划。8.教学反思本节课教学思路清晰,举例说明解决水资源分配不均,体会到水资源在我国不容乐观,结合生活实际提出解决措施。水资源缺乏导致的严重问题讨论,学生认识到不缺水时需要防微杜渐,一旦缺水是多么的严重。家庭用水调查,很好的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地理实践力的培养,对节约用水、科学用水有进一步的认识。本节课很好的对学生进行综合思维和区域认知素养提升。不足的是,时间较为紧张。试卷第14页,共14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