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 1.2地球的运动-地球的公转 教案(表格式)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 1.2地球的运动-地球的公转 教案(表格式)

资源简介

人民教育出版社 义务教育教科书 地理 七年级上册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 第二节 地球的运动
课题 地球的公转
课程标准 用简单的方法演示地球公转;用地理现象说明地球的公转。
学情分析 初一学生的立体空间感相对还较弱,对理解地球公转运动的相关知识理解掌握有一定难度。教学中尽量以生活常识经验去理解相应地理现象。
教学目标 会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公转,说出地球公转的方向、周期,并能够解释所产生的季节变化与热量差异现象。 能够结合当地季节变化的实例,说明其与地球公转的关系。 利用地球上的五带分布图说出五带划分的界线,并能够举例说明各带的特点。
重点难点 地球公转规律和地理意义。
教学过程描述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设计意图
一、地球公转的基本知识 (观看动画)请同学们细心观看地球公转的视频演示,找出地球公转的绕转中心、方向和周期。 (小结)地球自转的同时,还围绕 太阳 不停地公转。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公转一周的时间是一年。 通过观察动画演示,相对直观地理解地球在宇宙空间中进行公转运动的形态特点、绕转中心、周期等,理解地球是时刻在运动,自转的同时绕日公转。
过渡 那么地球公转,我们能够感受得到吗?下面我们来进一步观察地球在宇宙空间中运动的情况,从而了解一下,地球公转会产生什么现象。
二、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简述正午太阳高度和太阳直射。 思考:是不是所有地方都有太阳直射的呢?由于地球是个球体,除了太阳直射点以外,其余的地方,太阳光线都是斜射。那么太阳直射的区域和斜射的区域,地表获得的热量一样吗? 理解正午太阳高度和太阳直射。为下面学习太阳直射点的移动作知识准备。
(
1
)
二、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读图)请同学们阅读课本 P13“地球公转示意图”,这是地球的公转轨道,请同学们看地球在公转轨道的四个特殊的位置,当地球运动到公转轨道 A 点时,大概是每年的 3 月 21 日前后,是北半球的春分节气;当地球运动到公转轨道 B 点的时候,大概是每年的 6 月 22 日前后,是北半球的夏至节气;当地球运行到公转轨道 C 点的时候,大概是每年的 9 月 23 日前后,是北半球的秋分节气;当地球运动到公转轨道 D 点的时候,大概是每年的 12 月 22 日前后,是北半球的冬至节气。我们看到地球在公转时,地轴是倾斜的,而且它的空间指向保持不变,北极始终对准北极星。这样地球在公转轨道的不同位置,表面受太阳照射的情况就不完全相同了。通常太阳直射的地方,获得的热量最多。 学会阅读课本 P13“地球公转示意图”,知道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四个特殊位置的日期、节气等信息。
太阳直射点在一年中的变化 (过渡)接下来我们通过一段视频,了解一下太阳直射点在一年中的变化。 (小结)从视频中,我们了解到太阳的直射点春分日,是在赤道 ;夏至日太阳直射点在 北回归线 ;秋分日太阳直射 赤道 ;冬至日太阳直射 南回归线。 通过视频片段,了解太阳直射点在一年中的位置变化。
昼夜长短的变化 (过渡情境)请同学们看看小欧发的一条朋友圈。原来她暑假到北京旅游,观看升旗仪式了。为了看升旗仪式,小欧凌晨 3 点就出门了。然而评论区冬冬提到,他当时是 7 点出门去观看 的。那为什么小欧在凌晨 3 点就要出发前往天安门广场,观看 升旗仪式?而冬冬观看时是 7 点出发呢? (小结)我们选取了 1 月的升旗时间和 7 月的升旗时间进行对比。通过生活经验指出地球公转带来昼夜长短的变化。 通过生活经验指出地球公转带来昼夜长短的变化。
四季的产生 (设问)请同学们想一想,一年当中,我国(北半球)中午太阳升得最高、白昼时间长的是什么季节?是的,中午太阳升得最高、白昼最长,说明地面获得的太阳的光热多,这个季节应该是夏季。那这个季节位于图中哪个点附近?没错,在 B 点附近。 (小结)我们说,以北半球为例,夏至日前后一段时间,地面获 通过生活经验指出不同季节的特点,从而理解地球的公转产生了四季。
得的太阳光热较多,形成夏季;冬至日前后一段时间,地面获得太阳的光热较少,形成冬季;春分日和秋分日前后一段时间,分别形成春季和秋季。
(情境)小欧在跟一位远在澳大利亚的朋友视频聊天,当小晨放暑假的时候,澳大利亚的朋友正在度过寒冷的冬天。 通过一段生活情境,指出南北半球季节相反。
五带的划分 (过渡)既然不同地区获得的热量会有差异,那么现在由小动物们带大家来感受一下不同地区的热量差异吧。 巨嘴鸟说:“这里有太阳直射,正午的太阳高悬在空中,气候终年炎热。”同学们猜一猜,哪个地区会有这样的特点呢?我们刚才学习到,有太阳直射的地区,对,就是在南北回归线之间。这个地区终年炎热,我们把这里称为“热带”。 小企鹅说:“这里的太阳光是斜射的,还会有一段时间见不到太阳,气候终年寒冷。”这个范围时在哪里呢?刚才我们提到哪里会出现极夜?没错,就是极圈内。但是这样的地区有两个,我们怎么区分呢?北极熊说,北极圈内的是北寒带;小企鹅说南极圈内时南寒带。 小绵羊说:“这里的得到的光热比热带少比寒带多,四季分明。”这样的地带同样有两个,分别是北回归线到北极圈之间,是北温带;而南回归线到南极圈之间,是南温带。就是这样,地球表面被划分为五个温度带,成为地球上的“五带”。 通过代表性的小动物介绍不同温度带的环境特点,让同学们感受到不同温度带的特点以及了解其划分的依据,进一步了解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地球的公转的基本知识及其地理意义。地球的公转绕着太阳转,方向是自西向东,周期是一年。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包括太阳直射点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产生了四季;划分了五带。 以思维导图的形式展示本课的主干知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