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纬线和纬度》教学设计学科 地理 适用对象 七年级学生教学内容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第三课时) 《纬线和纬度》教材分析 本节《纬线和纬度》是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节《地球和地 球仪》中五个子标题的第三个课题,前面学习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以及初步认识地球仪,本节课要求在之前的学习基础上深化,继续学习和认识纬线和纬度 。本节教学内容包括让学生认识纬线的特点、纬度的划分及变化规律,以及南北半球与高、中、低纬度的划分。它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创造了条件,因此在学习自然地理、世界地理、中国地理之前,必须先学习地球知识,它是地理知识的基础部分。学情分析 初一学生对地球知识的感性和理性认识较少,空间思维能力较弱。本节课内容比较抽象枯燥,学生如果不能构建球体的空间概念,就很难理解纬线的特征及纬度的划分及变化规律等,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切实联系学生熟知的生活实例,创设教学情境,用好用活教材、地球仪和相关图像,使学生了解概念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教学目标 1.运用地球仪,掌握纬线的特点、纬度的划分及变化规律 2.掌握南北半球与高、中、低纬度的划分教学重点 1.纬线的特点 2.纬度的划分及变化规律教学难点 1.纬线的特点 2.纬度的变化规律及书写规范课程标准内容解读 本课体现了《 2011 年版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 课程目标中“掌握地球与地图的基础知识”和“掌握阅读和使用地球仪、地图的基本技能”与课程内容中“运用地球仪,说出经线与纬线、经度与纬度的划分”等的要求。教学过程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设计意图自我介绍明确目标 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欢迎走进初中地理课堂。今天我们来学习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一课第三课时《纬线和纬度》。希望大家准备好笔和纸,耐心聆听,积极思考,一起了解我们学习地理的重要工具。 这是本课的学习目标,请同学们静心默读。(课件出示)大家明确学习目标后,我们就开始今天的学习吧。(停顿) 课堂热身复习导入温故知新 我们先来回顾一下关于地球仪的基本概念。用手指拨动地球仪,它会绕着一根固定的轴转动,这根从地球内部穿过地心的假想的轴,就是地轴。地轴与地球表面有两个交点,分别是北极和南极。那么,在地球仪表面,与地轴垂直并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叫纬线,又称纬线圈,而在地球仪表面连接南北两极并垂直于纬线的弧线叫经线。(课件出示) 巩固旧知,加深印象。一、纬线的特点 1.过渡语:下面,我们用一个大家生活中常见的例子来认识纬线。 (课件出示) 2.师:相信大家在日常生活中都有切苹果的经历,但是你有没有这样切过苹果,让苹果躺下横切几刀,得到这样一个带着近似圆圈状切开的苹果。 如果我们把地球仪比作一个特别的苹果,在地球仪上横切几刀,同样的道理,我们可以得到这样一个带着圆圈状切痕的地球仪。这其中将地球仪拦腰切开,得到的切痕将是与南北极距离相等的大圆圈,我们称之为赤道。(出示赤道概念:在地球仪上,与南、北两极距离相等的大圆圈。) 而与赤道平行的切痕,也就是地球仪上所有与赤道平行的圆圈,叫做纬线。(出示纬线概念:所有与赤道平行的圆圈。) 3.过渡:简单的地理概念往往是我们认识新事物最有力的工具。同学们是否能够发现纬线的概念中都告诉了我们哪些认识纬线的关键词呢? 4.引导思考:首先,请同学们思考一下,地球仪上一共有多少条纬线?也就是说我们每横切地球仪一刀就可以得到一条纬线,那么我们最多可以横切地球仪多少刀呢?当然是无数刀,所以纬线有无数条。 5.师:我们接着看到,纬线概念中提到所有纬线均与赤道平行,他们是一组平行线,没有交集,并且南北对称分布。纬线的概念还告诉我们,每一条纬线都是一个圆圈,所以纬线又称纬线圈。从图中可以看出,赤道是最长的纬线,从赤道向两极纬线逐渐缩短,等到了南北两极,纬线圈就缩成了点。 6.引导思考:既然纬线是圆圈,那么同学们假想一个人从某一点出发,沿着某一条纬线一直走,能走出几个方向?我们可以预料到,他在行走的过程中,一定是找不着北的,因为沿着一条纬线,他只能向东或向西走,也就是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7.归纳小结:现在让我们归纳一下纬线的特点。 纬线的数量有无数条,纬线相互平行,南北半球对称分布。 结合初中生好奇心强的特点,利用生活中切苹果的例子来吸引学生注意,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主动探索新知,激发探究新知 学习兴趣。一:纬线的特点创设情景,启发学生思考,从而更好地理解、掌握纬线的特点。纬线的形状是圆圈,赤道最长,向南北两极逐渐缩短。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8.小试牛刀: (1)如果一个人沿着 20°N 一直向正东方向走,他能否回到原地?答:能。 (2)甲地在乙地的什么方向?答:正西方向。 (3)哪一条纬线与甲地所在纬线长度相等?答:40°S。探究新知二:纬度的划分及变化规律 二、纬度的划分及变化规律 过渡语:同学们,我们知道了地球上有无数条纬线,为了区分不同的纬线,人们给纬线标定了不同的度数,称为纬度。接下来我们来学习纬度的划分及变化规律。(出示课件) 1.指图讲解:请大家看图,以赤道为起始线,赤道的纬度为 0°。赤道以北为北纬,用英文中北——North 的首字母“N”来表示,大家可以看到,从赤道出发,向北纬度逐渐增大到北极达到最大,为 90°N。赤道以南为南纬,用英文中南——South 的首字母“S”表示,同样我们可以看到,从赤道向南,纬度逐渐增大,到南极达到最大,为 90°S。也就是说,赤道以北的纬度越往北度数越大,赤道以南的纬度越往南度数越大,北纬和南纬各有 90°,北极和南极分别读作北纬 90 度和南纬 90 度,书写时要注意先写度数,再写方向。 2.纬度判断练习 (同学们根据所学知识作出判断,教师进行讲解点拨) 图文结合,边指图边讲解,加深学生的学习印象,并配合纬度判断练习,巩固基础。探究新知三:高、中、低纬度的划分 三、高、中、低纬度的划分 师: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学习高、中、低纬度的划分。(出示课件) 基于纬度,根据人为规定,我们将南北纬 30°之间的范围定义为低纬度地区;南北纬 30°-60°之间的范围定义为中纬度地区;南北纬 60°-90°之间的范围定义为高纬度地区。(出示课件)探究新知四:南北半球的划分 四、南北半球的划分 师:认识了纬线的特点和纬度的划分及变化规律后,接下来我们来认识最长的纬线。最长的纬线是赤道,长度约为 4 万千米。赤道不仅是划分南纬和北纬的标识,它还将地球划分为相等的两部分,赤道以北的部分称为北半球,赤道以南的部分称为南半球。在南美洲厄瓜多尔首都基多市就有两座赤道纪念碑,让我们跟着 播放视频,学生对赤道作为南北半球分界线这一知识点有央视记者,一起去探访一下赤道纪念碑吧。播放视频《探访赤道纪念碑》。 更加深刻的认识。巩固归纳总结提升 归纳小结:现在我们再来完善补充归纳一下纬线的特点。纬线的起止点是赤道,赤道向北、向南各分作 90°,纬线的代号是,北纬用 N 表示,南纬用 S 表示。赤道以北为北半球,以南为南半球。 巩固练习: 1.从南极到北极,纬度度数变化规律是( ) A.由小变大再减小 B.逐渐增大 C.逐渐变小 D.由大变小再增大 2.下列有关纬线与纬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地球仪上只有 90 条纬线 B.地球仪上最小的纬度是 0°,最大的纬度是 90° C.纬线指示南北方向 D.纬线 30°N 要比 10°S 长 (同学们根据所学知识作出判断,教师进行讲解点拨) 我们本节课的内容就到这里,如果你希望继续深入学习,老师给大家布置两个小任务: 任务一:完成本课的同步习题。 任务二:预习经线的特点和经度的划分。 总结提升,为后面的学习做好铺垫。板书设计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