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三章第三节降水的变化与分布第一课时》教学设计课题 第三章第三节降水的变化与分布第一课时课时 第 1 课时,本教学内容共需 2 课时 课型 新授课教学目标 1.能结合日常生活,说出常见的降水形式、降水强度的等级; 2.说出降水量的测量工具及统计方法; 3.运用某地多年月平均降水量资料,绘制年降水量柱状图,并读图说出降水量随季节的变化规律。教学重点 1.运用某地多年月平均降水量资料,绘制年降水量柱状图。 2.掌握降水量柱状图阅读的一般方法,能说出降水量随季节的变化特点。教学难点 根据降水柱状图,说出某地降水量随季节的变化特点。学情分析 学生对本节知识具有既熟悉又新鲜的感觉,求知欲强,好奇心大,学习积极性高。在小学的《科学》课中,学生对部分地理知识有所涉及。初一学生在刚接触到本节内容时会觉得很熟悉,如雨、雪、冰雹等降水现象,但在降水季节变化上,认识水平短缺,加上空间思维能力和地理学习方法、习惯还没有完全养成,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教学过程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设计 学生活动设计 设计意图 技术应用环节 1新课导入 1.通过河南暴雨的材料、降水的天气符号引入,引出本节课学习的主 题——降水。 观看 PPT,感受降水在时间分配 上 是 不 均的, 降水强度有不同的等级划分; 回顾与降水相关的常见 的 天 气 符号。 利用生活实际进行情境导入,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吸引学生注意。 回顾已学过的天气符号,温故知新,引出降水的概念。 PPT环节 2降水的基本概念 1.介绍降水的基本概念; 2.介绍降水的主要形式; 3.介绍降水强度的等级划分指标及表现。 联系生活, 思考: 生活的地区有哪些降水形式? 主要的降水形式是什么? 指导学生学习生活中的地理,落实学习目标 1。 PPT承转:一定时间内降水量是怎么测得 自 主 学 习 为 培养学生自主思 PPT、的呢? 主, 认识降水 考能力,落实学习 教材环节 3降水的测量 1.指导学生认识降水量的测量工具:雨量器和量杯; 2.介绍降水的测量及统计方法、单位; 量的测量工具及统计方法。 目标 2。3.说明什么是日降水量、月降水量,年降水量、年平均降水量。承转:一个地区,一年内各月降水量 学习降水量柱 培养学生的地理 PPT、是有差别的。我们可以通过降水量柱 状图的绘制方 绘图能力,落实学 教材环节 4 状图,直观地表示一个地区一年内降 法, 绘制该地 习目标 3。降水量 水的季节变化。 各月降水量柱柱状图 1.介绍降水量柱状图的绘制步骤,指 状图。的绘制 导学生根据教材 59 页给出的北半球某地多年月平均降水量资料,绘制该地各月降水量柱状图。1.指导学生学生阅读教材60 页活动, 1. 读图分析, 培养学生的读图 PPT、根据所绘制柱状图回答: 说出降水量随 获取和解读地理 教材(1)该地哪几个月份降水量较多? 季节的变化规 信息的能力,落实(2)该地哪几个月份降水量较少? 律, 掌握降水 学习目标 3。(3)该地的年降水量大约是多少毫 量柱状图的判环节 4 米? 读方法。降水量 (4)该地降水的季节变化有什么特 2. 读图分析降柱状图 点? 水 的 季 节 变的判读 2.小结降水量柱状图的判读方法。 化。3.指导学生阅读图 3.22 北半球 A B两地的降水量柱状图,分析两地降水季节变化的地区差异。4.补充几例降水柱状图,请学生判读该地的降水随季节的变化特点。指导学生阅读北京年降水量的变化 读图分析降水 培养学生的读图 PPT环节 4 (1951~2010)图,分析北京降水的 的年际变化特 获取和解读地理降水的 年际变化。 征。 信息的能力,明确年际变 降水的时间变化化 包括季节变化与年际变化。答疑环节设计 1 降水的形成需要满足哪些条件?答:降水的形成需要满足: (1)空气中有足够的水汽和凝结核; (2)空气温度下降到水汽凝结并落下。 注:当空气温度低于 0℃时,就可能形成固态降水,如降雪。 2.降水的类型有哪几种? 答:降水的类型主要有以下四种: (1)对流雨:湿润空气受热膨胀上升,水汽冷凝,成云致雨。对流雨一般强度大,历时短,范围小。赤道附近的热带雨林气候区和夏季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的午后多见,在我们广州夏季的午后常出现对流雨。 (2)地形雨:ft地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地形雨一般只发生在ft地迎风坡,湿润空气遇到ft地后“爬升”,温度下降,水汽冷凝。背风坡气流存在下沉或者下滑,温度不断增高,形成雨影区,不易形成地形雨。 (3)锋面雨:冷空气与暖空气相遇时,相对较轻的暖空气被迫“抬升”,水汽冷凝。锋面雨一般水平范围大、持续时间长。我国东部季风区的降水多为锋面雨。 (4)台风雨:热带洋面上的暖湿空气大规模强烈地旋转上升,水汽大量冷凝,常出现狂风暴雨。台风雨主要发生在夏季秋季节,强度大,在西北太平洋沿岸多见,如我国东南沿海。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