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心理健康 找生命的意义 教学设计(表格式)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高中心理健康 找生命的意义 教学设计(表格式)

资源简介

教学设计
课名 寻找生命的意义
课程主题 生命意义
上课教师 时长 20分钟
教师单位
教授年级 高一 授课形式 问答与讲授结合
课程类型 √心理课 □班会课 □其他
关键词 生命的意义、正念、心理
教学背景 关于生命的思考和探索最终都会走向一个问题,那就是人为什么而活,也就是生命的意义是什么,我存在的价值是什么。特别是对于那些处于迷茫、孤独、痛苦中的人而言,生活如此艰难,我存在的意义又是什么。这也是近年来高中生抑郁、自伤、孤僻等的心理疾病患病率逐渐低龄化、数量增加的原因之一。针对此种现象,本节课将对生命的意义这一主题进行探讨。在本节课中,将利用提问式教学方法,通过学生提问,教师解答的方式来探索生命的意义,引发生命意义的多样性、动态性、可塑性等特性的剖析,对如何寻找到自己的生命意义进行方法探索。最终,期待能够帮助学生正确认识、看待和欣赏生命意义,构建自己的生命价值观、意义观。
教学目标 帮助学生认识与理解“生命意义的现象表征”、“生命意义的属性”、“如何寻找自己的生命意义”等生命相关问题。 2、帮助学生消除一些生命意义相关的困惑,学会理解他人的意义观。 3、帮助学生树立自己的生命价值观、意义观。
重点与难点 重点:对生命意义的多样性、动态性、可塑性、如何寻找生命的意义等问题进行讨论。 难点:通过解析生命的意义,让学生树立科学的生命价值观、意义观。
教学准备 视频《活出生命的意义书籍内容解说》、《人生的花火,在于生命的每一刻》,PPT制作,备课
设计思路 课程采用提问式教学模式,通过模拟教师与学生的提问与回答来创设教学情境,实现教学目标。讨论内容共包括5个内容的讲解,分别是: 1、生命意义的具有多样性。主要是从生活中可能存在的生命意义有哪些进行探析,并最终发现生命的意义具有多样性的特点。这也为建立一个开放、包容式的生命意义观奠定基础。
设计思路 2、生命意义的具有动态性。主要是用举例的形式,来探析生命意义的动态变化特征,从而揭示生命意义的可塑性。 3、对生命意义的探索,要行动起来。主要是从三个例子,来说明,对生命意义的探索只要有所行动,并且坚持,就可能会成功。 4、引入一种生命意义观:正念生活,关注当下的每一刻。主要是教师分享自己的生命意义观,并引入《心灵奇旅》中的片段来阐明,生命中的花火就在于当下的每一刻。 5、总结。教师对课程所有内容进行总结。
课程步骤、内容 1、导入:人物介绍。通过设计教师与学生的性格与形象,开启对话式教学模式。 具体内容: 教师形象:小葵老师,热爱生活,对生命充满好奇,对生命有着自己的理解。 学生形象:小明同学,迷茫的高中生,对于生命主题有许多的困惑。 他们两个很经常在一起讨论一些生命相关的主题。让我们来看看,今天他们会聊些什么。 开场: 小明:老师,人活着总是会死,你说人活这一生究竟是为了什么呀? 小葵老师: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几乎每个人到了一定的年龄都会去思考这个问题。很多人穷其一生都在寻找答案。 小明:啊,那岂不是无解了?哎,很多时候我都觉得生活好无聊,我的很多同学也觉得生活很空虚,找不到生活的意义。 小葵老师:哈哈,老师并没有说它没有答案啊,只是这个答案可能会很个性化,你不一定会认同哦。 小明:你先说说看嘛。我先听一听。 2、主题:生命意义的多样性 很多人对“生命意义”这个词的理解可能存在误区。 有些人认为有意义=自己获得快乐。为此他们会去追逐金钱、豪车、奢侈品、醉酒、性、毒品等物质享受来让自己获得快乐。但是这些通过物质获得的快乐都是短暂的,无法长久。因此,他们对物质的追求程度会越来越高,甚至在此过程中可能会违背道德和法律。 有些人认为有意义= 在世界上存在的时间足够长。为此很多人会去追求长寿,甚至是永生。但是熵增定律告诉我们,万物都会死去,宇宙中不存在长生的生命,所以最终也只是幻想而已。 有些人认为有意义=获得他人的肯定。为此很多人的语言和行为都会按照他人的期望来进行,如考试获得好的分数,期望得到父母、老师、同学的肯定。或者不在乎健康的减肥,只为了获得同伴的羡慕。但是他人的肯定,并不稳定,也不能让人真正的快乐。 也有些人对“生命意义”的理解有自己的看法。 有些人认为生命有意义就是能在世界上留下点东西,让更多人记住自己,留下自己的痕迹。因此很多作家会记录自己的生活时代和思想,很多政治家会为人民谋取福利,很多设计师会竭力留下具有代表性的建筑。 也有些人认为生命的意义就是帮助别人。为此很多人乐忠于做慈善,医护人员也会在国家需要时挺身而出,因为他们在其中都能获得生命的意义感。 但也有很多人对“生命意义”的探索还未开始。 很多人对生命的意义是什么都没有答案,于是只能对他人的行为进行模仿。 也有很多人对此毫无意识或者来不及思考生命的意义,于是只能如机器般机械的生活。 这两种情况最后都将导致一个结果,那就是他们的生活都充满了无聊、空虚和迷茫。 小结:上述我们举的这些例子,只是数以万计人的极少数观点而已。但是这也恰好说明,世界上的生命意义观具有个人的鲜明特点,最后呈现出丰富多彩,多样性的特点。 主题:生命的意义具有动态性。 对于很多人而言,这个意义实现或探索的过程是动态、变化的。 对于某些人而言,也许前20年的人生意义都是为了获得物质快乐,于是他努力挣钱,一切朝钱看。但是等他40岁的时候,突然发现,金钱和物质并不能再让他得到满足,于是,他开始质疑,并寻找其他的生命意义,他花了5年时间,开始以帮助别人作为自己的人生意义。他开始成为了助人为乐的慈善家,并因此资助了很多人。当然随着年龄的增长,他的人生意义可能还会发生变化。 有的人是到生命的最后一刻才找到自己的存在意义。如水浒传里的鲁智深,在死前道出“平生不修善果,只爱杀人放火。忽地顿开金绳,这里扯断玉锁。咦!钱塘江上潮信来,今日方知我是我”。最终悟出自己的道,而坐化圆寂。 对于那些一味模仿,或者没有方向的人,对生命意义的寻找可能会穷其一生。对于这些耗竭一生去寻找生命意义的人。有些人可能会幸运地找到自己的灯塔,而有些人甚至在死亡前还是没有找到自己的生命意义,而且这部分人,数量还不少。在这个过程中,可能孤独、迷茫、空虚、无聊会一直伴随着他们。直到他们找到自己的生命意义为止。 小明:啊,我觉得我也是他们中的一员,我经常感觉挺无聊的。我的很多同学也是如此。 小葵老师:那你是属于模仿那一类,还是完全没想过的那一类呢? 小明:模仿吧。小时候上学,更多是父母跟我说要好好学习,而周围学习好的同学也确实得到了很多肯定。于是好好学习获得大家的肯定就成了我学习的意义。而我自己现在还是没太想明白学习是为了什么。但是学总比不学好,不然就更加无聊了。 小葵老师:你有没有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当你在模仿或坚持做某一件事的时候会让你的无聊感降低? 小明:咦,好像是的。对啊,这是为什么呢? 小葵老师:这是因为生命的意义并没有一个确定的答案。即使在模仿,但是你有思考,有尝试,有体验,它可能就会慢慢浮现。 4、主题:对生命意义的探索,要行动起来。 示例1:周国平的意义观。为安顿自己而尝试写作,在写作中寻找生命的意义。 示例2:工匠精神。像工匠般坚持做一件事,在做中寻找存在的意义。 示例3:弗兰克的意义疗法。寻找生命的意义是人的基本动机。生命的意义并非抽象,也不能被制造,而只能被发现。 播放短片《活出生命的意义内容解说》(来自https://www.)。 5、寻找生命意义方法举例:正念生活 小明:小葵老师,关于生命的意义我们今天讲了很多,你也说了它具有多样性。我很好奇,您自己觉得生命的意义是什么呢? 小葵老师:我是一个正念修习者。所以我个人认为,生命的意义是过好当下的每一天。而对于金钱和物质等,只要满足生活需求就可以了。这样一来,整个内心都是平和和感恩的,不再焦虑和患得患失。 正念生活,也就是放下自己的紧张、焦虑和不安。把注意力集中在当下的此时此刻,感受自己当下的呼吸、行为和状态。无论自己是什么样的状态,都不批判,不否定。做好自己能做好的每一件事。在这里向大家推荐一部电影《心灵奇旅》,在影片中,每个灵魂都需要寻找自己生命的花火,才能轮回。每个人都在辛苦地寻找这个花火。而这个生命的花火很多时候却很简单,那就是过好当下的每一天,每一刻。下面,让我们来欣赏其中的一个片段。 播放短片《人生的花火,在于生命的每一刻》(来自https://www.)。 6、结语 小葵老师:在今天的课程中我们已经知道:生命的意义是具有多样性的,每个人的意义观都可能具有自己的独特性;生命的意义也具有动态性,它可能会不断地变化和发展;当我们去探索生命的意义时,需要不断地思考和尝试,在坚持中寻找属于自己的生命意义。最后,老师希望,大家能够专注当下,正念地过好生命的每一天。 小明:谢谢小葵老师,我今天学到了很多。我也要开始寻找自己生命的意义了。 小葵老师:很高兴看到你的进步。好了,我们今天的课堂就到这里,下次再见!
课程效果与反思 对于生命的思考,最终都逃不开对生命意义的探索。因此关于生命意义的探讨对于高中生而言就显得尤其重要。在本节课中,通过提问的方式来说出学生心中的困惑,并由老师来抽丝剥茧般地进行解说,能够带领学生由浅入深地来了解生命意义,并建立一个开放、包容的生命意义观。不仅能够理解他人的意义观,也能够不批判地看待他人不同的观点。同时,人物示例的例举,也能够给学生带来榜样的力量,让学生学会寻找和探索自己的生命意义观。这也就实现了让学生树立更健康、更积极的生命观,更加珍惜生命的教学目的。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