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我热爱生命的证据》教学设计【活动理念】高中阶段是人生发展的一个特殊时期,这一时期的学生正面临着身心发展的巨大震荡,他们常常将自身情绪体验扩大化,遇到困难挫折时很容易在情绪影响下走极端,做出冲动性行为,甚至造成无法挽回的生命缺失。因此,对高中生开展生命教育显得尤为重要。但回顾以往很多生命教育的案例,我们会发现对于思想已经愈发成熟的高中生来说,他们倾向于认为那些教导其珍爱生命的课程或文章都是“毒鸡汤”,并不能真正改变他们看待生命的态度。但与此同时,我们又会发现很多学生常常陷入到探索“生命的意义是什么”的虚无主义之中,在探寻无果之后会萌生出强烈的空虚感与迷茫感,进而否定自己过去的付出的意义。基于上述现实情况,对高中生开展生命教育需要结合学生的心理需求,以一种更为落地和契合实际的方式,通过对当下生活事件的探索与感悟,将生命教育落地化。而要想真正理解生命的意义是什么,我们首先得知道生命意义的来源都有哪些。不同的研究者们均提出了各自的理解,其中,心理学者Emmons认为,生命意义可以分为这四个部分,即工作/成就、亲密/关系、精神、以及自我超越/传承,也即是生命四度(高度、宽度、温度以及深度)的重要体现。由此可以感受到,探索生命的意义并不是在空中楼阁中纸上谈兵,而需要回归到生活本身,从自身和周围环境中汲取原料来建构意义。本节活动设计正是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采取故事新编的方式,引导同学们从生命的四度中找寻“热爱生命的证据”来感悟生命的价值与意义。【活动目标】认知目标:从热爱生命的证据这一角度理解生命的意义;理解生命四度的内涵以及其在探索生命意义中的重要引导作用。情感目标:感悟生命的宝贵与来之不易;提升对自身生命存在的认同感;感悟生命与生命之间的联结。技能目标:学会从生命的四个维度去寻找自己热爱生命的证据,并尝试从生命的四度出发去规划自己的行动,拓展生命的意义。【活动重难点】活动重点:引导学生从现有生活中提炼出自己热爱生命的证据,并学习从生命四度的角度进一步丰富自己热爱生命的证据,从而更深入地理解生命的意义究竟为何。活动难点:理解生命四度的内涵,并从生命四度的角度,在现有生活中分别找到相对应的自己热爱生命的证据。【活动对象】高中一年级【活动过程】教学环节 活动流程 设计意图一、导入阶段——我们成为人的概率有多少? 1.问题导入:大家觉得自己成功来到这个世界上成为人的概率是多少呢? 2.观看视频1:《你来到世上的概率有多低?》 通过“我们成为人的概率”这一问题的导入,调动同学们对课堂的兴趣与好奇心,对生命的珍贵形成初步感悟。同时,也为后续活动的开展做铺垫。二、展开阶段——给我一个去地球的理由 1.观看视频片段2:电影《心灵奇旅》剪辑片段 2.提问与思考:假如你是22号的心灵导师,请你给出一个让22号愿意去地球的理由,你都会说些什么呢? 3.活动:我热爱生命的证据 (1)活动规则:在纸上至少写出5条你热爱生命的证据 (2)要求:a.所有“证据”需以“我热爱生命的证据是”开头。b.可以涵盖生活的各个方面。c.突出“我”的作为自己生命主人的主动性。 (3)示例:我热爱生命的证据是不管每天有多忙,总会抽出一些时间观察美好的景色。 4.汇总呈现之前搜集的同学们所写下的《我热爱生命的证据》,鼓励同学们进行补充。 1.通过22号不愿去地球的故事,激发同学们的好奇心;同时,通过角色扮演,化被动为主动,在引导22号的过程中也感悟自己对这个世界上美好事物的关注与回顾。 2. 在思考“我热爱生命的证据”中感悟自己作为自身生命主人公的力量感,体会到对自我生命的掌控感,也感受到自己与世界之间的联结。三、深入阶段——生命四度 1.介绍《生命四度》,并将生命四度与我热爱生命的证据结合起来进行举例说明。 2.布置课后思考作业:我热爱生命的证据是如何与生命发展的四度相互呼应的?填写表格《生命四度&我热爱生命的证据》。 借助《生命四度》,引导同学们从更多元的视角去感悟生命发展的多样性。同时,通过课后思考练习,进一步强化自己是自己生命主人公的理解,加深对自己生命的珍重之情,在今后也能够有意识地从这四个方面去丰富自己生命的意义。四、总结与升华——终章 1.观看视频片段3:电影《心灵奇旅》剪辑片段 2.提问与思考:让22号愿意留在地球的理由是什么呢?体现在生命四度的哪些维度上? 再次借助22号的视角去感受生命的意义,理解生命的意义就来源于生活中的点滴,推动同学们更深入地结合自身生活去挖掘生命的意义,也推动同学们在日后更主动地去发现那些自己热爱生命的证据,增强自身生命的意义感。【活动反思】本节活动设计以电影《心灵奇旅》中的主人公22号为线索,对故事加以改编,引导同学们化身心灵导师,通过寻找“热爱生命的证据”来挖掘与感悟生命的意义。活动内容新颖、形式有趣,一改传统课堂上通过讲授生命的意义是什么的方式来引导学生珍爱生命,而是通过将抽象的生命意义转化为具体实际的“热爱生命的行动”,全程只字未提生命的意义,但却处处是生命意义的体现。但因为很多同学之前看过《心灵奇旅》这部电影,很容易受到原电影内容的影响,产生预设,有时会难以投入到课程所创设的新情境之中。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初始就通过生动的语言,甚至是稍显夸张、幼稚的肢体动作和表情,从而更好地将学生带入到心灵导师这一角色之中,也更好地沉浸到后续的课程情境之中。同时,在理解“生命四度”并从生命四度去寻找自己热爱生命的证据时,部分同学可能一时之间难以将二者很好地联系起来,需要教师耐心引导,可以通过学生实际所写下的热爱生命的证据举例说明。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