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生命的明与暗》教学设计教学目标认知目标:认识到生命的重要性和多样性。情感目标:感受到生命所带来的各种感受,接受生命中的各种经历。技能目标:初步学会使用正念调节心情,感受生活,并用积极心态面对挫折。教学重难点重点:初步学会使用正念调节心情,感受生活。难点:面对生命挫折时,调整心态,积极行动。教学用具课件、学案、道具(葡萄干)。教学过程生命的排序1. 提供场景:阿拉丁神灯实现愿望,请选出对你最重要的4种事物。依次舍弃掉三个,最后剩下一个。2. 师总结:生命是所有一切的基础。有了生命,才有了我们千千万万的体验。没有生命,一切都是零。3. 引出课题:生命就像月亮,随着时间变化,有明有暗。今天,我们一同去感受下生命的明与暗。生命之明1. 观看视频,感受生活中美好的片段,即生命之明。2. 师总结:点亮我们生命的不一定是多大的事情,也许就是温暖的瞬间。这样的瞬间并不少见,要留意到它们,需要将感官打开。让我们一起去打开感官,感受生命的细节。3. 学生拿出葡萄干,跟随老师的指令,轮流使用五种感官来探究它。4. 介绍五感正念及生活中的应用。把过去和未来放到一边,用全身心感受事物当前的状态。用开放的心态去面对情境,不去评判,只是感受。可以有意地把吃葡萄干的注意方式应用于每天的日常生活,尽可能的用全新的、每时每刻的,非评价的觉察去面对他们。当以正念的态度经历每一个当下时,幸福和快乐会更加容易。5. 正念连接生活思考并写下,在生活中看到、听到、闻到、触摸到、品尝到什么时,可以感受到生命的美好。生命之暗1. 师引出:大到疫情、灾难、意外,小到挫折、病痛、烦恼……当我们的生命中出现这些,我们无法选择,然而,如何面对是我们可以把握的事情。2. 面对生命之暗(1)调整认知当我们感觉到,我再也撑不下去了的时候,想一想,我们的生命长河及其漫长,你有什么感觉?俯瞰自己的生命,我此刻所经历的只是其中的一瞬。时光会流转,经历会过去。当我们回望这一瞬,都是经历。(2)寻找热爱黑暗中,能支撑我们的,还有我们内心对某种事物的热爱。小到爱好,大到事业,它可以让我们沉浸,让我们想到时就觉得温暖。因此,充分体验生命,找到热爱,可以帮助我们走过黑暗。(3)抱团取暖寻找生命中最重要的人,勇敢地求救。 “我最近很难过,我能找你聊聊吗?”,提示:别忘了,心理老师一定是愿意的那个人。总结生命有明有暗,让我们享受光明,勇面黑暗。附:正念指令内容首先,请仔细观察它,想像自己正在向别人描述它。你会怎么描述它的表面?它是什么颜色?它是有光泽的、黯淡的,或者两者都有?表面有线条吗?线条是波浪状的、直的,还是都有?当你拿起这个物体对着光,它看起来是什么样子?将它放在手指间轻搓一下。它的表面给你什么感受?是粗糙,还是平滑的?湿湿的、干干的,还是黏黏的?它摸起来是饱满的吗?是有弹性,还是脆脆的?它的触感让你想到什么?请你将它拿到一边的耳朵旁,用手指轻揉。你听见了什么?如果有声音的话,是响亮,还是轻柔的?有什么词语可以形容你听见的声音吗?请将它放到你鼻子下方。你会如何描述它的气味?是强烈的吗?甜的?苦的?油的?还是有霉味的?先将一边的鼻孔压住,用另一边的鼻孔闻一闻,接着换两边鼻孔互换。两边闻到的气味不同吗?强烈程度是否不同?最后,请将它放进嘴里。先别咬下去,用舌头探索它的表面。尝试在嘴里翻动它,将它压在牙龈上,放到舌头下方。当这个物体在嘴里静止或移动时,尽你所能,持续觉察嘴里的感受。这个物体的硬度还是一样吗?还是变软了,甚至要融化了呢?当你准备好时,咬下它,并尽可能用缓慢的速度咀嚼,用牙齿轻轻磨碎,留意它所释放出的味道。你感受到哪些味道?持续缓慢咀嚼,直到每一口都感受不到它的存在。还有任何的残余留在你嘴巴里吗?即便嘴里已经没有任何东西了,是否余味犹存?请与此刻出现的任何感觉、念头和感受共处一段时间。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