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心理健康 路过人间,向阳而生 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高中心理健康 路过人间,向阳而生 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路过人间,向阳而生》教学设计
【教学背景】
当代高中学生,正是经历了疫情肆虐的一代人,疫情持续三年以来,我们接触了太多负面新闻。这些消息通过各种媒介,高速传递给我们,让人们感受到灾难可能随时会降临,生与死时常只在一瞬之间。这无疑增强了人们的死亡焦虑与恐惧,容易令人产生虚无感、无意义感。以至于在日常进行心理辅导的过程中,有时会听到学生说:“人反正都是要死的,活着有啥意义呢?不如早点死了算了”、“每天的生活都一样,感觉干啥都提不起劲。”等等之类的话语。这种对于“生命意义感”的叩问,在繁重的学业和高考重压下,变得愈发空洞。很多高中生感觉“有压力没动力”,迷茫和彷徨,不知道自己想要的到底是什么,人生的目标是什么。因此,本堂课尝试与高中生讨论死亡恐惧的积极意义,引导他们学会敬畏生命、珍惜生命,并由此探讨追寻生命意义感的方法。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体会“未知死、焉知生”的含义,对生命意义感有新的认识。(重点)
2.情感目标:对于生命产生敬畏之心。
3.技能目标:理解寻找目标、增强生命意义感的方法,并在日常生活中进行尝试。(难点)
【教学方法】
讲授法、活动体验法
【教学对象】
高一年级学生
【教学时间】
20分钟
【教学过程】
导入环节:由中元节等传统祭祖节日,导入我们时常避讳聊及的“生与死”的话题。
转换环节:借由重大意外事故,讨论我们听到此类新闻时,可能会产生的情绪反应,如替代性创伤(用来描述个体因为目击创伤场景后,体验到了超出自身耐受极限的情绪,从而导致各种心理异常现象)和死亡焦虑、恐惧等(简单来说就是怕死心理,比如害怕乘坐飞机、害怕意外的到来、害怕自己和亲人离世。尤其在夜深人静时,产生无助、恐慌的情绪)。通过《死神九问(生死教育)》纪录片,让同学们感受到“未知死,焉知生”的含义,理解死亡恐惧的积极意义,从而对生命产生敬畏之心,在生命的倒计时里,学会取舍,思考对自己真正重要的是什么。
展开环节:借由“我的人生五样”经典活动,帮助同学们厘清自己心中珍视的、在意的人、事、物究竟是什么。通过纸笔写下来的形式,能更好地梳理内心所想,找到自己的目标和动机,并思考未来要如何实现、规划自己的人生。这也是追寻生命意义感的方法,在完成和实现目标的过程中体验到存在的价值。
对于部分依然迷茫的同学而言,可以尝试用以下两个小建议去来增强生命的意义感。
1. Just do it
我们很容易停留在脑海层面去思考和构建问题,看重精神层面的东西,却忽视了行动层面。很多时候我们知道自己要什么,清楚自己对眼下的生活不满意,却困陷于自己的舒适区,一边怀疑人生,一边感叹真没意思。因此需要鼓励自己做行动上的巨人,用勇气去打破固有习惯,面对未知的挑战。逼着自己做一些做完不会后悔的事情,如运动等,这能增加对生活的掌控感。
2. 关注细节
很多时候觉得生活一成不变,可能是沉浸在大框架里,忽视了细节。当我们细致入微地去感受每一个细节,会发现每一天的晚霞都不一样,每一口食物也都会带来不同的味蕾刺激,从自然和平凡生活中去发现不同,也能增强意义感。
总结环节:我们都是路过人间一趟,不过区区3万多天。既然来了不能白跑一趟,希望同学们都能向阳而生,找到属于自己的生命之光。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