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感恩:链接存在 发现意义》教学设计【活动理念】青春期阶段,青少年在实现自我同一性构建这个重要成长任务时,都会思考一些存在性问题:我是谁?生命的意义是什么?既然所有生命终将走向消亡这个结局,那活着的意义是什么?因为身心发展的阶段性特点,尤其是认知方式的不成熟,生活经历的有限,让青少年在思考和探索生命的意义时,容易陷入虚无和消极模式。通过“感恩”这种简单易行的方式,可以调动青少年的积极感受,同时增强青少年和周围世界的链接,帮助他们体验满足、幸福、希望等积极情感。【活动目标】认知目标:认识和理解感恩并非强制的要求,而是帮助链接存在,发现意义,教人发现支持性资源、确认爱的路径,最终感恩会发展成一种积极心理品质。情感目标:帮助学生体验感恩带来的满足、幸福、希望等积极情感。技能目标:实践常见的感恩练习形式并能在日常生活中继续运用。【活动重难点】活动重点:通过感恩练习,调动学生的积极情感资源,帮助他们体验满足、幸福、希望等积极情感。活动难点:因为学生可能已经有被要求“感恩”的经历,对这个活动的第一感受可能是复杂甚至是负性的,需要先接纳这部分,以避免引发感受的对抗。【活动对象】高中一年级【活动过程】教学环节 活动流程 设计意图导入阶段: 一封特别的信 分享黄国平博士的博士论文致谢部。 提出问题:既然生命是有限的,注定有终点,而过程又是充满不确定的,生命的意义究竟何在? 通过信中描述的生活历程,展现生活不如人意的部分,引出青少年经常会思考的一个问题:既然生命充满痛苦,不确定因素很多,而人终将会面临死亡的解决,生命的意义何在?展开阶段: 寻找信中的秘密 找秘密:黄国平的信中隐藏着两个和生命意义相关的关键词。责任和感恩。 了解感恩。从心理学的角度解读感恩,介绍常见的感恩的方式,帮助学生认识到感恩是具体的,可感的,可做的,会带来积极变化。 通过对信件内容的进一步解读,提炼出和生命意义有关的两个重要维度:责任和感恩,把对生命意义的抽象追问,转化为具体可感和可做的事。深入阶段: 活动:感恩日签 闭上眼睛,想一想最近一周最想感恩的一个人、一件事、一棵树等等,只要是让人萌发了感恩之情的客体,都是可以的。 拿起手机,找到一张自己拍摄的、很喜欢的图片。 把想对TA表达的全部,浓缩成一句话,用美图秀秀或者别的什么软件,做一张感恩日签。 把做好的感恩日签分享给朋友们。 通过做感恩日签这个活动,把上一个环节介绍的常见的感恩训练形式变成实践活动,调动学生的情感,激发学生的积极体验,帮助学生意识到自己和自己、他人、社会、自然之间的无处不在的链接以及获得的支持及滋养。四、总结阶段: 感恩是确认爱的过程。 小结:感恩修习并不是选择对消极经验视而不见。我们既承认困难和心理上的痛苦,同时也可以欣赏生活中的美好事物,事实上,这就是心理弹性的本质。 真正的感恩从来不是一种情感绑架式被动感恩,而是一个教人发现支持性资源的过程,它包含了一个人对于自我,对他人,对环境等都多方面的主动欣赏。这是让青少年学习感恩最大的价值。【课堂反思】本节活动设计对登上过热搜的一封信进行了文本解读,通过分析提炼出生命的多面:有困难,有痛苦,有不得已的无奈,有无法跨越的死亡,但是,也有坚韧,有对自己的责任,有自我实现,有社会责任。寻找和探索生命意义的过程可以聚焦在责任和感恩。本节课的重心放在了感恩上。需要注意的是,我们的教育中常常以情感、道德绑架的方式在灌输感恩,部分学生一听到感恩就会有惯性的叛逆反应,在课堂中需要从心理学视角,帮助这部分学生理解到,与其说感恩是从外而来的道德要求,感恩更是在成长过程中探索和确认生命意义,确认支持和爱的一种路径,它最终成为会发展成为重要的心理品质。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