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心理健康 发现生命的美 教学设计 (表格式)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高中心理健康 发现生命的美 教学设计 (表格式)

资源简介

教学设计
课名 发现生命的美
课程主题 欣赏生命
上课教师 时长 20分钟
教师单位
教授年级 高一 授课形式 问答与讲授结合
课程类型 √心理课 □班会课 □其他
关键词 美是什么、生命的美、心理
教学背景 随着自我意识的觉醒和发展,高一学生关于生命的思考和探索,会逐渐进入一个由浅入深的规律。他们不仅会思考生命的定义,生命的发展,死亡的原因,也会思考生命中的美是什么、美有什么用、该怎么建立自己的审美观。关于同伴间的一些追求美的行为、观点,学生之间也会进行讨论与思考:“这真的是美吗”,“我应该认同吗”等等。这时候就需要教师对其困惑进行解读与引导,帮助其构建自己的审美观。为此,为了帮助学生正确认识、看待和欣赏生命中的美,构建自己的生命观、世界观,本节课利用提问式教学方法,通过学生提问,教师解答的方式来探索生命中美的主题。
教学目标 帮助学生认识与理解“什么是美”、“美的功能和作用”、“如何欣赏生命的美”等生命相关主题。 2、帮助学生消除一些生命中有关美的困惑,学会理解他人眼中的美。 3、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生命观。
重点与难点 重点:对“美是什么”、“美的功能和作用”、“如何欣赏生命的美”问题进行讨论。 难点:通过解析“生命的美”,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和生命观。
教学准备 视频《美为什么很重要》、《接纳自我,发现自己的美》,音频《5分钟正念呼吸空间》,PPT制作,备课
设计思路 课程采用提问式教学模式,通过模拟教师与学生的提问与回答来创设教学情境,实现教学目标。内容共包括四个方面的探索,分别是: 1、什么是美。主要是从美的定义来开放式探讨不同的人对美的感受,及不同流派对美定义的争论,来启发学生对“美是什么”的思考。为建立一个开放、包容式的审美观奠定基础。 2、美的功能和作用。主要是从生物学角度和心理学角度来阐述美对人类生存、适应和发展的诸多助益。 3、学会欣赏生命。主要是从自我接纳、正念生活、如新生儿般观察环境共三个步骤来练习欣赏生命及生命的美。 4、结语。关于美和生命的探索需要一直保持开放、包容、辨证的态度,同时更重视欣赏美的技能性训练。
课程步骤、内容 1、导入:人物介绍。通过设计教师与学生的性格与形象,开启对话式教学模式。 具体内容: 教师形象:小葵老师,热爱生活,对生命充满好奇,对生命有着自己的理解。 学生形象:小明同学,迷茫的高中生,对于生命主题有许多的困惑。很喜欢问为什么,迫切想要一个准确答案。 他们两个很经常在一起讨论一些生命相关的主题。让我们来看看,今天他们会聊些什么。 2、讨论主题:什么是生命。 开场: 小明:老师,书上说“世界上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到底什么是美啊? 小葵老师: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但是每个人的看法可能会不一样,我们先来看看其他人是怎么想的吧。 小葵提问他人。 小葵老师:提到“美”这个词,大家会想起什么? 小朋友A:美女。 小朋友B:鲜花。 小朋友C:变形金刚。 小朋友D:妈妈。 成年男性E:布拉迪跑车。 成年女性F:香奈儿的衣服。 老年人G:健康的身体。 老年人H:浓密的毛发。 小葵老师:小明,看到大家的答案。你有什么想说的吗?或者你认同某个人看法的? 小明:怎么答案都不一样啊?好像每个人都有自己认为美的东西,并且很有可能其他人还不认同。比如,我就不认为变形金刚是美的。 小葵老师:是的,这就涉及到每个人心目中关于美的定义了。 小葵老师解说: 对于美的定义,自古以来就一直处于争议之中。比如:
课程步骤、内容 超自然说认为美是上帝、神或某种超越主、客观的“第三力量”创造的。 美在客观说则侧重美的自然属性研究,发现了有关和谐、比例、对称、多样统一等美的外观形式法则。 美在主观说认为美是人的意识、情感活动的产物或外射表现。 一直以来,各方各执一词,谁都没有说服谁。所以苏格拉底说美是难的。也就是说给美下定义是很困难的。 但是从心理学的角度,我个人比较认同的一个观点是易万成在《存在于华夏文明》中对美的定义。他认为,美是人对自己的需求被满足时所产生的愉悦反应。 比如之前大家所提及到的车子、衣服、变形金刚、美女等,虽然形式不一,甚至种类多样,但是给感受人而言,他/她们的需求却是都被满足了,因此而产生愉悦感。这也是她们认为这些事物是美的原因。 所以美是一种主观感受,而产生美的物体既可能是有形的车、衣服,也有可能是无形的爱、友谊。 3、讨论主题:美的功能和作用。 小明:原来如此,所以才说生活中处处都是美,因为每个人的感受和看法都不一样。 小葵老师:是的,这也就是每个人的审美差异了。 小明:但是我还是不太明白,为什么大家都那么推行美呢?比如设计中的美、学习美术等。 小葵老师解说: 这就跟美的功能和作用有关了。从进化上来讲,美让人类能更好地适应环境。比如大家认为对称的蝴蝶和树木是美的,那是因为在自然环境中的蝴蝶和树木都是对称的,若出现不对称的动物或植物,则标志着可能存在的危险。所以对美的感知可以让人类祖先规避可能存在的危险。 而从心理学上而言,环境是能够影响人的心情的(来自《环境心理学》)。美的环境能够让人产生愉悦感,也会让人更放松,提升认知能力,提升幸福感,甚至身体更健康。有研究表明,医院天花板和墙上的艺术绘画和鲜艳的色彩有助于病人恢复健康(《病人欣赏艺术品有利恢复健康》)。具体有关美对人的功能和作用,让我们通过一个小短片来了解一下吧。 播放短片《美为什么很重要》(视频来自 https://haokan.)。 4、讨论主题:学会欣赏生命的美。 小明:原来美和我们的生活、身体健康联系这么紧密。难怪国家要积极推行美育。 小葵老师:是的,所以学会欣赏生命的美是每个人的幸福的必修课呢。 小明:关于这一点,小葵老师,我感觉我对如何拥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还是有很多困惑。
课程步骤、内容 小葵老师解说: 对于如何学会欣赏美。老师认为,可以通过三步来进行实现。 第一步:学会和自己做朋友,发现自己的美。也就是放下对自己的偏见、误解和不合理的期待。学会和自己和解。接纳自己的全部,发现自己的美。下面我们通过一个短视频来了解一下当你真正接纳自己的时候,会发现什么样的美。 播放短片《接纳自己,发现自己的美》(来自https://www.)。 第二步:放慢节奏,正念生活。也就是放下自己的紧张、焦虑和不安。感受自己当下的呼吸、行为和状态。无论自己是什么样的状态,都不批判,不否定。若发现自己思维的游离,则重新回到此时此刻。下面我们通过一个音频来练习一下正念呼吸。 播放音频《5分钟正念呼吸》(来自《8周正念之旅》)。 第三步:宛如初生,观察周围事物与环境。如一个新生儿一般,带着好奇和惊喜来观察世界。你会发现生命的美会慢慢地展现在你面前。 5、结语 小葵老师:学会欣赏生命的美听起来很简单,但是用起来是有一定困难的,它就跟读书写字一样,是一项需要反复练习的能力。但是无论你何时开始,都不算晚。 小明:谢谢小葵老师,我一定好好练习。 小葵老师:好了,我们今天的课堂就到这里,下次再见!
课程效果与反思 很多时候,关于美的思考,学生的探索都会浮于表面或者固着于物质上,而很少去思考美究竟是什么。因此关于美的定义的探讨就显得很重要。当本节课用开放式的讨论方式来对美进行剖析时,就给了学生重新思考和探索的机会,并且不会否定自己。而对美的功能和作用的解说,更是能够突出美的重要地位,让学生重视和关注起来。最后,对于如何让自己拥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则从能够带领他们进入发现和欣赏美的世界中,通过自我接纳、正念生活,带着好奇和惊喜的态度来重新发现和认识世界,既突破了以往的局限,也实现了自我成长。这也就实现了让学生树立更健康、更积极的生命观,更加珍惜生命的教学目的。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