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生命的艺术【辅导理念】生命教育课程是教育部规定必须开设的课程。面对社会频发的青少年恶性事件,生命教育更是迫在眉睫。生命教育旨在帮助学生全方位了解生命,认识生命的珍贵。《生命的艺术》一课,通过多种沉浸式体验活动,让学生从“生命的唯一”、“生命的不完美”以及“生命的多样”三个维度展示生命的艺术感,让学生能够体会生命的美。【辅导目标】认知目标:认识生命充满艺术感的三种维度;(重点)能力目标:初步掌握设置目标,与不完美和解,充满积极生活的能量与勇气;(难点)情感目标:通过体验活动,感受生命,体味自己生命的轻松愉悦与生命的多样。【辅导对象】八年级学生【活动准备】多媒体课件、黑板板书、树叶、眼罩、A4纸【活动过程】导入阶段 2min1.视频导入。2.通过视频让学生感受生命创造出音乐剧的雄伟震撼。3.调动学生的积极兴趣,引出主题《生命的艺术》。【设计意图】本阶段主要是通过视频导入,营造轻松有趣的课堂氛围,同时通过人体结构创造出的音乐剧的氛围,引出主题《生命的艺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下一阶段做铺垫。展开阶段 5min1.体验活动一:猜猜它的样子。同学们闭上双眼,教师给每位同学发一片树叶,根据老师的指导语,利用自己的触觉、嗅觉、听觉感受物品,猜一猜它的样子,并将自己感受的样子画出来。2.通过让学生进行感官体验和事物对比,分享自己的所思所想,自主探索出世界上没有两面相同的叶子,我们人也与叶子一样,虽然可能普通,但也是这个世界上的唯一。引出生命富有艺术感的第一个表现:唯一且独特。3.调动学生的积极投入课堂。同时,有些叶子是不完美的,残缺的,引出下面的环节,我们每个人都是不尽完美的。【设计意图】本阶段主要是通过感官体验和事物对比,认识到每个人手中拿到的叶子都是唯一的一片,从而影射自身,我们每个人都是世界上唯一且独特的存在。冲突阶段 15min人物展示:展示海伦凯勒的肖像与事迹,引出下面的体验活动。2.体验活动二:当我失去了一部分——失去视觉,介绍活动规则。同学们需要戴上眼罩,体验盲人上学前做准备活动时的流程。3. 体验活动三:当我失去了一部分——失去双臂,介绍活动规则。同学们需要将双手绑上,体验失去双臂的残疾人在上课时的行动过程和感受。4. 自由分享:根据自己刚才活动的体验与自己的生活实际进行分享,营造安全的课堂氛围,创造尊重、倾听、真诚、保密等团体能量,让学生可以尽情吐露自己的心声。5. 人物介绍:介绍三位残疾却有伟大成就的人物,牛钰、斯蒂芬·霍金以及尼克胡哲并通过尼克胡哲的演讲,让学生体会虽然生活会有很多不如意,虽然每个人的生命并不完美,但是,仍然可以活的艺术!【设计意图】本阶段主要通过两个体验活动和同学们生活实际的回忆,分享自己的感想,体会两种生活的差别,通过安全氛围的建立,让同学们充分发言,调动其情感能量。从体验残疾人生活的不易中,感受自身生活的幸福。并揭露生命富有艺术感的第二个表现:不完美。转换阶段 15min体验活动四:生命的艺术之作。请同学们六人为一个小组,利用手中的树叶,创造属于自己小组的生命艺术之作,可自定主题,自选创意,一幅或多幅都可。每个小组对自己的作品进行展示。总结生命富有艺术感的第三个表现:多样。【设计意图】通过设计的活动,让学生对手中树叶的生命有更深的感触,并且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创造出属于自己的艺术品,与主题相照应。成效阶段 2min用一个视频来展示正是因为这些生命的与众不同和不尽完美,才创造出了有无限可能的世界。【设计意图】通过视频领略生命的力量与美。结束阶段1min1.教师寄语:我们每个个体都是唯一且不尽完美的,正是如此独特的我们构建出了这个不可复制且生动的世界,请从今天开始欣赏自己,欣赏身边的万物,体会生命的艺术吧!【设计意图】本阶段意在通过教师寄语对课堂作出总结。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