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气温的变化与分布》教学方案第1课时教学目标1. 知道气温的概念及单位、测量工具;2. 学会用气温曲线图说明气温的日变化和年变化的规律;3. 学会阅读气温变化曲线图和等温线图,并且学会绘制气温曲线图。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学会用气温曲线图说明气温的日变化和年变化的规律。【教学难点】学会阅读气温变化曲线图和等温线图,并且学会绘制气温曲线图。教学策略气温是气候的两大要素之一。这一节主要讲述气温的变化与分布两个方面的内容。教材分别从日变化和年变化两个方面讲述气温的变化,从水平分布和垂直分布两个方面讲述气温的分布。在“气温的变化”中有以下几个要点:1.什么是气温;2.气温的表达方式;3.气温的变化及气温曲线图,为此教学活动中设计了“绘制和阅读气温年变化曲线图”,让学生掌握绘制气温曲线图的能力,同时提高读图能力,掌握绘制和阅读的基本方法。四、教学流程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环节一 播放视频 引入新课 【视频引入】播放视频 观看视频,了解气温的特点,以及带来的不同差异景观和生活方式 通过视频引入正文内容,激发兴趣环节二 气温的概念及测量 【知识讲解】什么是气温;我们如何测量气温 学习掌握气温的含义及测量方式 通过温度计读值展示,掌握日平均气温、月均温和年均温的计算方法【课堂活动】学会读温度计上的气温数值,回答问题: 读出下图中4个时刻的气温值,说说怎样求得日平均气温 以此类推,月平均气温、年平均气温如何计算呢 观看图片,思考并回答概括明确: 日平均气温:一天中不同时间气温值的平均数 月平均气温:一月内各日平均气温值的平均数 年平均气温:一年内各月平均气温值的平均数环节三 气温的变化 【课堂活动】 读图,回答问题,观察气温的日变化 读图,回答问题,观察气温的年变化 读图思考并回答问题,了解气温日变化和年变化特点 通过读图分析,总结出气温变化的特点规律,提高析图能力【说一说】 1.读图,思考问题: 南半球最高月平均气温和最低月平均气温出现时间与北半球相同吗 2.读图,总结月平均气温在南北半球陆地和海洋上的差异 看图对比分析南半球与北半球的气温差异、陆地与海洋的气温差异 通过南北半球同一时间不同自然景观的对比图,得出南北半球气温不同,同时通过陆地和海洋年气温曲线的对比,分析总结差异,提高学生的区域分析能力概括明确: 一年中,北半球气温,通常大陆上7月最高,1月最低;海洋上8月最高,2月最低。 一年中,南半球气温,通常大陆上1月最高,7月最低,海洋上2月最低,8月最高。过渡 说一说夏季奥运会和冬季奥运会在举办时间和比赛项目等方面有何不同,为什么?环节四 气温曲线图的绘制 【练一练】根据某地气温资料,绘出该地的气温年变化曲线图 学生自主绘制 步骤: (1)绘出横坐标轴,把它平均分成12段,逐月标上月份 (2)绘出纵坐标轴,按相等的温度差标上气温刻度 (3)将表中各月的气温数据用点标注出来 (4)用平滑的线把各点连接起来,画出一条曲线 (5)在图的适当位置写上图名,完成气温曲线图 通过动手绘制气温曲线图,掌握绘图能力【合作探究】 读气温曲线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读出最热月平均气温的数值及月份 2.读出最冷月平均气温的数值及月份 3.计算该地气温年较差 4.估算该地的年平均气温 分组讨论,小组代表发言 通过合作探究形式,学会阅读气温曲线图,总结气温变化的特点,加强学生的综合思维和分析能力概括明确: 最热月均温22℃、7月 最低月均温 2℃、 1月 气温年较差20℃ 年平均气温12℃左右环节五 课堂小结环节六 当堂练习五、当堂练习1.我国西部有句谚语“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反映的是( ) A.降水量少 B.气温日变化大 C.气温年变化大 D.平均气温2.一年中,北半球陆地最高月气温出现在 ( )A. 1月 B. 2月 C. 7月 D. 8月3.南半球海洋月平均最低温出现在( )A. 1月 B. 2月 C. 7月 D. 8月某中学的气象活动小组测得学校某天8时、14时、20时、2时的气温分别是6℃、16℃、14℃、4℃根据相关材料完成4~5题。4.该日的气温日较差最有可能是( )A. 8℃ B. 12℃ C. 20℃ D. 10℃5.该日的平均气温是( )A. 12℃ B. 10℃ C. 11℃ D. 15℃答案:B;C;D;B;B六、课程小结七、板书设计第三章 天气与气候第二节 气温的变化与分布一、气温的概念及测量二、气温的变化三、气温曲线图的绘制《气温的变化与分布》教学方案第2课时教学目标1. 学会阅读气温变化曲线图和等温线图。2. 通过阅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和1、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描述和简要归纳世界气温分布特点。3. 知道影响气温的三大因素(纬度、海陆、地形)。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学会阅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和1月、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归纳世界气温分布的特点。【教学难点】知道影响气温的三大因素(纬度、海陆、地形)。教学策略本节课主要内容为“气温的分布”,以等温线图的阅读为核心展开教学内容。采用图文结合,说图析图的方式,解读等温线图中气温分布和变化的规律。本节课设计了“读图认识1月和7月世界气温的分布差异”的课堂活动,以完成归纳世界气温分布特点的要求。可以通过活动巩固读图方法,同时通过阅读世界1月和7月气温分布图来归纳气温分布的规律,以验证世界气温分布的一般规律。四、教学流程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环节一 情境提问 引入新课 【情境引入】说一说你给飞飞一家推荐了哪些适合暑期避暑的旅游地,为什么推荐它呢 在课前查阅资料,或根据生活经验推荐我国夏季气温较低的城市,并说出推荐理由 通过寻找夏季气温较低的不同城市,感受气温分布的差异,引入教学内容环节二 等温线图的判读 【知识讲解】 认识等温线图的含义 通过读图,分析等温线图的特点以及所呈现的信息 读图思考,学会判读等温线图 通过等高线来理解等温线图,学会判读等温线图,提高读图能力环节三 气温的分布 【课堂活动】 读气温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从赤道向两极,年平均气温有什么变化规律 指出年平均气温高于20℃和低于﹣10℃地区的主要纬度范围 读图思考并回答问题,归纳气温的纬度变化规律 通过读图分析,总结出气温纬度变化规律【合作探究】 1.读图,概括出世界1月和7月的气温从低纬到高纬的变化规律 2.从等温线的疏密程度看,1月和7月有什么差异?南、北半球有什么差异 3.北半球同纬度的大陆和海洋相比,1月哪里气温高?7月哪里气温高 分组讨论,选出代表回答问题。 读世界1月和7月气温分布图,思考并回答问题 通过读世界1月和7月气温分布图分析总结差异,归纳气温变化规律,提高学生的区域分析能力概括明确: 1.气温的分布规律是从低纬到高纬,气温逐渐降低 2.1月等温线比较密集,7月等温线比较稀疏; 北半球等温线比南半球等温线密集,且弯曲程度较大。 3.北半球同纬度地区,1月海洋气温高于陆地,7月陆地气温高于海洋。【说一说】 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举办地气温有什么共同点呢 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举办地气温有什么共同点呢 观察青藏高原地区气温低,思考其主要影响因素 计算海拔与温差 观察地图,结合生活情境思考并回答问题 通过夏季奥运会和冬季奥运会举办地的不同,以及青藏高原地区独特的气温特点,分析影响气温的因素,提高综合思维能力小结 从低纬度向高纬度气温逐渐降低——纬度因素 同纬度范围内,海洋与陆地气温不相同——海陆因素 同纬度的陆地上,海拔高处气温低——地形因素环节四 课堂小结环节五 当堂练习五、当堂练习1.一年当中,某地最高月平均气温是1月,最低月平均气温是7月,则该地位于 ( ) A.北半球陆地 B.北半球海洋 C.南半球陆地 D.南半球海洋2.下列关于世界气温分布的叙述,不正确的有( )A.世界气温的分布大致由赤道向两极递减 B.海拔的高低会影响气温的变化C.南半球的等温线大致与纬线平行 D.同纬度的地区气温完全一样3.我国的南方气温比北方高主要原因是( ) A.纬度因素的影响 B.海陆因素的影响 C.地势高低的影响 D.季风的影响4.在等温线图上,等温线密集的地方,说明气温( )A.高 B.低 C.差异大 D. 差异小答案:C;D;A;C六、课程小结七、板书设计第三章 天气与气候第二节 气温的变化与分布一、等温线的判读二、气温的分布1.气温的纬度分布2.气温的海陆分布3.气温的垂直分布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3.2《气温的变化与分布》第1课时教案2022-2023学年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 (表格式).docx 3.2气温的变化与分布第2课时教案 2022-2023学年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 (表格式).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