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19张PPT)第四章 第二节 第1课时原子结构原子结构思考:从图片中可知,原子由哪些微粒构成?带电情况如何?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哪里?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中子数、质量数、核外电子数之间有怎样的关系?质子中子原子原子核核外电子电荷 实际质量质子中子电子+1不带电-11.673×10-27kg1.675×10-27kg9.109×10-31kg(核电荷数:即原子核所带的电荷数)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质量数(A)=质子数(Z)+中子数(N)(质量数:原子核中质子数和中子数之和)原子结构化学符号各种角标的意义X质量数A质子数Z化合价±ab±离子符号c原子个数核素符号 核电荷数 质子数 中子数 电子数10 1211881010111281012思考:某元素R原子的质量数为A,它的离子Rn-核外有x个电子,则该元素原子核内的中子数是多少?A. A-x B. A-n-xC. A+n-x D. A+n+x原子结构探索历程历程1古代思想家关于物质构成的观点德谟克利特(约公元前400年)认为物质是由极小的、不可分割的被称为“原子”的微粒构成墨子(约公元前400年)认为物质分割是由条件的,“非半弗斫则不动,说在端”。这种“端”就是不能被分割的部分。哲学思辨缺乏科学实证原子结构探索历程历程2道尔顿原子论道尔顿(1766~1844)19世纪初,英国化学家和物理学家道尔顿根据实验结果,提出了原子论。其主要内容包括:1.元素是由不可再分的极小微粒构成,这种微粒成为原子。原子在一切化学变化中保持其不可再分性。2.同一元素的原子在质量和性质上都相同,不同元素的原子在质量和性质上都不同3.不同元素化合时,这些元素的原子按简单整数比结合科学实证原子模型:实心球体原子结构探索历程阴极射线的“挑战”1858年德国物理学家普吕克尔发现了阴极射线。1897年汤姆生用阴极射线管重复阴极射线实验。在阴阳两极加上电压,阴极会产生阴极射线。当对阴极射线施加电场后,阴极射线发生偏转。从而证明阴极射线是一种带电粒子。经过一系列的实验后,汤姆孙提出:1.带负电的粒子是构成各种物质的共有成分2.该粒子所带电荷的大小与氢离子大致相同,这种带负电的粒子即为电子。电子的发现,表明了原子不是实心小球,还可以再分原子结构探索历程历程3汤姆孙葡萄干面包模型根据原子是电中性的事实,促使汤姆孙提出了葡萄干面包原子模型。他认为原子中的正电荷是均匀地分布在整个原子的球体内,电子则均匀地嵌在其中。该原子模型说明原子是有结构的,打破了原子不可再分的论点。汤姆生(1856~1940)(1903年)原子结构探索历程“意外跑偏”的α粒子——α粒子散射实验α射线:卢瑟福1898年发现铀和铀的化合物能所发出的一种射线——α射线。α射线亦称α粒子束,是高速运动的氦原子核。α射线带两个单位的正电荷。他用α射线轰击金箔,以此来证明汤姆孙的原子模型是正确的。根据汤姆孙的葡萄干面包模型,α粒子应全部穿过金箔。金箔α粒子(带正电荷)汤姆生的原子结构模型无法解释!1. 绝大多数α粒子都直接穿过,没有发生任何偏转。2. 有少量α粒子发生稍微的偏转。3. 有非常少的α粒子沿着来的方向被弹回。实验现象1. 原子大部分是空的。实验结论2. 原子内存在带正电荷的核,且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里。原子结构探索历程“意外跑偏”的α粒子——α粒子散射实验原子是由体积极微小、质量很集中的、带正电荷的原子核,以及在原子核周围空间做高速运动的带负电荷的电子构成的。有核模型的提出,标志着对原子结构的认识进入了新阶段,为以后原子结构的现代模型奠定了基础。历程4卢瑟福原子有核模型卢瑟福(1871-1937)(1911年)原子结构探索历程在模型提出后不久,就遭到了严重的质疑原子结构探索历程会“跳跃”的电子玻尔的疑惑: 依据卢瑟福的原子模型,带电粒子有加速度时辐射能量,电子轨道半径会连续缩小,电子轨道连续缩小,其运动频率连续变化,光谱应是连续的。历程5玻尔模型连续的光谱氢原子光谱(线状谱)原子结构探索历程会“跳跃”的电子玻尔研究发现,氢原子光谱不连续的现象,通过实验并引入量子论观点,解决了卢瑟福核式结构模型不稳定的问题,提出了一个全新的原子结构模型。玻尔认为,电子是在一个特定的距离围绕原子核运动,而且有着特定的轨道玻尔(1885~1962)历程5玻尔模型(1913年)原子结构探索历程约公元前400年古代思想家关于物质构成的观点1897年发现电子1911年卢瑟福原子结构有核模型1803年道尔顿原子论1903年汤姆孙葡萄干面包模型1913年玻尔模型1919年发现质子1932年发现中子到此就是我们对于原子结构认知的终点了吗?原子结构探索历程历程6现代原子结构理论:电子云模型 1926年,奥地利物理学家薛定谔在德布罗意、海森堡、泡利等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原子核外的电子排布的新模型——电子云模型,并提出了著名的薛定谔方程式。现代原子结构理论认为:电子在原子核外很小的空间内做高速运动,其运行没有固定的规律。用小黑点的疏密来表示单位体积内电子出现几率。道尔顿原子模型:实心球阴极射线实验汤姆生原子模型:葡萄干面包α粒子散射实验原子光谱分析卢瑟福原子模型:行星模型玻尔原子模型:量子化轨道技术发展原子结构认识发展电子云模型原子结构探索历程科学家探索原子结构的一般方法原有模型技术发展创造性的设计实验创造性地提出新理论宏观类别建构新模型模型应用原子结构探索历程科学研究永远在不断否定、不断肯定中波浪式前进。保持你的好奇心、求知欲,在继承前人的同时,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善于根据新的实验证据去修正原来的理论,开辟出一片新的领域。人类在认识自然的过程中,经历了无数的艰辛,正是因为有了无数的探索者,才使人类对事物的认识一步步走向深入,也越来越接近事物的本质。展望原子结构探索的未来人们对“无穷小”的追求1964年,美国物理学家默里·盖尔曼提出了夸克模型1967年,弗里德曼等人证明了夸克的存在2015 年LHCb 实验组发现了由五个夸克组成的新型粒子单个夸克在哪里?展望原子结构探索的未来IBM:小男孩和他的原子2013年IBM操纵原子拍摄了世界上最小的电影——《一个男孩和他的原子》(A Boy and His Atom)。影片只有1分34秒,讲述了一个男孩和原子玩耍的故事,是一部定格动画。影片在零下268摄氏度的环境里,用重达2吨的显微镜操纵一氧化碳原子拍摄,可能也是世界上拍摄温度最低,和拍摄器材最重的影片。展望原子结构探索的未来2020年6月3日,顶级期刊《自然》杂志在线发表了题为《它开辟了一个全新的宇宙:革命性的显微镜技术首次看到单个原子》,这是人类首次看到了单个的原子,也是冷冻电镜技术又一次革命性的发现。原子结构探索的最新进展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