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目标)9.6.2《共筑生命家园》学案(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核心素养目标)9.6.2《共筑生命家园》学案(含答案)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9.6.2《共筑生命家园》学案
课型:新授 设计者: 日期: 授课人:__________________
政治教研组:
一、学案导学
(一)学习目标:
政治认同:理解并认同我国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及走绿色发展的道路。
道德修养:树立保护生态环境、节约资源意识,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热爱大自然。
法治观念:正确理解并遵守国家制定的环保法律法规,与违反环保法律法规的行为作斗争。
责任意识:初步形成环保意识和生态文明观;能够在日常生活中自觉践行生态文明的理念。
(二)学习重难点:
学习重点: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学习难点:经济发展与保护环境的关系。
二、先学后教---学生自主学习:
(一)阅读课本,补全知识:
1、为什么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1)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人类面对____________作出的智慧选择;
(2)自然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提供____________。作为自然的一部分,人类也有责任避免自然受到不必要的伤害,同时要为开发和利用自然作出必要的_____________。
(3)人与自然相互依存,____________,这是一种动态中的平衡、发展中的协调、进取中的有度、多元中的意志、“纷乱”中的有序。
(4)人类开发和利用自然,但不能肆意凌驾于自然之上,必须符合____________。如果我们对自然一味地索取,必然受到它的惩罚。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
2、如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建设生态文明?
(1)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建设生态文明,要以资源环境____________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________________、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目标。
(2)建设生态文明,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要坚持_______________的基本国策,使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
(3)贯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发展理念,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五大发展理念)
3、怎样处理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
(1)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__________;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决不能以____________、浪费资源为代价,换取一时的经增长。
(2)我们既要____________,也要_____________。如果金山银山要以失去绿水青山为代价,那么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4、如何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
(1)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要处理好___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____的关系。
(2)走绿色发展道路,坚持________富国,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经济发展带来的____________。坚持绿色惠民,将良好生态环境作为最普惠的______________,激发人民群众的绿色创造热情,实现绿色富国之梦。
(3)走绿色、循环、低碳发展之路,要坚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主的方针,大力倡导节能、环保、低碳、文明的绿色生产生活方式,让_____________理念渗透到人们日常生活细节中,成为每个社会成员的自觉行动。
(4)建设生态文明,必须严守______________红线、________________底线、____________上线。只有实行严格的制度、严密的法治,才能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保障。
5、美丽中国的时代图景是怎样?
(1)美丽中国,不仅是山清水秀、天蓝地绿,而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生命家园。
(2)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社会,实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民幸福,这既是建设美丽中国的时代图景,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6、为什么要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
(1)______________作为一种新型的社会文明形态,是人类的共识,也是时代的选择。建设生态文明就是_________________。
(2)走_____________道路,建设______________,实现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当代中国的发展共识。
(3)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社会,实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民幸福,这既是建设美丽中国的时代图景,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二)阅读课本,找到下列问题并标注出来:
1、为什么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2、如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建设生态文明?
3、怎样处理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
4、如何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
5、美丽中国的时代图景是怎样?
6、为什么要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
三、合作探究
1. 2021年,云南一群野生亚洲象从栖息地西双版纳一路向北又向南安全返回栖息地,迂回跨越大半个云南。云南省专门成立了指挥部,24小时不间断勘察象群活动轨迹,及时排除险情疏散人群,确保人象安全;同时,为了保障象群生活,地方政府准备了充足的食物,一路投喂;沿途民众也对象群释放众多善意,合理安排劳作和出行时间,避免和大象正面接触,有人还捐出自家的玉米投喂大象……
云南野生象的“北上南归”之旅,为全球维护生物多样性提供了“中国样本”。请你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对这个“中国样本”进行解读。
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塞罕坝位于河北省北部,在辽、金时期曾是“千里松林”,后因过度采伐,到解放初期,原始森林已荡然无存,使得北边沙漠的沙尘涌入北京。从1962年开始,三代务林人连续55年的奋斗,将这里的森林覆盖率从11.4%提高到80%,成为世界最大的人工林。如今,塞罕坝每年为京津地区输送净水1.37亿立方米、释放氧气55万吨,成为守卫京津的重要生态屏障。
材料二 在当年“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的恶劣环境下,塞罕坝人吃黑莜面、喝冰雪水、睡地窨子,但是他们始终保持乐观主义情怀,依靠科学精神解决高寒地区造林育林的技术难题,一代接着一代干,创造了荒原变林海的人间奇迹。习近平总书记充分肯定了塞罕坝林场建设者的感人事迹,高度概括了牢记使命、艰苦创业、绿色发展的塞罕坝精神。
(1)结合塞罕坝的“变”,谈谈人与自然的关系。
(2)塞罕坝奇迹为我国建设“美丽中国”提供了哪些重要启迪?
3. 2021年10月22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省济南市召开深入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指出,沿黄河省区要落实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部署,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现代化道路。他强调要科学分析当前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形势,把握好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大问题,咬定目标、脚踏实地,埋头苦干、久久为功,确保“十四五”时期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取得明显成效,为黄河永远造福中华民族而不懈奋斗。
(1)保护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我们要坚持哪一基本国策?
(2)让黄河永远造福中华民族,请你向沿黄河流域省区级政府提几条合理化建议。
4.2022年1月29日,生态环境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7部门联合印发《重点海域综合治理攻坚战行动方案》。《方案》指出,“十四五”时期,要以“渤海、长江口一杭州湾、珠江口邻近海域”等三大重点海域治理为引领,推进全国海洋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实现“水清滩净岸绿湾美、鱼鸥翔集、人海和谐”的美景,持续提升人民群众临海、亲海的幸福感。
运用时事知识,对“我国推进海洋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做出点评。
5.【美丽中国新名片】
材料一 2022年4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五指山片区考察调研时强调,对于国家公园建设,要跳出海南看这项工作,视之为“国之大者”,充分认识其对国家的战略意义,再接再厉把这项工作抓实抓好。
(注释:国家公园是指由国家批准设立并主导管理,边界清晰,以保护具有国家代表性的大面积自然生态系统为主要目的特定陆地或海洋区域。)
(1)为什么将国家公园建设视之为“国之大者”?
材料二 3月23日,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发现了8个大型真茵新物种。新物种的不断发现,正是海南热带雨林建设发展向好的有力见证。“为什么海南热带雨林建设成效显著?”对此,小秦查阅了以下资料:
《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条例(试行)》和《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特许经营管理办法》相继颁发,国家公园管理纳入法治化轨道。创新设立国家公园研究院,该研究院汇集300多名国内外生物学、生态学的专家。充分利用热带雨林资源,打造毛纳村等黎苗文化风情浓郁特色小镇、民俗村落,发展生态旅游,带动农民致富,探索出了一条搬得出、留得住、能致富的发展路径。
(2)请你根据上述材料,解答小秦的疑问。
四、当堂达标
见课时练习
五、自学反思 查漏补缺
附合作探究参考答案:
1.①我国通过科学有序引导象群南返,地方政府准备了充足的食物,一路投喂,确保象群生活,说明我国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坚持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和可持续发展战略,为世界保护野生动物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②我国政府24小时不间断勘察象群活动轨迹,及时排除险情疏散人群,说明政府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维护人民的利益;③为避免和大象发生冲突,沿途村民听从指挥,合理安排劳作和出行时间,说明我国公民要不断增强保护环境、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并在实际生活中积极践行。
2.(1)①自然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如果对自然只是一味地索取,必然受到它的惩罚。②人类是大自然的一部分,人类生命离不开大自然的哺育,保护自然就是保护人类自己。③人类应该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
(2)①必须坚持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②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处,走可持续发展之路;③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④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就是发展生产力,就是提升发展的质量;⑤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⑥建设生态文明要有艰苦创业、甘于奉献、勇于牺牲的精神等。
3.(1)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2)①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②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③要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④坚持绿色富国、绿色惠民;⑤走绿色循环低碳发展之路,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⑥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或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全面建立资源高效利用制度,健全生态保护和修复制度,严明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制度。)⑦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等。
4.①我国推进海洋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是守护好中华民族蓝色国土的需要。②我国环境污染严重,形势仍不容乐观。③党和政府改善人居环境和民生,增强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④有利于促进生态平衡,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⑤有利于走绿色发展道路,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⑥我们要保护好海洋生态环境,守护好中华民族的蓝色国土。
5.(1)国家公园建设有利于贯彻可持续发展理念,坚持绿色发展;有利于加强环境保护,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建设生态文明;有利于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
(2)①国家法律法规的完善,为热带雨林建设提供了法律保障;②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③因地制宜,发展特色经济;④坚持经济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